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发展探究

  [摘 要]通过深入课堂听、评课,掌握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辖区十多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了现阶段辖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现状;探讨教师所面临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困惑;笔者针对存在的诸多不足,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状分析 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26-01

  人们对语言、文字、声音、数据、图画、影像资料等各种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工具、采用的手段,就是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运用能力与日俱增,但因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一、基本出发点

  为进一步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深入开展,我们深入辖区城镇中小学、部分乡村中小学课堂听课、了解老师们怎样将信息技术运用融于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悦的学习。通过评课交流,我们了解了教师的困惑,我们根据掌握的一些情况,以我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涵盖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的问卷。问卷主要从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能力掌握、运用情况,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方面入手。

  二、现状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归纳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运用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识不到位。

  结合自己深入课堂,与老师座谈交流,深切感受到:教学意识支配教学行为,教师对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观念认可度,决定了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教师们将信息技术经常作为课堂演示工具的比例不到50%;偶尔、很少和从来不用的比例占到57%;将信息技术经常作为课堂师生学习交流的工具只占36%;偶尔、很少和从来不用的比例占到64%。可见,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运用不到位。

  2 教师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运用能力欠佳。

  2.1 培训范围小,年轻教师引领作用不够。

  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问卷中,从年龄结构和学习阶段,结合已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中学阶段相对较好,20-25岁和26-30岁的中学教师对“非常了解并参加过很多次”的比例为5.8%和3%;听说过并接受1-2次的培训比例较高;听说但没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比例也比较大;从表4中仍可看出35岁以上的中学教师所接受培训的较多,远超年轻教师。从问卷可以看出:年轻教师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2.2 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师对Word、Excel、PPT都非常熟练,但使用比例最高是百度等搜索引擎,其他教学工具占到16%。搜索引擎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无限的资源分享确实也为教学打开更为广阔方便之窗。但有利的同时也滋长了教师的惰性。一有问题找度娘,复制、粘贴全搞定。无思想,无创造,无节制的按部就班。我们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更应该有所创新。教师应拓展更多的信息空间,让信息为教学服务,如何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这是当前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之一。

  2.3 操作能力较低

  对于“较多运用的媒体设备”。教师运用最多的是投影仪,但所占比例也只有32%。其次是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占16%;录音机使用占13%;幻灯机占5%。对现代媒体的运用偏少,或较少地使用于课堂教学,能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比例只占9%。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课堂媒体使用频率普遍较低,仍停留于传统“黑板+粉笔”模式教学。

  在自评课件制作能力时,大多数教师都会、能制作;但要制作含音频或使用他如Flash软件时,教师的制作能力明显偏弱,甚至还有7%的教师不会制作。对于“自己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大抵集中于中等水平,只有11%的教师认为非常好,仍有5%的教师能力较差。可见,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低。

  2.4 目的泛化,无针对性

  80%的教师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只有11%的教师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9%的教师运用教学媒体来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可见,信息技术运用趋向功利化,无效性,忽视交流性质,为运用而运用。信息运用课堂教学,生动的图示与灵活的文本呈现着实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学重难点,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3 硬件不给力

  75%的学校都出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只有13%的学校政策和鼓励很完善;5%的学校没有鼓励措施和政策;7%的教师对学校的政策与鼓励措施不清楚。对于“当前教室信息技术环境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54%的学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28%的学校不能满足;9%的学校非常不满足;只有9%到学校能完全满足。对于“当前教室信息技术环境不能满足课堂需要的原因”,84%的教师认为是教学和学习资源不足;41%的原因是网络速度慢。可见落实信息技术的硬件的确不给力。

  三、问卷反思

  总的来说:这次深入课堂,评课交流、问卷,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很有必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但对像flash、seewolink、茄子快传等教学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微乎甚其微。一方面赞成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有利优势与便利,在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教学中去创新,探索。另一方面满足现状的教师大有人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惰性滋长,消极对待,动力不足。对于动态、高技术、高操作要求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低下。再就是年轻教师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仍有大部分教师甚至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学校课堂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激励机制体系不完善等等。

  四、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1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培养教师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意识,激发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内力。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一起参与交流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经验。打破学科界限、学校内部、校外、远程课堂等多渠道组织教师习观摩、分享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成果。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摒弃消极、惰性观念,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让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2 加大操作培训力度

  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丰富,都是名副其实的“指挥家”。但是谈及手头功夫,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只有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领导要重视,校长要带头落实,建立适合本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小组,邀请专家定期交流、探讨、设计开发适合本校学情的信息技术运用方案。一起探讨解决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不知道如何解决的瓶颈问题。

  3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可以加强动力。要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以可靠的奖励机制做保障。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奖励机制。职称评定中,信息技术能力运用要落在实处;评选学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推选让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带头人,以点带面,人人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奖励措施,确保信息技术教学落在实处。

  4 完善设施、强化培训

  聆听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真实心声,急教师之所急,需教师之所需,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之目的。因此,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应聚焦单一的某类形式。应根据每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从而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追求的高效课堂的愿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