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什么叫对冲基金?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昨天还有同学问我普通人应该怎么选择对冲基金来进行投资。在我看来,对冲基金不应该是你对股市、债市和房市失望后的又一个精神寄托。首先要明确的是:对冲基金应该是风险承受度和财富数额双高人群的竞技场,也可以是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用于分散整体风险的一种工具。有点儿积蓄的风险厌恶人士不应当把全部家当放到这个领域去,特别是在你对这一事物不太了解的情况下。

有答主讲了一个基金项目之所以被称为对冲基金所应当具备的特征;也有答主讲了,作为一家卖方金融机构,通常会在自己所主导的对冲基金项目里采取哪些具体的投资策略。大家说得都很细致、很正确,但这些答案都是站在一位金融从业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所以,我打算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来组织我的答案,希望能给大家进一步的帮助。

投资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说白了就是要拿钱去生钱的金主。投资者可以是有钱的个人,例如,做实业的大老板;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例如,加利福尼亚退休教师基金会这样的保障型基金、耶鲁大学教育基金会这样的捐赠基金;还可以是留存盈余比较富足的公司,例如,苹果公司。

大家可千万别把对冲基金理解成其狭义上的定义,即一家投资公司。这四个字在广义上代表的其实是一种金融资产的类别。把资金在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间进行分配叫投资战略,而在一种类别的金融资产中去追逐性价比高的产品叫投资战术。

大家最熟悉的股权类产品就是一种资产类别,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以及私下里交易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也就是常说的私募股权)都属于这种资产类别。

债权类产品也是一种资产类别,由于债券类产品通常每年都会支付一笔固定的利息,因此又被称为固定收益产品,比如,美国的国债,以及大公司发行的债券就都属于债券类产品。

房地产也是一种资产类别,它是出了名的、能在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同时还可以抵御通胀的投资工具。

大宗商品也是一种资产类别,比如,能源产品、贵金属、矿石和木材等,它们的价格往往是由全球供给情况所决定的,而且具有和宏观经济周期的运转反其道而行的特点,因此也是很受投资者青睐的、可以在经济下滑时保值的资产类别。

现金或者货币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也可以是一种资产类别,这些产品能提供极高的流动性。每种资产类别下的细分种类还有很多种,此处就不再枚举了。

各位发现没有,这些分类都是依照金融资产标的物的品种来定义的,但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就很任性,它是依照投资策略的特性来与其他类别区分开来的。换句话说,我即使投资的是股票和房地产这类常见的标的资产,但如果我使用的投资策略是对冲基金资产类别下才会被使用到的策略,那这笔投资也可以被认为是投到了对冲基金上。

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字面上去理解作为一种资产类别的对冲基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就是采取各类对冲策略的、所有可投资基金产品的一个集合。我们在提到对冲基金这一概念时,不是在强调操作的资产标的,而是执行的投资策略。

有的人看到这里会问:什么是对冲?这里举个栗子。比如,你买了一只市场价格为100美元每股的股票,那么你就暴露在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的风险之中了。三个月后,如果价格当真下跌到了80美元,你就要承受每股20美元的损失;同理,如果股票价格上涨到120美元了,你就获取了每股20美元的收益。还有一种情况,即当买了股票之后,你发现自己不想再担惊受怕了,其实你可以和别人做这样一个约定:三个月后,不管市场价格变成什么样子,你都可以在105美元每股的价格水平上把你手里的股票都卖给他,那么,我们就说你把自己所持有股票的风险给对冲掉了,当然你的超额收益也没了。

又有人就要问了:风险与收益是相伴而生的,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你这个对冲基金把风险都对冲掉了,怎么还能赚钱啊?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因为任何一种投资标的资产里面都蕴含有多种多样的风险,资产的市场价格就是人们对所有这些风险集合在一起的定价。有的风险可能定价偏高了(即承受的风险太高,潜在的收益却比较低),我不想去承受;而有的风险可能定价偏低了(即承受的风险相对于潜在的收益是比较小的),我就特别想去承受。

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的策略就是:Get out!让我们把那些定价偏高的风险全部对冲掉。Come on!留下那些定价偏低的风险,然后往死里加杠杆(即借很多钱去投资),增加自己在定价低的风险上的暴露程度,如果我真的对每种风险定价偏高还是偏低看得特别准的话,那么将来就能收割一大笔收益。但如果算不准,或者撑不到价格回归到基准水平的那一天,就会损失很多很多。

所以风险承受较低的普通人一般是不能也不被允许进入到这个资产类别中去的,就算是有资格的投资者进去了,基金的管理人也不会让他们轻易就退出,因为这种策略在赚得盆满钵满前,往往要承担一段时间苦闷的亏损,也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有些投资者撑不住要求撤资并退出的话,会给其他各方造成很大的困扰。

从下图我们知道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下管理的资金数额是越来越高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资产类别在投资领域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对冲基金在2007年末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萎缩,但是其资产价值最多也就下滑了20%而已,仅为当时股票市场下跌程度(53%)的三分之一。而且危机过后,对冲基金类别下所管理资产的总值就一直在稳步增长。

无论如何,对冲基金在近十年里受到了很多的关注,有人对媒体报道中所有与金融有关的文章做了一个词语出现的频次图(如下图所示,字体越大说明出现频率越高)。结果发现大家关心的正是:我怎么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收益,把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加到我的投资组合里去能帮我做到这一点吗?

答案是能!机构投资者已经这么做了,比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就通过这么做获取了惊人的回报。这主要因为: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的回报与其他资产类别的回报的相关性是比较低的(如下图红线内的数据所示)。大家都知道:投资组合中不同种类资产的相关性越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感谢@Rrankoo指正,这里分散掉的风险我本意是指一种资产大类内定义的系统性风险,比如,一个纯股票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这种系统性风险到了资产类别的层级就变成与这种类别相关的异质性风险了)就越低,如果这些资产的回报本身也都不低的话,那么整体投资组合每单位风险的回报就非常可观了。

但普通人却很难这么做,因为进入对冲基金这种资产类别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如果非要进去玩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一些投资对冲基金项目的对冲基金的份额来实现,也就是常说的公募Funds of Hedge Funds(FOF)。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参与到采取不同投资策略的多个对冲基金项目里去,但缺点在于可能要支付额外一层的管理费用,而且FOF很难聘到一位对所有对冲基金策略都深谙于心的超级管理人,那么,FOF所筛选出来的不同基金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了。国内已经有一些基金公司发布了自己的FOF产品,有些产品甚至已经可以在线上进行申购了。但数据却告诉我们FOF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好用。

从全球对冲基金的个数上看,采取某种单独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而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基金数量则在2007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这表明后者受到市场的认可程度降低了,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FOF在不同的对冲基金项目上进行了过度分散的投资,这样有时反而会带来巨额损失的可能。分散时的尽职调查成本是非常高的,尽调人员也不可能对每个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都非常了解,更何况单独一支对冲基金的回报率正趋于平稳,现在其实是不输于股市的。

从全球对冲基金的回报率上看,单独策略的对冲基金整体上也优于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基金的回报率。

大家可能听说过巴菲特的赌注,在“股神”看来,与其投资于高佣金的对冲基金,不如投资成本低廉的股市大盘指数基金。巴菲特抨击对冲基金的主要理由在于成本。除了2%的初始佣金(不论是否盈利都要收取),对冲基金还对超额收益(即总收益超出最低要求收益的部分)征收20%的提成,因此就净收益而言,似乎投资指数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巴菲特与一家名为Protege Partners的对冲基金机构打了一个跨度长达十年的赌注:巴菲特赌的是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年均回报率将超过对冲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今天来看,这场赌局几乎已成定局,对冲基金输了,标普500指数基金的累计回报为65.7%,而Protege Partners挑选的对冲基金回报率只有21.9%。但这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再把时间段放长一点儿,在从1996年到2015年这个时间段内,能代表对冲基金资产类别的指数的平均年化回报率大概是9.15%,而能够代表美股这一资产类别的标普500指数却略低一点儿,在8.51%。

最后,我再给大家普及一些关于对冲基金的的有趣知识:

一、对冲基金资产类别中基金项目的新生和退出情况真得非常频繁,每年都有很多新的基金项目创立,又有很多旧的基金项目被清算。有时候同一拨人搞赔了,又扯出另外一面大旗新成立一个基金。从2005年开始,对冲基金行业开始趋于平稳,竞争充分,每年新设立的基金个数和已清算的基金个数大致相当。

二、市场上小规模基金的数量很多,但是管理规模大的基金所管理资产的数值几乎占到了市场上总体规模的绝大部分,二八原则又应验了:10亿美元规模以上的基金个数仅占整体的6%,但这一部分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却占到整体资产的80%。这表示对冲基金的行业集中度很高。

三、管钱的人大都身处北美,而有钱的人则来自世界各地。尽管有48.1%的基金位于美洲,但从资产规模来看美洲贡献的资金仅占到了38.16%,一半以上的管理资产来源于亚洲、欧洲和其他地区,包括许多新兴市场国家。

四、全球范围内,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热门程度在近20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股权对冲和宏观策略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新兴的相对价值和事件驱动类基金的比重则在稳步提升。在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当属采取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了。

五、对冲基金每种策略的回报率每年的波动性很大,但是也存在一定规律。比如,标普500策略表现好的时候全球经济的形式一般较好,而巴克莱政府债券在全球经济向好的时候则表现较差。下图中每一种颜色代表的就是一种投资策略,比如,黑色就代表专门投资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对冲基金,每一列自上而下代表各种策略的回报率从高到低的排名(HFRI的全称为Hedge Fund Research Institute,这是一家发布能够代表对冲基金行业业绩表现综合指数的研究机构)。

六、世界上最有名的对冲基金机构都有哪些?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所管理资产的规模对它们排排序,顺带也看看亚太地区最有名的对冲基金机构都有哪些?

七、关于对冲基金你可能产生了误解的那些事儿:

对冲基金并不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那是一次源于银行次贷的危机;

对冲基金所托管的资产中仅有不到1%的比重所采用的投资策略属于纯粹的卖空(Short Selling)策略,并不是一谈到对冲基金就是卖空;

对冲基金受到政策的管控其实是非常严格的,而且还要遵循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因此不能为所欲为;

对冲基金行业的波动率并不是很大,也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充满风险,但是与传统低风险产品相比,风险还是偏高的。

八、严格的监管正给对冲基金行业带来如下的影响:

大规模资产投资者的数量减少;

单个的全球投资组合数量增加,区域性和主题性的投资组合数量减少;

养老基金不再追求对冲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高Beta,即高市场相关性,而开始寻求能够产生独立于市场回报率的Alpha;

政府和市场对于行业的透明度、完善的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行业整体出现两极分化;

大规模和长期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压力增大;

“小规模”一般指所管理的资产在10-30亿美元范围内,这对于亚洲的对冲基金经理来说已经是巨额资产了。

综上所述,对冲基金行业的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了。

九、亚洲对冲基金所管理资产的现状:

大规模基金公司的规模进一步增加,小规模基金则被忽视;

整个行业并未得到增长,但是大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加了;

市场对于高净值(>50%)的对冲基金反应平平,而更加偏爱低净值(

小规模基金公司竭力想获得机构的资金,但却只能从金融中介机构和小额家庭资产中获得不稳定的资金流;

即使是一个大型的亚洲对冲基金,也可以迅速地扩大规模,因为在全球市场背景下,它们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是太小。

最后,如果你作为一名普通人真地想去投资对冲基金的话,那么就和我一起先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走完下面这个尽职调查的流程吧。

运气就是我实力的全部

收录于 知乎周刊 ·

发现几乎大部分解答都集中在“对冲策略”上了,我来说下什么叫对冲基金吧。

Mike同学看到搞金融的都巨赚钱,也想创一个对冲基金玩玩,于是他去了高盛提出申请,高盛的Sam大叔说,好,想搞基没问题,我们这里没啥规矩,但得满足唯一一个条件,你得确保65%以上的投资者都得是有钱人,就算不是盖茨、焦不思之流,好歹也得身价百万,年入20W刀以上吧,否则搞个毛线,你无所谓穷人死活,美帝政府还在乎呢,这第一个特征,叫Accredited Investor。

走出银行,Mike同学觉得世界都是美好滴,不过等等,钱呢?他找到了盖茨,盖茨说,你要我投你钱?你说得那么好听,自己投了多少钱进去?你自己都不敢投钱进自己的基金,我怎么相信你?Mike同学觉得在理,把心一横,拿出自己所有家底400万刀,投入自己的基金。盖茨一看,这熊孩子那么霸气,应该是有点真本事吧,那我不如也投个几百万玩玩吧。这第二个特征,叫Large Personal Stake。

Mike再一想,光有这个超级富豪投资者钱还不够啊,隔壁星巴克端盘子的Jack倒是也想玩投资,这种拿着一万两万的平头老百姓要投我这基金,我受还是不受呢?不行,第一我这里人手也不够,一个个处理小客户要累死。第二为了这点小钱和那么多人打交道也太麻烦了,第三我还是想要大钱啊,几百万几百万的投我,我的基金才能迅速发展壮大。所以宁缺毋滥,还是针对有钱人吧,最低限,要投我基金的,100万刀起,少了我看不上。这第三个特征,叫High Minimum。

好了,客户都招到了,基金规模4000万,Mike心里这个美啊,不过还是得防一手,有个投资者Kevin,臭名昭著,经常投资了以后过个礼拜就撤资逗别人玩,好歹也是几百万啊,我这在市场里来来回回倒腾,想要我亲命啊,所以定个规矩,投了我的基金,第一年你就别想取出来,是死是活全在我,这第四个特征,叫First Year Lock-In。

光这还不够,一年以内安全了,一年以后呢?到时候客户想什么时候撤资什么时候撤资,Mike不是麻烦死?所以一年只有指定的几个日子可以撤资(也可能一年一度),到日子了提前给客户发个邮件提醒他们有这个事,撤资日到了啊,要撤资快撤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哟,有意向的提前告诉我们先。这第五个特征,叫Infrequent Redemption。

钱的问题解决了,Mike想,好吧,总算开始投资玩了啊,作为一只“对冲鸡”,别以为这真的和对冲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只是历史遗留的命名问题,作为对冲基金,只是限制少多了,有自由用各种投资策略,什么Long/Short,Event Driven,Global Macro,Distressed Securities,要多刺激有多刺激,还有,我能投资股票,债券,CDS,众多稀奇古怪的衍生品,想怎么玩怎么玩。这第六个特征,叫Variety of Investments。(没人说对冲基金不能单纯买点股票搞价值投资,和公募一个路数哦。)

最爽的部分来了,收钱!Mike同学累死累活(或者装得累死累活)搞投资,不就是为了最后的分红吗,如果赚钱了,我要在赚钱部分分20%,如果不赚钱,我也不能白干啊,这场地费,人工费,我的跑腿费辛苦费,好歹也得一年收个2%吧。这规则差不多算行规了,大部分对冲基金都有类似的收钱规矩。这第七个特征,叫 2 / 20 Gains。

Mike看着别人家基金都动辄上亿,耐不住寂寞,就4000万规模的基金还不够别人塞牙缝的,于是去和银行的Sam大叔说,你借我点钱吧,我有个绝妙点子,保证赚大钱。Sam倒是个好说话的人,二话不说批了2亿刀给Mike,这个叫5:1的杠杆。于是乎,这第八个特征,叫Leverage。

基本上,大部分对冲基金,都包含上述8个特征,符合这些情况的,就是对冲基金,而非字面上“采用对冲策略的基金”。

最后讲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觉得对冲基金这东西如何恐怖,比如金融危机的时候,新闻里动不动对冲基金导致股指大跌!这种耸动的结果一般是如何造成的呢,大部分情况主要是第五和第八特征共同作用导致的。一年就那么几个撤资日,遇上恐慌性时期,比如雷曼垮台啊,欧债危机啊,一到日子客户就集体撤资,对冲基金没办法只好短时间不计成本地平仓......考虑到对冲基金一般是高杠杆,你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

我拉黑的 都是智力发展有问题的

收录于 知乎周刊 ·

哟,终于出现我的行业了。防止露馅,得好好写。

首先我对这个标签很无力:“金庸”“基金”...好歹也应该是“金融”“投资”之类的吧?

所谓的“对冲”,就是在交易和投资中,用一定的成本去“冲掉”风险,来获取风险较低或无风险利润,即所谓“套利”。而对冲基金,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对冲”的操作策略的基金(但很多公司根本不对冲,这个后面说)。

对冲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期现价差对冲,远近合约对冲,相同产品地域对冲,相关产品对冲,以及对赌协议等等衍生品。狭义来说,对冲仅仅是一种交易的策略,不牵扯什么金融阴谋论。更多情况下,你听到的大多数关于这个行业的信息是在妖魔化对冲这个名字。

=============================================

举几个例子(都是各种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例子,交易中一般不牵涉实物交易):

伦敦的铜价是7万/吨,而上海的铜价是5万/吨。你知道这个价格是不可能永远差这么多的:会有很多人去把上海的铜卖给伦敦市场,因此价格会变得一致。

于是你判断出伦敦和上海的价差会缩小,因此做空伦敦铜期货,同时买入上海铜期货,那么无论最后铜的走势是涨还是跌,只要伦敦和上海的价差消失,你就可以盈利。这就是所谓相同产品的地域对冲。

你又发现12月份的煤炭期货价格是1000/吨,而明年1月份的煤炭价格是500/吨。同样,你知道这个价格差还是会收敛,因为大家都会等到1月份再买煤,而12月的煤就会因此降价。

于是你做空12月煤期货,做多1月煤期货,等到月底期货交割日之前,12月的煤果然回落到850,而一月的煤则上升到600。这是远近合约对冲。

股票也是一样。如果假设中国石油和大盘的点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么你发现最近几天中国石油比大盘涨得慢5%左右,那么你可以买入中国石油,同时做空股指期货。这是相关产品对冲。

对冲的套利结果,由于选择的“配对”不同,是否会减少获利空间,也是不确定的。在上面的例子里,远近合约对冲的结果甚至可能超过普通的交易。

==============================================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对冲套利模式需要使用一定成本来冲掉风险,因此一些风格激进的公司会更多采用择时投机的方式,获取单侧利润。但这样也肯定增加了交易风险。总体来说,这个行业交易频繁,信息源较多,涉猎行业多。

另外就是,对冲基金由于交易频繁,采取的交易策略或激进或诡异或平凡,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相对较稳定的出资人,因此不太可能与公募基金和银行存款搞上关系。募集形式上与封闭型基金类似,而操作形式上类似于信托账户和阳光私募。

==============================================

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我的例子:

2009年,日本发生了很严重的通货紧缩。我们捕捉到这个信息后,马上锁定了一些零售业的企业,开始观察。

年初的时候,电器行业有几家公司的经营恶化,而中国的资金寻风而至,摆出了要收购的架势。而我们则转向传统百货业的上市公司,因为这个行业更危险,同时作为上市公司,更可能被日本的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所收购(这里面牵扯很多法务以及外汇管理的问题)。

09年年中,锁定一家百年老店,有银行参股和财阀参股背景。从二级市场持续购入5%的股票,大概成本30亿日元,并宣布成为公司大股东。

10年年初该老店的股东大会,与其他大股东接触,提出增持意向。

3月份,该老店经营情况果然出现危机,门店关闭,股价再跌,我们增持到15%,总成本80亿日元。

4月初,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案将该老店几年前引入的反并购条例取消,为潜在的并购交易铺平道路。

6月底,大股东之一的财阀准备并购重组,宣布TOB,该公司股价上升。我们的股票溢价5%脱手。11个月的等待,85%的回报,净利润65亿左右。

这是也是对冲基金的做法,但比较特殊,介于股权交易和二级市场投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