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11-03-28 16:41   作者: 和震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可以分为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个结构并九个维度,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某直辖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处于中等水平;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职业工作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各项能力发展不平衡;教师的人格结构状况整体良好,但教育情感和教育价值观存在某些不足和偏差;不同特征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个结构上存在差异。突出教师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规划的多样性,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用性型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以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等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人格结构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及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尤其是需要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到2007 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以下简称中职教师)数量增加到了83.18 万人。因此,把握中职教师素质现状,提高中职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寻找实现中职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与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某直辖市范围内进行了中职教师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框架与设计关于教师素质的概念,通过对多种有关教师素质概念研究[1]的分析,笔者认可将教师素质表述为:“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教师在具有优良的先天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2]它不但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在人格方面的素质。因此,本文进而将教师素质分为三个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确定上述三个结构的主要内涵。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实践中的技能、知识和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专业教师需要掌握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经验和职业实践能力,能够实施突出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法和重视行动的标准导向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参与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或工作过程系    统化课程,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由此,我们进一步将中职教师素质细化为:(1)知识结构,分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工作知识①三个维度;(2)能力结构,分为管理与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个维度;(3)人格结构,分为职业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此基础上,将中职教师理想的素质结构描述如下。(1)知识结构: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胜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知识,还要特别掌握与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实践和工作过程有直接联系的职业工作知识。(2)能力结构:拥有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场工作经验,具有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在教育与管理能力维度上,具有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与管理能力;在教学能力维度上,能够按照职业能力学习的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科研能力维度上,能够正确分析所在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具有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所需实训教具和器材的研制等应用性教育科研能力。(3)人格结构:教师的“专业道德与专业精神,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热忱程度及负责态度”。[3]在职业道德维度上,应具有教书育人和敬业精神等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价值观维度上,理解学生成才的多样性,能够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在职业教育情感维度上,热爱职业教育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确定了某直辖市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特色的各具代表性的10 所中职学校为调查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由职业教育专家、中职骨干教师、中职学校校长共同参与设计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校长访谈提纲,经座谈会论证修改和试调查修正后实施,多视角调查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状况。

全部被试总数为1 254 人,其中专业教师(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501 人,学生744 人,校长9 人。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教师问卷的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0.866,学生问卷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5,均在较高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因此,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二、调查结论(一)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处于中等水平表1 显示,中职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自评综合均值为3.24,其中三个部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格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生对教师素质的综合评价均值为3.37,略高于教师自评结果,但差异不明显,其中三个部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人格结构。以上数据表明,当前中职教师素质的整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中职教师达到了中职学校对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的要求,基本胜任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中职教师的各项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职业工作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调研结果显示,仅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论完全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而超过50%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论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且职业教育理论知识被教师认为是最欠缺的知识之一;教师普遍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知识,但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实际脱节,因而导致理论指导乏力。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育理论指导的现象非常普遍。

职业工作知识被中职教师列入自己最欠缺知识的首位,该项知识作为中职教师必备的核心知识,亟待补充提高。调查显示,学生对今后将从事的职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获得的,说明教师在学生的职业信息获取中占首要地位。近9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今后的职业产生影响,其中52.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学生对教师职业工作知识的掌握给予了较高程度的肯定,但教师普遍反映对任教学科相关职业的现有工作流程不熟悉,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有一定的脱节。

(三)中职教师的能力结构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各项能力发展不平衡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学生的能力较普遍地存在着与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6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处理课堂违纪行为、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但是,4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和处理课堂违纪行为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还有近80%的教师认为学生难以管理,难以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教育与管理学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尚待进一步提高。学生问卷显示,中职教师普遍欠缺的能力主要是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多项教学能力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问卷显示,超过50%的教师认为预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77.6%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不满意,65.7%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不专心,41.9%的教师认为上课时学生常常听不懂。学生方面,虽然有91.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仍然有43.8%的学生反映近半数的教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技术和安全方面的突发问题不能妥善处理。超过50%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难以遵循实际的工作标准和规范,接近50%的教师感觉自己的实践教学课不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这些说明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调查显示,近90%的教师认为应该开展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应用性教育科研,但中职学校开展科研的机会和渠道比较少,近50%的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参加科研;至少有40%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科研项目,也从未发表过论文;近50%的学生从未使用过教师自编的教材、自制的教具和实习器材。这些说明中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其开展应用性教育科研的能力尚未普遍显现。

(四)中职教师的人格结构状况整体良好,但教育情感和教育价值观存在某些不足或偏差调查显示,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均值比较高。在职业道德维度上,教师的自我评价(均值为4.33)高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均值为3.40)。

中职教师的教育情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对工作还比较满意,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明显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离职倾向。有30%多的教师认为在公共场合承认自己是中职教师没面子,47.7%的教师承认虽然工作尚可但如果有机会还是愿意调离中职学校。

中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尽快树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教师对通过教育来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较普遍地存在着无助和无奈。调查表明,有89.6%的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的问题学生比普通中学多”。在“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上,有49.7%的中职教师认为“想关心、爱护、平等对待‘问题学生’,但实在太困难了”;有54.2%的教师认为“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和颜悦色难以解决问    题”。在对待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有30%的教师没有信心,认为无论教师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作用。另外,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有30%多的教师认为“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有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太理解学生、师生关系不平等”。

(五)不同特征的中职教师在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个结构上存在差异调查显示,中职教师素质与其学历呈现正比例关系;教龄6~10 年的教师在能力、人格两个方面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相比有明显落差,尤其是在教育与管理能力和教育情感两个维度上,6~1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最低;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情况也有显著差异,中专教师的分值最高,其次是职高和技校;在教育价值观上,中专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于职高和技校的教师,高级职称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于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在选择到企业进修的倾向上,女教师较男教师、学历高的教师较学历低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到企业进修的学习途径;企业一线转来的教师对职业工作知识的掌握状况良好,但相对欠缺普通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而普通中学转来的教师在职业工作知识方面更为欠缺。

(六)教师、校长和学生对部分问题的看法具有明显差异1. 当前教师素质提高存在的最大障碍被访谈的中职学校校长较一致地认为,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素质提高存在的首要障碍,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致使一些教师缺乏提升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动力,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成就、经济收入、专业职务晋升机会等因素有关;另外培训经费不足,相关信息不充分,培训资源缺乏,也被视为教师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

来自教师的意见较集中地认为,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困难在于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政策缺失,或是有政策但执行效果不好;另一大困难是教育学生难度大、成就感低,其成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制约着教师的发展动机和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无助感和挫折感以及信心缺乏,也是造成教师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2. 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和教师普遍欠缺的能力关于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在六个素质选项中,89%中职学校校长认为“敬业精神”是中职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排在首要位置,而教师并未认同此项;“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能力”排在第二位,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素质选项位列其后。

教师认为“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别是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专业实践活动的能力。而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学生问卷显示,教师最欠缺的能力位居前两位的是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显而易见,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认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三、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策略与建议(一)鉴于中职教师素质各维度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培训内容应突出针对性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培训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对不同特征的教师区别对待,培训内容要与教师的素质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重点关注教师的职业工作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管理与教育能力和职业教育价值观等。

获得职场工作经验,是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策略。[4]针对我国中职教师普遍欠缺职场工作经验的现状,在教师培训中应更多地增加职业工作知识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针对现有中职教师掌握的教育理论不能有效指导职业教育实践这一现实,在教师培训中教育理论部分应增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的理论知识,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直接帮助。针对中职教师的职业教育价值观问题,引导其确立与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实现教育价值观更新。

(二)针对不同中职教师素质的差异性,提高中职教师素质的规划应体现多样化要为中职教师获得职场工作经验提供多种途径和方式,如除了现有的企业实践实习制度外,还应开辟工业体验旅行、企业短期参观等多种方式,在教师培训方式和场所的选择方面拓宽思路,为教师多创造接触职场的机会。本研究发现,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在工作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素质上具有相对优势,教师们也普遍认为提高个人素    质途径的首选是到企业实践。

创建满足多种需要的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师素质培训模式,要打破传统的以高校进修为主的模式,在高校进修方式之外,增加选择企业进修等多样化的进修途径,当前某些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的专业课教师,应特别强调其到企业的进修。高校、企业和中职学校还可以以多方合作的方式创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有近20%的教师愿意选择校本培训,愿意参与校内实训和教学改革。校本培训高效简便,成本低,有利于同事间交流互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培训方式。

调查中发现,教师学历与其素质之间存在正相关,这提示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的学历提高。应为中职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多搭建平台,创设机会,给予保障。特别是应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创设专业学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通道,把学历提升与职业教育专业化的特殊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专家与中职骨干教师的联系,探索技术实践、案例研讨、项目课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发一批职业教育课程案例、教学案例、管理案例等培训资源,帮助教师解决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其教学能力及教育与管理能力,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为中职教师解决教育中的难题提供理论支持一段时间以来,在中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以普通教育理论课程为主,很少有职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倾向。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专门的职业教育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加强对中职学校的技能教学规律、学生管理等特殊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中职教师培训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消除中职教师在工作中的无助感。

应充分关注中职学校学生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难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首要因素,管理与教育能力也是学生认为教师最欠缺的素质。加大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行为特点等问题的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法,为教师教育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帮助中职教师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树立多样化的学生成才观,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中完成神圣的使命。

(四)加强中职教师的应用性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和应用开展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应用性教育科研并将其成果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蕴含着广阔的教育创新空间,中职学校对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应用性教育科研的需求迫切。应用性教育科研能力,一方面体现为教师能迅速掌握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课程、方法和实训装备,另一方面以自编教材、教学方法创新、自制教具和实训实习器材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发展的动力切实改善中职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形成民主、参与、负责的学校管理环境。应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教师对自己的发展愿景和职业理想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尤其要关注职业倦怠现象明显的特定教龄段的教师。要给予教师合理的工作量,预留必要的培训时间,提供必要的外出培训机会和培训经费,为中职教师成才拓展空间,提高其自我价值感。

应改进中职学校的评价工作,构建合理的中职教师职业成就评价体系,避免传统普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突出知识的负面影响,把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管理和教育能力的评价与教师晋升职称和工作考核联系在一起,完善相关的培训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客观公正的中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合理的评价,增强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