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历史文化

海之南——明珠海南

——海南的民俗、椰风及旅游文化

【摘要】“海之南”是文化概念,这里是奇峰异物,使人感受深厚而韵味绵长;“海之南”又是个空间概念,它标注了我们所在的独特方位,是我们置身于大海阳光与绿色之间去遐想。海南气候温暖,各处阳光灿烂,空气清新,长夏无冬,四季花开。海南是中国唯一一块独立的热带单元,她的大海、雨林、阳光、绿色本身就是特异的。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民俗气息,我们不但要带着好奇之心去挖掘,还要怀着敬重之情去感受与体会。椰树,是海南的独特风采,也是海南的象征。椰子节以其特有有的标志,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浓烈椰情倾诉。历史的不断积累,多姿多彩的古老海南文化,同时又让世人领略到不同的传统风俗,黎,苗族文化的内涵。“三月三”作为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遍布地域广阔的的“三月三”,奉献给欢庆的椰岛风情的人们。海南作为历史蔓延的海之南,发展以其自然的得天独厚,称为“东方夏威夷”。同时得天独厚的海南自然环境,及历史沉淀的文化,美食也是无处不在

各民族的盛宴也在此开席,海南以综合的菜系、美食娱乐城、饮食夜市、风味小吃、海南鸡.....这也是海南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只根系,作为旅游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带来巨大地社会效益,更将特色饮食不断发展。海南岛虽孤悬海外,但西汉开始就对其进行管制,许多宰相及文人墨客被贬至海南,传播中原文明,留下了保留至今的历史古迹。海南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早已蜚声海外,是世界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处女之地,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的好去处。更加以神奇魅力的的海之南的——明珠海南正以如诗如画的内涵及风情,召唤你体验一次非凡的

享受之旅。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三月三 椰文化 旅游文化 饮食旅游

海南岛以其独特迷人的热带风光,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奇特绚丽的海洋资源,质朴淳厚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她宛如一位清纯美丽的仙女,令人神往、喜爱。又如一颗亮丽、璀灿的明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海南岛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O公里,总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人口7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有黎族,苗族和回族。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

一、 明珠海南的民俗文化

海南省简称“琼”,历史上因琼州治所(今海口市琼山区)之南有山曰“琼山”而得名。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南亦称“琼崖”,是由琼州和崖州两地合成的,因而有“北琼南崖”之谓。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一个多移民、多民族的区域。可以这么说,由于人口长期大量的频繁迁移,中原文化、粤闽文化、岭南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南洋文化等文化形态在海南岛融会在一起。这些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碰撞、消解和融合,构成了形式多样而又丰富多彩的海南民俗文化。海南民俗文化应是众多民俗文化因素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新文化,而中原文化是促使海南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她给予海南民俗文化以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与支持。因此,海南民俗文化处处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的灵光。

1、民俗三月三

①.黎族“三月三”

黎族具有悠久的历史,黎族的祖先是开发海南岛的先民。早在我国殷周之际,黎族母氏社会时期,被称为南方百越中的骆越族一直从大陆两广地区陆续迁到海南岛,这只骆越族的后裔就是现在的黎族[2].黎族劳动人民在开拓海南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月三”是黎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三月三”自古以来是黎族人民纪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的传统吉祥盛日。因为农历三月三欢度,所以叫“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黎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故事

昌江、东方县的黎族,先后以猕猴岭的高滩坡石洞、昌化江与南遥河汇聚处的长沙滩、燕窝岭下的木棉树、东方镇的波单坡等地为汇合点,每年三月三这天,男女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香饭和粽子,成群结队的汇集到汇合点,以对歌、荡秋千、打叮咚、吹鼻萧、跳打柴舞、粉枪射击和弓弩射箭等民间活动来庆祝这个吉祥盛日。当夜幕降临,山风飘香的时候,上年纪的人聚饮叙旧;青年男女携手并肩双双散到丛林、山洞小河边,以倾歌婉调倾心投情,互送定情礼物,通宵达旦沉醉在幸福情中。天将破晓时,依依相约明年“三月三”再会。

居住在本岛南部的黎族,每逢三月三,要以猪头、米酒、饭团作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祈祖先赐平安。

②.苗族“三月三”

苗族古时称“三苗”,后称为“荆蛮”、“五溪蛮”、“南蛮”,元明清成为苗[3]. 海南苗族三月三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下闹水灾,洪水淹没了大地。洪水退后人间只存伏仪和李妹仁兄妹二人,兄妹走遍天涯海角都找不到人。日复日来年复年,两人无法婚配。后来,伏仪和李妹仁拜天地作为证婚,天地神以“万物复苏”为兄妹征婚的证据。伏仪和李妹仁把山龟背上砍成十三块,过了第二天山龟复生,形成现在龟背留下的裂痕;伏仪和李妹仁又把山竹砍断,过了第二天山竹一节一节的接生了,形成今天的竹子有节气。于是,伏仪和李妹仁举行对歌叙忠诚,大常数和大榕树是对歌场,二月二十七起把对歌,歌声通宵达旦不停断。对歌到了第七天,三月初三早上,兄妹二人才把歌对上。

伏仪和李妹仁结婚后,男耕女织繁衍后代,生息繁衍众苗族。苗族后代为纪念伏仪和李妹仁的婚配,把三月三本民族先祖结婚的日子,形成苗寨婚俗禁止在三月期间结婚,表示对先祖的崇敬。

民谣:

三月对歌

三月对歌音高调,月弦来和树叶箫。

苗哥唱来黎妹对,唱的白鸟都来朝。

二、公仔戏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为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

公仔戏的公仔(木偶),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初期的头部较小,约30厘米,上半身由藤竹编织成肩膀,下半身用袍裙遮掩,再以靴、鞋代脚,两手用木刻,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条,以便操纵,中躯主棒插入头部藏于体内。整体约宽一市寸、高一市尺半左右,后来木偶的头部增大,约有40公分,眼睛改进为能转动,舌头能伸能缩。

木偶的表演由导演者在幕后操纵,导演者一手撑偶像中的主棒,一手撑偶手双棒,导演操纵偶像时,手与曲肘并用。操纵木偶的表演程式有手势左右摆动、拱手作揖,跺脚、拂袖、跑马、射箭、上下步、扇花、晃牛耳、打虎架、滚翻、跳跃、舞步、眼睛转动、胡须拂动,嘴张合、舌伸缩,手抓拿等约20种,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奏为锣鼓。 清康熙年间公仔戏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唱腔来源于吸收兄弟剧种的腔调和本地民歌的曲调。公仔戏艺人的特长是一人可以演唱多种不同角色的唱腔,分别用平喉、子喉演唱男女角色的不同唱调。

二、明珠海南的“椰文化”

海南作为“文化板块”[4],作为先对独立的地理文化板块,“椰文化”成为海南的代名词。海南和椰子树仿佛互为表里,互为标志,就像同一枚钱币的两面。椰子树成了海南岛的代表、象征或符号。

椰子树,打它扎根海南起,就是海南各族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树干多纤维,耐腐烂,成熟的椰叶,用来盖屋顶或编织篮筐;椰壳纤维,强度高,弹性好,用于制造刷、席垫、渔网和航海绳索;椰肉鲜美可口;椰壳坚硬、轻巧或被用作器皿,或雕琢成工艺品......椰子如此深深融入到海南人民日常生活中。

文化学家认为,一个事物或一个现象,凡未经人类劳作加工,皆属“自然”;凡凝结人类劳动汗水的东西,便属于“文化”。“椰子”被称为“文化”,没有丝毫牵强附会的意思,椰子的一切派生物,他们本身都是“椰文化”。海南的“椰

文化”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文化就其完整的含义,是指“人类的有明确目标的特殊活动方式及结果的综合。换句话说,文化不仅只劳动,还包括人类行动中明确目的的直接活动[5].物质的椰文化决定和塑造了海南精神和行为层次的椰文化特征。例如:表现和赞美椰子为内容的诗歌、散文、舞蹈、电影、绘画,人们心理上对椰子树的自豪感,依恋感、椰子装扮了海南,也塑造了海南人和海南人的生活。

特别是,椰子的优美品质。千百年来自然而默默的感染或熏陶一代又一代海南各族人民的品格和情操,从而形成海南椰文化的精髓。椰子树挺拔高大,面向大海,扎根热土,抗风斗狼,坚韧不拔,具有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海南人民素来有椰子的品格,他们世世代代扎根海南,不畏强暴,在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椰子树的品格是海南人民的象征,海南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椰子树品格的见证,这就是海南文化最深层次的含义。

既然椰文化是海南地方特色文化,因此,海南举行一个国际性的商旅文化节庆时,用椰子命名再合适不过。“海南国际椰子节”是章琦首先提出,几经修改论证,海南国际椰子节以椰子命名与经贸商旅有机结合。首届椰子节于1992年4月3号到7号举行,首届椰子节定于这一时间,即把黎族“三月三”节纳入海南岛国际椰子节,使椰子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海南举办“国际椰子节”是海南内在经济发展需要: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培育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海南省是个新省,新特区,需要自己独特地文化和精神。

2、海南当地人民和大陆移民共同构成,需要大家的文化凝聚和汇合;

3、海南新形象的树立,寻找开发的新起点。

4、让世界了解海南,让海南走向世界。

独特地椰俗

大凡有椰树生长的地方,都体现椰文化的奇异风俗。比如栽种椰树,古老的海南,椰树印染着神秘的色彩,被人视为圣洁之物,吉祥之树,生命之永存,

海南之象征。海南人民爱慕,敬仰椰树,他们在数千年的椰缘历史中,形成种种有关的奇异民俗。海南人民无一不以饮椰子水为快、为福。有诗吟道:“仙山仙岛,不必问何处;蟠桃灵芝,怎比的椰子”(芦荻《椰子颂》)。在文昌一带,有订婚椰树,结婚椰树,生儿椰树等。

三、明珠海南的旅游文化

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生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或举家前往,既可怡悦身心,增长见闻,又可扩大胸怀、了解大千世界。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须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句古话“见景不如听景”。 海南省是我国热带资源面积最大的省份,那儿一年四季树木常青,山峦叠翠,河流纵横,湖泊遍布,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海南四周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海湾,那儿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捷径,阳光明媚,岸边翠绿的椰林中鸟儿证明,旖旎的滨海风光令人心驰神往。海南省的传统文化悠久灿烂,古朴独特地民族分清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黎族通报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海南的地方菜系中有不少风味独特的佳肴,有其事还为真品丰富齐全,几乎应有尽有。海南岛,真实一块神奇迷人的旅游胜地。

海南岛——镶嵌在浩瀚南海上的一个明珠,以他秀丽的热带风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纯朴敦厚的民情风俗为世人所赞叹,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一块人间仙境般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地理纬度低,属于季风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长久日照,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在高等植物中,木本植物1400多种,其中用材树种800多种,可供造船、高级建筑、精美家具、军事工业和美术工艺等用途。海南岛有着丰富独特地人文景观。据考古资料和史籍记载,远在距今3000多年前,海南岛最早的拓荒者——现在巴族的先民们就在岛上定居生息。公元前100多年,中国中央封建政权已在海南岛上建立了郡县制,大量的移民从大陆来到海南岛,带来了先进技术,形成了较强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从而加速了海岛的开发和建设。如今,岛上人到处留着汉、黎、苗、壮等民族先民开发海岛的遗迹,他们已成为昭示后人的最宝贵的名胜古迹。热带海滨风光、小区民族风情和温泉疗养胜地,是海南的三大特色旅游资源。 三亚风情

自桑三亚市落笔洞内发掘出来的古人类遗齿表明,早在距今一万年前,“三亚人”就同大陆人有文化上的联系。如今的三亚“天涯海角”成为最吸引境内外游客千万的海滨胜地,那里有米人的海滨浴场,神奇的灵族风俗,甜美的椰子汁水,还有那渔歌唱晚的水上人家,历史悠久的崖州古城,著名的鉴真大师登岸处,伟大的女纺织家黄道婆故居„„

⑴神话奇景鹿回头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海闻龙摆尾,山见鹿回头。椰树森森立,渔舟渺渺浮。”(董必武《鹿回头椰庄招待所》)诗中所指,就是海南著名风景胜地——鹿回头。鹿回头位于三亚市南面5公里的一个小半岛上,是由珊瑚礁形成的山岭,东北西南走向,到海又折回向西北,从远处望就像一只鹿驻足回首,以此得名。 ⑵天涯海角

古时的海南岛,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加上瘴气弥漫,时有瘟疫流行,又因为隔千山万水远离中原,因此是流放之地。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海岸边,放眼望去,大海苍茫一片,似乎走到天之尽头海之角看。这些落魄、失意的人,在此情景中,不免叹曰“这就是天涯海角了”。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西郊20公里的马玲山下,原名下马岭,滩岸上横躺着一片白沙,延伸入海,海水湛蓝的向远方伸去,与天相接。

⑶迷人的亚龙湾

距三亚市24公里,位于榆林港东侧,有一处美丽的海湾。整个海湾线约唱20公里,而海湾的东、西、北三面有几座海拔不超过400米的山岭,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东南端的小山岭与海上的小岛成一犄角。海湾内有5个小岛,向前行的碧波之中的船只。涉足沙滩,洁白细软的沙使人感到轻盈舒适,而在轻柔的海风吹拂下,清澈见底。这就是风景迷人的——亚龙湾。

说起海南的旅游,风景的自然风管是不必说的。但每个地方特色背后一定有这个地方的饮食特色。饮食旅游天独厚的海南自然环境,及历史沉淀的文化,美食也是无处不在。各民族的盛宴也在此开席,海南以综合的菜系、美食娱乐城、饮食夜市、风味小吃、海南鸡.....这也是海南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只根系,作为旅游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带来巨大地社会效益,更将特色饮食不断发展。

例:1、吃在黎家

到黎族地区,一定要尝立足的独特美食,并且大都以山区风味为特色。 ⑴“竹筒香反”

⑵离家糯米饼

⑶雷公笋

1、海鲜

⑴曲口湾海鲜

⑵三亚海鲜

海南菜系,以鲜香酸甜为主,海岛风情,难过韵味,表现一下几点: ⑴烹饪原料数量众多,烹调技艺丰富多彩;

⑵菜肴品种举不胜举,海南四大名菜:白切文昌鸡、白切加积鸭、白汁东山羊、清蒸和乐蟹;

⑶地方流派,个性鲜明;

⑷饮食品种,“怪”味不迭

⑸突出清鲜,注重养生。

四、小结

海南,一个特殊的祖国之南。民风,民俗令人沉醉其中,千奇百怪的特色,惊叹的文化。满城的椰树,满树的椰子,跨越海湾的岛国风情。就像现如今海南发展迅猛即将成熟的椰子,个大汁甜。以旅游发展的国际旅游岛,正在以满怀热情召唤,美食与风景的完美搭配。

冬季的海南岛依然然绿草如茵,阳光明媚。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天之涯、

海之角浓郁的热带风情,感受到水晶一般纯净的天空和丝绸一般柔顺的海水。琼海博鳌、三亚亚龙湾、兴隆南燕湾等这些人间胜景中的高尔夫球场赛事频仍,热闹非凡,许多高尔夫球爱好者及游客在风景如画的高尔夫球场上尽情挥杆。每年的冬日,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国内外的游客在饱览海南旖旎美丽的热带风光之余,更热衷于打高尔夫球,个个兴味盎然。

【参考文献】

[1].王天津.《明珠海南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

[2].常辅堂.《海之南》.南方出版社

[3].张桐、任在奇.《海南椰文化,民俗三月三》.南海出版社

[4].《海南的文化板块和文化发展》,载《海南日报》1989年9月14日

[5].尤-勃罗姆列伊.《民族和民族学》内蒙古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