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稻种植技术1[1]

目录

第一章 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 1

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 2

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因素 ................................................... 3

第二章 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 4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 4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 5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 6

怎样加强水稻苗期分蘖率 ................................................... 6

第三章 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 7

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 7

水稻移栽标准 ............................................................. 9

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 9

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 10

第四章 水稻施肥技术 ................................................................................................................. 10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 11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 12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 13

水稻施肥四注意 .......................................................... 13

第五章 水稻水分管理 ................................................................................................................. 14

水稻全生育期如何管水 .................................................... 14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 15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 15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 16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 16

晚稻后期重管水 .......................................................... 17

第六章 水稻高产管理 ................................................................................................................. 17

水稻栽后加强田管 ........................................................ 17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 18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措施 ............................................ 18

水稻生长后期高产栽培要点 ................................................ 19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 ...................................................... 20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 21

水稻倒伏防治 ............................................................ 22

第七章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 23

第一章 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有的在秧田已开始分蘖),就开始穗分化(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

是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一般又分为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30℃—32℃,最高温度可达40℃—42℃,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或0℃,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首先秧田要选择向阳、避风、水灌、排放等的田地块,如遇低温还可加盖薄膜等措施,避免少烂或不烂。

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都可顺利出苗。

二、返青期与分蘖对环境的要求:

返青期是移栽后,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阶段太约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浅水,因水太深,淹没了生长点(心叶),透气性不好,也会烂秧,或成活缓慢,返青后接着以分蘖为中心,生长根和叶片的营养生长期。

1、温度的要求: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4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3、水份的要求: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也会停止分蘖。

4、营养要求: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三、拔节孕穗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孕穗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亩有效穗数的巩固时期,及粒重的决定时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条件影响。

1、养分要求:幼穗分化过程中,水根的根群不断增加,最后3片叶相继长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养份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缺乏营养,对幼穗分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生产上要进行中耕追肥,约在抽穗前30~40天的时期,以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这次肥也可称“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天可喷施肥一次,即是雌雄花芯形成期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最需肥防止颖花败育,确保粒多,这期追肥为“保花肥”。

2、温度要求:幼穗分化的适温为26℃~30℃,以昼夜35℃,夜温25℃更有利于成大穗。

幼穗分化的外界温度为15℃~18℃,但最敏感时期是减数分裂期。在减数分裂期,对高温和低温的危害,都会引起颖花的大量败育和不孕。

3、光照要求:光照强度对幼穗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光强有利于幼穗分化,据试验证明,在幼穗分化期用两层沙布遮光(透光约为自然光的1/6~1/8),颖花退化比对照多30%。如果阴雨天多、日照少,封行过盛,通气性不好。所以贵阳光照时间较少,因此在水稻密度上保证合理,促使有一定的光合作物,增加有机物可生长大穗、粒多的稻谷。

4、水份要求: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需水最敏感,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保持田间持水量在90%以上,如果缺水会影响到颖花发育。但是水份过多受淹,也会引起不利影响,如全部淹没也会死亡。

四、抽穗结实期对环境的要求

在水稻抽穗结实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这时期为生殖生长占主要时期,一切任务是保持粒多,重的关键时期,主要在管理上要使水稻不早衰,也不贪青,不倒伏。

1、抽穗与开花:

(1)水稻抽穗:水稻幼穗分化后1~2天稻穗从剑叶叶鞘中抽出,有50%抽出,为抽穗期,有80%抽出为齐穗期。抽穗时由于低温或肥水不足,常造成稻穗不能全部抽出,生产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包穗”或“包颈”,被包住的造成疱粒或空壳,如杂交水稻抽穗时温度低于20℃时,会造成100%产生“包穗”而无收成。

(2)开花;在正常情况下,稻穗抽出就能开花。开花前首先是颖壳内的两个浆片吸水,体积膨大3~5倍,吸足后将外颖张开,内外颖的角度约为25℃~30℃,张开过程约为10~20分钟,全开后,角度为25℃~30℃可维持30分钟,所以整个开花过程约1~2个小时。温度对开花时间影响较大,高温开花时间短,低温开花时间长,有时可达2个小时以上。在内、外颖张开时,花丝伸出、花药开裂,花粉就散了出来,授粉在柱头上,授粉后约10~15分钟后花药即慢慢凋萎,同时浆水也因水份蒸发而体积缩小,内外颖重新闭合。

2、影响灌浆结实的因素:

(1)光照: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影响稻叶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转运,高产水稻谷粒充实的物质,90%以上抽穗后,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供给的,因此,灌浆期的光合作用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2)温度:温度对灌浆结实关系密切,一般最适合灌浆气温是20℃~22℃,在灌浆前15天以后昼温29℃,夜温19℃,日均温度为24℃为宜。后15天以昼温20℃,夜温16℃,日均温为18℃为好。适宜灌浆温度,有利于延长积累营养物质的时间,细胞老化慢,呼吸消化少,米质好。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水稻籽粒正常灌浆,况且又影响稻米品质。

(3)水份:灌浆期水份,仅次于拔节、长穗、分蘖期的水份,如水份不足会影响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灌浆不足造成减产。灌浆期水份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物质运转效率,缩短时间,稻米的物理性状变劣。

(4)矿质营养:在灌浆期间叶片含氮量与光合能力之间有密切关系,适当施氮,可增叶面积的光合作用,维持最大的叶面积,防止早衰,提高根系活力,对提高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生产上常用根外追肥方法。在齐穗期可看苗补肥,或补施磷、钾肥等,以确保灌浆过程能达到正常进行。

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因素

1、温度 稻根生长的最适土温为30℃~32℃。超过35℃生长受阻,加速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超过37℃显著衰退;低于15℃,生长和吸收能力也都大大减弱;低于10℃则生长停顿。

2、光照 光照对根系发育和吸收能力起着间接的重要作用。因为光照充足加强了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供给根的养分增多,所以促进了根系的发育,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根系对无机养料的吸收。在光照不足时,不仅影响根系发育,而且还会使根对各种无机养料的吸收明显地下降。

3、土壤养分 肥料三要素中,氮素对根的生长和吸收能力影响最大。适量氮素肥料能有效地增加根原基的分化和稻株的发根能力,使单株根数增多,根长变短。缺氮或氮素供应过量,根量都小。配合施用磷、钾肥,对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更大,不论根数、根量、根长等都有所增加,根系的分布也加深了。

4、土壤的通气性 水稻根系的发生、伸长和对养分的吸收、转化等生理活动,都要有足够的氧气。如果缺氧就会影响根系生长和生理功能,根系活力也会丧失。

第二章 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一、晒种

晒种能增强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整齐,幼苗健壮,还有杀菌防病作用。特别是对成熟不良和贮藏中受潮的种子,晒种效果尤为明显。晒种方法:选高温晴天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晒2-3天。晒种时要摊薄,勤翻,晒透,使种子受光、受热均匀,防止搓伤种皮。

二、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是简便易行的选种方法,能淘汰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保证种子饱满,为齐苗全苗壮苗打好基础。具体做法是:先用锅将食盐煮化成浓盐水,然后在其它容器内与清水配成比重为1.10-1.13的盐水(如果没有比重计测定比重,可用新鲜鸡蛋一个,放入盐水中,鸡蛋漂浮水面能露出伍分硬币大小的蛋壳盐水比重即约为1.10-1.13),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充分搅拌,捞去漂浮在水面的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然后取出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两遍即可。每选二、三次,要用鸡蛋再测一次比重,及时调整盐水浓度。

三、种子消毒

由种子传染的水稻病害,主要是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简便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严格的种子消毒。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浸种灵一支(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6-8公斤,遮光浸种120小时。此法对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效均在95%以上。

2、用98%巴丹原粉兑水6000倍,加上3%多菌灵溶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浸种72小时,对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有良好效果。

种子消毒时应注意:在浸种过程中,每隔6小时左右要搅拌一次,使上下种子着药均匀,用药水浸种后,将种子捞出须放清水内浸泡半小时,反复两次,以防药害。

四、增产菌拌种

水稻播种前用增产菌拌种可以起到壮苗、增产的作用。方法是水稻播种前用增产菌一袋(20克)拌湿种20斤,拌匀后播种即可。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根据4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情况,水稻苗期管理建议如下:

一、苗床温度管理

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使稻种在苗床上能正常生长发育。

2、苗床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尤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二、苗床水分管理

1、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

2、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天冲施根多生,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三、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实践证明,在出苗后15天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带蘖率30%以上。

四、预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

根据4月下旬忽冷忽热的天气状况,容易发生苗期病害。

1、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因发病时期的不同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青枯病是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片发青,叶尖无水珠,打卷,心叶卷筒状,严重时稻苗整株死亡。

3、防治办法:(1)、立枯病防治,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应用立枯克星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施,可有效防治立枯病。

(2)、青枯病的防治:降低播种量,提倡应用隔离层育苗,可提高地温;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导致青枯。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即可治愈。

五、插秧前做到“三带”,实行健身栽培

在插秧前,应做好秧苗“三带”工作,一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返青成活;二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50克,然后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三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克艾美乐兑水喷苗床预防潜叶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1500倍液健身栽培。提倡早整地、早插秧,早插秧1天,可抢得活动积温20℃以上,有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水稻进入苗床管理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苗床管理,对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抓好旱育秧苗期田间管理,着重应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1、调控膜温。播种至立针前,苗床管理主要任务是促使出苗和全苗。早春播种时外界气温低,在温度管理上,以密封薄膜保温为主。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有无露种或露风,如有露种或露风,应及时覆土盖种和密封薄膜,出苗之前把膜内温度控制在30-32℃,出苗后到1.5叶期间,膜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内。揭膜后,如遇日均气温大于20℃摄氏度天气,苗床还应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2、立针揭膜。早春播种覆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第一叶节难分蘖。在一般情况下,揭膜最佳时间在播后5-7天,第一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在揭膜的当天,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

3、浇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而且浇透水。因为揭膜后秧苗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而根部吸水往往供应不上,容易发生青枯死苗。所以及时浇透揭膜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4、补浇“断奶”水。秧苗2-3叶期,秧苗的忍耐力最差,卷叶至死亡的时间最短,对水分亏缺最敏感。这时期也是防治死苗,提高成苗率最关键时期。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及时补浇“断奶”水。

5、适度化控。未用壮秧剂处理土壤的秧床,特别是培育长龄大苗,分别在1叶1心和3叶1心期,喷洒250-300ppm多效唑溶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以利促进分蘖,矮化秧苗。

6、3叶期后控水旱育。3叶期后,苗体较大,根系逐渐发达,一般不能随意浇水,应以控水旱育为主,防止水多徒长。如遇高温干旱,中午叶片萎蔫并“卷筒”,而且夜晚叶片不展开,必须及时在傍晚浇水。但水量不宜大,次数不能多。

7、浇透“送嫁水”。栽秧前一天傍晚,用1%尿素水溶液把送嫁水同送嫁肥一次施用。这次用水很讲究,既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也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达到拔秧不费劲,又尽可能的不破坏根系为目的。移栽后尽快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促进根系愈合生长。 怎样加强水稻苗期分蘖率

1、早施促蘖肥、酌施保蘖肥

氮素营养对水稻分蘖起着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使叶色迅速转黑,是促进前期分蘖的主要措施。早熟品种分蘖期短,促蘖肥必须在插秧后7―10天内一次施足。而中、晚熟品种,一般在插秧后15天左右施用促蘖肥,到了有效分蘖期末,若有效茎数明显少于预期的适宜穗数时,宜酌量施用保蘖

肥,促进分蘖平稳生长。

2、寸水活棵,浅水缓苗

水稻插秧时为了便于浅插,一般实行薄水插秧。插秧后便适当加深水层,减少叶面蒸发,减轻植伤,以利返青成活。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淹死下部叶片,降低水温、影响发根。一般1―1.5寸为宜,所谓“寸水活棵”。在秧苗返青后,要立即把水层放浅到0.5―1.0寸,以利分蘖和发根。因为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分蘖期一面要求浅灌,但绝不能断水受旱,必须做到浅水勤灌。

3、细除草,适时晒田

在秧苗缓苗后,可进行施药除草。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每公顷用丁草胺+农得时或草克星150―200克;防治三叶以上大龄稗草和三棱草;每公顷用50%快杀稗500克+苯达松2公斤,对水300公斤喷雾。这样可达到灭草效果。在水稻分蘖末期要适时晒田。晒田时机很重要,一要看发蘖情况,实行“苗够晒田”;二要看禾苗长势,如生长猛,叶色浓,有徒长现象宜早晒、重晒,如生长慢、叶色较淡可迟晒、轻晒;三要看土壤情况,土质烂、泥脚深的田应早晒、重晒,低洼田、冷浸田既使禾苗长势不旺,发苗不够也应早排水,轻度晒田。盐碱地晒田后容易引起泛碱,保水不良的新开稻田晒田后会加重渗漏,以及一些寒冷地区可采用“深水淹蘖”的办法抑制后期分蘖。深以10厘米左右为宜,时间不宜不长,一般不超过10天,以免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容易引起倒伏。

第三章 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

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叶蝇的预防效果。插前三带一是带磷: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70%艾美乐6~8克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如益微增产菌、世绿生物肥等,按照说明书使用。

5、适龄壮秧。

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

6、合理密植。

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 株/平方米比较合适;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

7、科学灌溉。

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厘米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

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

8、早施蘖肥。

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公斤/亩左右) 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和尿素混配使用,3公斤硫酸铵代替1公斤尿素。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无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

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1.5%时分蘖顺利。

生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 5公斤/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

9、及时防虫。

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末~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

10、适时抢早。

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79.9。

11、插满插严。

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

12、按序插秧。

插秧时应从稻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

水稻移栽标准

(一)机械插秧标准是早、密、浅、正、直、满、匀、扶、补。

1、早:适时抢早。

2、密: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

3、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

4、正: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

5、直: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要规整一致。

6、满: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

7、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每穴苗数均匀。

8、扶:插后及时上护苗水,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9、补:插后同步补苗,确保水稻生育进程一致。

(二)摆栽标准是适、平、扶、匀。

1、适:保证做到适时摆栽。

2、平:钵面与泥面平齐。

3、扶: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

4:匀: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

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1、加大通风力度。

秧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秧田的旱育状态,促进秧苗根系发育。近期由于防病、调酸等作业,秧田湿度较大,必须加大通风量,及早散去秧田多余水份,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努力培育旱育壮苗。

2、严格水份管理。

秧田水份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标准实施浇水,决不可随意加大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严格控制秧田水份,确保秧田实现旱育状态。

3、加强病害防治。

通过前期的努力,水稻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秧田发生立枯病危害,为此,要求各单位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认真进行调查,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浇pH4.0的酸水和喷药防治,并且及时追肥或叶面追肥。

4、防御低温冷害。

水稻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根据天气预报,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当夜间温度10℃时,可以昼夜通风,促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练苗效果。

四、正确处理好五个同步关系

1、插秧与秧田后期管理相结合。

在抢农时插秧的同时不要忽视秧田后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因缺水使秧苗萎蔫影响秧苗素质。

2、插秧与插前三带相结合。

在插秧之前要分期做好三带工作,不可一次全部育秧大棚都做完三带工作,要根据插秧进程在插秧的前一天再进行三带处理。

3、插秧与灌护苗水相结合。

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切不可插后不上水,秧苗处在晒干状态,致使秧苗底叶干枯,延长缓苗期,影响秧苗正常分蘖。

4、插秧与施蘖肥相结合。

在插后3~4天就要及时施蘖肥,最晚不晚于秧苗返青就施蘖肥,严防蘖肥施用过晚过迟,决不可全田都插完再施蘖肥。

5、插秧与补苗的同步关系。

在插秧的同时就要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使得秧苗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实施本田管理,严防插完全田再统一进行补苗,这样将导致秧苗生育进程不同,本田管理措施实施不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第四章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

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水稻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10-15公斤。并施用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每次亩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10kg,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就果一桶,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50~60公斤;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每亩喷施0.1%~0.3%的硫酸锌溶液50~60公斤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补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从而增加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应当注意,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间受光态势差、有

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不应追施粒肥。

此外,盐碱地在施肥前应排水洗盐。施肥前3~4天左右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防止临时性积盐影响肥效发挥。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为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三、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法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兼攻大穗和粒重。南方单季晚稻和迟熟中稻多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前稳~攻中法:此法省肥稳产高产。主要是提高有效分蘖率、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争高产。特点:壮株大蘖小群体,前期控蘖;仕秆强根,中攻大穗,中后攻结实率和穗重。

3、前促~中控~后补法。此法与“V”字型施肥法类似,重施基肥(占总量80%以上)并重施分蘖肥,酌施粒肥,达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要求。东北稻区、南方早稻大部分、华北地区麦茬稻等大都采用这种施肥法。其弊端是前期生长过旺,易造成田间郁蔽,病虫害较重。

4、前促施肥法。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底肥占总肥量的70%(氮肥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的稻区。底肥以农家肥为主。

5、底肥一道清施肥法。整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适用于黏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且肥源充足。采用此法,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6、测土配方施肥法。测土配方施肥是为了协调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土壤肥力与作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使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必需营养元素与微量元素适当配比以及采用相应肥料施用方法的一套施肥技术体

系。本法可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作物一生所需各种养分的多少,科学搭配各种养分比例及施用量,合理供应,满足作物一生所需养分,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施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土壤板结及病虫害。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一、施肥原则

1.实行平衡施肥根据各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效应,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为原则,实现平衡施肥。

2.实行有机肥无害化农民自产自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腐熟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虫卵以及杂草种子。禁止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以及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农家肥料。

3.实行无机肥复合化和专用化选用肥料种类应符合肥料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肥料品种和质量要求,尽量选用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料和各种作物专用型的复合肥料。

二、水稻标准化施肥技术

施肥要重施基肥、早追蘖肥,巧用惠肥,补施粒肥。施肥量以施氮肥为标准,采用氮磷钾比例法确定磷钾肥用量。每公顷施尿素225~300千克,确定了氮肥用量后,按氮∶磷∶钾=1∶0.5∶0.3~0.5来确定磷钾肥的用量。

1.苗床土配制每平方米床土施优质腐熟的农肥10~15千克,壮秧营养剂0.125千克,与备好的过筛床土混拌均匀,床土厚度10厘米左右,PH值4.5~5.5。

2.苗床追肥秧苗2.5叶令期发现脱肥时,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克~2克,硫酸锌0.25克,稀释1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起秧前6天,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3.本田施肥增施农家肥,少施化肥。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30吨,结合旱耙地施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12.5~150千克,硫酸钾75千克,结合水整地全层施入。

4.追肥水稻追肥原则:蘖肥足,穗肥稳,粒肥径。

分蘖肥插秧后到分蘖前,每公顷施尿素50~75千克。

穗肥拔节初期施入,每公顷施尿素50~75千克,硫酸钾50~75千克。增施钾肥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早熟,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

粒肥抽穗前施入,每公顷施尿素15~22.5千克。抽穗后虽然氮素吸收量减少,如果土壤供氮不足,会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适量追施粒肥可防止根叶早衰。

根外追肥若底肥没有施用锌肥,可在分蘖期用 50~100克硫酸锌配成0.2%的水溶液进行叶面补施。可用含硅、含硒的液体肥料进行叶喷施,可增强水稻的抗病性,提早成熟,改善水稻的食味性及营养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在齐穗一灌浆期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等液体肥料喷施,能延长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成活率,加速籽粒的灌浆速度,减少空秕率,提高千粒重,对预防延迟型冷害有一定的作用。

水稻施肥四注意

一要注意施足有机肥。有机肥含有各种养分,可改善土壤通气和吸肥保水特性,促进稻株稳健生长,获得高产优质。有机肥主要作基肥,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或饼肥30—40千克,还可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粪肥40—50担。

二要注意控制氮素肥。水稻过量施用氮素肥,不仅会造成无效分孽增多,变青、倒伏、

病虫害加剧,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第一次在水稻插栽后亩施尿素6—7千克,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结合耘田,亩施尿素4—5千克,以利发棵壮蘖。中期要注意排水控肥,只对生长较差的二、三类禾苗酌情补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补追粒肥3—4千克。

三要注意重视施用磷钾肥。磷、钾肥可增强植株活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基肥以磷肥为宜,钾肥追施较好。在有机肥充足的田块每亩基施磷肥20—40千克,在分蘖前每亩可追施氯化钾3.5—5千克。水稻后期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可促进灌浆结实。在抽穗扬花后期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磷、钾肥50—100克,兑水50—60千克于傍晚喷施。

四要注意增施微肥。锌肥、硅肥不仅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抗倒性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还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而且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子粒的充实度,增加稻谷产量。

在水稻的优化配方施肥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化肥的配合施用,却忽略了硅、锌等元素的施用。

事实上,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一般茎叶中含有二氧化硅10-20%,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前期缺硅使水稻成穗数减少,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水稻的优质高产就没有保障。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改善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叶面蒸腾失水,提高水分利用率。一般可增产10%以上,并能提高稻米品质。特别是在新改水田、冷浸田以及酸性土壤上,水稻施用硅肥的效果更为明显。

水稻对锌元素非常敏感,缺锌会导致植株出叶缓慢,新叶短而窄小,叶色较淡,特别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严重的植株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常表现参差不齐,稻株根系老朽,呈褐色,抽穗期出现“扬花不收”,一般减产1-3成,严重田块甚至毁苗绝收。大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合理施锌后,水稻株高、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都有增加,空秕率有所降低,一般可增产15%以上。特别是在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以及冷浸田、新改水田施用锌肥作用则更为明显。

1、硅肥的施用:多利用含有钙、镁的硅酸盐作硅肥,在施用基肥时与其它肥料混合施入,每亩施用量为有效硅1公斤。

2、锌肥的施用:一般提倡作基肥施用,每亩(1亩=1/15ha)施硫酸锌1公斤,与其它化肥混合施入;也可作根外施肥、中后期土壤追肥及种子处理等。根外追肥常用浓度为0.3%硫酸锌溶液,后期追肥为施硫酸锌500克左右,都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或分蘖末期进行,种子处理则用0.1%硫酸锌溶液浸稻种24小时即可。

第五章 水稻水分管理

水稻全生育期如何管水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水分入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厘米为

宜。

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造成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保花增粒。

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在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措施。

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深水返青。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水分不敷出,轻则造成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水稻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定要适度,一般以3~4

2、浅水分蘖。水稻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就会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缓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以保持1.5厘米深的浅水层为宜,并要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就会造成颖花退化,穗短、粒少、空壳多等。所以,水稻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保持田间有3

4、干湿壮籽。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杂交晚稻与其它水稻品种不一样,对水分的运用比较严格,其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对杂交晚稻应根据不同生育期实行科学管理,确保高产稳产。

分蘖期浅水勤灌 分蘖期浅水勤灌,促使稻苗植株基部透光良好,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吸肥能力,促分蘖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灌水深度,要因天气制宜,一般以3-5厘米,阴雨天稍浅,高温干旱天气稍深为宜。

足苗期排水搁田 分蘖后期,当杂交晚稻每亩总苗数发足到22-25万苗,则应排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有利于主茎和大蘖优生快长,达到穗多、穗大、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目的。搁田困难,搁田时间可以长一些,要抓紧晴天早搁田,或争取间隙晴天搁田;干旱天气,水利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轻搁或免搁。

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 幼穗分化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减少小穗数,造成颖花退化和粒数减少;若灌水过深,又会造成稻植株基部柔软,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因此,一般保持水层8-10厘米为宜;遇干旱天气,水层可以稍深些,多阴雨天气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稻苗有贪青现象的田块,可采取湿润灌溉,保持干干湿湿。幼穗分化期不耐低湿,当遇较强冷空气时,要灌深水层,以稳定土温,避免低温影响幼穗发育。如遇洪涝,则应及时排水。

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抽穗开花期应适当保持水层,以调节土温,提高稻株间空气湿度,促使提早齐穗。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充实的重要时期,若遇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影响籽粒饱满。如果保持深水层,土壤中氧气缺少,影响后期根系活力,也会引起叶片早衰,致使灌浆不良,延迟成熟,而且容易倒伏。一般应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适宜采用“跑马水”的办法,做到灌水不积水,断水不缺水,干湿交替。遇干旱时,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喷灌,一方面可节水,另方面增加稻株间空气湿度。利于籽粒饱满。在黄熟期后,需水量大大减少,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左右为宜,切忌田间有水层,以利促进成熟,方便收割。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首先,不同灌溉供水来源对米质的影响。一般灌溉水有库水、井水、河水、污水及天然降水等。库水、河水对米质具有良好或无不良影响;井水有深井和浅井两种,深井水的温度偏低,对水稻生育有延缓作用,特别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里,深井水对水稻生育影响更加明显,因而必须采取增温措施予以解决,否则将影响稻谷成熟和米质的优劣。

污水分为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两大类。一般生活污水在污染物含量方面较安全,随着生活中化学用品如洗涤剂类对人类健康有害物质的减少使用,其污水的污染物不至超标,可以用于灌溉;最为重要的是工业污水,必须进行严格测试和监控,特别是有害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即使不超过标准的也不宜用于灌溉。因为它具有在土壤中的积累污染作用。特别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元素如镉、汞、砷、铅等。

由此可见,严格掌握灌溉水质对生产优质稻米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灌溉方法对水稻生育有直接影响,进而对米质产生影响。采取节制灌溉,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灌溉水,特别是现阶段水质污染普遍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减少灌溉用水自然会减少土壤和水稻对污染物的吸收。所以,坚持推行节水灌溉栽培对保证优质水稻生产是有利的。

控制灌溉用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水稻健康稳健生长,避免水稻疯长,既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又可以防止倒伏和后期早衰,这对生产优质水稻也是十分有利的。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水稻受到涝灾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下面介绍一下水稻的具体补救措施:

一、抢排积水:排出积水是当前灾后恢复水稻生产的紧迫任务,也是最有效的抗灾措施。排水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如在阴天,可一次性排完、落干,争取早日恢复生长;若遇晴天高温,可分期排水,先是植株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排至浅薄水层,逐步落干,以免高温伤苗。当淹水过深,排水较晚时,看起来原有叶片全部枯死,应及时鉴别稻株是死亡,只要根、生长点、叶心尚存活,则表明稻株有生机,仍可长出新叶。待稻色好转以后,坚持干干湿湿或浅水勤灌,间歇灌溉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

二、洗苗扶理:受淹水稻在退水时,要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对稻苗的压伤和苗叶腐烂现象。在退水刚露苗尖时,要进行洗苗,可用竹竿来回震荡,洗去沾污茎叶的泥沙。

三、补施肥料:水稻受淹期间,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的损伤,出水后植株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同时,要根据灾情及时施肥,促进水稻灾后恢复生长,提高成穗率。当受淹水稻排水后稻苗恢复生机,即进行一次轻露田,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轻露田后结合灌浅水补施一次速效肥料。后期坚持浅水湿润灌溉,以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结实率和粒重,从而弥补因涝灾造成的有效穗不足和穗粒数减少的损失。

四、除虫防病:淹水后,恢复生长出的叶嫩较嫩,易遭纵卷叶螟等虫害的危害,叶片受损,通气不良,易发生纹枯病、白叶枯病,因此,要及时用药防治病虫害。

晚稻后期重管水

晚稻生长后期缺水干旱或断水过早,将使稻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早衰,光合作用降低,从而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因此,各地农户要根据当地晚稻的不同生育进程、天气变化状况及晚稻、绿肥的生长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晚稻抽穗扬花期对水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杂交晚稻,在这一时期稻田还需灌上浅水。在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田间一般都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阴雨天可排水落干,保持田间湿润。

二、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晚稻进入灌浆结实期后,应以灌“跑马水”为主,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一般先灌1次水,让其自然落干,1-2天后再灌1次水,反复多次,做到活水养老稻,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

三、遇到低温冷害——深水保温。晚稻在扬花灌浆期往往会遇到低温冷害侵袭而影响灌浆结实,碰到这种情况,可短时间灌深水保温,水层一般在10厘米左右,待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时再恢复正常灌水。如白天天气晴好,也可采取夜灌日排的方法,以提高稻田温度,减轻低温冷害。

四、播绿肥的稻田——灵活灌水。播绿肥的晚稻田,晚稻、绿肥共生期长达1个月左右,要解决晚稻需水、绿肥怕水的矛盾,则要采取灵活的灌水方法,使稻、绿肥生长两不误。首先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掌握灌排主动权。然后根据天气和土质情况灵活灌水,田土粘、阴雨天气多,可以少灌或不灌水;如果是沙性田或天气比较干燥,就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灌水也应以“跑马水”为主,以田间湿润但不积水为宜。

第六章 水稻高产管理

水稻栽后加强田管

水稻移栽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早发,主要落实以下几项技术措施: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大苗移栽田,栽后宜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直播田要在播种后及时灌一次跑马水,确保早出苗、早齐苗,同时要清理、配套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在2叶1心期建立浅水层促进早分蘖。

早施分蘖肥在水稻返青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在第一次追肥后7~10天,视大田分蘖的发生量及秧苗叶色的深浅变化,适量补施平衡肥或壮蘖肥,每亩用尿素3~4公斤。对基本茎蘖苗不足的以及机插、直播的田块,适当多次增施分

蘖肥。

及时防除杂草移栽后5~7天,选用丁·苄复配剂等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用药后保持浅水层5~7天。

加强病虫害防治每年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有大流行的趋势,而且感病品种如武育粳3号、武运粳8号等种植面积有所上升,所以除带药移栽外,在水稻栽后3~5天应立即进行第一次用药,隔4~7天再次用药。粳稻连用3~4次,杂交稻连用两次。

促进秧苗转化遇肥水管理不当或异常天气等不利因素造成僵苗不发,要及时喷施相应的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转化。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水稻移栽后,一般都会由绿转黄,然后再由黄转绿,这段时间称为返青期。返青期一般为7-10天。如采取措施将返青期缩短到2-3天,就可以达到“一短”促“三早”了。即缩短返青期,促进早生长、早分蘖、早齐穗。这样就能争取多成穗,避开8月低温冷害,夺取高产丰收。缩短稻秧返青期,有5条措施。

一、培育壮秧 农谚说:“秧好一半谷”。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移栽前4-6天追施一次“送嫁肥”促进秧苗萌发新根,这样秧苗素质好,移栽后就能日栽夜长,缩短返青期。追施“送嫁肥”要适时,如果过早,新根萌发生长过长,秧苗过于柔嫩,拔秧时植株损伤重,导致移栽后返青期推迟,施用过迟,移苗尚未吸收,起不到“送嫁”的作用。施肥的数量,一般每亩秧田施尿素2-5千克,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高的可以少施。

二、施足基肥 要使稻秧移栽后返青快,必须施足基肥。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化肥。当前生产上普通存在的问题:一是施肥数量不足;二是农家肥施用量少,积制、管理和贮存技术粗放,肥料的质量不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基肥应采取“粗肥打底,精肥面施”的施肥方法,即将农家肥在整田时均匀撒施,犁田时翻埋于耕层,移栽前再用速效性肥料施于土壤表层,满足返青和分蘖初期的需要。

三、重视水皮肥 水皮肥又叫耖耙肥。水稻移栽时,气温、土温低,肥料分解缓慢。为了便于稻苗移栽后早返青,要注意施用水皮肥。在最后一次整田耖耙前,将速效性氮素化肥均匀撒施于田面,及时耖耙,将肥料耖埋于3-6厘米深的表土层内。施肥量一般每亩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氢铵10千克。这样能确保秧苗移栽后及时供肥催青,促进早生快发,壮秆增穗。

四、适龄移栽 要掌握好秧龄,适时移栽。秧苗在秧田里生长的时间过长,会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移栽时已开始幼穗分化,这样超龄秧苗,群众叫“带胎上轿”,移栽后返青很慢,不发苗,因此,要把好稻秧适龄移栽关,确保稻秧能正常生育,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及时管理 稻秧移栽初期,秧苗嫩弱,既怕淹深水,又怕断水受旱。这时要实行浅水勤灌,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早返青。移栽后7-10天,追施第一次肥,促进早分蘖。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措施

水稻经过良好的前期生长后即进入中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加强本阶段的田间管理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一、适度搁田

搁田一般应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敏感的时期进行,即在分蘖后期到幼穗分化初期比较适

宜。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苗足苗旺的适当早搁;泥脚深,有徒长现象的要烤重些,反之则轻些;保水不良的田块,不宜重搁。

二、科学灌溉

长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特别是在抽穗前2~14天对水分反应最为敏感,不可缺水,以免影响颖花分化发育。烤田后复水应做到浅水勤灌,采取“陈水不干,新水不上”的间隙灌溉方法。烤田后的科学灌溉既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又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了根系活力,利于养分的吸收运转。抽穗结实期的灌溉方法是,深水抽穗,浅水灌浆,湿润养籽,收割前5天左右排水落干。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粒重。

三、巧施穗粒肥

穗肥一般在幼穗分化开始后施用,用量应根据水稻的田间长势而定。茎蘖数过多,叶色浓的要少施,迟施,亩用尿素2.5~3公斤即可;茎蘖数不足,叶色黄且浓淡不一的要早施,重施,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

四、增施粒肥

主要是补穗肥的不足。粒肥的最佳施用期为破口前稻叶能自然转淡的时期,即抽穗前2~3天追施为宜。粒肥一般以尿素为佳,亩施入量2.5公斤左右。但地力足,生长过旺,叶色浓的田块则不宜施粒肥,以防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为防抽穗后植株发生早衰,此时还应进行叶面喷肥,喷施1%尿素溶液或水稻专用叶面肥,于晴天傍晚时喷施,且应喷在叶片的正反两面。

五、病虫害防治

水稻生长中后期应重点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多混合发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采用农药混配技术进行复合防治。如白叶枯病、三化螟等复合危害时,可用叶枯宁与杀虫双的混配液防治,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水稻生长后期高产栽培要点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称为水稻生长后期。此期管理任务:一要防治好病虫害,二要防止水稻早衰,三要防止水稻贪青晚熟。为了达到这三个目的,建议农民朋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病虫害防治:

病害:水稻生长后期需要注意防治的主要病害是稻瘟病。应在水稻抽穗后抓住时机施药2---3次,间隔期为7天左右。可每亩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左右,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

虫害:水稻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有白背粉虱、褐粉虱、、粘虫和稻纵叶螟,这四种害虫均有远距离迁飞性和突发性,应注意及时防治。可选用广西九合生产的手雷杀虫系列----稻纵卷叶螟专用杀虫剂与稻飞虱专用杀虫剂混合使用,亩用量都是30毫升,对水45----60公斤叶面喷雾。防治效果特别优秀。

水肥管理:

加强水稻后期灌溉管理,对防止水稻早衰、提高地温促早熟、防治稻瘟病、提高产量都很重要。水稻后期需水较多,根系需氧气较多,水和氧气都有土壤供应,这就容易在土壤中形成水与气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达到养根保叶的目的,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固田间地埂,疏通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强土壤的垂直渗透能力,通过垂直渗透,将土壤中的盐碱、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流走,同时把溶于水中的氧气带入土壤下层,增强根系活力。

二、实行浅水灌溉,进入灌浆后期实行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水层2---3厘米,待其自

然渗干,达到进入不陷脚,土壤不裂缝时,再灌下茬水。要掌握好停水期,停水期一般在水稻齐穗后40天左右,或收割前7---10天。对地下水位高、盐碱较重的稻田,应以保水为主,并适当推迟停水期,以防止土壤返盐、水稻早衰。

三、追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齐穗后,不宜在根际追施氮肥,而追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防止水稻早衰和贪青晚熟的辅助措施。按常量喷施稀土二氢钾等叶面肥,可促进灌浆、促进早熟增产,一般施用1---2次即可。由于今年阴雨天气较多,尤其在水稻抽穗期间出现了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水稻灌浆慢,对于生长期偏长、播种和插秧有很晚的少部分稻田,可在水稻灌浆初期喷施40%乙烯利400----8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乙烯利有加速水稻灌浆、提前成熟的作用,施用乙烯利后水稻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迅速向穗部转移,从而使叶色变淡,鼓励变黄时间提早。但需要注意的是,乙烯利仅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能够正常成熟的水稻并没有增产作用,一般稻田尽量不要是乙烯利,尤其是喷施乙烯利的水稻不能留作种用。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

保护好茎叶,防止早衰,增强稻株抽穗后的光合效率,促使养分高积累、高运转,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补施粒肥。杂交水稻抽穗之后功能叶逐渐枯黄,如果脱肥,叶片还会过早发黄而枯死,稻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即可被削弱。因此,补肥增源,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是促进粒多而饱满的有效措施之一。粒肥的施用,一般以根外喷施叶面肥为主,在破口期至灌浆期喷施2~3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尿素0.5~1公斤,用50公斤水溶解之后再加15~20毫升802混合喷施于稻株茎叶上,对于底肥不足,叶片脱氮现黄较早的田块,宜在抽穗前每亩追尿素2.5~4公斤,可以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发挥杂交水稻的大穗优势。

(二)调节水分。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期对水分的要求更为严格,抽穗扬花阶段最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宜适当进行深灌,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温度,促使抽穗整齐和正常的扬花授粉。如果遇到异常的高温天气还应该喷洒清水,改善穗层小气候,减轻影响。抽穗后,植株根系衰老,应该在确保供水的条件下增加土壤通气机会,以气养根,养根保叶,防止根衰叶败。在抽穗至授粉初期保持田间一定的水层,以满足植株生理需水的要求,以后则应保持湿润灌溉,按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管水,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可以干为主,干干湿湿交替到成熟。切不可以断水过早,否则也会人为地导致早衰,造成减产和降低米质,一般以收割前5天左右断水为宜。

(三)防治病虫。杂交水稻后期病虫害危害严重,是影响“保库”、“强源”、“畅流”的重要因素,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障碍,必须及时防治,保护茎叶不受危害。杂交水稻毁叶性的病虫害主要有后期综合症、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纵卷叶螟,损秆性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要重点抓好后期综合症的防治,因为它是多种真菌性病害混生的结果,常常造成叶片焦枯、叶尖破损,早衰现象严重,可使稻谷减少20%左右,要狠抓预防。在破口期每亩用40%禾枯灵或叶绿保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布在稻株茎叶上,可收到显著的防病保叶及防早衰的效果。对于稻瘟病常发区和白叶枯病疫区,为预防发病,可在破口期分别加入三环唑、叶枯宁等对口药剂混喷。

(四)喷施硼肥。杂交水稻开花结实阶段,硼肥的供应充足,可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据试验,杂交水稻的后期喷施硼肥液,结实率可以提高4.3%,千粒重增加0.5~1克。因此,在缺硼的田块或油菜茬后水稻田,应该于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可以结合喷施粒肥混用,每次每亩用硼砂100克或光合微肥100克,加水50公斤稀释后均匀的喷布。配制

硼砂溶液的时候,先要用少量的温热水将硼砂充分地进行溶解,配后要及时喷用。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抽穗结实期指从水稻抽穗到谷粒成熟。一般早熟品种约需25~30天,中熟品种需30~35天,迟熟品种40~45天左右。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及长势长相:

1、生育特点:这时期叶片生长停止,颖花各部已发育完成,茎秆伸长在抽穗后也达最高度,生长中心由前一段的穗分化转为米粒生长。生理代谢以碳的代谢占优势,籽粒2/3的积累干物质是来自开花后绿叶的光合产物。此时期是决定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增重。

2、长势长相指标:高产水稻后期长相是保持一个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相应的单茎绿叶数。要求绿叶数在开花后20天内,每个有效蘖仍能保持3~4片绿叶,叶面积指数4~5。完熟期,要求粳稻保持2片,籼稻要求1~2片或剑叶及倒二叶不全黄,叶面积指数2左右,直到成熟。

水稻抽穗结实期是灌浆壮籽形成产量,提高品质和保持秋季长期优良的最后阶段,时间从齐穗到收获。此期中心任务应以叶面施肥、间歇灌溉、防治稻蝗虫、保持活秆成熟不倒伏为管理重点,具体措施及操作如下:

①喷施叶面肥

喷施叶面肥目的是壮籽,提高成熟度和饱满度。从提高品质的角度考虑,不宜再度散施尿素等长效氮肥,而应提倡对叶色落黄的田块在齐穗后喷施叶面为好,一般每公顷施用喷洒磷酸二氢钾2―2.5公斤和尿素4―5公斤,兑水400公斤喷雾,以花期喷洒效果好。或选用生物钾、金满利、惠满丰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搭配施用,这样不仅对壮籽增产十分奏效;而且对延长根系活力,保持活杆成熟、防止倒伏,提高品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出穗后10天叶色变黄,其变黄的程度比“孕穗期落黄”更严重时,就用粒肥。此时如果不施粒肥会使植株失去活力,以致加快叶绿素的分解成熟度下降,导致减产。粒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硫酸铵3~5公斤。施肥时田中要灌浅水,施肥后不灌水,让其自然落干。

看苗追肥。水稻抽穗开花以后,保持稻株适当的含氮水平,对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大有益处,这时对中期穗肥施用不足或没有施穗肥的田块,在抽穗初期要追施氮素粒肥,并配合磷、钾肥。撒施每亩尿素 1.5-2.5 千克;叶面施肥每亩磷酸二氢钾100-250 克/次,或用尿素0.5-1.0 千克,先溶于 20-30千克水中,浸泡 24小时后滤去渣,再加水 50千克喷施。叶面施肥,不仅可解决水稻生育后期根系吸肥力弱的问题,而且肥效高且快。

叶面施肥,在晴天应选择傍晚或下午 3-4时进行,这样,肥液黏附于叶面上时间长,而且吸收彻底。阴天则可整日喷施。水稻扬花期,应避开上午 9-12 时,以免影响开花授粉。

②间歇灌溉

当水稻抽穗扬花进入灌浆期,采取间歇灌水,也就是指灌一次水等落干后再灌,前水不见后水。当前潮水渗下去,再灌后潮水,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达到此气弄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使水稻根深叶茂,保证了水稻生育后期三片功能叶,青枝绿叶不早衰,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子实干物质积累,加速灌浆速度,促进了子实成熟,提高成熟度,增加千粒重,达到高产。

水稻抽穗后,叶片蒸腾量减少,生育后期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小于气温。水稻抽穗至成熟期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抽穗后20天采取间断灌水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状态即花达水,每次灌水水深为3~5厘米;抽穗20~35天时,采取“跑马水”措施,保持最大容量的80%的水分状态。此后根据成熟情况决定停灌落水时间。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或洼地到抽穗后25天左右停灌晒田;漏水田宜适当延长灌水时间,地下水位低,排水较好的稻田到抽穗后

35天左右停灌晒田。要防止土壤过早缺水而引起的倒伏或者绿叶面积减少。

③及时防治病虫害

水稻抽穗后,还会发生叶枯病、纹枯病、稻颈穗病以及稻飞虱、粘虫等病害,应勤加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危害,及时防治。

水稻胡麻斑病、赤枯病、稻瘟病,要早期预防。应用双效微肥800倍液均匀喷雾,喷后6小时内迂雨要重喷。对上述几种病害有较好的预防的防治效果,且可使水稻增产15%左右。此期要及时联防田边地头的稻蝗虫,以保证功能叶片不受损害,以达到增产,增收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④消灭后期杂草

及时防治漂浮的绿萍和青苔等杂草,并清除田间大草和池埂、渠道、地头的杂草,以免挡光影响水温升高,还可减轻下一年的草荒,降低病虫害传染源。

⑤防倒伏

在生产上造成倒伏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前期大头肥催得长势过猛,后期脱肥的饥饿早衰、茎叶枯萎、灌水不理、病虫为害及风雨的影响等造成倒伏趴秧。根治倒伏趴秧应从改变不科学施肥和做到选用优良品种,稀播稀插、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等全方位提高各项栽培管理水平。

水稻倒伏防治

水稻倒伏的类型有两种:

根倒: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缺乏支持力,稍受风雨浸蚀,就发生平地倒伏;

茎倒:由于茎秆不壮,负担不起上部重量,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水稻倒伏的原因:

1、品种不抗倒:植株节间短,茎杆粗壮,叶片直立,剑叶短以及根系发达的品种就不易倒伏,反之则为以倒伏品种。种植倒伏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关键。

2、栽植密度不合理:每亩栽插穴(蔸)数过多或每穴中秧苗株数过多,严重影响水稻的通风透光性,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生长细弱,基部节间增长,就容易招致倒伏。

3、肥水管理不到位:片面重施氮肥,使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拔节长,穗期叶面积过大,造成倒伏;长期深灌水,造成茎杆基部节间徒长,下部叶片早死,根系发育不良而倒伏。

4、病虫危害: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茎杆组织被破坏,也容易造成倒伏。

因此,生产上防止水稻倒伏,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如选用半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耐肥品种。

2、加强水肥管理:适量施用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少量施用硅肥等微肥;浅水勤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应实行浅湿间歇灌溉的方法,在孕穗期水层可适当加深,抽穗后则继续保持浅水层勤灌。

3、合理密植: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可防止群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良好,茎叶组织老健,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强茎秆的抗倒能力。

4、适时晒田:晒田是防止水稻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在水稻分蘖末期要进行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使稻苗达到健生稳长。

5、及时防除病虫害,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不受病虫害破坏或者尽力降低茎秆的受害程度。

第七章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按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苗瘟: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科学排灌;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20g,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再喷药一次。

2、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用1%中生菌素50倍液浸种24小时消毒;培育无病壮秧;移栽前7-10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大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及时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保护。

3、水稻纹枯病

发病症状: 叶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常不能抽穗,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封行至成熟前喷施30%菌核净WP 800~1 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3~4次。

4、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症状: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边缘褐色,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叶鞘上染病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气候湿润时,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5、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心叶及心叶下的第一叶片出现褪绿的黄色斑纹线,后逐渐扩展至不规则的黄色长条纹,心叶扭卷或枯死,成“假枯心”,最后全株枯死;在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及剑叶鞘褪绿成黄色或黄白色,病穗常紧包于叶鞘内不易抽出,成枯孕穗,使水稻不能正常结实,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耕翻种植,降低灰飞虱越冬数量;清除路边、沟田边杂草;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每亩用50%速灭威1000倍液50千克,或2%叶蝉散粉剂2千克加水喷雾。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50%代森铵500-6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抽穗期开始喷药,7天后再施1次药。

7、水稻恶苗病

症状: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稻谷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伤口浸入幼苗茎基部,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防治方法:1.选用不带病品种,避免病田及其附近田块留种;2.种子消毒,可用多菌灵、权百克、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关键在于消毒;3.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8、水稻稻曲病

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病菌孢子座。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纹枯病;3.结合纹枯病防治,在封行后至成熟前喷施井冈霉素3~4次。

9、水稻叶鞘腐败病

症状:(1)叶片:叶鞘腐败病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叶鞘上,初期为害症状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面小斑集结成云纹状病斑,似虎斑;病斑继续扩展到叶鞘大部分。

(2)穗部: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稍轻的呈包颈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可见菌丝体及粉霉,即为该病病菌。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必要时可喷50%苯菌灵WP 1 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隔15天喷1次,连续1~2次。

10、水稻烂秧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烂秧。

(1)生理性烂秧: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即烂种;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至腐烂死亡,即烂芽。幼苗在2-3叶期死亡,即死苗。

(2)传染性烂秧

①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矢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

②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最后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并消毒;适时抢晴播种;施用德孚尔滴灌冲施肥,增施磷肥;科学管水,调控温差:苗床保持芽期湿润,确保土壤中氧气充足,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时,田间出现叶尖不吐水和零星卷叶时及时喷药,可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若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11、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症状: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叶片局部坏死。受害叶鞘多发生在荐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

防治方法: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每亩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

12、稻粒黑粉病

发病症状:苗期叶尖出现淡黄色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缩,不分蘖,根系短小。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行小,结实差。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消毒,加强种子检疫;水旱轮作;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不偏施氮肥;选用25%三唑酮WP 1 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在生产田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用药剂防治1次。母本脱粒后,大多数病粒成为下扬,要将这些下扬集中烧掉。

13、水稻矮缩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谷粒。谷粒被侵染后,起初症状不明显,与正常谷粒无异,到发病中、后期表现出症状,症状有3种类型:

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状的厚垣孢子。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

防治方法:连片种植,连片收割,及时防治黑尾叶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积极防治传毒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