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

林寿松 编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是苏东坡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山水诗,山水诗是我国诗歌的主体。游山玩水常使人们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但要作出一首公认的好诗不容易,因为这涉及到诸如人文素质、文学功底、社会阅历及历史环境等等绪多方面因素;而要作出一首能抒发自己心怀,又基本符合诗歌规定的个性“佳作”却不难,因为格律诗创作所涉及到的音韵学知识是可以学习、掌握及应用的。这些知识或规定可归纳为三方面: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偶句押韵。不仅是诗词,甚至歌曲、戏曲,还有文学创作直至日常说话等等,只要融合应用了这三个原则,就可使语音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朗朗上口,从而产生一种语言上的音乐美。

1. 律诗创作要符合节奏感

中国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的汉民族,几千年来已逐渐形成包括说写的如下的语言习惯:1/喜欢用双音节词;2/喜欢用由双音节词组成一个语音节奏即俗称“一拍” ;而一次所说的话(即单句),又喜欢用三拍及四拍的语音节奏来完成,最后一拍又只喜用一个字,并认为这样的节拍就能产生最动听的音乐节奏美。这就是自唐代以来,为什么只形成五绝、七绝,以及五律、七律为主体的诗,而没有二、四、六、八„„绝律诗的缘由。知道这个原因,在律诗创作中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1.1. 按节奏感去朗诵或作诗(横线──为语音停顿处),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2 . 绝律诗每一联的上下句中,要求每一相对的双音节词组的词性基本相同,语法结构也要基本相同 即词性上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语法结构上要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等。如唐代张继名诗:七绝.《枫桥夜泊》

名 动 名 动 名 动(形) 名(动) (词性)

月 落 / 乌 啼 / 霜 满 / 天,

江 枫 / 渔 火/ 对 愁 / 眠。

主 谓 主 谓 主 谓 宾(补) (语法结构)

注:诗中如上述的最后两拍(七绝七律中的第3、4拍,五绝五律中的第2、3拍),读音要分两拍,但实际内容常常是一组词。

律诗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有四联;规定第二联、第三联要求

偶 所谓对偶,就是不仅要符合上述的1、2点要求,而且一联的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的读音平仄声相反”。

如唐代李商隐:七律.《锦瑟》

第一联(复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上句,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下句

第二联(复句)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上句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下句

第三联(复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 上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下句

第四联(复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上句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下句

第二联、第三联运用了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读音的平仄声相反”的对偶手法:

庄生 / 晓梦 / 迷蝴蝶,

平平 仄仄 平平平

望帝 / 春心 / 托杜鹃。

仄仄 平平 平仄平

沧海 / 月明 / 珠有泪,

平仄 仄平 平仄仄

蓝田 / 日暖 / 玉生烟。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对偶句中,并不是每个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李商隐是最精通音律的唐代诗词家,要完全做对上述对偶句的平仄是不难的,但为了选入最准确贴切的字,他宁可牺牲音律,而不“以律伤义”,把诗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格律与音韵放在第二位。这也是诗词创作的首要原则。第二,上述对偶句中每个相对的字都不完全是平仄相反,这也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见下面2. 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如上诗文就在第2、4、6字上保持平仄相对),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李商隐的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2. 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

《新华词典》第637页有“声调符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ˉ ˊ ˇ 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妈 mü 麻 má 马 mǎ 骂 mà 吗 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所谓“平仄”,是指普通话四声中,妈 mü 麻 má即阴平、阳平声为“平”声,而马 mǎ 骂 mà即上声、去声为“仄”声。轻声多为口语使用,诗词创作极少应用。《新华词典》已为每个字标上上述四声符号(ˉˊˇˋ),找出具体字,就能知道它是平或仄声了。

了解到平仄声的来源、区分及寻找方法后,下面谈谈格律诗讲究平仄的方法与要求:

2 .1 . 每句最后一个字仄平交替 奇数句除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外,其余一律规定为仄声。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全部规定为平声。这是硬性规定,不宜改变。如:

1 水光潋滟晴方好,(hǎo,上声,仄)

2 山色空蒙雨亦奇。(qæ,阳平,平)

3 欲把西湖比西子,(zǐ,上声,仄)

4 浓妆淡抹总相宜。(yæ,阳平,平)

这是作诗的最低要求了,假如达不到此要求,又不押韵,那就不是诗,而是“对称散文”而已;假如其它相对的字不管平仄,仅满足这个最低要求而作出来的诗,也能押韵,可仅称为“打油诗”。

2.2 .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需要提出的是,所谓“相间”不是字与字相间,如不是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二个字就是仄声,第三字是平声„„,这种“相间”几乎没有;普遍作法是依节拍同用一个声调,相间的节拍用另一个声调,如:

Zhuüng shýng xiǎo mâng mæ hú diã

庄 生 / 晓 梦 / 迷 蝴 / 蝶,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必须首先照顾“义”,但又符合“二四六分明”的韵律要求等等,才考虑在一个节拍内用不同的声调。如:

cüng hǎi yuâ mæng zhū yǒu lâi

沧 海 / 月 明 / 珠 有 / 泪,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2 .3 . 一联之中平仄相反 就是要求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声相反,这是很高的要求也是最完美的联句了。但如上述第1 .3节中所指出:即使是对偶句中,也允许每个相对的字平仄不完全相反,这是音韵学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等音乐美感。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联中的上下句相应的第1、3、5字不强求平仄相反(能做到更好),但第2、4、6字尽量要求做到平仄声相反。至于第七字即末尾字,如上2.1节所述,已是硬性规定要平仄相反,几乎没能

改变。(五绝、五律是一、三及二、四字,末尾是第五字)如:

2 4 6 7

一联(第3联) 沧 海 / 月 明 / 珠 有/ 泪, (上句)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2 4 6 7

蓝 田 / 日 暖 / 玉 生/ 烟。 (下句)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唐.王之涣.五绝. 《登鹳雀楼》:

bái rå yī shün jån yù qióng qiün lǐ mù

白 日/ 依 山/ 尽, 欲 穷/ 千 里/ 目,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huáng hã rù hǎi liú gâng shàng yå cãng lóu

黄 河/ 入 海/ 流。 更 上/ 一 层/ 楼。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3. 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首先要清楚四个相关概念含义:

韵:词典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汉语拼音的韵母,二是指“有节奏感的声音”。

韵腹与韵尾:中文一个字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组成(仅小部分字由韵母单独构成,仅有几个字由声母单独构成)。每个韵母内打上四声符号(ˉˊˇˋ)的元音(称为“主要元音”),称为“韵腹”, 韵腹后面的所有音素成分称为“韵尾”, 韵腹前面的另外元音称为“韵头”。

汉语拼音的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见《新华词典》635页)。 例析如下:

例字 拼音 拼音声母 拼音韵母 韵母的韵头 韵腹 韵尾 备注 穷 qióng q ióng i ó ng

兴 xīng x īng ī ng 无韵头 关 guün g uün u ü n

流 liú l iú i ú 无韵尾 阿 ü ü ü 单元音构成 嗯 n n n 单声母构成

为阴平ˉ,仅口语用

韵部:前人已将所有汉字按“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分列成十三类,也称为“十三辙”;其中三类又细分为八小类,加上不再细分的原十类,共十八类,即为“十八韵”。 “十三辙”或“十八韵”都称为“韵部” 。(见表1)在句末最后一字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就能产生押韵的效果。

为了更准确押韵,人们多使用“十八韵”。

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利用近似声或同音的字有规则地交替往复,从而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与音乐美感。

了解上述四个概念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偶句押韵”应用的方法及要求:

3.1. 只押韵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而且只押“平声”韵 下面以一首近期网友创作的山水诗的修改经过为例析:

七律.六月登1600米燕子山有感

(原诗)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又见佛。(fó,阳平,波棱韵)

雾锁小径疑无路,蚂蝗迎客须落红。(hóng, 阳平,东韵)

巨燕展翅击长空,载我笑看风云变。(båan去声、仄声,言前韵)

山高路险只等闲,蝉声伴君到明源。(yúan.阳平,言前韵)

(修改成押韵):

(奇数句) (偶数句)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ýng(阴平.中东.庚韵) f ã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 “迎客” /笑落/红。

hó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东韵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

zhōng (阴平)东韵

※大明,即大明源村也,为上下燕子山的山脚点。

上诗仅主要在押韵上作修改,也调整一些词及句子。原诗用了三个韵部的字押韵(东韵、波棱、言前韵),故不大顺口。改后只用一个“辙”即“中东”韵部,读起就顺口多了。

原诗内容清新,节奏正确,若再在平仄、对偶等下功夫,并进一步推敲锤

炼词性,将不失为一首好诗。

3.2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上修改诗即为“首句押韵”,即第一句与第二句押韵: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ýng(阴平、庚韵) f ãng(阳平、庚韵)

. 首句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但不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仅宜用仄声。

3.3. 一首诗不能变韵,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即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押韵 如3.1的“原诗”用三个韵部的字押韵,是不允许的。

中国的诗歌可大体分为三大类:古体诗(包括乐府古民歌等),多为唐代以前的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多是自唐至民国的诗,也是我国诗歌的主体,主为我们所最熟悉的五、七绝及五、七律;现代诗(包括民歌等),为民国至今的自由诗体。本文所说的音韵格律要求,包括本节的“一首诗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等,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

各种诗歌都具有两方面共同特点,第一必须押韵。第二是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格式。特别是押韵,可以说没有押韵就不能称为“诗”。

古体诗、现代诗有共同特点:可以变韵,即同一首诗可使用多个韵辙,而且不固定押韵在偶句末,是随诗意而定,即可隔句,或隔几句押韵等;此外,句子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定,而且每句字数可同也可以不同;也不大要求平仄,这都是与近体诗不同点。而古体诗、现代诗两者相互的唯一区别是,前者几乎用文言文,后者则以现代语言为主。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诗体,是近体诗七律中的第二或第三联的独立形式(一

联中的上句称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但对“对偶”要求更为严格,唯一不同的是字数可多可少,可一个字,也可几百上千字(如云南滇池的著名长联《大观楼》达180字),但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而且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4.平仄及同韵部字体的查找方法

4.1. 格律与音韵均产生及最早应用于我国北方方言普通话区域,故查找平仄与同韵部字体,对熟悉汉语拼音,会说标准普通话的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轻易事,但对非标准普通话区域主要是南方区域的人则是一件苦差事(我们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区域,与标准普通话仍有很大不同)。因此,最便捷高效的方法,是按诗词专著所已编列的《同韵字表》查找。(见:同韵字表,现代汉语.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69页;136页;另见:《中华新韵》.黎锦熙等主编) 同韵字表不仅将所有常用汉字分类归纳入各韵部,而且每字都标出汉语拼音以及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种声调,可同时查找平仄或同韵字,十分便捷、准确、高效,是首选方法。

4.2. 《新华词典》查找平仄或同韵字的方法:若一时找不到《同韵字表》,可用《新华词典》查找,方法举例如下:

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ýng(阴平.中东.庚韵) f ã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 “迎客” /笑落/红。

hó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ōng(阴平)东韵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

zhōng (阴平)东韵

4.2.1. 按诗意首先确定韵辙方向即准备用那个韵部,从而确定韵母。如上诗拟用十三辙的中东韵辙,它含两小类即东韵,韵母是ong, 以及庚韵, 韵母是eng。下一步是在《新华词典》6─10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含有ong、eng的全部拼音音节及相应页码,再一一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主要是平声字,因押的都规定为平声韵),选出合意字填入诗内即可大功告成。如上ong,含有ong的音节及相应页码分别是58、69、98、148、178、235页„„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后,就可选择并填入诗内。

4.2.2. 在已确定的韵部内扩大查找范围:一个韵部内常有一组“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见表1),如“东韵”内有ong及iong,用上法查完ong相应的字群后,仍找不出合意的字,就可扩大查找iong相应的字群,直至找到合意的字。 5. 结束语

本文所说的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格律诗对音韵学的三个方面要求:即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及偶句押韵,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从音韵学来说,格律诗如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就是最优美的诗;但这些要求或规定也是可以有所变动的,而且变动后也不一定是失败之作。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隐,以及苏东坡等,为了表达更准确的思想,更丰满的感情,在他们的佳作中有所变动这些规定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他们的著作仍不失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学习及应用音韵学中,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借鉴。

表1 韵辙对照表

注:《同韵字表》可在网上查及,因版权问题不能于本文内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