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就是颜之推。

颜之推,山东临沂人,与其兄颜之仪并称为北齐著名的文学家,二人都有很多诗文传世。其中,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颜氏家训》就是颜之推的代表之作。

颜之推出身官僚世家,但是由于少年时期曾遭丧乱,生活得比较清苦。12岁的时候听老庄之学,认为其为虚谈,非其所好,而好习《礼记》;生活上颜之推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性格豪爽。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19岁的时候就得到梁湘东王的赏识,于是辅佐梁湘东王,任右常侍;后以军功加征

西漠曹参军,在北齐待了20多年;后来,北齐被北周所灭,他转投北周,被征为御史上士;随后,隋灭北周,他又跟着隋文帝,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

《颜氏家训》全书一共20篇,书中对于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非常细致的介绍。颜之推他本人出生在士族,是一个官宦家庭,所以他受到了儒家明教理法的影响。同时他本人又信仰佛教,博识又辩才,处世勤敏,应对贤明。所以在南北朝各种政权争夺的时候,不论在哪个政府统治他都能受到宠信。在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他是“三为亡国之人”,他的国家三次被灭亡,他走遍了江南、河北、关中。所以颜之推是一个经验、阅历都比较丰富的教育家。

《颜氏家训》当中记载了很多的情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既有对南北朝氏族风尚异同、治学为文的方法以及语言杂艺的比较,也谈到了梁代子弟的脆弱,会被灭国的原因。所以,他认为在统治阶级当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因此,《颜氏家训》不仅是一部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颜之推是介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之间的一位教育家。在一个乱世的环境当中,他如何进行教学的呢?这个就要追溯到他的教育思想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了。

颜之推把人性分为三等:上智之人、中庸之人和下愚之人。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需教育的,即聪明的人不用教育他。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是下愚之人,虽然有教无益,你尽管教他,但是不论你怎么教他都是没有效果的,这是下愚之人。那么,颜之推他强调什么样的人还可以教呢?中庸之人。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这些人不受教育就会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处于无知愚昧的状态就跟下愚之人差不多了。他认为在普通人当中,大家基本上都是中庸之人。所以教育的主要人群在于什么呢?在教这些中庸的人,这些的中庸人教了他就会了,能够变成相对来说的上智之人。教育可以让中庸之人增长知识,完善德行。所以颜之推教育的目的,就是“古之学者为己,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

行道的“道”是什么呢?我们一想就知道,肯定是儒家之道。因为儒家的思想那时候始终是正统思想。儒家宣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修养,“修身以求进”,这个思想源于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善于为己,才能更好的治平天下,所以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位的。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2)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从这个教育出发,颜之推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们教育的腐朽和没落。他说严重脱离实际,在培养人的时候,你培养的什么人呢?是那种庸碌无能的人,知识很浅薄,缺乏一些做事的实际能力。

他认为传统的儒学教育必须改革,怎么改革呢?不要培养那些空说自己的学说而没有实质内容的一些人,而应该是对国家有实际的效用,在各个方面都能做统治的人才。所以他指出的人才应该包括什么人呢?能做朝廷之臣,能做朝廷的官员;能做文史之臣,能够懂得历史,懂得文学,然后在文化方面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能做领军之臣,能打仗领兵;能够做使命之臣、兴造之臣,这些都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有用之人,从政治家到各种专门人才都应该培养,并不只是一味地培养政治家,所以他这个教育理想与后来胡瑗的思想就很相同了。这些人专精一职,具有应世的能力。

那么颜之推的这种观点就冲破了传统儒家培养比较抽象的什么人呢?传统儒家思想培养的是真君子、圣人,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教育目标。但是如果要都培养成那样的人,国家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可能,所以说他以各种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他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就有教育内容的改变。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就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什么“实学”呢?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的。怎样培养“德”?恢复儒家传统的道德的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那么,“艺”是什么?就是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且要兼顾百家之言,以社会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艺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

对于艺的教育是以什么为基础?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他认为学习五经应该是学习其中的一些立身处世的道理,所以他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他强调五经从思想上对人的规范作用。那么读书又不能只限于五经,你读懂五经之后,可能你就认为满足了,这是不可以的,你要做什么呢?你要博览群书,通百家之言,这样你才能建立自己的思想。

除了这个之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因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复杂,社会比较动荡,因此他认为学习一些杂的技艺可以让人在战乱的情况下,在没有一些军队或者是能够强大的力量人的保护下,能够自治,生存下去。保全个体的生存,以此也能保全士族的政治和统治者的地位。

我们想他这个想法也是很正确的。因为不管是那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也好,还是我们现在这种非常稳定,很和谐的环境也好,都需要有一技之长。颜之推所说的一技之长是非常广泛的,文章写的好可以,书法写的好也可以,弹琴好可以,下棋好可以,绘画好可以,算术好可以,甚至连卜士、算命好都可以,医学好更不用说了,射箭这些体育方面好都可以,只要有一技之能都可以了。那么这些技能,他说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光有实用意义,你如果学会了,有的也有个人保健的功能,比如说你善于医学,善于习射的话,这个都可以有保健的功能,有娱乐的价值。但是“杂艺”可以兼明,不需要专攻,这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就强调士大夫要“知稼穑之艰难”,就是说知道老百姓农民生活的艰难,所以他建议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的知识。这个跟孔子轻视农业生产的态度就不同,孔子他是非常轻视农业的,而颜之推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这是他学习内容上的规定。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3)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那么学习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你有学习的目的,有学习的内容,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呢?这个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非常重要。所以他就指出来有几点。

第一个是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非常反对妄自尊大,反对骄傲浮夸的学风。虚心务实,我们说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我们讲了很多伟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是虚心务实学习,勤奋读书,勤奋阅读,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他们的知识很完备,让他们从知识转化为才能打下基础。颜之推他提出这个学习的态度,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第二个是学习的方法要博习广见。颜之推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如果你没读很多书,你不能随便的说话。他认为只有尽可能的去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把所有的知识进行比较,之后再鉴别,比较一下看哪个能为我所用,而且是比较能够符合真理的,这样才能知道这些知识能够更接近客观的真理。所以他提倡要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的时候又要接触事物,你读书的时候要有理论,理论要跟实践相结合。

所以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有这样的说法,他说“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所以他这个对于学习有这样的一个要求。

第三个学习的态度,就是要勤勉惜时。要勤奋一些,要知道时间的宝贵。颜之推他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要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人的事例来说明勤勉的问题。他说人不一定都是生下来都是非常聪明的,即使你很迟钝,但是只要你勤奋不倦,你可以在学习方面达到精通或者是熟练的程度,自己要有主观的努力。同时他认为人在一生当中肯定都要学习的,这个学习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学习的时间不多,要珍惜时间。年幼的时候要早点去学习,所以他说“固须早教”,要早点去接触到一些知识,而“少年不可失机”,少年的时候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要珍惜时间。而晚年如果“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你年纪大了,你就觉得可以不学习了,你失去了最好的那个时间,但是还应该学习。不能因为时间的关系,年龄的关系,放弃学习。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你年纪越小,学习的越早,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如秉烛夜行”,年纪大了学习就像晚上拿着蜡烛在行走,可能见到的是你这个蜡烛所限范围的一些光亮,但是总比明目而不见要好的多。他说老年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像拿着蜡烛在前行,你能够看到前方的路。但是如果你真不学习的话,那是明目而不见。所以他提出来了要勤勉学习,并且要跟时间赛跑的这样一个问题。

第四个是学习的时候要相互切磋。颜之推非常赞赏《尚书》的“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和《学记》当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好问则裕”,是说如果你愿意问别人问题,你的知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而《学记》当中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则是强调如果你没有一些学习上的同伴、朋友,那么你就孤陋寡闻,你自己只知道你学的那点东西,你没有跟别人交流,没有让你的知识得到扩展的空间。所以他在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师友之间要相互切磋,相互的启明,他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能够切磋交流,这样才能很快地增进交流、避免出现错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肯定还有一些我们自己不足的地方,这样的话就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们看到了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态度,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教育的态度。我们说现代教育当中,很多学生他是走近路,常常想走近路,比如说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随着我们社会学习的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学生很少像古人一样更多的去记一些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科技的手段找到学习的一个捷径。但是这样的一个捷径,对于你长期的发展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说还是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去掌握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这样的话,你才有具备学习的能力,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4)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其实《颜氏家训》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对于家庭教育在古代和现代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先来看一看颜之推家庭教育当中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提倡尽早施教。颜之推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的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的时候就实行胎教。我们来看,现在我们每个家庭从怀孕一直到出生这个阶段,确实我们现在的医生也好,教育工作者也好,都提倡胎教。这个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颜之推就有这样一个想法了。所以说在我们国内教育方面,教育的思想也是很先进的。早教实际上对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说年龄越小越要形成他的习惯,形成他的天性,这样自然而然地在他的生活当中就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是颜之推的理论。

颜之推他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人在幼童时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得益非常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说人在最小的时候,在幼年的时候,精神非常地专注,精力也很充沛;在长成之后,你想的越来越多,头脑越来越散,所以要早一点教育。早一点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一些早教机构也好,早教专家也好,可能某种意义都是借鉴颜之推的这样一个理论。所以他根据儿童的阶段、幼童的阶段和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就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幼年能保持长久的记忆力。幼年是整个学习的最好阶段,而成年是什么样的?思想复杂了,精神不易集中了,而且记忆力逐渐衰退了,那么这个时候学习起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

第二个原因,人在年幼的时期,心理非常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形成,可塑性非常大。你在整个的幼儿阶段、儿童阶段,整个思想都很单纯,所以我们常常说孩子是最天真的、最可爱的。孩子的一些想法是让我们感觉孩子是非常地纯净的,这个可塑性非常大。所以颜之推就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如果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那么对于儿童的成长非常有利,如果受到坏的教育或者是环境影响,会在儿童的心灵上打上非常深的烙印,长大后也是难以改变的。颜之推的这个思想跟心理学当中关于童年

影响人的性格,实际上也是很接近的。心理学当中也说,儿童的童年如果不幸的话,对于他性格的长成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童年过的很幸福的话,这个孩子在成年之后他的性格也是能够很健康的。所以我们说颜之推他不仅是在教育上能够看到早教的这样一个作用,同时他在心理学上也阐释了人在生长的阶段,童年的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成长的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观点,严格教育。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教育方法的相结合。孩子小,容易犯错误,而家长不能溺爱或者是放任他。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要自重,有一定威信。颜之推的思想其实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当中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他说“父母威严儿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无教而有爱,这个也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一味地放纵,只能铸成大错。其实这个思想也是有进步性的,推及到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非常看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往往不希望通过一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来约束或者是规范自己的孩子,常常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爱。但是如果这种爱护一旦变成了溺爱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例子,我们通过媒体,通过其他的一些渠道,也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因

为自己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在经济方面给孩子最好的对待。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因为家庭优越的环境而产生一些傲慢,蔑视别人等错误思想滋生。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品质直接形成到孩子,而父母在孩子直接教育过程当中,父母采取的一些态度,在他青少年,甚至幼年时期是看不到什么影响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逐渐长成的时候,父母怎么样对待这个孩子,怎么样去教育这个孩子,逐渐在他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行当中都能够体现出来了。

在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当中,特别是家庭思想教育当中,他还提出来一个叫做注重环境习染。颜之推他是继承了孔子、孟子儒家的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育思想,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选择你的朋友,这个朋友好,可能对于你的影响就好;这个朋友可能有一些缺点或者陋习的话,对你产生的是一些不良的影响。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5)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颜之推把这样的一个教育思想就推及到了儿童和家庭教育当中。他十分重视让儿童要置身于比较优越的社会环境当中。我们现在听到这样的一个教育理论,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故事,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的环境,他把家搬了三次,最后搬到了一个书声琅琅的学校里面。所以我们说颜之推他也强调了儿童在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环境当中对于儿童的这影响,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在家庭教育当中,孩子没有接触学校,或者在学校之外的话,肯定最多接触自己的邻居、朋友、亲人。这时候这样的一个环境的好和坏就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定型,所以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就比较强了。他们总在观看和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在无形当中周围的人他的处事就会给儿童一个熏陶或者是潜移默化的暗示。因此,邻居或者是周围的环境当中的人和事物,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比父母的作用还要大。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颜之推提出来的,要注重环境的熏染。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交朋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要是没有能够跟我志趣相投,能够给我好的影响的朋友,那么还不如只有我自己,这是孔子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择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还有就是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他说家庭当中的语言教育非常重要,他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反映父母的素质,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孩子能不能够说出正确的话、规范的话,父母肯定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

他还提出在家庭教育当中要重视道德的教育。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的道德规范作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他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是德艺同厚的,既要有德,又要有艺,以德育为根本。他说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且要为道德教育来服务,德和艺都应该并进的。

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重视人的道德教育。他强调做人一定要有道德,这个道德是什么?

首先要厚重。厚重是轻薄的反义词,他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他说历史上许多文人都是由轻薄终为败类的,然后遭到了杀祸。他认为要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这时候你要干什么?轻薄的人容易遭到一些不幸。所以要不轻薄就必须要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这些比较厚重的道德品质。

其次,他主张“少欲知足”。这是他对他子女和子孙的一个教导,说如果不知其穷,任性情随便的发展,不满足,不加以限制,那么,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他举了一些例子,像秦始皇“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样的大人物,却因为不知足,最终被欲望所累。

第三,他主张“无多言,无多事”。颜之推欣赏“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这样的名言。他认为天道原来如此。不要说太多的话,说多话就容易在这个话上有问题,不要太多事,多事多患。不应该多做事,如果不是你份内的事你不必想它,不必做它,至于主持公道,打抱不平,这个是什么?是游侠之徒,非君子所为也。所以我们看颜之推他传授给子女做人的道理是什么?是他经历了四朝做官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在政治腐败、朝廷多变的封建社会里,这是一个明哲保身,以免遭杀身之祸的处世哲学。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6)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处世哲学在今天看来,这种处事的方法是不足为我们所用的。为什么?其实它反映了那种相对来说比较消极的思想,而且有利己主义的这样一个情绪。它和先秦儒家的那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实际上有很大的距离的。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们也不难理解,因为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动荡的情况下,颜之推他本人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朝代的变更、国家的兴衰的过程,所以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这种经历往往就会成为他在之后对他子孙教育的过程当中要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当然不一定适合于他所有的子孙和所有的家庭教育,这个也是可以值得斟酌的。

《颜氏家训》序言后的第一篇是《教子》。讲的是什么?教育子女的问题。颜之推在这一篇当中就提出了几个关于子女教育的重要的见解,我认为对今天做父母的是有参考价值的。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我们看他如何教子?教子的第一个原则是从小开始,越早越好。颜之推在教子篇里首先提出来一个教育子女的原则,就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越早越好。我们现在的父母常常有一种普遍的误解,以为教育要到孩子懂事以后才开始,至少要等到小孩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才开始重视教育问题,因为上幼儿园开始学习知识了,开始懂道理了,开始跟其他的孩子、老师和别人交流了。颜之推告诉我们什么?说教育子女要越早越好。如果可能的话,在孩子没有出生以前就应该开始。所以他在《颜氏家训》当中就提到了“圣王有胎教之法”,就是提到了胎教,我们现在也在提倡胎教。“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嫔妃怀孕到三个月的时候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去,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音乐和饮食都要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这里说到了胎教的问题。

以今天的科学知识来看,我们现在对于胎教的知识很多都是非常科学的,这也是有道理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她不仅吃什么东西对胎儿的成长有影响,而且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胎儿,尤其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心智和精神。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尽量不要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听美妙的音乐,看一些美丽的风景和图片,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现在我们医学和科学上都是提倡这样的一个很好的生活的方式的。

我们常常说孩子的世界是弄不懂的,也是很单纯的,很简单的。我们不要以为孩子是无知无识,不会说话。实际上孩子一出生,一接触到外部的世界,他就马上开始他认识世界这样的一个历程。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其实他时时刻刻都在吸收,都在学习。幼儿阶段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比较起来,幼儿的学习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当然这个词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也能够看到他的速度非常快,是很贪婪地去学习的。我们想想我们一个成年人长大一岁能学到多少新东西?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机会毫无长进。但是一个婴儿从0岁到1岁,从1岁到2岁,他学到了多少东西呢?很多。

一个聪明的孩子或者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他从1岁就开始学语了,然后磕磕绊绊的去学走路了,两岁的时候就可以正常的走路,并且讲很多话。这个讲话的速度开始是很慢的,而且说出来的话一个字,两个字,单音词、多音词,慢慢地一句的话,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尤其是语言的学习能力。语言的学习能力,大人和小孩完全不能相比。比如说在一个母语环境当中,孩子和大人在母语环境当中很容易沟通,当孩子和大人都进入到了一个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国家的时候,大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比小孩弱的多。小孩他在第二语言国家的环境当中,他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受了这样一个环境,而且对于这个环境当中的语言也有一些接触,并且能够有一些领悟的。但是大人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学习能力,大人是不如孩子的。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7)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颜之推他用孔子的话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其实是一个至理名言。好的品德一半是天赋,一半就靠少年养成。而好的习惯更需要青少年时代加以培养。一旦少年时代养成了坏习惯,长大了就很难改变了。所以颜之推接着就引述当时的一句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因为在整个的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确定,一直是属于从属的地位,所以颜之推他也是改变不了这个观念。“教妇初来”,教老婆要嫁过来的时候就开始教,这是对于女性的家庭教育。“教儿婴孩”,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孩子要从婴儿时代开始。教孩子从婴儿时代就开始了,为什么妻子嫁过来的时候就开始教呢?因为在传统的社会里,女孩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年纪非常轻,十五六岁,又没有依靠,嫁过来之后就开始从婆家了,在家里完全没有地位。这个阶段的女孩如果想在夫家站稳脚跟,就必须虚心接受丈夫和婆婆的指点才行。所以这个时候教育最起作用了,最容易接受。为什么教孩子要从婴儿时代开始呢?因为这个时候跟女孩出嫁一样,孩子刚出生,离了父母就不能生存了,一切都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教他什么就是什么,也最起作用了,也最容易被接受。所以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18个字,这是颜之推给一些父母在教育子孙的时候他的一个座右铭。

在《颜氏家训》当中还提倡教子的第二原则是教育要从严,不能只爱不教。颜之推说“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美不能然”。我看到世上很多的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宠爱,“美不能然”,我总觉得不能同意。他感觉如果一味宠爱的话可能会有问题。然后他接着又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做父母的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并且由谨慎就产生了孝心。就是说他很不同意一般人对子女只爱不教。他说只有父母威严了,又有慈爱,子女才会畏惧谨慎,对父母产生孝顺的心理。

《触詟说赵太后》,这是《战国策》当中的一篇文章。战国时代的赵国被秦国急攻了。赵国向齐国来搬救兵,而这个齐国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来做人质。赵太后就舍不得儿子远离她,就怕她儿子吃苦就不答应。所有大臣都劝,都不管用。最后一个名叫触詟的大臣说服了赵太后,他说对子女的爱要看的深远,“为之计深远”。现在让长安君做人质,为赵国做出贡献,这样就在赵国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这样将来他才能永保富贵。这样你不是害他,而是为长安君的长远利益考虑了,这是对他的爱,你不能看眼前的一点小的损失。这样才是真爱。结果赵太后接受了大臣的意见,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了人质,接来了齐国的兵,救了赵国。

但是教养程度不高,理性不足的人,往往不懂这个道理。一般他是怕孩子受委屈,不忍心看孩子受眼前的这些苦。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该骂不骂,该打的不打。用颜之推的话来讲是什么呢?就是“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伤其肌肤”,什么意思?不愿意严厉的呵责怒骂,怕伤了子女的脸面,不忍心用荆条抽打,怕子女皮肉受苦。一些父母溺爱自己的子女,失去了一些是非的准则。像“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

怎么说呢?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戒的,应该训他的,反而加以奖励,本来他做错事情你还奖励他,那他就更放纵了。本该呵斥的,你就一笑了之,这都不行。这是颜之推他认为严厉教育的重要性,

就是说孩子想吃什么就喂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应该批评了反而奖励,应该责骂的去一笑而过,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让孩子不懂是非,认为这样是对的。等到他长大了,习惯养成了,再来管教已经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的父母责骂就不管用了,成人之后,父母再说什么儿女就反感了,这样就引起了子女的反感,这样就造成了父子之间的仇怨,所以在古代也好,在现代社会也好都出现了一些逆子、败家子。

颜之推又说“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等到孩子懂事以后了,还以为本来就该如此。这种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个时候才去管教、制止,即使把他们用鞭子抽打到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大,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我们看到了颜之推说的这样的一些话,对于我们现在的父母也是很有启示的。我们现在的父母也真是找不到教育自己子女的方式,总是爱了又怕过度,打了也怕过度,所以说我们想想,颜之推的这些说法可能对我们现在的人,现在做父母的人有很大的启示。这种情况自古就存在了,不管是什么朝代,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只要是父母有子女的情况都有。在我们的今天,在今天的社会当中就表现的更加的严重了。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更加严重?我们想一想,可以总结一下,可能有一些原因,我们可以看一下。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8)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首先是社会的变革。我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些波及、质疑和批判。西方的一些观念涌进了中国,一切都认为比中国好,比中国优秀,比中国先进。从子女的教育来说也是一样的。中国人,尤其是从前对子女严格教育的那种思想,都认为是封建的、野蛮的、落后的,而西方人对于孩子教育的态度,被片面的总结为爱的教育。这样就逐渐成为一时的新风。很多的人误认为对子女要一味地爱就行了,那就忽视了严重管教的一面。爱是可以的,也得管教。他们甚至认为严格管教根本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传统的一些思想全被否定了,所以很多的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也被否定了。这种理解就非常片面了,它包含了很多误解。其实中国传统的一些思想,强调严格教育的一面,它是为子女长远的利益考虑的。一方面这是一种更加爱的表现,这是中国传统教育当中的一些优点。

我们再来看西方教育中“爱的教育”,其实西方人教育当中也有严厉的一面,但是传播到中国的一些思想就完全的片面的正面鼓励,没有看到西方人其实有他们自己严格管教的一面,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我们一直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是现在很多到国外的人,常常看到国外的礼仪可能也不逊于中国。为什么?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这种礼仪教育也是非常严格的,这不只是爱的教育能够解决的,肯定还是有很严格的教育来规范他们的。比如说坐飞机,在飞机上,在火车上,西方的孩子一般都很安静,很少高声喧哗或者是打打闹闹的,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只要发生打闹的情况,父母就会严厉禁止。而中国的孩子是没有的。

西方的小孩不论家庭多么富有,十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教育他们零用钱要自己去赚,比如说送报纸,给邻家锄草,读大学以后都要打工赚一部分学费。到了研究所,一般都不用家里的钱了。这些我们想一想,中国的父母能做到吗?这个我们应该能够看到西方父母当中那种严厉教育的一面,所以我们说在西方,孩子到18岁之后父母就没有抚养的义务了。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直到孩子上学,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甚至更高的读到了博士,或者是步入社会之后,还是由父母来全权来抚养。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父母完全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忽视了,孩子的这种独立性没有了。我们说中西方的教育当中,我们应该是取长补短,然后每种教育当中,只要是对我们孩子有好处的,我们都应该是接受。这个问题,中国父母很多都是不忍心,这也是跟中国传统的这种思想是有关系的,这种家庭观念比较重一些。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的家庭的结构都是这样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实行一个家中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原则。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六个人疼,这六个人是谁呢?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疼一个孩子,肯定是宝贝的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倒,哈在嘴里怕化了,要什么给什么。生怕孩子不高兴,不满足。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况,这种溺爱的现象就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了。到孩子上

学的时候,上学的时候要有专车接送,上了大学父母还要亲自送到学校,放好行李,铺好床铺,甚至在学校附近要租房陪读。

前不久我们在看到报纸上报道了一些消息,说一个住在香港的父母,他们舍得让孩子到武汉来求学,很多人不理解,中国内地的父母很不理解,十五六岁的孩子到武汉来求学,平时日常的照顾问题怎么办?香港的父母很放心就把他送到了内地。

这个小事在报纸上登出来之后,好像父母、孩子都很了不起,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中国肯定很多父母是不忍心的。这样一个问题正好反衬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父母他们过分的呵护自己的子女,而大多数青年又缺乏一些独立奋斗的能力。所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实际上是对我们父母的一些启示。我觉得我们现在今天的父母要提倡严格管教子女,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有句俗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现在这句话很多人都不赞成了。可能这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说这不是绝对的,都不赞成了。可能这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整个家庭教育中,我们要知道掌握一个度,作为父母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颜之推在《教子篇》当中举了例子,梁朝的名将王僧辨。母亲管教很严,他已经做了将军,年过40了,做错了事母亲还会拿棍子打他,结果他就成就了一番大业。

《礼记》、《学记》当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中也说到“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我们说这些都应该给我们现在的父母有所警示。

周莹:《颜氏家训》——中国人的家教圣经(9)

2015-02-28 16:06宣讲家周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

字号:

颜之推还提出来一个教子原则,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过分亲密。颜之推在《教子篇》当中还提到父母跟儿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亲爱周到,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距离,不可过于亲密。他说“父子之严,

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什么意思?父亲对孩子要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密。骨肉之间要相亲相爱,不能简慢。如果流于简慢就无法做到父慈子孝,如果过分亲密就会产生放肆的行为。我们说这个应该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家庭教育要有这样的一个看法。所以这跟西方的一些平等的思想就不太相同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颜之推在这里提醒做父母要跟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强调父母、子女之间要慈孝周到,有很全面的看法。

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不好,要么跟子女太亲密,不注意尊卑上下,应该有距离和礼节,要么就漫不经心,关心不够,父子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所以也是有这样的一个启示的。

还有一个原则,平等对待,不可偏爱。颜之推在《教子篇》当中还特别的提醒做父母的对子女不可以偏爱,要平等对待。这个问题可能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存在的还少一些,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一些,这个问题在古代的大家庭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今天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就不存在了。但是农村当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仍然不少,像城市当中离异家庭、再婚的家庭也常常是有两个子女,所以这些还是值得我们去参考的。父母如果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家庭子女当中偏爱一个,并且把这种偏爱明显的表达在言语行为上,甚至是物质的分配上,就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一种不和睦,甚至造成子女之间的仇恨,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子篇》当中举了好几个这样的例子。

还有第五个原则,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当中说“教子要有方”。颜之推他在《教子篇》当中最后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颜之推讲,他有一个儿子16岁了,略通文墨,他就让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用来服侍当时的达官贵人。他这样的一个行为很得达官贵人的宠爱。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贵族和皇族非常喜欢的一个乐器。所以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够得到达官贵人的宠爱,这样就能升官发财了。讲完这个故事,颜之推很感慨的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怎么解释呢?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真奇怪。如果用这种歪门邪道,就是让子女当到部长、总理,我们也不愿意让他走这条路,他认为这是条歪路。在颜之推的时代,中国北方的政权都是胡人建立的,他自己也在北齐做官20多年,所以他的话不能不说得含蓄一点,当然他的感慨挺明显的。

颜之推在这里还说到一点,教育子女当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这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怎么教子女、教子什么。天下父母各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子孙发达。但是怎样才能使子成龙,使女成凤,使子孙发达呢?一些目光短浅的父母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一时的权势,有的就想走捷径了,通过一些歪门手段,让这些子女走上一个捷径,很快的达到目的。但是我们想这样的不会长久。

所以用古人的话来说,“教子要有方”。《三字经》当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什么是“有方”?怎么教才是“有方”呢?简单的说就是以圣贤之道来教子孙。这是古代社会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

说,就是要教给子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做父母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呢?这就取决于父母自己的思想境界了。这样就归结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的根本是提高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如果不高,自己的能力不强,你能教出优秀子女来吗?其实很难。当然世界上有很多并不优秀的父母,他们能够生出很多优秀的子女。其实这样的父母也是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非常正,不以贪图一些物质追求为自己所有。所以父母的影响是来自于身教而不是言教,这跟文化水平没有关系,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跟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经济状况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说自己的境界高,堂堂正正,这样的话,对社会有贡献,子女就以你为榜样。

《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个故事,谢安的太太教训儿子,却很少看到丈夫教儿子。就问他说怎么没有看到你教儿子?谢安就回答说我怎么没有教?我常自教儿。谢安的话什么意思呢?我的一言一行,儿子耳闻目见,这都是在教育他。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做父母的自己都不走正路,却让儿女走正路,这个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颜氏家训·教子篇》当中最后一段提到儿子说鲜卑语、弹琵琶的北齐士人,我们不难想象他自己也一定是一个趋时附势的小人。所以这里我们看到《颜氏家训·教子篇》当中很多阐述的是家庭教育当中我们现在父母也很有启示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我们现在的父母,《颜氏家训》当中很多的家庭教育对我们有启示,我们可以找到对我们有帮助的一些观点,然后我们在生活实践当中能够真正在子女的身上能够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是一个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也在教育方面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