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埃及航海博物馆:历史沧桑和古代文明的碰撞

  一座四方形古代城堡,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筑,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城堡正门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些古老的兵器,其中有一门火炮,上前一打听,原来是19世纪的。它使人想起1882年7月11日在这座城堡里发生的一场战斗。当时,英国舰队入侵亚历山大,埃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埃及的亚历山大就是以这种沧桑朴实的外表掩藏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埃及是个文明古国,北濒临地中海,东靠红海,境内有一些条贯通南北的尼罗河,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促成埃及成为当时的航海大国。如今的航海博物馆尽管没有金字塔名气大,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旅游者前去观光。

  航海博物馆大厅左右两侧的大玻璃展览窗内各陈列着一艘古船模型。左为距今三四千年前法老时代的尼罗河船,它的外形很像中国龙舟,船身狭长,备有十多把木桨,头尾刻有荷花和纸莎草浮雕图案;右为公元六七世纪伊斯兰时代的帆船,船上的风帆可以灵活转向,这两个船模证明了埃及人民自古就掌握了航运技术。这两艘船模有别于北欧的海盗船,海盗船出征时有杀气森森之感,而这艘船与海盗船相比,有点像大家闺秀。

  埃及的金字塔蕴藏着无数秘密,也包括古埃及与海与河与船有关的历史文物。一楼的展品介绍了埃及上古时代(公元前3200~前332年)的航海成就和当时著名的海战。那里好几幅从法老墓内发现的有关造船、打鱼、海战的壁画,神奇得有些让人不敢相信,它就像外星人的东西遗落在人间。如,具有4500年历史的孟菲斯法老金字塔内的捕鱼图,逼真地描绘了当时船舶的结构及规模,那时船上可乘十多个人,并有竹篙。尽管现在埃及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进出印度洋自如,但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捕鱼业相比,埃及的捕鱼业还是远远落后的。

  此外,还有一幅与此同时代的造船图,生动地层示了古埃及先民用纸莎草制造船只的生产过程。纸莎草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外形类似芦苇,浸泡后能把它压扁,可代替纸来画画、写字,同时又可将它捆绑成束,编结在一起做成船只,这就是埃及最原始的造船业。一楼还有一件巨型浮雕复制品,原件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神庙中。它描绘了公元前1486~前1468年,第18王朝的五艘帆船,从尼罗河经过苏伊士古运河、大苦湖、红海,最后到达索马里开展贸易的情景。这幅浮雕造型写实,极为细致地展示了当年海船的结构和设备,展示了海上贸易的场面。人们可以看到船上装载着牛、羊、猴子以及金银财宝;码头上,水手们挑着树种,扛着粮包,正走上甲板。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和亚喀巴湾,有苏伊士运河将地中海与红海相通。境内有尼罗河干流纵贯南北,境内长1530公里。苏伊士运河扼控地中海、红海航线,从古至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有了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也就有了创造航海历史的基础。尽管埃及现在的航海及造船业已经远远落在先进国家的后头,但历史上的埃及的确是航海大国之一。

  航海博物馆的一个沙盘,让我们了解到,在公元前664至前525年埃及第26王朝时代,当时的法老曾派遣以“涅克哈”号(Nek Hao)为首的船队探索非洲海岸线。它们从红海苏伊士附近出发,绕过好望角,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最后到达亚历山大,历时3年。看来,当时身在北部非洲的埃及人自己也不知在哪里,也不知非洲有多大,所以才有3年以船探路的壮举。

  博物馆还展现了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港的繁荣景象和早已消失的亚历山大古灯塔模型,以及12世纪埃及人民抗击入侵者海战的场面,让人耳目一新。

  博物馆还展现围绕苏伊士运河从古至今开凿、收回、中东战争、加宽、绿化等历史。作为现代航海人,笔者曾无数次南下北上苏伊运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伊士河运河作为世界航海的大通道,的确需要和平安宁的环境。

  这座在1477年,在倒塌的灯塔原址上修建的城堡,1966年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馆内展出古代船只和现代船只的模型以及海战历史等,可以了解埃及几千年来的造船史、航海史,从一个侧面反映埃及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