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 发布日期:2013-08-11 | 浏览(26)人次 | 投稿 | 收藏 ]杨盛龙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底蕴深厚。节日的来源一般都很古老,有时令性节日如春节、藏历年、端午节、泼水节、火把节、中秋节等,有的节日结合农事预祝丰收如哈尼族的栽秧节、藏族的望果节等,有的节日纪念民族的重大事件或人物如国庆节、青年节、锡伯族的西迁节等,还有宗教性节日,游艺娱乐节日,商贸节日,社交节日,等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节日能够集中体现民族心理,表现民族性格,愉悦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每个民族的发展繁荣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中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一、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凝聚全民族人心的积极作用

民族传统节日最大的特性是民族性和群众性。

民族传统节日往往与该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心理素质紧密相连。不少民族传统节日来源于该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来源于民族的传说。居住在江河纵横地带的民族端午节赛龙舟,牧区蒙古族欢聚那达慕赛马,哈尼族插秧之际过栽秧节“开秧门”,西藏农区秋收之前举行祈望丰收的望果节。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不管分寨居住还是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分得很清楚,历代沿袭。一个民族与周围不同民族有着各异的文化传统和特点,是民族成员认同的重要标识,是凝聚民族成员的粘合剂。民族传统节日文化集中和突出地体现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民族成员积极地集中地投入地参与本民族节日的团圆聚会、游艺娱乐和社交等文化活动,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艺术,表现民族心理认同,展示民族风貌,表现民族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具有光彩照人的民族性。世界各地的华人都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过春节等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成员普遍参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喜庆,家庭成员不管离家多远或多近都赶回家中团圆守岁,祭拜祖先,敬奉亲人,每年往往形成拥挤的春运潮。南方各民族端午节赛龙舟,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家家包粽子,挂艾蒿,节日气氛浓郁。民族传统节日的群众性,是民族心理认可和社会承认的表现。广泛的群众性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本民族的节日活动就会感到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参加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民族的一员倍感自豪,洋溢亲切感和聚合力。

民族传统节日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表现在多方面。

一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有悠久的历史,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工艺在节日活动中广泛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如藏族的工艺酥油花,随着灯节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现,积淀和弘扬着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民族传统节日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每逢佳节倍思亲”。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团聚叙情,增强民族亲和力,增进民族成员间的亲情,强化民族认同感。节日中的祝福,共同欢乐,增进民族成员的感情联系。每个民族通过传统节日聚会,增强民族凝聚力。春节、端午节等节日多个民族都过,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是愉悦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传统节日的歌舞、娱乐、体育活动,满足民族成员的精神需要,在节日中放松休息,调节生活,恢复体力,振奋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产活动中去。有些节日就是重大农事活动的开场式或庆贺丰收的,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激发人们的干劲,集中喜庆欢乐之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增进交流,促进商品经济。节日里停工休假,人们有闲暇逛街购物,节日刺激消费。节日活动汇集八方来客,人流涌动,通过节日活动增进感情交流和物资交流。每个节日集会中都设有这种那种商品一条街,节日中的庙会、物资交流会等促进流通,节日中购销两旺。有的传统节日如大理三月街、纳西族的骡马会就是物资交流集市。节日中商贸活动的活跃和市场的需求刺激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

二、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被漠视被淡化的现实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现代生活的发展,随着现代生活中人们焦躁浮华风气的蔓延,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曾经在相当长时间里片面强调移风易俗,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将民族传统节日当作封建迷信破除。漠视民族成员的亲情,批判人性,鼓吹发展人与人之间同道志向。所过的节日中只讲其教化功能而忽视其文化意义,否定传统而代之以激进的做法。民族传统节日被视为牛鬼蛇神封资修黑货不让过了,连春节这样重大的传统节日也得“过革命化春节”,照样上班上工不放假。一些国际性的节日,一些革命节日,一些新近派生的节日,媒体届时大张旗鼓地宣传,轰轰烈烈地庆祝,当然是有必要的,问题是那些新节日的热烈声势超过民族传统节日数十倍,一些民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却无声无息,有的给个百字简讯了事。端午节等重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很多人根本想不起来,有的人在节日过去后才想起那节日忘了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渐渐离我们远去,被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渐渐淡忘,别的国家却欲将从中国传去的端午节申报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这使我们感到汗颜。

在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往往急功近利地发掘节日的物资交流、购物消费功能,而忽视节日本身的文化意义,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我们设立节日黄金周,发展旅游,拉动市场,重视节日的经济价值而很少考虑其文化价值。商家利用节日商机,投机赚钱。社会生活中发扬传统节日的购物、吃喝功能,其它的诸如文化、亲情等或为附作物或被抛在一边。人为地举办西瓜节、葡萄节、荔枝节、啤酒节、服装节、旅游节、购物节等仿真节日,闹哄哄地从人们荷包里掏钱。天天都有节日就无所谓过节,节日太多太滥显示不出节日的隆重和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文化积淀的民族传统节日被挤得靠边站,被抵消,被人们淡忘。

心理上浮躁和赶时髦使民族传统节日被淡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那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沿袭下来的,代表着民族的传统和民族心理。近年来,一些人热衷于过洋节,过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节日,并以此为时髦。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情人相会,是中国的情人节。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会,苗族的姐妹节、花山节,侗族的土王节,傣族的赶花街,仫佬族的走坡节,都是社交恋爱节日,男女青年在节日里约会聚会,唱歌跳舞,谈情说爱,订下终身。一些人却钟情于洋人的情人节。商家看中节日的商机,年轻人赶时髦,觉得别人的节日多过几个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们往往连本民族的节日在什么日期都淡忘了,甚至不知道民族传统节日是怎么回事。这些,真是民族的悲哀,不能不受到有识之士的严重关注。

三、继承民族传统,弘扬节日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民族的延续而传承发展。民族成员的足迹到哪里,就将民族传统节日带到哪里。世界五大洲,哪里有华人,哪里就过春节,就有舞龙舞狮守岁团年等春节文化习俗。“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春节,人们不管离家多远,也要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不管离家多近,也要延续传统习俗回到自己家里守岁,祭拜先人。不管怎样想办法阻止、挽留、安排,每年春节期间的民工潮还是那样的汹涌。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不少的民族传统节日面临被抵消被淡忘的现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靠人来传承,要充分认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价值和深远意义,要珍视民族文化传统,创造良好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不断丰富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使之在新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

(一)珍视民族文化传统,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56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必须要有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汉代到唐代及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在近代,由于长期封建统治的弊端,封建统治阶级的固步自封和闭关锁国,以至于我们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速度。要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传统教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让我们各民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要忘记传统。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时代大潮中发展创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中华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表达,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不能仅仅盯着民族传统节日的商机,更应看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不仅要看到民族传统节日因为人员聚集而在商贸方面的意义,功利性地利用国际性节日和人为地新设节日搞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是“节日搭台经济唱戏”,更应该看到和发掘民族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在人本方面交流感情增进亲情和友谊的意义。要挖掘民族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民族传统,保持民族特色。

(二)以民族传统节日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

通过民族传统节日这种强有力的载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全民族的众志成城,抵御境外文化渗透,搞好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要将民族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发展创新。要增强民族团结,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内部的团结,还要利用节日聚会,加大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往来,增强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要以强健的形象,深厚的精神内涵,独特的文化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政府重视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放假三天作为法定假日。地方政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实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给予放假公休。各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在春节、元宵、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宣传等活动,营造节日气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藏历年、那达慕、古尔邦节、雪顿节、泼水节、芦笙节、花炮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组织活动,扩大宣传。这些,对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不仅要注重节日的政治意义、经济价值,还要注重节日的文化意义,注重民族传统节日对于增进民族亲情,促进家庭和睦,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除夕的年夜饭和除夕夜团聚是春节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千千万万家庭十分看重的,必得阖家团圆、亲人聚会,离家在外的游子千方百计往家赶,除夕日应该放假公休。清明节是上班日,很多人都得请假去祭祖扫墓,向祖先表达一份情意,缅怀先辈,寄托情思,激励后人,不但寄予家庭亲情,更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端午节是我国众多民族的共同传统节日,原是纪念龙的节日,后来演变为纪念屈原,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弘扬爱国主义,是全民防疫健身的吉祥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中秋节阖家团圆,吃月饼,赏月,寄托相思,东南沿海侨乡居民经商等工作再忙也在中秋之日关门回家过节去了。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登高,敬老,思念亲人。这些节日,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政府可以给予放假公休,使中华各民族人民在假日里享受亲情,阖家团聚,祭祀祖先,寄托相思,叙谈情谊。有关的公共场所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电视台组织各种专题节目、综艺节目,吸引广大民众参与。新闻媒体配合民族传统节日出版民族传统节日专版专号,介绍节日来源,讲述传说故事,报道节日活动,传达亲情友好。商家举办商贸活动,不仅仅注重节日的商机,更应该发掘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好。这样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

(四)不断丰富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要不断丰富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城乡在节日期间广泛举办各种吟诗作画和歌舞等文化艺术活动,举行体育比赛、民俗、社交、物资交流等活动。大到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小到以村寨为单位,组织赛龙舟、赛马、登山、泼水、歌舞比赛、放花灯、打陀螺、放风筝等活动。从政府到有关部门和企业、商家,不要把节日仅仅当作说教和商贸机会,要继承和拓展节日的多项功能,特别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从百姓家庭来说,不要把节日仅仅当作吃喝豪饮的日子,节日在增进亲情友好,满足人的感情需要,在文化方面的丰富底蕴和内涵要充分发挥出来。

(编辑: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