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字词故事:[拍马屁.下榻.杜撰.舌耕等词的由来]

字词故事:

“拍马屁”一词的由来

党向东摘编

拍马屁俗称“拉二胡、溜尻子”,其意不说自明。据有人考证,这拍马屁的说法来源于元朝。蒙古族人民善射好骑,对马情有独钟。马的好坏品种的优劣也就成了一个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朋友两人牵马相遇,对那些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纯正的马总要先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说上几句赞扬的话语以表示尊敬。也有人拍拍马屁股赞美一番后乘势跃身纵马奔驰一番试试马力。可见这“拍马屁”只是一种民俗,并无贬义。据记载,那时,下级对上级最佳的赞美莫过于拍拍马屁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演变成把对上司的奉承、讨好称为拍马屁了。

到了明代的天启朝,这拍马屁的说法又有了新的内蕴。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皇家都要搞赛马活动。那一天,皇帝携百官亲临赛马场观看比赛。只听三声炮响,众马齐奔如风驰电掣,有些赛马者不住的用皮鞭抽打马的屁股,嘴里不停的大喊着“驾!驾!催马前进。而大奸贼魏忠贤也是其中的赛马者(这时他还没有发迹),只见他只是在马的屁股上轻轻的拍了几下,那马就像有神力相助狂奔向前。而魏贼屡屡取得优胜者。

这件事引起了天启帝的重视,便招来魏忠贤问道:“你为何不用鞭子就能取胜?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的神马?”魏忠贤赶紧葡萄在地回凑道:“启凑皇上,我这哪是什么神马,我只是熟悉马性,驾马妙招就是拍马屁而已。”天启帝心想,此人驭马,顺其性而驾之,是个人才。由此魏贼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才有了以后发迹的机遇。想不到魏忠贤驭马有术,最后连天启这等昏君也玩弄于股掌之上,君臣狼狈为奸干了不少坏事。

“下榻”一词的由来                                       《后汉书·陈蕃传》上说,  陈蕃为人性耿直,行为端正,生活简朴,为官清廉,嫉恶如仇,爱民如子。当时的仁人志士,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愿意同他交朋友,芸芸学子都认为能成为他的学生而自豪。他在山东搏光县(古时称系安)任太守时,当地有一位德望很高的文人名叫周缪,他持才傲物,清高自负,曾拒绝过好几位前任太守的邀请而不给面子。而陈蕃却能将他请来,并且彼此相处融洽,成为了好朋友。周缪到陈蕃处,陈蕃特地为他准备了一张榻(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周缪。周缪一旦离开,陈蕃就把榻挂了起来,他再来时,陈蕃又把榻拿下来招待他。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榻”。这种说法一般多用于外交往来,也只适用于书面用语,不适用于口语。

“杜撰”一词是怎么来的?

打开词典一查,原来‘杜撰’二字的注解是,没有根据的胡编滥造,也就是所谓的虚构而已。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一段趣闻轶事倒是为人鲜知的。

很早以前,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作诗。但是,他写的诗,缺乏形象思维,不善用比兴,不讲究韵律,内容空泛,意境平庸,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不伦不类。所以,当人们看到像这一类诗文的时候,就不约而同的脱口而出:“这恐怕是杜默撰写的吧。”后来这句话就渐渐的简化成“杜撰”二字。杜撰常被人们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的胡编滥造的意思了。

“舌耕”一词的由来

“舌耕”一词的出处源于东汉经学家贾逵的故事。贾逵从小聪明过人,五岁那年,他家的隔壁有一个私塾学堂,每当先生教学生念书的时候,贾逵就趴在篱笆旁边静静地听先生讲课,嘴里不住的背诵先生教的文章,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以惊人的毅力隔着篱笆旁听了整整五年。十岁时,已经熟读经书。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买纸张,贾逵就剥下桦树、桑树皮做书板,有时还把字写在门扇和墙上,边诵边记,不满一年,把《左传氏》和《五经》读完。果不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大成人后,贾逵以有优异的成绩出仕了。远近许多学子都来向他求教,贾逵口授经文,诲人不倦,得到优厚的回报,那时人们的酬劳的代价是谷米,所以他家的谷米满仓。因为他的报酬是以口授经文而获,所以人们就把教书称为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