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论文(1)

陆良县农村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基督教在中国农村获得了迅猛发展, 它传播到各地区之后,受到当地人文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陆良县农村地区的调查,以分析农村地区基督教的传播现状、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规范基督教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传播活动

Luliang County Rural Christianity spread status and regulation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implement of religious freedom polic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ristianity in rural area of China has grown dramatically with its full swing. Blended with local culture, it performs and evolve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upon its importation into various rural reg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ng the current spread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ristianity in rural area of 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on to the Luliang County Rural Areas, working fixible solutions ou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ity, improve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 rural; Christian faith; Christianity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

研究方法............................................................ 2

讨论与分析.......................................................... 3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3

二、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发展状况...................................... 4

(一)陆良发展概况 .............................................. 4

(二)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发展状况 ................................ 5

1.对宗教信仰的盲目性........................................ 6

2.缺乏对基督教教义教规的认识................................ 6

3.基督教在该地区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情况分析.................... 6

(三)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徒信教原因分析 .......................... 7

1.陆良农村基督教发展的经济因素.............................. 7

2.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政治因素.............................. 7

3.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文化教育因素.......................... 8

4.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个人因素.............................. 8

三、基督教的传播对陆良农村地区的影响................................ 9

(一)基督教的积极功能 .......................................... 9

(二)基督教的消极功能 ......................................... 10

四、对策和建议..................................................... 10

(一)大力发展陆良农村地区的经济 ............................... 10

(二)规范基督教在该地区的传播方式 ............................. 11

(三)普及农村地区的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 11

(四)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 .......................................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基督教作为目前世界上信徒最多,遍布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很稳定,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在传播过程中,各个层面表现出多元化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参看各种文献,综合多种调查方法,以我的家乡陆良为列,研究这一地区农村基督教的发展情况,并找出它在传播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我是具体到陆良地区的基督教研究,目前国外没有涉及。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家对农村基督教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4月第2期《关于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思考》(刘智华)这篇论文中概述了基督教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基本原因,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把握基督教的正负功能 推进新农村的和谐构建》(张建成)论述了宗教对社会的发展有两重性功能。阐述了基督教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体现。认为开创基督教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是化解农村社会中诸多不和谐因素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引导基督教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对策。宿州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2007年10月)《农村宗教研究评述》(肖良)文章针对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的现有成果, 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梳理, 择要论述了农村宗教活动发生的原因、农村宗教活动的特点、农村宗教活动的影响及对策问题, 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的状况和有关研究动态。《法制与社会》2008.12(下)中有一篇《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苏祥)的论文,论述了宗

教信仰会导致宗教传播行为,在现代全球化的语境下,基督教因西方强势经济而向世界各地扩散,中国农民信仰基督教便是一例。本文从社会、农民个体及基督教三方面探析了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认为转型时期社会政策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农民在改革中的处境及宗教本身的组织结构等等都是农民信仰基督教的因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中国西南偏远山区农村基督教徒的宗教社会素描·上》是西南民族大学“云贵川交界地区农村基督教现状调查”课题结题报告的一部分。作者选择李子教点为个案,深入实地,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对该地基督徒的宗教生活进行了近距离的调查研究. 我在写陆良基督教论文是,借鉴了他的研究方法。《我国农村基督教本土化的机制研究》(秦臻)论述了基督教在我国传播多年,吸收和融入中国文化,从文化传播与本土化的视角来探讨基督教在我国农村传播是如何在保持自身物质的同时与当地社会和文化相融合, 以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基督教在我国的传播特别是在中国农村的历史与现状。

(三)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目前我国对于基督教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现状,以及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的融入情况,来分析基督教的传播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而对于微观上,尤其是将基督教的传播情况具体到某一乡镇来研究论述的就更少了。中国地域辽阔,风土民情各异,对全国的研究不可能适合于每个地方,因此,我参看各种文献,综合多种调查方法,以我的家乡陆良为例,从微观上研究这一地区基督教的发展情况,并对它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

研究方法

本文以实地走访法为主,以文献研究法为辅,加以归纳研究法和分析研究法,得出本文结论。

讨论与分析

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三大宗教当中信仰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其信徒近20亿,分布在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 1 世纪中期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至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明确宣布承认其合法地位,基督教遂成为罗马国教。其后分裂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据历史记载,基督教在中国最早传入的是景教。景教是古代基督教派的一支-----聂斯脱利派,被唐人看成“波斯胡教”之一,当时故有“波斯教”“、日大教”、“波斯经教”等称谓。[1]后来经唐人对此宗教的深入理解,才有“大秦景教”的说法。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视野开阔,对外来文化包括宗教都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宗教管理。再加之“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聂斯脱利派传入了中国。唐太宗认为景教有利于中国宗教的统治,于是颁布诏书,允许该教在中国传播,并由政府出资在长安建立“波斯寺”。而当时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正值鼎盛时期,唐代社会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氛。在这种情况下,景教借用了佛教文化的术语、概念和教义对其经典进行翻译和教义解释,这便适应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景教的教义也就能更好的被当时的百姓接受,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随着唐朝的消亡,景教也逐渐在中国内地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消失了,它仍在边疆地区传播,特别是蒙古地区。

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随着蒙古贵族进入内地,景教再次传入内地。这时的基督教徒被称为“也里可温”。明朝建立后,元顺帝北走大漠,蒙古人以及信教的官员也被驱逐北逃,基督教徒也就被驱逐出中国内地,基督教在内地的传播再次消失了。

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内地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明末清初,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晚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日益腐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而当时中国正经历着明、清两代转换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天主教借此机会,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明、清最高统治者都喜欢用有科学专长的传

教士,再加上当时的传教士都遵循利玛窦等创立的“合儒策略”传教,[2]以学者面目出现,穿儒服、说汉语,顺应中国习俗,特别是向皇帝介绍当时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在上层社会活动;与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结交甚厚,并使得最高统治者允许其传教,使天主教传播适应中国国情,并注意在介绍欧洲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传教,所以从1610 年到 1700 年,天主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中国天主教徒人数猛增。

但在鸦片战争前(18世纪末),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多集中在广泛搜集中国情报、制造侵华议论、为大规模传教做准备等三个方面。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大炮和军舰闯入中国,基督教传教士依仗本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医院、学校、孤儿院等,用各种方法传布、发展基督教。传教士的足迹遍及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基督教徒开展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自此中国基督教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宗教活动的逐步恢复、对外学术交流的日益繁荣,为中国的宗教研究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也提出了新的动力和挑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基督徒的人数大增。但由于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年龄差异男女信教比例失调等方面的差别,基督教徒对于基督教的认识理解不充分,极有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违反法律去牟取暴利或者制造骚乱,更有甚者,利用不正确的宗教观去反对国家,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不利于社会和谐。

二、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发展状况

(一)陆良发展概况

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坝子,总面积2096平方千米,辖8个镇、2个乡。终年气候温和,春暖干旱,秋凉湿润,冬无严寒较干燥,夏无酷热而多雨适宜人居。素有“田园风光,鱼米水乡”之称。全县人口达60.99万,其中农业人口55.11万,非农人口6.8万,少数民族人口10132人,主要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纳西族、瑶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蒙古族、怒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陆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

县,种植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主体, 主要以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水产、经济林木发展为主。

(二)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发展状况

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文化和风俗基础以儒家想和佛家、道家思想为依托,基督教在该地区属舶来品。该调查在农业大镇三岔河展开,在这次抽样调查活动中,采取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是被调查户家庭的所有成员。此次我共抽取了三岔河镇三个行政村委会的5346户人家,约21384人,调查问卷涉及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信仰什么宗教、开始信教年龄、信教原因、参加该宗教信仰的渠道、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宗教活动的场所、信教者对其他宗教的看法等,对不信教者,我要探究其不信教的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共有基督徒385人,报告表明,在这些基督教徒中没有受洗者,他们也并不了解基督教的仪式和宗教活动,大多是经人口耳相传而入教。在性别上,女性基督教徒明显多于男性,在基督徒群体中,女性约占七成,男性约占三成。从学历水平来看,我过半数以上基督徒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在基督徒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54%,初中占32%,中专及高中以上的占14%。从基督徒的年龄层次来看,我国基督徒中34-64岁信徒占60%以上,14-34岁及以下占10.2%,64岁以上的占25.7%。下表是我具体调查的情况和数据汇总:

这次调查,陆良地区基督教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的盲目性

在我调查的家庭当中,信基督教的家庭很少,若有信教的,则是连带全家都信。而在信教家庭中,真正认识和理解基督教的人家并不多,更有甚者,它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什么教,他们加入基督教的目的再简单不过,或求取平安,或祈求财富,或为排解精神的苦闷,或是听取某人入教之后的到什么实惠而盲目的加入到基督教中。他们入教不是从自己根本的信仰上去追寻,而是同自己的现实利益需求相结合。3]

2.缺乏对基督教教义教规的认识

在我调查的家庭中,发现了很多现象,比如一家人墙上既贴着十字架,也贴着观音、财神之类的中国道教神仙崇拜偶像;还有些家里面在吃饭的时候抬着一碗饭对着十字架下跪,祈求,念念有词;当然啦,他们就更不可能知道基督教的教义教规,对于他们来说,耶稣不过是一个和玉皇大帝一样的神,由他们的虔诚祈求他们所想要的一切。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发展和传播基督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3.基督教在该地区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情况分析

基督教在清朝时就已经传入到云南地区,但位于祖国边陲的云南地区,特别是汉族地区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而国家又提倡宗教自由政策,这一地区的基督教多是以某人外出听闻或被介绍而选择信奉基督教,进而又把基督教带入到他所在的生活区去传播。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由于缺乏专门的传教徒,一些信教家庭对基督教不能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又向其他人传播,这就导致在我所生活的区域,一些想信教的人们将信将疑。并且在其宗教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上比较灵活、变通。如, 在时间上, 我国农村宗

教活动通常在农忙时停止一两个活动, 或者把活动改在晚上进行; 活动地点也不确定, 受天气和人数影响, 时在室内进行, 时在室外开展; 活动内容不拘泥,形式也较活泼,既有讲经、又有说唱, 并采用了当地流行的民歌曲调。总之在陆良农村,没有规范的基督教活动和形式,宗教信仰溶于社会生活风俗中,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和功利性。[4]

(三)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徒信教原因分析

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其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原因,陆良农村地区基督教徒信教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经济原因、政治环境、文化教育因素和社会现实因素。

1.陆良农村基督教发展的经济因素

近年来,党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的公共建筑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陆良地区分为坝区、山区和半山区,地区差异明显,各地的经济情况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我所调查的基督徒中,家庭年收入大多不高于3000元,低者也就几百元的收入,贫困和苦难给基督教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同时由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剧,我们进入到了速食社会,传统价值观正在被逐步消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信任度下降,人对人的关注度减小,那么个体在社会存在中的孤独感被放大,人们精神上需要一种依托,上帝就成了农民告解和祈求的对象。

2.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政治因素

首先,陆良农村基督教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拓展,有赖于我国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宗教政策。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1982年,中国中央下发了《关于我

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作了明确阐述和规定,完善了新中国宗教政策体系,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其次,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即村民自治制度,它提倡有农民做自己的主人,给农民于自治权,因而他的权威性相对减弱。这为基督教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传播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条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们日愈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提升综合国力,因此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对自由,这是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有利条件。

3.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文化教育因素

首先是广大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缺乏;在调查陆良农村基督教的现状中我们发现,陆良地区教徒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年龄多集中在35-80岁。我们知道由于中国农村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而35-80岁这一阶层的女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她们基本没有进过学校学习,没有任何文化知识水平,对于自我价值观的评价只根源于自己的现实需求,这也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其次是农村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生产方式落后,人们的科技素质不高,科学知识贫乏, 农民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无知。另外, 陈旧的意识和迷信观念根深蒂固, 也是宗教在农村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5]笃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相信主是万能的,只要信奉他,就会逢凶化吉,升官发财。

4.陆良农村基督教传播的个人因素

基督教信奉:“你们得救是本乎恩。”强调新颖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个人,而在与上帝的恩宠。[6]但是在陆良农村地区,人们信教是个人主动意识需求,而不是相信是什么主召唤,当然,这也是真个中国农民信教的特点。在我的调查中就发现,有80%的人信教都是因为受家人或朋友的影响,其次则是因为个人生活遭遇和苦难而入教,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对其个人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他们需要寻求宗教慰藉,在被调查的对象中,60%的教徒回答信教的另一原因就是生活困难,精神压力大。

三、基督教的传播对陆良农村地区的影响

基督教在陆良农村地区的传播,首先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 其次是影响到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宗教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 其一旦形成, 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 在某种程度上, 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心理和行为, 从而影响到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和科学价值观的确立。[7]

(一)基督教的积极功能

首先基督教可以调节人们的心理,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宗教具有调节人们心理机能的功能,基督教作为一种举世公认的成熟宗教信仰体系亦不例外。“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过去行之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机制在急速变化的社会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和压力疏通渠道正在建立过程中, 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8]在农村地区,基督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舒缓精神压力的场所,调节人们的心理,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其次是道德教化功能。宗教与道德和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宗教正是通过宗教道德实现其进行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宗教把世俗社会的道德转化为信仰, 神化为神的意志和要求”

[9], 形成教义、教规来规范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角色。例如基督教中劝诫人们向善,与人为邻,和睦相处的教义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使家人和社会和谐,体现出其道德教化作用。再次是文化普及功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强调:“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中,就要引导宗教界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宗教文化的正确方向,促进社会主义繁荣发展。”[10]在我的调查中,陆良地区的很多基督徒都是中老年人,这群人由于时代限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基本不识字。但在参加了基督教活动中,跟随牧师吟诵《圣经》,唱赞美诗等,逐渐会认字,并积极鼓励其家人努力学习,有利益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

(二)基督教的消极功能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世界观是现实主义的,他们的处世态度是实用主义的。

[11]因此农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性。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12]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引人向善,道德教化的功能;也可抚慰人心,使人们在虚幻的信仰中陶醉,忘记现实生活的痛苦,屈服于现实困难和天命,不思进取。这对农村地区迷信的人们来说就更为突出。宗教作为人民生活的精神鸦片,若在传播过程中,不加于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为有心人利用和煽动,与农村基层政治分庭抗礼,甚至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相背离,不利于社会和平和稳定。其次宗教与迷信相互交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宗教信仰有明显完备的理性特征, 是一种合法正常的信仰; 迷信则是对信仰对象盲目崇拜误入迷途, 不利

[13]于科普文化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许多信徒的实用性入教动机, 更给迷信活动提

供了生存空间。在陆良农村地区, 抱着重病求愈、盼子求孙等各种世俗愿望的信徒枚不胜举, 他们常常把意愿偶合性的实现归功于神的恩赐。还出现了一部分巫婆神汉自愿信主后仍然兼操旧业,驱鬼除邪的情况。

四、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发展陆良农村地区的经济

列宁说:“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贫穷和愚昧, 我们也应当同这个祸根作斗争”, [14]基督教在农村的发展, 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 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较低所致,这是宗教产生和流传的物质前提。[15]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作重心都应该是采取符合地方实际的方式方法, 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升农民驾驭和控制物质生产过程的能力, 以消除宗教发生的物质基础。这是农民们从根本上认识和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

(二)规范基督教在该地区的传播方式

首先要使基督教的传播规范化,我们要注重对教职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修养质素和宗教理论, 肃清异端邪教在农村信徒中产生和传播的途径, 确保基督教在农村健康发展。其次是要改进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教义、教规和礼仪。有什么样的宗教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宗教行为,宗教的基本教义、教条可以不变,各宗教的礼仪、神学以及对其基本教义的解释, 却始终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16]而改变,因此我们要逐步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不相适应的宗教制度,利用基督

教的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还有就是我们要注重基督教群体活动的规章制度, 使其自身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系统化。在农村地区,有一些信徒的“聚会地”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它们通常游离于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辖范围之外,而且他们的内部管理相对无混乱、制度基本缺失,我们就必须主动帮助宗教团体规范其自身的管理行为, 使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

(三)普及农村地区的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首先要遏制封建迷信以宗教的名誉在农村蔓延, 关键措施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尤其要加强对低文化水平信徒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也要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巩固,学校要对青少年进行无神论的思想教育,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奠定基础。其次是要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从而提高农民认识自然、社会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而不再单纯地归结为上帝的决定和影响。再次我们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提携扶持的道德规范和伦理风尚,建设一种和谐融洽的农村文化。

(四)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基督教在陆良地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也有很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的政府要对基督教在该地区的发展给予合理的引导,并加大对当地人民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当

地经济发展水平,培养农民对基督教的正确态度,发挥基督教的人文关怀精神,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教育设施和公共医疗卫生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利于农村经济文化建设。

结 论

总之, 农村基督教的传播活动不断发展是我国农村地区出现的新变化, 为农村社会科学研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挑战: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应当何去何从?研究内容和方法应做出哪些新的调整? 唯有依据社会的变革,适时转换研究内容和方法,农村基督教传播问题研究才能实现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符琼.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J].社科论坛,2008:112.

[2]苏怡婷,罗颖婷.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3):

148.

[3]陈文江,严学勤.基督教传播的“技术化”机制与实践[J].青海民族研究,2008,(10):

49.

[4]秦臻.我国农村基督教本土化的机制研究[J].教育经济研究·高教研究,2008,(2):

69.

[5]肖良.农村宗教研究述评[J].宿州学院学报,2007,(10):15.

[6]段琦.从中国基督教历史看教会的本色化[J].世界宗教研究,1998,(1):140.

[7][15]刘智华.关于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4):67,69.

[8] 傅先伟.基督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努力的途径

[EB/OL].http//law.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94/200507/class01900002/hwz674076.htm.

[9]张厚军.苏北农村信教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4):59.

[10]王作安.王作安局长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强调加强管理 促进宗教和谐[M].中国宗教,

2011,(3):6.

[11] 苏祥.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08,(12下):282.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1995:206.

[13] 梁丽萍,王文波.论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8卷)[M]. 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5:163.

[16]李红菊,张蓉.基督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77.

致 谢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顺利完成了。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晓丹老师,她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悉心指导我,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我。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到正文撰写,她都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且总是在百忙之中抽空一遍又一遍修改我的论文,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要感谢评审老师给予我的论文指导,正是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帮助我完善毕业论文并提高了我的专业理论水平,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也特别感谢他们对我的启迪。

总之,我在论文过程中得到很多帮助,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