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阶段性研究报告

阶段性研究报告

(执笔人 陈爱萍)

《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模式研究》是由会宁四中语文组陈爱萍同志负责,姚永强、孙海彪、李继周等十多位同志共同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首先根据研究内容,划分任务,分工负责。其次,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阶段性工作,然后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最终研究成果。现将研究过程综述如下:

一、 研究内容

1《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2基础知识识记积累的方式方法研究;○3语感培养和思维品质的解读和比较研究;○

4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5作文教学和写作兴趣培养研究;○6读研究;○

7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8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写结合互动教学研究;○

9研究性学习指导探究;○10课堂创新教学设计研究;○11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思想○

12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等。 观念的养成教育研究;○

二、 研究对象与时间

研究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为不变因素;时间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为相对不变因素。

总体来说,开题结题都在按计划有步骤进行,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和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心得和论文等。

三、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为了使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实施了以下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为了使课题研究能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抽选各年级中语文教科研骨干,和实验教师组成一个教科研集体,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2、加强课题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使课题实验与研究顺利开展,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管理网络,由校长——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实验教师这一管理体系组成。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等,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管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与研究。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我们强化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现代语文教育学》《高中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论》《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教科研书籍和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的重要文章,深入钻研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并鼓励教师积极自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坚持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文献资料,并将个人的感悟、做法写成论文,送交课题组保存,以供讨论和交流。

4、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序进行课题研究。

1确定课题范围和课题组人选,在课题负责人的组织下实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

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讨论活动”3学习了新课程的○,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理论后,我们开始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科学高效的

4然后按照课题的设计步骤,语文学习方式与模式研究研”目标和方法及实施细则;○

继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读这方面的有关刊物和书

5在系统学习教学理论和反思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按计划实施实验方籍;○

案,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的特长革新语文教学模式,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6在掌握了一些教与学的规律,并在教学上有所创改变陈旧枯燥低效的学习方式;○

新和探究的基础上,组织由课题实验教师执教的教学观摩活动,在讨论总结的过程

7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学中完善和总结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科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形成教学和学习资料的资源库,有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方案,

8把就可以将我们的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的困惑等作中期汇报总结; ○

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过程和改

9在课题组负责人的主持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资源优势互补,对各实进措施;○

10不验老师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一套易于操作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

断查找研究的问题,调整课题研究的内容,完善课题研究成果,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所有成员参与整理各种资料,接受专家组结题鉴定。

(二)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1、教学实践法。

及时将学习方法研究和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应用于学法指导和教学实践,经过效果检测,讨论交流,再反馈于教学,验证并不断完善和修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2、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学习、研究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思维学理论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现状与困惑,准确掌握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要求及看法,摸清学生听说读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经验总结法。

将教学过程和学法指导中的体会、经验做及时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完善总结,撰写成论文。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实验研究,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探索适合本校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可操作的语文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2006年1月——2008年5月)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2006年1月——2006年5月)。

课题组成员通过比较《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异同,认真领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面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针对以往语文教学的缺陷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思考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和改进方略,具体策略如下:

(1)反思枯燥低效的语文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语文既是人们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多地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受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一味地强调语言技术训练,把语文作为一种文字技巧、语言技术来对待,摒弃了语文学习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语文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地记,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的重复、模仿,语文教学日益变得枯燥低效。为了改变这种语文教学现状,加快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恢复语文“天生的浪漫”特性,让语文课堂上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想方设法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首先让语文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读书人。我们撰写了《如何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也谈快乐读书学习》和《兴趣——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等论文。

(2)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特性重新定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综合设计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回归,生活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可以从这个角度对语文学习进行多元性界定:语文学习是一种陶冶性学习,是一种审美性学习,是一种发展性学习,是一种智慧学习。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我们撰写了《文化浸染∶语文教育的灵魂》、《浅谈教师职业的内质美——创造美》和《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等论文。

(3)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拟定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交流,全面了解本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和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拟定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措施,撰写了《如何提高听课效率_____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例谈》论文,并由夏可军老师执笔撰写了《“父爱”话题导写》、《话题作文“人与环境”导写及示例》和《给自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美与生活”话题作文导写及示例》系列话题作文写作指导文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话题作文写作水平。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指导和夏可军老师的评点和推荐下有十一位同学的习作发表在《语文学习报》和《作文报》上。

(4)针对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等提出改进措施。

在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五个模块中都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所以针对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首先对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初步的改进措施,撰写了《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浅议鉴赏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写作的源泉》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材处理” 初探》等论文;夏可军老师发表了《记叙文怎样打动人》和《〈治疗受伤的心〉感悟》。

本阶段最后整理成阶段性研究成果“高中语文学习现状与对策思考”,共撰写论

文16篇,其中发表6篇;学生发表作品11篇。

2、课题研究的深入阶段(2006年6月——2007年5月)。

在初步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与课题有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有关课题方面的刊物和书籍,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按计划实施实验方案。课题组成员按照各自的特长革新语文教学模式,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改变陈旧枯燥低效的学习方式,通过逐步完善和不断总结形成一个个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各自的任务,根据自己的特长革新语文教学模式。 在这一研究阶段,夏可军老师继续研究写作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建立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牛志平老师在《新课程改革论坛》发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陈爱萍和李继周老师分别撰写了《坚持新课改理念 教学生轻松作文》和《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的论文。

在阅读和鉴赏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的突破:陈爱萍老师在《甘肃教育督导》上发表了《课外阅读指导探略》;茹守江老师在《中学语文》上发表了《古诗词意境四向度鉴赏略论》;罗胜芩老师在《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了《浅谈阅读教学》,并撰写了《阅读模式初探》。

李玉田老师在“点拨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高中语文“点拨互动”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一)》和《高中语文“点拨互动”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二)》两篇论文,很好地总结了研究成果。

陈爱萍老师对创新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和尝试,据此撰写了《课堂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和《研究性学习课堂建构探略 》两篇论文;姚永强老师撰写了《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 一文;牛志平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情感因素对教学所起的重大作用,他把这一深刻体会和具体做法写下来,发表了论文《巧设导语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深入钻研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它肩负着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成长的使命。只有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多角度探求文本中蕴含的美育价值和情感价值,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语文的世界中动情动容,激荡起情感波澜,感受到语文背后的文化意蕴和生命情致,促进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陈爱萍老师撰写了《坦然面对 正确引导——浅谈高中课文有关爱情作品的教学》;李

亚林老师撰写了《“细雨”唤美育,“ 微风”潜心田──试论新课标下中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马柏萍老师撰写了《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3)组织由课题实验教师执教的教学观摩活动,参加全校优质课竞赛。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实验进展顺利,学校领导班子和语文教研组对课题研究高度关注,在教研组长和课题负责人的主持下,组织了由夏可军老师执教的作文观摩课;由罗胜芩老师执教的阅读鉴赏课;由茹守江老师执教的高考文言知识指导课;由陈爱萍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等。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到学校和教研组的认可,实验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2006年度全校组织的优质课竞赛中,课题组有六人推选参加竞赛,通过初赛和决赛,马柏萍、陈爱萍和姚永强进入前三名,分别荣获校级教学能手称号。

(4)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

2006年5月,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且开通了校园网,一下子开阔了师生的文化视野。课题组成员不但在实验过程中很好地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而且可以方便快捷地学习知识和查阅资料。最重要的是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李继周老师撰写了《浅谈电教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一文。

(5)研究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和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实验研究,在对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探索适合本校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针对学生读书少和读书不得法的现状,雷伟强老师撰写了《中学生读书方法十种》;针对学生不善积累和归纳总结,记忆欠准确和效率不高的特点,李继周老师和罗胜芩老师分别撰写了《语文记忆方法》和《浅谈高中语文课程中的积累与梳理》;夏可军老师发表话题作文系列的指导性论文《莫为金钱遮望眼——话题作文“人与金钱”话题作文导写及示例》和《映日荷花别样红——例谈话题作文如何做到见解新颖》;茹守江老师发表了《高考文言翻译的理性追求与实践缺失》一文。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老师组织和参与了学校高一级普通话比赛和高二级语文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00七年度小天鹅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在这些大赛中陈爱萍、牛志平、姚永强、、李亚林等老师获优秀指导奖或优秀辅导奖,学

生总共有将近100人次获奖。

本阶段最后整理成阶段性研究成果“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和各子系统能力培养”,共撰写论文27篇,其中发表10篇;学生发表作品5篇。

3、课题研究的成型阶段(2007年6月——2008年5月)。

本阶段我们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总结出一系列语文学习的具体方式,把课题组各实验老师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去伪存真的补充整合,形成一套能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1)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对学生学习深入反思和换位思考,把学法指导始终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

语文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学习,通过自主的读书学习活动促进自身生命的发展,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和帮助总结学习方法,把学生从高考的重压下逐步解脱,让学生在比较自由的读书学习中,为自己的人生充电。针对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的特点,陈爱萍老师对快速阅读进行研究,撰写了《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探略 》;为了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牛志平老师作了示范,撰写了《研究性学习例谈—“序”与“八州”注释商榷》一文;在鼓励学生读书学习中,课题组的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李继周、姚永强和茹守江分别撰写《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系列谈》、《语文学习的科学思维十二法》和《读书和读书方法》,以供学生参考,深受学生欢迎。

(2)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积累了大量第一手可贵资料和成功经验,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参考范例。

为了让学生学生按“感知性阅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理解领悟性阅读——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审美愉悦性阅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致用提高性阅读——走出文本,走出生活,形成能力”的环节进行阅读。教师以课本为例,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挖掘,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鉴赏。姚永强和夏可军的《孙犁〈荷花淀〉人情美探微》,孙海彪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兰亭集序〉哲理意蕴初探》,牛志平的《窦娥·崔莺莺·杜丽娘》以及姚永强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特质》一系列对经典课文的赏读论文发表。夏可军、陈爱萍、罗胜芩、李玉田分别撰写了《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与结构模式》、《让美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浅议鉴赏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等论文。

在写作方面,夏可军老师又发表了作文指导论文《万丈高楼平地起——例谈高考作文如何做到“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和《要做有米之炊》;雷伟强老师针对作文评改,撰写了论文《试说中学作文的评改》。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届“语文报杯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和全国中学生“敬母、爱母、助母总动员”征文活动。学生发表作品八篇。

(3)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从多角度探求构建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和完善语文教学法体系。

为了顺应教学改革潮流,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使教师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尝试各种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语文学科成为本校的旗帜和亮点。陈爱萍老师对语感训练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撰写了《语感培养必须立体训练》和《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孙海彪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撰写了《对话式课堂教学初探》和《追求语文课的诗意性质》两篇论文;马柏萍的语文课堂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总结撰写了《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和《用情感的火花点亮语文课堂》两篇论文。

(4)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研究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优秀课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良好。在2007年全县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优质课竞赛中,陈爱萍和马柏萍两位老师都荣获语文组一等奖;在十一月的全市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中,陈爱萍老师获二等奖,马柏萍老师获一等奖。在具体教学实践和课例设计的基础上,孙海彪和李玉田分别撰写了《如何利用电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创新进行整合初探》。

(5)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升了教师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让教师对教育管理和自身职业重新思考定位。

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的负责人陈爱萍老师,在大量的搜集资料,教学实践和联络协调工作中,对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有很深的感受,根据她的工作感受和思考写成《浅谈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一文,发表在《甘肃教育督导》上。她对

教育教学和教师这一职业进行重新定位思考,写成论文《把产品当样品,以职业为事业》,认为:学校是教师收获幸福的地方;敬畏日常课堂,发扬“把产品当样品”的精神;以职业为事业,让教学点亮生命。

(6)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所有成员参与整理各种资料,接受专家组结题鉴定。

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课题组所有老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整理和总结工作,由课题负责人执笔撰写课题试验报告,做好鉴定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五、对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我们认为,“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与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观念,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方法、和手段,使师生能找到教和学的乐趣。

本课题的研究理念符合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运用中,帮助教师改变了育人观念,开拓了语文教育视野,老师们通过大胆革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快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读书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主动参加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素养都有大幅的提高,改变了低效高耗的被人们一直指责的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学能够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达到了语文学习的较佳境界,真正体现当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