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年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2篇)

2016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2篇)

!

2016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一)

近日,某地将“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联合组织部门选派有能力、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这一举措不仅为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充实力量,更有效解决了机关一些年轻党员干部经历单一、缺乏严格党性锻炼的问题。在和这些到基层任职的机关党员干部沟通交流时,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笔者对过去十年的乡镇工作经历的一些思考。 记得在刚参加工作时,一些老同志就告诉我,到农民家里去,不要嫌脏,他给你搬出的板凳,不管上面有没有灰尘,一屁股坐下去就行,否则你擦来擦去,或犹豫不坐,他们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人,工作也就没法开展了。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是不妥的。习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身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要改变“农民就是脏”这样一些旧观念。

受我国长期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有很大差距。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越的基础设施带来的方便、整洁,而农村中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了广大农民群众对较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愿望

是相同的,都希望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农民群众从来不愿意生活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的环境里,相反,我经常在一些条件很简陋的农家小院里,也看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景象; 许多农户每天清晨都打扫庭院,秉承着传统文化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什么我们要把农民和窗明几净对立起来? 为什么把板凳上的灰尘擦去,反而是对农民群众的不尊重? 我想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就是先入为主,把农民定位在“脏”的印象里。改革开放30多年,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民有体面,小康才全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我们没有与时俱进的新观念,受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如何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或许有人提出: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种工作方法,难道现在过时了? 不错,“三同”的工作方法对于在群众中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拉近同群众的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应清楚知道,“同吃、同住、同劳动”主要是让我们通过这种形式调查研究农村实际、了解农民真实情况,把党的政策精神带给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得到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教育全

党同志和各级干部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 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这里说的“一块苦”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党员都要跟群众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但不是说要“一块脏”,穿着雪白的衬衣也能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回到上面“擦板凳”的小事,擦不擦板凳不是评价干部作风扎实与否的表现,也不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否的表现。如果觉得当着主人的面擦去板凳上的灰尘很尴尬,不妨幽默一句:“女主人挺勤快的,怎么忘擦这个板凳了。”然后自己动手很自然的擦干净板凳,这样不是很好吗?

2016教师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二)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参与滇西扶贫攻坚,并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学校20**年组织7批次,20**年已组织6批次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高山特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

方案》逐项落实。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二、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

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三个主攻方向,开展各类培训12期,供培训2600人次。

一是扶贫干部培训。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在20**年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近期又将开展2期,共有200余名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二是教师培训。20**年6月,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20**年12月、20**年3月,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的20余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赴施甸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

点突破等四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三是智力帮扶。20**年,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做科普知识讲座; 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20**年6月5日,学校副校长李伟一行5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朋建,施甸县县长张云怡及其他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三中、姚关小学和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工作,并在施甸县召开了20**年扶贫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总结20**年帮扶工作,明确20**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校有关部门与施甸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20**年帮扶工作。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业企业与施甸县当地的青年创业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为县农业局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电子交易平台,解决高山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问题。

四是教育挂钩帮扶。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学校20**年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

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20**年,学校二期投入近50万元,为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施甸三中、仁和镇中学各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 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校团委、仲英书院组织了两次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40余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活动; 博士生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五是文化交流。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 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舞蹈团,赴施甸县进行“跳舞吧 交大”的采点拍摄,并形成了“醉美施甸”专题系列,宣传推广施甸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六是卫生医疗帮扶。学校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 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