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塘光阴]--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

编者按

《西塘光阴》从动议开拍到完成,前后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吧。从2015年小分队三人摄制组进驻西塘开拍,到2016年春天剪辑完成播出,期间,几经周折,停停续续、终由一颗颗爱古镇的心坚持到完成。说起来也是一段温暖回忆。再往前追溯缘起,2014年春天,何韵兰、何钟台、邹明,胡南开等四位艺术家去西塘办展览,一行人坐着船,随着橹声荡漾,西塘保存完好的古镇生态让人赞叹。江南古镇很多,为何西塘能在兼顾旅游的同时,生活,文化,以及古老的传承依旧都有保留?想要探究西塘时光变迁的想法在西塘的乌篷船中荡起,然后,与西塘古镇保护管委会接触中,发现他们也有此意,可谓一拍即合。经过商讨,决定做一个有思考、有温度、有人、有故事的,不同于一般风光宣传片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中有西塘的常驻居民,西塘的专家,西塘的领导,西塘的孩子,在这里能够看到他们对西塘的感情。也能看到他们对西塘发展的思考或隐忧。当然,更多的是温暖。因而,它不仅有美景,还有人文,最吸引人的,它里面饱含了人们对西塘古镇的情怀,以及人文传承。

啊啊啊……一本正经地说了这么多,有点累了,插播点花絮,这部片子的导演玉素,是位留法的帅哥,在他回国休假期间,抢拍了这部片子,后来又回来抱病做后期,因为时间紧,他没能回家,他的家人从新疆飞来,才和他团聚了一天,玉素还是一位善良的小伙儿,在拍摄期间,一位拉蜂窝煤的老阿姨走入了他的镜头,他端着相机跟拍了一上午,临分别了,掏了200元钱给这位阿姨,后来,这个很长的镜头在剪辑中一剪再剪,没有了,老太太知道了,不知会不会伤心?反正我是觉得很遗憾呐,老太太拉煤的身影在小巷里蹒跚,像极了远去的年代。两个机位总共几十个小时的实拍素材,最后只浓缩成27分钟,会删掉多少动人镜头?

摄影刘淼还兼制片,已经从影很多年,拍摄的电视剧胶片加起来有中国铁路那么长了吧,因为对西塘题材很感兴趣,不计报酬,把团队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还亲自扛起了相机,在船上各种荡漾,那身姿,也是美!

我们的总策划,总指挥,一直改到后期最后一秒的画家何韵兰女士,其间的付出与辛苦,整个团队都钦佩有加,为了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她总是调侃,我这是在跨界学习……结果,被真正的专家都称为“很专业”。何仙姑啊,您的生命中,总是在学习新事物,时不常地制造惊喜。咳,敬仰之情,滔滔江水,西塘都装不下啦。

另外,旁白的文案,是我,是我,是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啊,第一次接触纪录片,好玩,有趣,也才知道,以前单纯的文字写作,是多么简单的事情,纪录片的文案,从选题立项、不知反复多少次、大改小改,要讲配合,打磨……一直到最后各方都认可了,还要从40分钟压缩为27分,这又是伤筋动骨重来一遍,那真得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坚持到底吧。想想那些拍冷门纪录片的从业者真是不容易啊!总之,也算是跟着各位大神们跨界了一把。

西塘古镇保护管委会的领导和骨干们表现也挺嗨的,都挺嗨的。没有他们的信任与合作,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西塘 光阴》之外还套拍了一个《画友古镇行》,画家们不宣传自已,重在宣传古镇保护,蛮令人感动的。

回归到这部片子——

西塘变了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塘。变或者不变,它都是西塘。

西塘是个淡定的古镇,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在那里。

这部记录片,你看或者不看,我们都在等你。

书画人物∣有格调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