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愚公移山练习及答案~

中学练习题《愚公移山》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jì( )中平原 心不在yān( ) jù( )精会神 yù( )剧演员 一举夺kuí( ) chéng( )恶扬善 天rǎng( )之别 资源kuì( )乏

二、解释句中有下划线的字词

1、高万仞 23、惩山北之塞 45、聚室而谋曰 67、指通豫南 89、杂然相许 101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213、且焉置土石 141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617、始龀 1819、始一反焉 2021、甚矣,汝之不惠 2223、北山愚公长息曰 2425、虽我之死 2627、何苦而不平 2829、操蛇之神闻之 303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233、汉之阴 34三、通假字:

1指.通豫南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一厝.朔东

5无陇.断焉

四、一词多义 、河阳之北 、出入之迂也 、吾与汝毕力平险 、达于汉阴 、以君之力 、如太行王屋何 、投诸渤海之尾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如土石何 、固不可彻 、子子孙孙无穷溃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一厝朔东 、无垄断焉

之: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

山之一毛、渤海之尾、魁父之丘

四、辨析下划线词语的异同

1、方七百里 2、年且九十

方其远处海门 且焉置土石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汝心之固

曾益其所不能 吾义固不杀人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惧其不已也

今亡亦死 其如土石何

五、课文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文主题 移山成功反映了什么? 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愚公的精神: 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这个人物有什么意图?他跳往助之说明了什么? 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什么作用? 愚公移山的结果怎样? 愚公移山之举有人支持吗?这说明了什么?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愚公移山的目的? 愚公移山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愚公移山》答案

1. 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

2.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A山高大,人手少 (方七百里,高万仞;荷担者三夫)B年老力衰(年且九

十)C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杂然相许、杂曰、跳往助之、说明:愚公的行动深得人心,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5.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环境: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作用:衬托愚公的气魄

7. 为下文设伏笔,形成人物对比,烘托愚公精神。说明移山符合人们的意愿,得到人们的支持。

8. 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

9. 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样写,寄理想的实现于神话,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

10.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用神话结尾,反映了古代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幻想借助神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11. 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