首页

陕西面临养老危机

陕西面临养老危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老龄人口进人了快速增长阶段。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进入老年社会。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而国家老龄委2006年2月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也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3.28%,大大超过了总人口平均0.66%的增长率。据预测,2030年到2050将是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届时,我国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40-50%,人数达到4亿。

而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每10个年轻人赡养一个老年人,如今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比1。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所谓“421”格局,而家庭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资源越来越少,老年人照料问题将不得不更多地求助于社会。

然而,即便是在今天,中国也只有少数人有可以领取养老金,甚至城市职工中,加入养老保险的人也不足二分之一,在农村能得到政府补贴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而儿子赡养父母是中国的传统,送父母到养老院为不孝,但日益提高的富裕程度、社会现代化和千百万农民子弟进城使大家庭的纽带松弛了。同时,独生子女政策将使得提供养老金的青年人群比例缩小,不少父母将被置于家庭养老危机之下。

养老机构供不应求

然而,与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仅为0.84%,也就是说,1000位老人才拥有8张床位。而截止2006年年末,我国城市的福利机构床位只有41.9万张,农村床位89.5万张,相对于全国1.4亿庞大的老年人口而言,这样的数字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而作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陕西的养老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据陕西省老龄委福利处副处长宋朝慧表示,目前,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约为1.6万余张,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总体上看,陕西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非常缓慢的。据其介绍,目前全省社会化养老床位拥有率仅为4.8‰,低于全国8.6‰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远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部分公办养老院争相攀比建豪华公寓的现象更加剧了床位的紧张,调查显示,一些新建养老院的造价很高,每张床位数核定在5万~9万元之间,有的甚至高达17万~18万元。

专家表示,这些高档养老机构大都不计地价和造价,需要政府每年予以补贴,而按照现有运行模式,政府补贴其实是让有钱的老人受益。争相购买和入住的大多是经济实力较强、健康状况较好、年龄相对较轻的老人,而真正养老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还是得不到关怀,造成事实上的分配不公。

而与上述现象并存的是,目前全国还有1/3的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接近一半的社会居民委员会没有建立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更不用说农村乡镇。

养老产业蕴含商机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势必加大老龄化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养老金支付,以及医疗费用负担的加重。

据悉,目前仅仅在养老金支付领域,个人的空账就有6000亿~8000亿,为了及时支付养老金,国家每年财政要出600亿~800亿。但是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养老金资金的缺口未来势必还会放大。

然而,快速的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我国的老年人口将出现快速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三大特点,但这却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三大机遇”。原因是快速老龄化带来老年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和消费规模的扩大,高龄化导致1636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急需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而空巢化的结果则是占家庭总数30~50%的空巢老年人家庭急需生活和照料和健康服务。

统计和预测表明,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9.67%上升到2010年的11.39%,2020年15.43%,和2050年到8.29%。到2010年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到2020年将接近4.3万亿元,到2030年将过到13万亿元。

面对这一现实,专家认为,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而机构养老也必将是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李树茁表示,政府应对老人院进行分类管理,养老机构应在行业内逐步形成专业化分工,譬如专门建立能收养失明老年人、痴呆老年人及需要临终关怀的老年人的专业机构,对老年人提供不同层级的服务。他介绍说,在香港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就划分为老人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康复院和临终关怀院5个级差的安排。

而陕西省社科院杨红娟女士则认为,政府应重点支持专业护理老人院,一方面民政部门和护理院可以设立审查制度,确保进入专业护理院的老人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要提供资金、设备和人才方面的支持,还可以建立专业的护理院行业协会,更好地培训、规范、管理专业的护理人才。

举步维艰的民办养老机构

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约1.49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2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然而据国家老龄委统计,2006年初,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00多个,总床位149.7万多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0多个,总床位89.5万多张。目前,这一数量虽有不少增加,但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看到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但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的日子几乎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不少民办养老机构向记者反映,这些年政府出台了一些好政策,但一到操作层面就享受不到了,如在设置公益性岗位、行政审批等方面,政府理应出台优惠政策,但目前却仍然是空白。甚至一些人还无奈的对记者表示,优惠政策的“阳光雨露”是只听说过,没享受过。

事实上,早在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国家民政部等10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要求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用地、用电、用水、电话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但7年多过去了,除了免税优惠外,其他政策大多在一些地方未得到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2008年3月25日,西安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政府将进行资金补助,并在用地、规划、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而据记者了解,此前的2007年初,宝鸡已经率先在西部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

然而,陕西的社会养老机构的现状却有些差强人意,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尤其民营养老机构更是弱小,仅有81家,而且大都经营很困难。

对此,今年65岁的西安金秋爱心乐院院长姚丽华颇有感触的对记者说:尽管各级政府对金秋爱心乐园一直很关照,很多费用都被免了,但目前养老院的经营仍然很困难,根本无法进一步发展,只能勉强维持,结果致使自己早在1998年就开始筹建的二期工程的一栋四

层楼的在主体完成后因为资金困难不得不停下来,直到今年才勉强完成一层的简单装修。

谈及困境原因,姚丽华解释说,主要是养老院目前各项成本太高,而收费却不能太高,要不就没人来了。其次是养老院护理人员无法享受政府公益性岗位政策。爱心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将近100人,基本都是下岗人员或者进城务工人员,但是,近几年已经很难招到新人了,因为护理员工作累、待遇低。最近,院里护理员的月工资提高到近600元,但是跟社会上其他行业比还是低。姚丽华说:“如果国家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每人多200元,这个岗位就相当有竞争力了。”

而陕西省老龄委福利处副处长宋朝慧认为,交通协管、保洁工作可以设置公益性岗位,养老同样是公益事业,政府应考虑设置公益性岗位,给予一定补贴。

另外,行政审批没有考虑到养老机构的特殊性,法律法规滞后。姚丽华说,“目前现行的很多政策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来说根本不现实,政府应尽快制订特殊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以促进陕西养老业,特别是民营养老机构的良性健康发展。

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和扶持

据了解,目前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居家养老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广大的农村这种养老形式更为普遍。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老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费用偏高是制约许多老年人走进养老院的一个原因。而很多民办养老院虽然收费低廉,却无力改善基础条件,同时服务质量上不去,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直接影响了入住率和经济效益,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影响了老年服务业的发展。

而一些老龄问题研究专家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则表示,养老服务业严重滞后,不完全是经济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各级政府没有把它真正纳入政府工作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不管是发展居家养老还是实现机构养老,都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养老专业人员队伍的培育和壮大,并引导建立一整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不明确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资本对这一行业的投入。而记者也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都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恰恰是这种“身份”遭遇两难困境: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机构,他们才能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但又意味着投资者难以融资,不能进行分红,自己投资建设的场所还拿不回来。

人口学家、陕西省社科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刘玲琪表示,目前对民间力量从事养老服务业的限制还是太多,政策扶持不够。应将民办养老服务业的重大项目列入社会事业项目,以项目来带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要抓紧已出台优惠政策的落实,重点帮助养老服务机构解决征地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民政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等措施,规范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为。

各级政府应当设法拓宽发展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刘玲琪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民政部门建立专项发展基金;二是在民政部门主导的慈善机构中设立养老基金。通过向社会募集筹措资金,由慈善机构委托投资代表方,参股或控股一批大型养老机构。这样既可以解决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需要,又可以通过养老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来控制和引导养老机构,使之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稳健发展。

记者获悉,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资金缺口,相关部门加快了政策研究步伐,目前,包括陕西在内的很多地区都在加紧制订《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配套政策,以鼓励养老产业发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蔡振红表示,为了强化养老基金不断扩大,未来养老参保的人数将要大力增加,同时将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和管理,以使得其不断增值。

他表示,目前1.4亿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纳入研究计划。灵活就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要求必须参保。退休年龄也可能会延长,“因为像中国如此之低年龄退休的在国际上没有”。

与此同时,一些女性希望达到男性年龄,即延长工作年限的问题也处于探讨之中。同时养老金缴纳年限也可延长,比如满15年后,每多缴纳一年,基础养老金将多发一个百分点。

而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张朝阳也称,让每个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计划也正在加速推进。

另外,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则表示,在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行使政府在制定政策、出台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职

责的前提下,政府积极动员、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这是在中国经济条件尚不发达、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

可以肯定的说,随着这一系列配套的政策的落实,养老服务业必将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作为一股新生力量,民办养老机构也必将在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格局中占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