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

江志伟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其实是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算盘和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论的有力佐证,而且还因为它是我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却遗憾地被人们忽视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就带有了强烈的开拓性精神和填补空白的性质。

民俗学是以民间风俗、传说和口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包括中国民间俚语、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歇后语、民间习俗、民间谜语、民间楹联和民间饰品等在内的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则因其悠久性、平民性、普遍性和趣味性而成为民俗学中最为鲜活的内容之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丰满了中国珠算史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格外重视的今天。

民间俚语是一种大众口头的文学样式,说者毫无做作,张口就来,明喻为主,痛痛快快,却又让人过耳不忘,回味无穷。以“算盘”或“珠算口诀”为喻体的民间俚语俯拾皆是,兹择精采者例举如下并稍加点评与君共赏: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

’点评(这是算盘文化出哲理的典型范例。它由算盘的“精打细算”的个体功能,推向人们乃至国家“当家理财巧盘算”的人间正道上去,成为跨越时间、空间的治家格言。

咱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不都在算盘上明摆着么)’点评(盘式上的算珠一清二楚,不容指鹿为马,不容视而不见,这既是对算盘“铁面无私“的褒奖,也是对财会人员奉公守法、认真坦诚职业道德的讴歌。

人们都夸他“真是一架铁算盘”。’点评(“铁算盘”在程大位纪念馆的珍品展柜里确有实物,但这里的“铁算盘”已经是超乎实物的精神化身,它代表着财会人员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忠于职守

的敬业守纪精神。

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咱们干咱们的。

’点评(这是珠算口诀在民间俚语中的应用范例。这里的珠算口诀仅仅只是一种语势借用,没有珠盘上的拨珠计算意义。但由于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众性,人们都能够很快品出个中之味,领略到一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

三下五去二,他干得干净利落。’点评(借珠算口诀之意,形容人们办事干净利落,这里借用的意象,是口诀在盘式中的“下五去二”的操作和“三五两下就解决”的引申联想。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点评(这既是一种“决算之后方知盈亏”经营过程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珠算在发财致富的经营活动中的作用的体现。

他这个人呀,肚子里揣了个小九九。’点评(我国现在通用的乘法口诀分“大九九”和“小九九”两种。珠算计算多用大九九,而小学数学课本则一般采用小九九。这里的“小九九”比喻算计,既可褒义喻作心里自有主意,也可贬义喻作小人之算,属一语多义的民间俚语。

肚子里边打算盘,你真有心计。

’点评(这是一则流传年代相当久远的民间俚语,其义自明。我们所要注意的是,珠算技术的发展正好被这则民间俚语“不幸而言中”,君不见,当今神算手们的“珠算式心算”,不就是“肚子里边打算盘”么)

他来了个一退’推(六二五。’点评(将珠算的口诀“一退六二五”’十六除一是

借用作“推卸干净”的意思,既形象生动又易记$*"#+(,

易懂。这则民间俚语中运用了“谐音妙用”的修辞手法,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品味。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算盘文化,大致有这么几种表现方式:————用作灯谜。例如曹雪芹著《红楼梦》第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畿语”中的“算##回“

!"

珠算与珠心算#$$%&

#

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几语”中贾府的一次灯谜活动了。这次灯谜活动中的一则算盘谜语经典之作,便是由迎春创作出来的,谜面为“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谜底为“算盘”的谜语。

最有趣的算盘谜语猜谜轶事,恐怕要数一则国际交往中的谜事传闻了。在一次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时候,赵朴初出了这么一则传统算盘谜语给基

“辛格猜猜: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

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打一物”。基辛格博士为了促成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实现两位巨人的跨海握手曾经做过包括熟悉、研究中国文化在内的诸多准备,然而面对这则绕口令式的中国隐语他却有些束手无策,最后只得怀揣着对谜一样的中国和中国的谜语的沉思和兴趣回到了美国。不久,赵朴初在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时候,又一次将这则算盘谜语打给他猜,意想不到的是田中角荣居然给猜了出来,除了准确地说出了算盘这个答案,而且还随手做了个拨打算盘的手势,因此喜笑颜开皆大欢喜。然而,博士终归是博士,基辛格回到美国后,依然念念不忘赵朴初的这则谜语,又是翻查资料,又是咨询汉学家,最后终于知道了它的谜底,并进而发现新大陆一般了解到中国古老的计算机———算盘的诸多知识,于是兴趣更浓,据说后来美国把中国算盘和珠算术当作新文化引进的决策,就是由他提议进言而实现的。

最新颖的一则算盘谜语轶事,当数一家珠心算培训班的入学资格考试了,但见这份奇特的试卷上开篇头一道试题竟然就是一则算盘谜语:“一二三四五,脆声敲小鼓;六七八九零,报数甚分明———打一物”,这是大大出乎家长和孩子们意料之外的,原先准备好的许多应试题目都在这道怪题前顿失重量,全靠孩子们现场独立思考猜出答案,既测了应试者的智商,又验了应试者对算盘和珠算的爱恋程度,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题。

让我们再来欣赏和研究一下算盘谜语作品中的妙趣,我们发现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的特色:

每则算盘谜语都是一首以算盘为喻体的咏物诗。节奏明快,韵味盎然,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抑扬顿挫,

“短小精干,过耳不忘,便于流传。例如:远看书一部,近“看一窗竹,有人猜得着,再读十年书”;一宅分成两院,

五男二女当家,两家打得乱如麻,打到清明方罢”;“长长方方一只盘,冰糖葫芦十几串,生来喜欢别人打,加

“减乘除都方便”;木头方块,珠子成串,加减乘除,全都

“会算”;顺着念,会计经常用,倒着念,注意没拿定”等,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俱全,虽大多均为文人创作,但极少迂腐气,用的全是艺术化了的民间语言,算盘谜语因其民间俚语美而成为珠算文化宝库中的鲜活

内容。

珠算与珠心算#$$%&

#

“‘盘灯谜”:贾政又看迎春的,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

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因为阴阳数不通。———打

‘‘迎春笑道:是’。一用物’。贾政道:是算盘’’

———用作比兴。例如李季著《王贵与李香香》第一

“部中“崔二爷收租”一章:风吹大树嘶啦啦响,(崔二爷

有钱当保长。(一个算盘九十一颗珠,(崔二爷牛羊没有数数”。

———用作道具。例如:贺敬之、丁毅等著《白毛女》

“第二场“逼债”中的舞台场景提示:地主黄世仁家,靠

近客厅的一间偏房,桌旁有椅子,桌上放着一个高台蜡烛,烛光照着账本、算盘、砚台、水烟筒等物”。

———用作比喻。例如:茅盾著《林家铺子》中“在他心罩的算盘上就加添了五分洋钱的血本的亏折”,“林先生昨夜想好的‘如意算盘’立刻被对门那些红红绿绿的纸条冲了个摇摇不定”。

———用作人物绰号强化。例如:施耐庵著《水浒传》中蒋敬的绰号为“神算子”,对他的肖像描绘则让他托了一架十五档、上二下五珠大算盘。再如赵树理著《三里湾》中的“铁算盘”绰号。

———用作象征。例如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中为了表现主人公曾经到过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经历或博古雅趣,特地在其书房的墙壁上或珍品柜子里安置一把中国古算盘,这里的算盘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

———用作表现人物特定动作和特定心情。例如叶

“圣陶著《多收了三五斗》中,乡下曲辫子”央着一支水

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多作你们一个铜板。我们这里没有洋钱,只有钞票。

———用作显示人物身份。例如周立波著《暴风骤南》中:“屋里没有人吱声,栽花先生拨动着算盘珠子,这是中国老算盘,拨动起来,哔哔剥剥地响着”。这里,中国老算盘的强调和哔哔剥剥的算珠响声,显示出栽花先生珠算生涯的悠久身份;而同著中的另一处:“栽花先生把眼镜架在鼻梁上,把算盘伸到杜善人眼前,手拨拉着算盘上,拨得噼里啪啦响”,则显示出栽花先生

“娴熟的珠算技艺。再例如:冯梦龙著《警世恒言》中,房

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九本帐簿”,则快速显示出人物的身份。

———用作表述人物心理活动。例如张炳睿《山居咏和》:“想着那曲江外冢满渠,午桥庄草满居,件件是伤心景物,拨不就算盘子加减乘除”。又如冯梦龙著《黄山

“迷》中:算盘跌碎满街珠,这一遍算盘为小阿姐打不转

来,结识私情像个算盘来”。

最经典的算盘谜语记载,恐怕要数《红楼梦》第##

!"

时,将会获得妙不可言的享受。

民间歌谣中的算盘文化,包括:算盘诗、算盘词、算盘歌等。

提起算盘诗,人们首先就会吟颂起全国政协副主席、当代诗人赵朴初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照诗:“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老谋深算,国之所依”。这首题照诗作于)*")年)月,是赵老见到了新华社记者岳湖同志拍摄的一帧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年))月在杭州疗养时在金鱼池旁大厅熟练大算盘的照片后诗兴大发赋诗一首的。全诗四言八句,言简意赅,古风浓郁,图文并茂,相映成趣,似有算珠声声传向,似有谈笑风生再现。诗句既是对陈云同志为国理财业绩的赞誉,同时也是对我国珠算工作者的勉励和鼓舞,尤其是“唯实是求”四字警句,更足以作为一切财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我国最早将算盘入诗的韵文作品,是《元曲选》中“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杂剧中的二煞唱词“……去那利面上克了我的衣食,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岁数,趱下些山岸”。

我国第一首以《算盘诗》为题的五言诗,是元代刘因的《算盘诗》:“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

现代算盘诗,代表性作品之一为原中珠协《珠算

“报》主编高平-戈缨.创作的《算珠赞》:是因为你对每

个劳动者的崇高赞誉,才总是赞声不息;是因为你知道了每个喜人的数字,才跳动得那么欢乐无比。颗颗算珠多么悦耳动听,每一声都与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算珠啊,你把多少人的信心和向往,化成一条甜蜜的泉溪流进生活的大海里。啊,怪不得你总是日夜欢唱着,是为迎来那一个个振奋人心的胜利”。

算盘词,可见当代珠坛诗人迟荣瑜教授的《满江“红》:小小算盘,人类珍宝玉壁。因其有:诸多功能,辉煌业绩。源远流长在中国,坎坷历程真不易。国际上持久珠算热,显赫地。珠算盘,好利器,精计算,启智力。为人类造福,天欢地喜。四海传播珠算术,五洲珠算创新纪。有珠算科技显威力,人财聚”。

算盘歌。最早的一首算盘歌,是苏广誉作词、蜀川作曲的《我的算盘好伙计》,这首歌诞生于五十年代,曾经风靡于大江南北,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其五段歌词

“如下:我的个算盘好伙计,唱起那歌儿来脆滴滴,从早我一直忙到晚,劈里个劈,啪啦个啪,劈里个劈啦劈罩个啪,算出了丰收的好消息,嗨!社员们都欢喜。初中我毕了业还乡到队里,算盘就陪我当会计,咱们俩形影不分离,劈里个劈,啪啦个啪,劈里个劈啦劈里个啪,

清清

用作算盘谜语的喻体既形象生动又丰富多彩,使

算盘谜语的艺术性陡增。算盘谜语不是一般的诗词歌谣,它还得通过简约的韵文文字,隐现出算盘的特征以供猜射者捕捉并据此猜出算盘谜底,这种隐现的度的把握的优劣巧拙,便成为衡量一则算盘谜语艺术水平高低雅俗的分野。古今算盘谜语作者们为此而费尽心思扩大喻体范围,以达变幻莫测最终万变不离其宗之妙。“方框串珍珠,千万不能数,快快掌握它,实在有用

“处”,用的是“珍珠”喻“算珠”;竹为栏杆木为城,里面

埋伏无数兵,不怕周瑜千条计,只怕南门诸孔明”,用的

“是“方城”里的“兵”来喻“算珠”;竹弓栏杆木头墙,一

窝小猪四下藏,五虎下山来捕食,吓得小猪乱撞墙”,用

“的是“小猪”和“老虎”来分别隐喻下珠和上珠;四角方

方一块田,不种五谷不种棉,不种瓜豆不种菜,单种荸

“荠万万千”,用的是“荸荠”来喻“算珠”;长方院子一墙

隔,上下分开两群鹅,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

“个”,用的是“鹅”来喻“算珠”;长长方方一只盘,冰糖

葫芦十几串,生来喜欢别人打,加减乘除都方便”,用的是“冰糖葫芦”来喻“算杆与算珠”等。

有些一谜多形的算盘谜语于相异之处见妙趣,使算盘谜语更多些谜外之音&比如广为流传的“兄弟七人排成行,大哥二哥在外乡,一心为了大家庭,不怕中间隔着梁”,它的台湾版本却成了“弟兄七人本一家,大哥二哥游外乡,众人心想合一处,可惜中间隔道梁”,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它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一水之隔的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呼喊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虽然台湾版的“可惜”一词突现出几分无奈,但大陆版的“不怕”一词则给人力量给人信心,如此算盘谜语的审美价值,已经远远超出算盘谜语本身,是中国咏物诗借物言志传统的光大发扬。

不少算盘谜语作品意趣隽永,寄寓着深厚的人生

“哲理,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比如:大小两国隔条江,大

国没有小国强,大国英雄虽五个,不及小国人一双”,从表面上看,它并没有游离于算盘,据此谜面完全可以猜出“算盘”谜底;然而再仔细一推敲,却又觉得它确实话中有话、言外又言,让人想到孙子兵法中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哲理,想到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的斗争。

有些算盘谜语特别注重谜艺锤炼,出了新意,出了

“新形,堪称谜坛精品。比如:木制栏杆竹作芯,家中臧

有百个兵,有朝一日文书到,忙得五指乱点兵”,既有算盘的具象,又有打算盘的场景,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见物又见人,见人再见情,制谜制到这个地步,确实功力

“不凡;再比如:的算盘谜语,从谜型上#’(……打一物”

就先声夺人,让人一惊,确实有一定难度。然而对于谜艺爱好者来说,乐趣自在疑难中,越诡异难猜之谜越逗人兴趣,直到联想到连续多个上二下五珠终于破谜之

!"

珠算与珠心算#$$"%

#

着丰收的喜讯。你的笑声响彻在古今中外,你的身影遍布了城市乡村。啊,算盘,心爱的算盘,我们对你爱得深深”。

民间歇后语,是中国民俗文学的“土特产”,它植根于民间土壤,鲜活在平民百姓的口中,服务于芸芸众生们的苦乐生涯。它的语法特征是:一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而后一部分像谜底,整体修辞手法主要运用比喻。民间歇后语中的算盘文化的喻体也是“算盘”和“珠算口诀”,较之民间俚语中的算盘文化来,似乎更多些修辞讲究和谐趣,因而更加耐人寻味。

算盘上珠———一个顶五。算盘珠子———任人拨打。算盘珠子———不拨不动。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算盘珠子———在上为五,在下为一。算盘珠子响———有声又有色。没框的算盘珠———全散了。(点评)上述这些民间歇后语,都是以“算珠”为喻体的,却捕捉到算珠的不同特质从而引申出各自精彩的喻义,或以它的表述特质引申出“能干”等褒义,或以它的运作特质引申出“死板”等贬义,无不栩栩如生、恰如其分、令人叹绝。

会计的算盘———天天打。会计的算盘———无空间。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瞎子打算盘———瞎算。念口诀打算盘———又唱又打。潜水艇里打算盘———(老谋)深算。飞机里打算盘———空算。穷人的算盘———打出不打进。算盘的命———不怕打。和尚庙里打算盘———庙(妙)算。

(点评)以整架算盘为喻体,也能诞生出如许精美绝伦的民间歇后语,足见算盘文化的潜力之深厚。与其说此时的算盘歇后语是一种“算盘文化”,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化了的算盘更符合审美观点。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最现代的科技产品如潜艇、飞机等也被用到了算盘歇后语中,足见民俗文学的发展前景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算盘上的数字———明摆着。二一添作五———平分。九九归一———都是一个源。一下五去四———以少胜多。

(点评)

以珠算口诀或数字作为喻体的算盘歇后语

珠算与珠心算#$$%&

#

楚楚有条理,嗨’从不差分厘。要问那谁懒谁积极,我的个算盘最摸底,多劳多得是原则,劈里个劈,啪啦个啪,劈里个劈啦劈里个啪,大公无私帐上记,嗨’为的是集体。样样的事儿咱都要合计,把党的教导记心里,勤俭节约过日子,劈里个劈,啪啦个啪,劈里个劈啦劈里个啪,精打细算有结余,嗨’浪费咱不依。我的个算盘好伙计,唱起那歌儿来脆滴滴,越唱我心里越欢喜,劈里个劈,啪啦个啪,劈里个劈啦劈里个啪,唱出了丰收的好

(歌中念白部分已略去,消息,嗨’喜讯传到北京去。”引

者注)。

(余长飞词,曹四才改诞生在六十年代的《算盘响》

词编曲),也是一首表演唱歌曲,歌曲结构为*+,-,

上海方言演唱,一度登上过第五届“上海*#复式结构,

之春”的大舞台并获了奖。其歌词为:“竹板一敲开口唱,我开口唱一段《算盘响》。的的嗒,嗒嗒的,六上一去五进一,办公室里算盘响。过去听到算盘响,我人抖脚软心发慌,地主狗腿子闯进我的家,拨动算盘像虎狼。管侬遭灾断口粮,管侬全家饿肚肠,拨动算盘哗啦啦地响,秤砣一丢袋一张。有粮快把粮交上,无粮要侬去见阎王,一家性命七八条,条条拴在算盘上。今同听到算盘响,脸笑心笑喜洋洋,队里会计搞分配,笑声夹着算盘响。算我队里的超产粮,算我队里的工分账,算得大家齐欢唱,人民公社闪金光。算盘越打越响亮,日子越过越亮堂,不忘恩人毛主席,红心献给共产党。的的嗒,嗒嗒的,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这首歌曲虽然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段的新旧对比铺陈也未脱模式化俗套,然而由于其热闹舞台氛围的营造、贴近当时群众生活心态的朴实无华的歌词和算盘登台口诀入歌的运用,都使得《算盘响》足以载入算盘文化史册。

最为成功的一首算盘歌,当然是我国当代歌词大家乔羽先生写作于+"".年———公演于+""/年中央电

“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算盘歌》了,歌词如下:下面的

当一,上面的当五,一盘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0哪家洁白清苦0俺教你心中有个准数。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0君知否,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乔羽高明之处在于紧紧抓住了一个“算盘”的“算”兹大做文章,算天灾,算人祸,算清苦,算腐败,直到“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

最先登上《珠算》杂志的算盘歌,可见那首由笔者作词、张斗武作曲的《算盘之歌》:“算盘的故事多么幽深,根根珠杆串连起唐宋元明清;算盘的故事多么精彩,颗颗算珠闪耀着中华的文明。你是世界最早的计算机,你是华夏智慧的伟大结晶。啊,算盘,中国的算盘,我们对你一往情深。算盘的故事多么新颖,五洲四海都当作新文化引进;算盘的故事多么动人,算珠声声频传

!"

这里的“敬烟”、双手捧上的是铜质水烟筒,而那烟筒上,就有一只铜质微型算盘饰物悬垂,客人可以取出烟筒上的通针&通水烟道用’随意拨打微型算盘,寓意为亲兄弟,明算账,情管情,帐管帐。这个民俗细节可在《新绿林传》等历史小说书中读到,也可从老辈人的口头故事中听到。

———算盘声声作铃声。

这个习俗存在于民间店铺中,店小二和小伙计们大多睡得很迟,但又必须起得很早,商店也不适合安装电铃或打钟,于是代代相传的起床信号铃便由算盘声取代,规定每个伙计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频频摇响算盘以召唤其他伙计赶快起床。

———算盘文化中的禁忌习俗也很有意思。

比如:不得让小孩将算盘翻过来当小车滚动玩耍;不得有灰尘污垢残留算盘上;使用算盘前必须先洗手;算盘必须轻拿轻放等。

民间饰品中的算盘文化

民间饰品既是民俗文化的产物,又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间饰品中的算盘文化以其出奇制胜、开人眼界的魅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猎奇。目前已经面世的算盘类民问饰品有:手镯算盘、银锁算盘、戒指算盘、耳坠算盘、腰带算盘、不求人算盘、电话机算盘、文具盒算盘、钥匙扣算盘、水烟筒算盘……堪称:小巧玲珑,美不胜收。

民间楹联中的算盘文化

楹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以算盘入联而形成的算盘楹联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是算盘入韵的特种作品。同时,由于这种算盘楹联均是悬挂在城隍庙里高悬的巨大算盘两边,因此每每给人以深邃莫测、非同小可之威严感。

现存最早的算盘楹联,是福建晋江县城隍庙大算盘两旁的唐代文物联:“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巧算,终归失算。”其人定胜天、劝恶从善的主题是我们至今所能见到的算盘楹联中展示得最为鲜明坚定的。

台湾新竹城隍庙山门上悬挂的一架用以记人功过的大算盘两旁,悬挂着这样一副算盘楹联:“世事何须多计较;神仙自有大乘除。”台南市城隍庙里的两只大算盘,分别是()*+年和(),)年悬挂上去的,其算盘楹

“联就显得新意盎然,其一日:善恶全是人自作;是非算

定法难容”,其二日:“几何代数留古今;乘法归除定是非”,其间闪烁出的人生哲理光彩夺目,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

本刊编辑

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出现频率却并

不低,其语法现象的奥妙在于作为喻体的珠算口诀是人们耳熟能详、滚瓜烂熟的,本身就已经具有极为广泛的普遍性。加之用作喻体的珠算口诀所寓含的非珠算涵义与其歇后语部分内容的浑然天成因而妙趣横生。

民间习俗中的算盘文化

民间习俗中的算盘文化,虽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异彩纷呈,但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性的特色,比如:都建立在崇敬算盘、爱护算盘的近于虔诚的算盘崇拜心态基础之上,都注重从孩童开始培训他们对算盘的崇敬和对珠算的学习,这些算盘文化习俗都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具体的日常生活中。

———清盘过夜,不留数字在算盘上。

这种算盘习俗流行区域较广,不仅在中国民间一直恪守这个习俗,甚至在海外华人中间也犹然。这个习俗的民俗学寓意颇有几分道理可言,即再大再大的数字都已经随着今天的逝去而成为历史,明天将一切从零开始。这是一种中国人纯朴务实优秀品质的折射产物,是不断拼搏奋斗积极心态的显现,值得保留、传扬并光大。

———大年初一打算盘。

中国民间关于信念的习俗较为繁多,其中就有“大

“年初一打算盘”与“新春试笔”、新春利市”并称新年三

大吉事。“新春试笔”,是指大年初一早晨,用新砚磨新墨开新笔认认真真写出新年第一张字,寓示今年文运

“大开;新春利市”,是指大年初一店铺开门后迎来的第一个顾客被称为“利市幸运者”,不但购物不要付款,反而还能得到店老板赐予的红纸包俗称“利市”的犒赏,寓示开门见财,今年财运大通;“大年初一打算盘”,是指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必须起来练算盘,即便是襁褓中的婴儿,也要由大人手把手地让他的小手指去拨弄几下算盘珠,寓示今年财路亨通、神机妙算。

———打算盘奉为童子功。

这种算盘习俗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久盛不衰,现在在中国的一些穷乡僻壤的农家中也还能见到这种传统习俗的沿袭。这种习俗说的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练三种功夫———背古诗、练毛笔字与打算盘。每天均有不同的任务或定额,不完成便不能吃早饭,空着肚子也得硬给完成。这种童子功虽然苦练时近乎残酷,但普遍反映终身受用无穷。曾遇几位台湾归来的老人,谈起打算盘等童子功时;唏嘘之余更多的还是庆幸与谢忱,他们中有的从文有的从商,皆众口一辞盛赞当年的童子功。

———客人进门三件事:请上座、敬茶与敬烟&水烟筒算盘’。

!"

珠算与珠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