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州市市情市况

中文名称: 青州 外文名称: Qingzhou

别名: 益都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王府街道,益都街道

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601政府驻地: 号 电话区号: 0536 邮政区码:2 62500 地理位置:山 东半岛中部 面积: 1569平方公里 人口: 94.04万(2010年) 气候条件:温 带气候 著名景点:云 门山 火车站: 青州市站 车牌代码:鲁 G,鲁V

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潍坊,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邻果之乡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2010底,全市总人口 94.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1个民族乡,1052个行政村(居)。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青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青州名胜古迹众多。云门山摩崖巨“寿”名扬天下,驼山北周佛教石窟造像为华东之最,玲珑山北魏郑道昭书法题刻饮誉海内外,龙兴寺遗址窖藏佛像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众多景观,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青州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特产富饶,得天独厚。矿产主要有铁矿石、石灰石、红粘土、玄武岩等,其中铁矿石和石灰石的保有量巨大,开发前景极为广阔。青州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果品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核桃、山楂、柿子、蜜桃等。其中青州蜜桃久负盛名,为历代贡品;敞口山楂质优价廉,畅销全国;青州柿干肉甜霜厚,驰名中外。青州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构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

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青州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以“工业立市”为指导思想,加快

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全市工业拥有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电子、冶炼、制药等十几个行业,主要工业产品达2000余种,其中52种产品获国家、部、省优产品。

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青州城市建设以30万城市人口和30平方公里建成区为中期发展目标,按照突出“青”字、保留“古”字、体现“新”字、发展“商”字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城区规划面积达到8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16.1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达14平方米,居全省城市居住面积前列。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7%,人均绿地7.33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成为全国第30个国家卫生城市。交通、邮电、供电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青州交通便利,胶济铁路贯串东西,荣兰路、济青高速公路、胶王路、青垦路、羊临路、309国道等国、省道横穿全境。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码头210公里,潍坊机场 55公里,形成了城乡一体、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全国交通之要津。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合资合作前景广阔。近几年来,青州已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进行了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都有大幅度增长。

青州市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三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2005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山东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品

1、青州府花边。青州府花边,原是一种以“码”为单位的带形花边,只作为衣物的边饰,俗称“栏杆”。被称为抽纱之王的青州府花边系列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山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及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朋友的赞誉。

2、青州剪刀。青州剪刀始创于嘉靖年间,至清嘉庆年间,青州城的北营街出现了家家支红炉,户户铁锤响的剪刀生产繁荣景象,尤其刘家生产的大三剪子,在当地有“大三剪子不用挑”的美传,深受用户欢迎。

3、青州奇石。青州奇石种类繁多,以玲珑石、纹石、杂色混生石、红丝石为主,另外还有紫金玉、黑丝石、枣花石、五彩石、钟乳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等。欣赏奇石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青州民间历来就有赏石的传统。1995年至今,青州奇石已经有150余件在省盆石展、全国石展中获奖、

4、青州红丝石砚。红丝石是《云林石谱》中记载的名石,产自青州城西二十公里的黑山。石头成灰黄色,很像煮熟的羊肝,当地人又称为“羊肝石”经磨制,石面红黄相间,鸡血色的丝线莹于石面,是制作上等名砚的好材料。用来研墨的时候,他像是自己能浮泛润膏,凝黑如漆。红丝石自古名贵,唐彦猷所著《砚录》一书中,把青州红丝石奉为第一。宋代苏易简也在《文房四谱》中写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红丝第一。”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曾写诗赞美:“唐人早重红丝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层台观鲁砚,百花丛中见红丝。”

5、青州蜜桃与冬雪蜜桃。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它以晚熟、肉细、味甜、色艳、耐贮存而著称,历代列为贡品。蜜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根、皮、叶、花、仁皆可入药,其中桃仁为中医要药。冬雪蜜桃,是1986年从青州蜜桃选育的一个晚熟桃珍贵新品种,以独特的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它成熟期极晚,于11月上、中旬,即立冬与小雪之间。是国内成熟期最晚的桃子品种;营养丰富品质极上,堪称桃中之最。耐贮藏,恒温库中可贮藏至春节仍色泽鲜艳,果肉脆甜,品质不变。冬雪蜜桃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1998年被国家审定为绿色产品,注册“古城”商标,1999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

6、青州弥河银瓜。青州弥河银瓜主要产区在流经青州市的弥河沙滩。具有表皮洁白、个大、肉脆、味甜、香气浓郁的特点,早在乾隆年间,就被选为贡品。

7、青州山楂。青州所产的山楂富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疗效食品”,既可鲜食、又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青州山楂种类繁多,以“敞口山楂”品质最佳,为青州市山楂的代表品种。

8、青州柿饼。青州柿树栽培历史悠久,有500多年。柿果加工成的柿饼,质地柔软,霜厚而严,在国际市场上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大量出口日本。柿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柿叶可以制茶,柿树也有广泛的用途。

9、青州全蝎。青州山区盛产的山蝎,是治疗口眼歪斜、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肿瘤等十几种疑难病症的首选良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蝎子不仅可以入药,

还是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常吃具有排毒养颜的作用。“油炸全蝎”是人们熟知的北方名吃。

著名人物

慨述北宋时期古青州历史上的名臣十三贤

寇准范仲淹 欧阳修 富弼 王曾 赵抃吴奎 曹玮张方平 刘挚庞籍 李迪 程琳

青州,是北宋名贤会聚之地,也是北宋政治家施政的舞台!

经济社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牢牢把握“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按照“11153”的工作部署,即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一个目标,突出“工业发展”一个重点,打响“东方花都、文化青州”一个品牌,做好“城镇建设与管理、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五篇文章,强化“科学投入、软环境建设、党的建设”三项措施,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年均增长22.3%。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7亿元,年均增长18.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年均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年均增长1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70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列第73位。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1:58.3:30.7优化为9.1:55.4:35.5。工业经济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确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9%、16.7%和14.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有机品牌总数达到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95家,流转土地面积26.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产业规模档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日益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2.1倍。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旅游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1.5%。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5平方公里,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扎实推进,东部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东夷文化标志园、新火车站等公益项目建成开放,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教育教学设施相继建成,银座佳悦、青都国际等服务设施对外营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88套,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8万户。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05个,投入小公交20辆,开通校车52辆。新增绿化面积96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2%和44.7%。新修主次干道20条,改造提升城区背街小巷61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73公里。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化率达到46.2%。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完成1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4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在境外上市,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33家。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316个。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外派劳务240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优秀外派基地。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施潍坊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8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1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和62个农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整理废弃矿坑6700多亩,治理已毁山体10.5万亩。完成2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

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4.9%、16.7%和14.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有机品牌总数达到10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95家,流转土地面积26.5万亩,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产业规模档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日益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2.1倍。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旅游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1.5%。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5平方公里,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扎实推进,东部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东夷文化标志园、新火车站等公益项目建成开放,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等教育教学设施相继建成,银座佳悦、青都国际等服务设施对外营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088套,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1.8万户。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05个,投入小公交20辆,开通校车52辆。新增绿化面积96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2%和44.7%。新修主次干道20条,改造提升城区背街小巷61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73公里。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城镇化率达到46.2%。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完成13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4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文集团在境外上市,3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33家。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316个。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外派劳务240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优秀外派基地。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实施潍坊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8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下,被评为全国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建成18个城市网格化社区和62个农村社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市。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3.6%,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整理废弃矿坑6700多亩,治理已毁山体10.5万亩。完成23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继续保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

青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青州市统计局

青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

2011年 8 月 5 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94.04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9.4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59万人。增长5.13%,年平均增长0.5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7.4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 89.0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了0.21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7.11万人,占总人口的50.10%;女性为46.93万人,占总人口的49.9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1.29下降为100.38。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75万人,占14.62% ;15-64岁的人口为70.35万人,占74.8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9.94万人,占10.5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2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 5.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26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6.52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4.64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9.25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24.59 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616人上升为6933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1548人上升为1556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8837人上升为4173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2152人下降为2614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57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73万人,文盲率[5]由7.58%下降为3.80% ,下降了3.7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