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西药物新剂型、合成新工艺和手性技术的研究方法,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 研究方向

1、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合成及技术开发;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以及新药的发现与开发。

基于类型衍生化(Lead generation)与最佳化合物设计(Lead optimization)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定向合成,组合合成、生物合成、半合成等进行合成。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对化合物可能的活性作出预测,进而对比较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体筛选。在此基础上积累与建设化合物库,包括虚拟化合物库的建设与收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能,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分析,在功效筛选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优化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药剂学

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是新药开发和研制的重要一环节。药物剂型对于新药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包括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常规制剂的研究方法;开发和研制化学药物制剂、中药与天然药物制剂以及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在开发传统辅料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缓控释作用和靶向作用的辅料系统和载体,采用新技术研究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优化药物辅料的性能,改良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调节药物辅料的组分和结构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满足不同药物控制释放的要求。通过适宜的药物载体,大幅度提高了药物在靶向器官中的分布,提高了药物疗效。尤其是利用靶向基团特异性识别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抗癌药物的定向释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利用对外界变化因素,如光、温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改善药物的临床应用的顺应性,更好服务于患者。 3、生药学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生物学、化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生药基原形态、种质资源、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保护利用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现代生药学已派生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药源生物DNA条码识别与指纹图谱技术、中药材GAP种植系统工程与关键技术、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源生物生态适应性及产地变迁规律、濒危药源生物替代品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药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生药品种鉴定及新资源发掘;生药稀缺基原替代物的功效与毒性;生药基原道地产区变迁规律;生药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生药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生药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基原的DNA条码识别技术。

4、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的分离、检测与鉴定相关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置及分析方法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技术以及与质谱联用技术的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基于现代仪器分析的药物筛选新模型与方法研究;手性药物色谱柱材料与分析新方法研究;药物分子识别纳米材料与荧光探针试剂研究;药物分离与检测集成化微芯片、微小化药物分析装置的研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单个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分析;单细胞水平药物动力学研究等。 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生物药物,是世界各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蛋白药物、糖类药物、核酸药物等现代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化学方法与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新型成药基因与成药蛋白的鉴定、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天然生物药物的部分合成、传统生物药物(如中药)的现代化研究等。

6、药理学

药理学以生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为基础,是一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新药研制开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的重要学科。主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开发新药,发现药物作用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是目前药学一级学科下最活跃的二级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有: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及中毒机制;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等肝药酶系统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药物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中药与天然药物中有效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药物单体和中药复方多组分的代谢动力学等。

三 学习年限

2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实行中期分流。

四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

五 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28学分以上,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4门);方法论课程1门,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至少2门),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六 学位论文

在第二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提出论文选题及课题设计方案,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通过后开始实验研究,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工作,可整理成硕士论文,由导师推荐提交答辩。要求选题新颖,有创新性,实验设计科学严谨,方法及手段先进,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论文应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论据充分、论点明确、结论正确。

七 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在第三学期进行教学实践,主要是参加本科生相关课程的辅导答疑,带教指导本科生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或参加成教班的教学工作,参加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在论文提交答辩之前,应将所作的研究的部分工作在统计源期刊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以获得答辩资格。

八 培养方式

以导师为中心组成指导小组,重视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开设本专业系统的学位课程,同时交叉融合相关学科知识及课程,因人施教,强调训练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课程设计的能力,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双向积极性。

注:研究方向必修课可作为其它专业自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