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临床医学生的就业工作

赵美玉 李强

[摘要]鉴于目前医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文章围绕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指出医学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支持学生考研、端正就业观念、调整实习计划、创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多种措施,积极做好临床医学生的就业工作。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赵美玉(1973-),女,甘肃临洮人,桂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强(1970-),男,甘肃定西人,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科学、教学与管理。(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176-02

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激增,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减少。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生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近几年,医学生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但医院对临床医学学生的用人需求却没有呈现大幅增加,并且大部分省级、市级、综合医院人员已经超编,医疗人员数量基本饱和,招聘时均把目光投向了急需的硕士、博士,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需求已不旺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医学生期望值过高,择业观念陈旧。多年来,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缺少紧迫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地域选择、单位性质、工作待遇要求过高,认为留在市级、至少县级以上医院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另外,部分医学生择业观念陈旧,普遍认同的就业渠道和意向过窄,对专业相关的非临床岗位不予接受,对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咨询、保险等不敏感,更加剧了就业难的现状。

3.部分医学院校专业设置偏离社会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目前部分医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层次不能随经济结构调整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创新,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滞后,造成一些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无毕业生,而另一些专业毕业生则相对过剩。如影像、麻醉、检验和护理本科毕业生少,但社会需求量大,临床专业毕业生却因招生人数多、社会需求增速不大而相对过剩。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做好临床医学生的就业工作

1.大力支持学生考研,减缓目前就业压力,增强学生在今后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几年,全国每年有几百万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供求关系已趋于饱和。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考研无疑是提高竞争力的一项有力举措。学校在输出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减缓了自身就业工作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为了提高临床医学生考研的成功率,一方面,学院要调整学生的实习时间,给考研学生提供更多的复习时间。目前大多数实习医院每年实习下点的时间为五月份,学生到实习点不久就面临考研冲刺。如果处理不当,要么因复习时间不足而影响考研成绩,要么因考研复习而影响实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桂林医学院对现行的实习时间进行了调整,将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半,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和大五的第一学期,也就是每年的1月份到次年的12月底结束,过完寒假3月份回校,最后一个学期安排一些专业选修课程。考研学生,可以在考前2个月请假专心备考,考试结束后到2月底这段时间来补实习。另一方面,学院帮助考研学生联系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考研英语、政治复习方面的指导。实习下点前先由辅导员对考研学生进行摸底,了解考研学生的人数,所要报考的专业。成立专门的考研班,将他们安排在学校的附属医院或本市实习,而每个实习病区都有专属教

室,学生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后,可以到教室学习。这样不仅能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了复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端正实习态度。在考研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心理方面、专业方面及英语、政治等方面的困难。如英语和政治每年都是考研的重头戏,每年有大批的考研学生都要报一些考研英语班或考研政治冲刺班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但这种冲刺辅导班良莠不齐,有时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还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学校出面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考前辅导,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帮助临床医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调整就业意向。目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过于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每年本科和专升本的医学毕业生愿意到乡卫生院就业者所比例仅分别为24.9%、23.5%,已成为造成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进程中出现城乡和区域差距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桂林医学院始终坚持“下得去,上得来,用得上,有作为”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在基层医院就业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定位。从入学教育开始,就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医院对于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即使这些医疗机构对外招聘,要求也很高,如硕士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等。本专科医学毕业生,尤其是临床专业医学毕业生很难在城市大医院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职业。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学生根据学校定位以及自身能力选择毕业去向,提倡毕业后能够主动到基层、到农村、到社区、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去贡献。开展医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毕业班着重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很早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三支一扶”事业,因此取得了良好成绩,连续几年就业率都在90%以上,被评为广西区高校就业先进集体。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实习计划增加实习环节。一方面,对实习计划进行调整,将实习学生分为两部分,大轮转实习生和后期分流实习生。大轮转实习生是按照正常轮转顺序进行实习的学生。后期分流学生,是将实习时间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进行正常的大轮转,大约是八个月时间。后半部分是后期分流的时间,约四个月时间,是将部分学生按照目前的市场就业需求及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培养。如急诊、麻醉、影像等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就业形势较好,桂林医学院就专门在附属医院为部分有志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生进行后期分流培训。经过培训的学生,在就业时既可以从事内外科,又可从事后期分流的科室,选择面要大于大轮转的学生。另一方面,调整实习时间,增加试业实习这一环节,以订单式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就业。在实习时间的分配上,将实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体实习,另一部分是试业实习。主体实习的时间大约是12个月,主体实习的内容,就是现阶段医学生的实习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影像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可大致了解一般的诊疗程序,对于临床医学各专业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了解。试业实习时间安排约为两个月,内容因人而异,由同学根据自身发展和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确定实习科室。这一阶段许多用人单位已经公布用人计划,详细需求可以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自身的发展方向,通过两个多月的科室训练,使他们在某一专业科室的工作熟练程度更高,在应聘时更能发挥所长。

4.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一机制的实行对象主要是每年七月份之后,余下的一小部分未就业学生。这部分学生可以由学校出面,与医疗单位建立联系,进入实习基地接受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不占用人计划编制,适当地给予岗位津贴,通过人事代理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经过为期一年的医师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以后,再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二次择业。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医疗单位更愿意接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学生,尤其在广东市场上这部分学生的待遇要远远高于应届毕业生。可见这种模式在改善当前临床医学生的就业状况方面是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