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用)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

1. 劳动力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

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D、劳动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 我国把男60岁,女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3. 劳动力资源:指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4. 劳动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判断一国劳动力资源量的大小,不应只考虑它的数量,

还应考虑劳动力人口所具有的平均素质。劳动力资源还可有潜在和现实之分;

5. 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劳

动力资源较广泛,而社会劳动力的范围较窄。

6. 劳动力需求:指一个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7.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8. 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而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1.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C、工资水平; 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F、社会保障制度;G、宏观经济状况; H、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 2000年在世界各国中,如果从高至低排列,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排第9位。

3.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4.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A、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构成,其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B、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C、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态度,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D、统计研究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疚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多数情况下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1.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

2.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P110

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C、充分就业。

3. 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P116

A、工资率人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的调节;

C、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务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D、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使劳动力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如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等。

4. 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由于存在有关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5.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

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情形发生的失业。

6. 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

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7. 材料分析:参考练习册P9《民工荒》

8. 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P123

现代企业之所以用内部劳动力市场来进行招聘、工资、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A、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大,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

B、过去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已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因此,企业在调整劳动投入量时,在手段上也并非任意辞退劳动者,而是适当发挥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机能,在高级职位和重要职位出现空缺时,利用内部劳动力市场调剂恰当的人选就位,对激励内部人才也有积极意义;

C、从历史上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影响,社和资的竞争,竞争的压力,促使西方国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员工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四章 劳动时间

1. 劳动时间的功能:计量功能、指示功能、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人际交往功

能;

2. 超时工作: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俗称“加班加点”;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

种超时工作;

3. 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是什么?P145

A、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

B、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

C、非全日制就业群体多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老年人。

正在工作化的国家,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中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比重呈日益提高的趋势。

4. 短期性经济复苏会使企业为适应产品需求的啬而处长加班时间,而长期性经济增长则会使

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为确保一定人数的劳动力,主要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5.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啬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

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P150

6. 试述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P150

A、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人、财物的利用);B、使劳动产品增多;

E、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F、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

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2. 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P170

A、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B、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很容易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C、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机会大大增加,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丈夫已成为可能,男女工资收入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3. 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上支付很大

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规避婚姻风险的人就越多。

第六章 就业与失业

1. 劳动就业:指达成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

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2. 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3. 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

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4. 奥肯法则:20世纪60年代奥肯担任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时,通过实证考察得出

的结论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这就是著名的~~。

5.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暂时的局部的失业。

6.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

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文化、区域和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

7. 隐性失业: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即如果3个人的活安排5

个人去干,那么其中2个人是隐性失业。

8. 菲利浦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把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做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9. 配第-克拉克定理:该定理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这种时间毓是和

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其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P281

10. 充分就业的内涵?P261

A、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定义为“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的工作。”他指导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种;

B、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解释分为两种,一种是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

利用的状态;另一种指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失业率为0,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C、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20世纪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超过3-4%即为充

分就业,80年代以来,有些提出只要失业率不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

D、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

处于均衡,国民经济的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岗位需求的状态。

总量及其结构上的持续均衡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11. 1994年我国开始承认有失业。

12.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和青少年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

场,又不断地离开劳动力市场,这样较频繁地变换工作,使得失业率逐步上升。

13. 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有什么重要意义?P267

总述: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不但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国政府均把促进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就业服务措施,对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因素进行调控,以实现充分就业。

A、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

失业率降低或就业率升高,意味着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用工人数,国民生产总量将会提高,居民的收入规模将会扩大,购买力就会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涨期即将到来。经济发展是不断波动的,经济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

B、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B-1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增长因素共同推动的。而就业增长只是经济增长因素之一,所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虽然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却是很复杂的。

B-2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失业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未尽其用,国民产出总量将会减少。

C、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

C-1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

C-2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

C-3失业也使人们的劳动技能有所退化,加剧了再就业的难度。

C-4失业率的高低与精神病障碍、自杀、离婚等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结束:正因为如此,各国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都将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加以考虑。

14. 影响就业的因素有哪些?P269

A、人口因素; B、经济因素(决定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

C、制度因素:a.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b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D、心理因素。

15. 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P273

A、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推敲会迅速地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

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B、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偏离均衡的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

此失业不是内在的;

C、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16. 马歇尔继承了萨伊的衣钵。

17. 凯恩斯的就业观点是什么?P274

凯恩斯理论从总体来说,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

A、认为有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也证实了凯恩斯的这一分析。

C、非自愿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使得在社会上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就不再增加,总需求不足,产品无销路,工资再低,雇主也不会金雇工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常态,充分就业则只是一种特殊的极限。

18. 凯恩斯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是什么?P275

A、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干预;

B、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C、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

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D、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

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19. 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P283

A、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B、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比较落后;

C、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正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

20.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是什么?P288

A、阶段性鲜明。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离土不离乡”,90年代初,“离土又离乡”的转移途径占主主流;

B、速度快。78-2000年,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0.5%下降到50%,22年间下降约20个百分点。

21. 摩擦性失业有什么特点?P289

A、待业广且涉及人员多。30-55岁的劳动力群体就业率最稳定,20-30岁因工作转换形成的摩擦性失业率最高。B、失业期限较短。

22.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失业周期较长;P291

第七章 人力资本投资

1. 贝克尔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他把人力资本理论引入家庭经济分析。

2. 明塞尔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3.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

收的能力和知识等。

4. 人力资本的特点: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5.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308

A、各级正规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的流动。

6.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是什么?P310

A、投资收益的广泛性;B、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C、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7. 间接成本:又称机会成本,是指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而直

接参加工作也同样能够获得的收入。

8.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工作岗位之间的流动;地域之间的流动;地域和职业之间同时流动。

9.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P323

A、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B、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C、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D、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10.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P324

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主要成本通常包括:A、交通费;B、搬家费;C、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人;

D、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E、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11.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P325

A、年龄;B、家庭;C、教育,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D、流动的距离,距离越远,流动的成本就越高;

G、职业许可制度;H、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I、国际环境;J、工会;K、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1. 岐视类型:工资收入岐视、就业岐视、职业岐视、人力资本投资岐视。

2. 垄断岐视理论的内容是什以?P335

A、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岐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

B、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工人和没有岐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

C、企业的利润在岐视情况下必然增加;

D、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其他竞争对手实施岐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

E、市场竞争将导致岐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岐视现象。

3. 双重劳动力市场岐视理论?P338

通常,劳动力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的类型: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初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则往往是较低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较低的技术水平和很少的职业发展机会。

4. 统计性歧视理论---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

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

第九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1. 现代社会造成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较快的原因有哪些?P350

A、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

B、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牲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物品的社会价值。

C、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和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迅速发展的基础。

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

降。

3. 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最低劳动标准

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它劳动条件标准。其它劳动条件标准包括最低就业年龄标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应采取措施的各种法律规范以及关于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等。

4.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考虑哪些因素?P356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C、劳动生产率;D、就业状况;E、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 工会的职能是什么?P359

工会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此外,还包括:

A、经济性的功能;

B、政治性的功能;

C、社会性的功能(办理各种福利事业、推行社会教育、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

D、心理性的功能。

6. P363

第十章 劳动关系

2. 我国劳动关系发生哪些变化?P379

A、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B、劳动关系多元化;C、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D、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E、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3. 在我国,集团协商一般在企业一级,一些中小企业则主要集中于地域性的行业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