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及对策

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

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 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吴含章 张志安 高碧姬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 200000)

本文通过对沪港两地“扶老上网”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分析了“扶老上网”工作对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对今后的老年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扶老上网”工作提出了设想与前瞻。

重庆市万州区实施《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调查报告

蔡金华

(重庆市万州区劳动保障局 404000)

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干部《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可靠性,区劳动的社会保障局、万州区老年学学会组成调查组,于去冬今春深入到我区部分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查范围是在全区七个镇中分别选择了经济条件较好的、中等、较差的各一个村。同时,针对许多农民朋友来询问有关养老保险的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

调查结果为148户664人中养老模式分别是家庭养老占55%,土地养老占21%,五保供养占7%,养老保险占5%,其它模式还有储蓄养老、亲戚资助等,所占比例不大。

现在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制度上的不稳定性;(3)基金保值增值困难;(4)保障水平过低。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及对策

曹修龙

(陕西陇县老龄办 721200)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城乡经济有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水平达到了近40%。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转移,推动农村老龄化速度的明显加快。加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社保水平还很低,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的形成等因素,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使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遭受到严峻挑战。以地处陕西西部的陇县为例,全县农村人口221606人,其中60岁以上22129人,占农业人口的10.5%。外出务工劳力3.2万,涉及16789位老人家庭,占农村老年人 24

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

家庭的83%,农村老龄化年均增长率达到6%左右。

基本情况:留守老人多存在于两代以上结构的家庭。由于子女外出,使他们在生活上形成老人赡养老人;既要养老,又要管小;他们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家庭的保姆;还有一部分被人为的沦落成孤寡老人的生活格局。从生活来源方面看,有13497名老人生活费来源靠自己,占82%。2505名老人生活来源靠子女,占13%,还有890名老人生活靠救济,占50%。留守老人家庭特点:一是家大、人多、存在于两代以上家庭。二是低龄老居多。三是留守老人家庭生活困难。

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是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化了劳动力年龄结构,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二是留守老人负担重,苦不堪言。三是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存在较大隐患。对策:一是大力宣传《老年法》,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二是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增加国家对养老服务业投资,鼓励发展村办敬老院,和村民兴办托老院扩大乡镇敬老院容量,使更多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养。三是办实事,维护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组建青年义工队,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产劳动问题;五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关于老年人居住形式的探讨

陈 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年学学会 830002)

要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兵团职工队伍老龄化问题,首先要解决老年人的安居问题,解决得不好,就谈不上“养、医、教、学、乐”,更谈不上“老有所为”。本文就老年人居住形式问题谈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老年人几代同堂居住形式

我国传统习俗,一般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老年人也大都追求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强调几世同堂,子孙绕膝,以此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老年人同晚辈在思想上容易得到沟通,感情差异程度逐步缩小。老年人可从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晚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及时得到关心照顾。可以节约赡养老年人的精力和费用,以减轻晚辈的经济负担。

二、老年夫妇或丧偶老年人单独居住

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与晚辈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简单的家务劳动,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延缓衰老过程。能够消除过多的依赖性,使自己的心态得到进一步平衡,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入住敬老院或老年福利院类似的社会养老机构

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较大的城市和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农村,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和类似的社会养老机构及老年服务设施的建立确实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了部分老年人的愿望和要求,也解决了一些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无法照顾老人的中青年家庭的困难。给一些中青年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