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震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播放地震相关录像资料,感受其破坏力。)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哪个同学会读?

出示: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指名——齐读)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谁愿意来试一试?( 有一年(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5、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与子,感受“爱”与“信任”的了不起。

(一)、聚焦父亲,品味救的艰难,感受承诺的伟大

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1、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生自由发言(出示课文片段)。

1)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父亲所说的三句话:) 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2)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1、恳求2、急切3、崩溃)

3)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板书:“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师导读: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2、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 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 生交流读后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3) 36个小时是多久?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

4)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一直苦苦挖掘? (信念、承诺、对儿子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

(课件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 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2) 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生想象说话。

3) 指导感情朗读。男同学读。全班齐读。

4、 拓展延伸,体会天下父母之爱。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幕幕。

(课件背景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师配乐解说图片:图一: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图二: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图三:这是废墟底下伸出来的一只求助之手;图四: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爱子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图五:这位母亲趴在儿子的遗体旁放声痛哭,图六:这对父母,抱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女儿的尸体,昔日可爱乖巧的女儿如今再也不能睁眼叫他们一声爸爸妈妈;图七:这对父母,抱着女儿的遗体,艰难的行走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她要带着孩子回家。图八:这个可爱的婴儿此刻露出了甜甜的笑脸,却不知道她的妈妈为了护佑她幼小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还活着,请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5:、 想象说话: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6、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二)、聚焦儿子、体会信任的了不起

1、 再让我们把目光从父亲转向七岁的阿曼达,这又是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呢?

2、 生交流体会(让同学先出去,鼓励同学战胜困难)

3、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让让出的可能就是性命,是什么让儿子做出了这一决定?(父亲的承诺)

一句承诺让七岁的孩子懂得把生命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确实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一句承诺,让废墟上的父亲拼死救子,一句承诺,让废墟下的孩子竟然懂得鼓励同学战胜困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38小时50分钟的艰难挖掘和等待后,终于迎来了这一幸福的结局(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读出这一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生死离别后的幸福。让我们送上我们最热烈的祝福齐读。

五、作业超市

1、课后请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好吗?

2、推荐你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林清玄写的《父亲的微笑》。

3、回家为你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