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弹塑性力学习题解答

塑性:

弹性:

2-16设有任意形状的等厚度薄板,体力可以不计,在全部边界上(包括孔口边界上)受有均匀压力q试证σx=σy=-q 及τxy=0能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也能满足位移单值条件,因而就是正确的解答。

证明: (1)将应力分量σx=σy=-q,τxy=0和fx=fy=0分别代入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

⎧∂σx∂τyx

++fx=0⎪

∂y⎪∂x

(a) ⎨∂σ∂τ

⎪y+xy+fy=0⎪∂x⎩∂y

∂fx∂fy∂2∂2

(2+2)(σx+σy)=-(1+μ()+)=0 (b)

∂x∂y∂x∂y

显然(a)、(b)是满足的

(2)对于微小的三角板A,dx,dy都为正值,斜边上的方向余弦l=cos(n,x),m=cos(n,y),将σx=σy=-q,τxy=0代入平面问题的应力边界条件的表达式

⎧⎪(lσx+mτyx)s=x(s)

(c) ⎨

⎪⎩(mσy+lτxy)s=y(s)

则有σxcos(n,x)=-qcos(n,x) 所以σx=-q,σy=-q。

对于单连体,上述条件就是确定应力的全部条件。 (3)对于多连体,应校核位移单值条件是否满足。

该题为平面应力的情况,首先,将应力分量σx=σy=-q及τxy=0代入物理方程,得形变分量εx=

σycosn(,y)=-qcosn(,y)

(μ-1)(μ-1)

q,εy=q,γxy=0 (d) EE

然后,将(d)的变形分量代入几何方程,得

∂u(μ-1)∂v(μ-1)∂v∂u

=q,=q,+=0 (e) ∂xE∂yE∂x∂y

前而式的积分得到 u=

(μ-1)(μ-1)

qx+f1(y),v=qy+f2(x) (f) EE

其中的f1和f2分别是y和x的待定函数,可以通过几何方程的第三式求出,将式(f)代入(e)的第三式得 -

df1(y)df2(x)

=

dydx

等式左边只是y的函数,而等式右边只是x的函数。因此,只可能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常数ω,于是有

df(x)df1(y)

=ω,积分以后得f1(y)=-ωy+u0,f2(x)=ωx+v0 =-ω,2

dxdy

代入(f)得位移分量

(μ-1)⎧

u=qx-ωy+u0⎪E ⎨(μ-1)⎪v=qy+ωx+v

E⎩

其中u0,v0,ω为表示刚体位移量的常数,须由约束条件求得。

从式(g)可见,位移是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满足位移单值条件,因而,应力分量是正确

的解答。

2-17设有矩形截面的悬臂粱,在自由端受有集中荷载F ,体力可以不计。试根据材料力学公式,写出弯应力σx和切应力τxy的表达式,并取挤压应力σy=0,然后证明,这些表达式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容方程,再说明,这些表达式是否就表示正确的解答。

解〔1〕矩形悬臂梁发生弯曲变形,任意横截面上的弯矩方程为M(x)=-Fx,横

h3

截面对z轴(中性轴)的惯性矩为Iz=,根据材料力学公式,弯应力

12

σx=

M(x)y12F

=-3xy;该截面上的剪力为Fs(x)=-F,剪应力Izh

3Fs(x)4y26Fh2

τxy=(I-2)=-3(-y2);并取挤压应力σy=0

2hhh4

(2)经验证,上述表达式能满足平衡微分方程

⎧∂σx∂τyx

++fx=0⎪∂∂y⎪x

⎪∂σy+∂τxy+f=0

y⎪∂y∂x⎩

∂fy∂f∂2∂2

也能满足相容方程(2+2)(σx+σy)=-(1+μ()x+)=0

∂x∂y∂x∂y

再考察边界条件:在y=±h/2的主要边界上,应精确满足应力边界条件:

(σy)y=h/2=0,(τyx)y=h/2=0; (σy)y=-h/2=0,(τyx)y=-h/2=0。

能满足

在次要边界x=0上,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

⎧h/2(σ)dy=0

xx=0

⎪⎰-h/2⎪h/2

⎨⎰-h/2(σx)x=0ydy=0 ⎪h/2⎪(τ)dy=-F⎩⎰-h/2xyx=0

满足应力边界条件。

在次要边界x=l上,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

h/212F⎧h/2

(σ)dy=xx=l⎪⎰-h/2⎰-h/2h3lydy=0⎪

h/212F2⎪h/2

(σ)ydy=⎨⎰-h/2xx=l⎰-h/2h3ly=-Fl

h/2⎪h/26Fh22

⎪⎰-h/2(τxy)x=0dy=⎰-h/23(-y)=-F

4h⎩

满足应力边界条件

因此,他们是该问题的解答。

3-8设题3-8图中的三角形悬臂梁只受重力作用,而梁的密度为ρ,试用纯三次式的应力函数求解。

解(1)相容条件:

设Φ=Ax+Bxy+Cxy+Dy (a)

不论上述中的系数取何值,纯三次式的应力函数总能满足相容方程。 (2)体力分量fx=o,fy=ρg由应力函数得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3

2

2

3

∂2Φ

σx=2-fxx=2Cx+6Dy (b)

∂y∂2Φ

σy=2-fyy=6Ax+2By-ρgy (c)

∂y

τxy

∂2Φ=-=-2Bx-2Cy (d)

∂x∂y

(3)考察边界条件:利用边界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先考察主要边界上y=0的边界条件:(σy)y=0=0, (τyx)y=0=0 将应力分量式(b)和式(c)代入,这些边界条件要求

(σy)y=0=6Ax=0,(τxy)y=0=-2Bx=0 得A=0,B=0。

式(b)、(c)、(d)成为

σx=2Cx+6Dy (e)

σy=-ρgy (f) τxy=-2Cy (g)

根据斜边界的边界条件,它的边界线方程是y=xtanα,在斜面上没有任何面力,即

x=y=0,按照一般的应力边界条件,有

⎧⎪l(σx)y=xtanα+m(τxy)y=xtanα=0

m(σ)+l(τ)=0⎪yy=xtanαxyy=xtanα⎩

将(e)、(f)、(g)代入得

l(2Cx+6Dxtanα)+m(-2Cxtanα)=0 (h) m(-ρgxtanα)+l(-2Cxtanα)=0 (i)

由图可见,

l=cos(n,x)=cos(

π

2

+α)=-sinα , m=cos(n,y)=cosα

代入式(h)、(i)求解C和D,即得C=

ρg

2

cotα,D=-

ρg

3

cot2α

将这些系数代入式(b)、(c)、(d)得应力分量的表达式

⎧σx=ρgxcotα-2ρgycot2α⎪

⎨σy=-ρgy

⎩τxy=-ρgycotα

4-12楔形体在两侧面上受有均布剪力q,如题4-12图所示.试求其应力分量

解 (1)应力函数Φ=ρ2(Acos2ϕ+Bsin2ϕ+Cϕ+D),进行求解 由应力函数Φ得应力分量

⎧1∂Φ1∂2Φ

+2=-2(Acos2ϕ+Bsin2ϕ-Cϕ-D)⎪σρ=2

ρ∂ρρ∂ϕ⎪⎪∂2Φ⎪

=2(Acos2ϕ+Bsin2ϕ+Cϕ+D) ⎨σϕ=2

∂ρ⎪⎪∂1∂Φ

()=2Asin2ϕ-2Bcos2ϕ-C⎪τρϕ=-∂ρρ∂ρ⎪⎩

(2)考察边界条件:根据对称性,得

(σϕ)α/2=0 (a) (τρϕ)α/2=q (b) (σϕ)-α/2=0 (c) (τρϕ)-α/2=-q (d)

由式(a)得2Acosα+2Bsinα+Cα+2D=0 (e) 由式(b)得2Asinα-2Bcosα-C=q (f) 由式(c)得2Acosα-2Bsinα-Cα+2D=0 (g) 由式(d)得-2Asinα-2Bcosα-C=-q (h) 式(e)、(f)、(g)、(h)联立求解,得A=将以上系数代入应力分量,得

qq

,B=C=0,D=-cotα

2sinα2

cos2ϕ⎧

σ=-q(+cotα)⎪ρ

sinα

cos2ϕ⎪

σ=q(-cotα) ⎨ϕ

sinα⎪

sin2ϕ⎪

τ=q⎪ρϕ

sinα⎩

4一13设有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的圆筒受内压力q,试求内半径和外半径的改变,并求

圆筒厚度的改变。

解 本题为轴对称问题,只有径向位移而无环向位移。当圆筒只受内压力q的情况下,取应力分量表达式(B=0),内外的应力边界条件要求

(τρϕ)ρ=r=0,(τρϕ)ρ=R=0

(σρ)ρ=r=-q,(σρ)ρ=R=0

由表达式可见,前两个关于τρϕ的条件是满足的,而后两个条件要求

⎧A

+2C=-q2⎪⎪r

⎪A+2C=0⎪⎩R2

qR2r2qr2

由上式解得A=-2,C= (a)

(R-r2)2(R2-r2)

把A,B,C值代入轴对称应力状态下对应的位移分量,

⎡qr2R2⎤

uρ=(1-μ)ρ+(1+μ)⎥+Icosϕ+Ksinϕ (b) 22⎢ρ⎦E(R-r)⎣uϕ=Hρ-Isinϕ+Kcosϕ=0 (c)

式(c)中的ρ,ϕ取任何值等式都成立,所以个自由项的系数为零H=I=K=0。 所以,轴对称问题的径向位移式(b)为

⎡qr2R2⎤uρ=(1-μ)ρ+(1+μ)⎥, 22⎢ρ⎦E(R-r)⎣

而圆简是属于平面应变问题,故上式中E→

代替,则有 ,μ→2

1-u1-μ

(1+uρ=q

μ

1-μ1-μ

EρR2

(2-1)2

1-μr

(1+

)R2+(1-

μ

)ρ2

μ

此时内径改变为ur=q

1-μ1-μ

ErR2

(2-1)2

1-μr)R2+(1-

)R2+(1-

μ

)r2

qr(1-μ2)R2+r2μ=(2+),

ER-r21-μ

(1+

外径改变为uR=q

μμ

1-μ1-μ

ERR2

(-1)1-μ2r2

)R2

qr(1-μ2)2Rr

=22

ER-r

qr(1-μ2)R-rμ

圆环厚度的改变为uR

-ur=-(+)

ER+r1-μ

5.15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