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说.DOC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强烈谴责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2、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3、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 喻指 人才; “伯乐” 喻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喻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知识训练]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作者 (朝代)(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5、下列加[ ]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6、" 以" 字的意思和用法与" 不以千里称也" 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以丛草为林 C 、以至鸟兽木石 D 、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 " ,将人才比做" "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 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 千里马" 那样的人才?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 ④莫不然矣

13、下面句中的" 之" 指代什么。①弦而鼓之 ②还之 ③易之以百金 ④工之侨闻之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①有时 ②即使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5、①喂养 吃 ②表转折 表承接 ③鞭打 记 6、A 7、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 而 食 也 8、食马者 千里马 圣明的君主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B 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 ②花纹 ③交换、 买 ④这样 13、①琴 ②工之侨 ③琴 ④这件事 14、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⑪故虽有名马:即使 ⑫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⑬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⑭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⑯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⑰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⑱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⑲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才能 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⑴执策而临之:面对 ⑵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⑶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 、按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 。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七、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用排比句式, 连用三个“不”字, 从三个方面, 着力写出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同时句式上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八、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九、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十、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马说》练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

2. ①只是 ②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

3. 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通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 翻译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 给下列句中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9. 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 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 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 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

6. 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

7. 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8. ①shí吃 ②sì通“饲”喂③shí吃 ④sì喂

9.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0. 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 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2007年广东汕头卷)马说 韩愈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

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巩固练习 及参考答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9.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 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 适应环境, 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 没有遇到伯乐, 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 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 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 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 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 显然, 策不以道, 食不尽材, 鸣不通意的境况, 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22. .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23.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不以千里称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执策而临之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3.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实质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你认为我们的社会要发展,应该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

(一)1.(1)两马并驾 (2)出名 (3)等同(4)握 2.之:它,指“马”;助词“的”;它,指“马”;它,指“马”。 3.从物质待遇,精神软环境等角度谈起。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 外见( ) 食马( )邪(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 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 、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 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1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2、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其真不知马也。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其真无马邪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4. 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 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6. 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

附答案: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yé 2只是 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 3(1)> 唐 文学 哲学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三苏 欧阳修曾巩 (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 5(3) 6D 7B 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10这 ……..的人 驱使 有时 11A 12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二1(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翻译略

3(1)shí吃 (2) sì喂养sì喂养 (3)shí吃 (4) sì喂养 4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5排比引用反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6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的抨击,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7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 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⑪ ⑫

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分两处)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0、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才美不外见 ( ) A.(千里马) 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 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 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A. 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 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 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 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 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

A. 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B. 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 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 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 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 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 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23、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24、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

2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1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仰人翻 马革裹尸 马失前蹄 马首是瞻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A (2)B (3)B

21、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2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23、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24、最需要的是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25、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 的奥秘。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粟 外见 食马 祗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⒊填空。

①韩愈,字 ,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

答案⒈pián cáo lì su﹑ xiàn sì zhǐ ⒉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 ⒊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阅读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④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⑤。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⑥,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⑨矣。苟能起,又不艾⑩。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 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蝜蝂(fù bǎn) :一种黑颜色的小虫。②卬(ánɡ) :高举着头。③困剧:劳累非常。④踬朴(zhì pū) :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⑤负:作名词,指背的东西。⑥上高:往高处爬。⑦嗜(shì) 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⑧累:负担。⑨病:疲惫。⑩艾(yì) :停止,悔改。 前之死亡: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辄持取 ②人或怜质 ③苟能行 ④又持取如故 ⑤又不艾 ⑥亦以病矣 ......

⒔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 ⒕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者 B 其背甚涩 极其力不已

C 卬其首负之 人或怜之 D 虽困剧不止也 虽其形魅然大者也

⒖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②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③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⒗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寓意是什么?

答案12①就,总是 ②有的人 ③如果 ④先前,从前 ⑤停止,悔改 ⑥疲惫 13B 14B

15①在路上爬行遇到东西就拿,举着头背在背上。 ②天天思考怎样使自己的职位提高,使自己的俸禄加大,因而贪取财物更加厉害,已接近摔死,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又不知道引以为戒 ③他的外形虽然庞大,他的名称是人,可是他的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16这则寓言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一)A. 策①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②而临之,曰:B. “天下无马!”呜呼! C. 其真无马邪? D. 其真不知马也。

1.“策”①的意思是______,“策”②的意思是______。2.“食”通______,“材”同______,“邪”同______。

3.朗读时,A 、B 、C 、D 句应分别读出什么语气?

4.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句,答案写在括号里。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A .世上一有了伯乐,就有了千里马。B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A 马夫叫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称呼它。B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A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B .千里马很多,而伯乐却常常得不到。

5.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一项是( )

A .马之千里者 B .执策而临之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真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7.作者用“真不知马”的人喻指什么你

答案1.①鞭打、驱赶 ②竹制的鞭子 2.饲 才 耶 3.A. 陈述、B. 感叹 C. 反问 D. 推断 4.①

B ②B ③A 5.B (A 和C 中的“之”是助词用法)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昏庸无知、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二)读《马说》一文,答1—6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 .不以善小而不为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 .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

C .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 .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

5.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句,答案写在括号里。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A .世上一有了伯乐,就有了千里马。 B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A 马夫叫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称呼它。B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A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B .千里马很多,而伯乐却常常得不到。

6.下列哪一项中的“之”是代词?( )A .马之千里者 B .执策而临之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D 3.D 4.食马者 千里马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5.①B ②B ③A 6.B

(三)阅读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三个加黑“食”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个都读“sh í”,后一个读“s ī” B .前一个读“s ì”,后两个读“sh í”

C .前一个读“sh í”,后两个读“s ì” D .三个都读“sh í”

2.跟“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句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想得到许多平常的马却不能得到 B .想跟平常的马等同也不可能

C .想把平常的马看成千里马也不可能 D .希望平常的马等自己一起驱驰是不可能的

3.对两个加黑的“马”字所指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马”都指千里马 B .前者指所有的马,后者指千里马

C .前者指千里马,后者指所有的马 D .两个“马”都指所有的马

4.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 )

A .该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 .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 .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 .选段②开头三句话,作者从反面发出呼吁:对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

E .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答案1.C 2.B 3.A 4.ACD

大庆市(09黑龙江省) 【古文阅读】【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 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 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翻译 ⑪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⑫比行百里始奋迅。

12.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答答案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 项,在/项。C 项,的/助词。D 项,它/表反问语气。

11. ⑪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⑫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 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 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 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004·绍兴)马之千里者,„„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答案 1. 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接近即可。

(2004·福州)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案.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①这②同“饲”,喂养 ③鞭打(驱使) ④有时 3.C 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5.略。

(泰州)【甲 】 马之千里者,„„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已】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舟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⑪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⑫策之不以其道 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⑭执策而临之 ....

20.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二)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

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

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

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⑪从师读( ) ⑫以袜实米( )⑬负以致师( )

2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 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9.⑪通“饲”,喂养(喂) ⑫鞭打(驾驭) ⑬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⑭面对

20.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

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3.⑪跟从(跟) ⑫装满(装) ⑬背(背着)

24. 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

的礼物吗?”)

25. 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

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6年·成都市 )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

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

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