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阶段报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情况汇报

一、本课题产生的背景

1、是源于对我校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通过以构建积极高效的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

2、是在学习“新基础”,实验“新基础”初级阶段后,要深入推进研究,必须聚焦课堂教学,并构建积极高效的课堂为载体,引导和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是承接我校即将结题的市立项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的研究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让课题研究持续、定向,深入地开展。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确定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是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本课题于2007年11月正式开题,预期到2010年6月结题,历时二年半的时间,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二、本课题的界定和研究的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从而学会学习,获得成长;要让教师学会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提问,设计有效的教学练习活动并进行有效课堂评价。

2、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练习活动的设计以及适切的课堂评价等诸多环节的研究,不仅让学生学到有

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

(二)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使教师学会依据正确的学情分析和学科教学价值定

位的把握,制定有效而可测的教学目标,养成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的专业习惯;

2、 通过研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维,学会探究,从而学会

学习,获得健康成长;

3、 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学会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实

现课堂教学中科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举措

(一)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具体举措: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开展专题交流等活动形式,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升素养。

(1)集中学习:与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的通式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特别是《新基础教育》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以及课题研究方案,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概念。

(2)分组学习:具有学科教学特征的、与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比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新基础教育各学科研究报告, “数学教学新视野”、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反思”等具有学科特征的有效教学理论。

(3)分层学习:以教师现有教学水平和能力,组建各层级沙龙组,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

2、加强日常化和专题性研究,促进日常课堂的变革

(1)基于全体教师层面的研究:

①定人定伴的师徒听课。学校每位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有一个徒弟,每周至少听徒弟课一节,并对徒弟日常课堂进行指导。

②定人定类的集体备课。各学科隔周进行集体备课,定教材定人主讲,帮助教师解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有效设计教学。

③定类定时的专题研究。把日常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相结合,做到日常研究专题化,使研究系列化。这两个学期,语文、数学、英语相继开展了“数运算研究”“口语交际研究”“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等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围绕专题进行理论学习交流,上研究课,进行说课和评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④加强看课、评课的研究,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

首先,我们让教师学着读懂别人的课堂。当我们走进人家的课堂,我们有要学会:

第一,看,到人家的课堂上去观察发生了什么,教师做了什么?学生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想,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思考的,需要判断人家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与行为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假如我来上这课,我会怎么处理?

第三,说,在评课时,准备说什么,怎么说。

(2)基于学科骨干层面的研究:

①学科领导对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学校行政、学科分管以及学科大组长先后对我校进行了两轮课堂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发现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薄弱环节:如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基于正确的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制定缺乏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还存在着琐碎、而缺乏思考价值的现象;课堂练习和活动的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策略缺乏个性和实际意义等,造成了课堂教学松散而凌乱;教师教得辛苦而无奈,学生学得无奈而无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低层次徘徊。随后在全校开展“有效教学大家谈”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具有针对性,从学情分析到目标的制定、从问题设计到练习活动的设计等都必须进行变革,必须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

②区、市骨干教师领衔项目研究:我们注意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的教研强势群体的作用,在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术科,以“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目标制定”“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设计以及有效的课堂评价”为专题的课题研究网络,做到以强带弱,以强促若,共同发展,在保障课题研究实施的同时,促进各层次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③层级沙龙集聚智慧、率先实践、引领研究:今年2月底3月初,我们在各层级沙龙组开展了“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之我见”的沙龙研讨活动。研讨的结果是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办法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遵守纪律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灵动思维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因此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绝不仅仅再是“小嘴闭闭紧,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背后”了,而是要逐步建立起具有学科特色,乃至班级特色的、思维的、思想的共鸣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新秩序。紧接着我们决定主科和术科分步走,术科先在外显的秩序方面下功夫;而主科则先在骨干层面抓起点年级,梳理知识点,并思考针对各知识节点,教师和学生需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进行实践、探索和反思总结,逐渐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今年3月底4月初,我们在各层级沙龙组开展了“我的课堂在变化”的研讨活动。大家结合各自的课堂,针对某个环节(目标的制定、学情的分析、提问设计、练习设计、课堂评价等),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了反思和小结。我的课堂有没有变化?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要有这些变化?又是如何产生这些变化的呢?这些变化又有什么利弊?今后怎么办?通过研讨,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研究变得越来越从容,课堂驾驭能力已经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可见,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都采用了骨干引领、分层推进,逐渐拓展的策略,使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扎实、有效底地进行。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工作状态的改变,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潜心研究、乐于变革正逐渐演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半年来,几乎每个教师都在不同范围内上了研讨课,都写了读书摘抄,都撰写了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故事。

四、本课题研究反思与今后研究方向

(一)研究反思

反思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所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很多老师开始自觉尝试变革自己的日常课堂,逐渐建立灵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新秩序,但我们也深深地知道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很多的研究还只是个开端,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质量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二)今后研究方向

1、继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问题的设计、课堂练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以及有效的课堂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努力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2、在继续重视教师角度的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堂参与质量的研究,构建有效互动、积极高效的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