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提高市民素质 创建和谐建湖

我县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正在向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努力;当前,我县正在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实施城市化战略必须有高素质的市民作支撑;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我县市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决定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对全面夺取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推进全县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市民素质的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转变为市民,其行为习惯与城市环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市民素质方面还存在不少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精神不振奋。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大事不关心,小事不愿做,玩风盛行,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禁而不绝,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二是社会融合度不高。见人不谦让,乘车不让位,行走不让人,横穿马路不让车,明知违反公共秩序,还强词夺理,蛮横逞强,与人争吵不休;人际关系淡薄,语言不文明,邻里纠纷不断;缺乏互助精神,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遇难不助,遇弱

不帮。三是社会诚信度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违约毁约、虚假广告等行为时有发生;无视规定,无证经营、违规摆摊等现象禁而不止;不讲职业道德,在岗无责、办事拖拉、故意刁难、乱查乱罚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陈规陋习不改。管不住自己的口,随地吐痰,出口成“脏”;管不住自己的手,随手乱扔,随处乱倒,出手添乱;管不住自己的腿,横穿马路,践踏花草;管不住自己的车,违反交通秩序,不按交通规则行车,乱闯红灯,乱停乱放。同时,抢劫、盗窃、聚众闹事等损害他人利益、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仍有发生;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破坏公用设施等不文明行为未能得到彻底根治。这些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需要社会的监管,更要依靠广大市民自身,通过教育、舆论、文化、行政等手段和市民自律、自约,多管齐下,打造一流的人文环境。

一、创新理念,充分凸显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时代性

市民文明素质包含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等诸多方面,是影响其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的内在因素。当前,在市民个人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历史条件下,应进一步强化教育理念的创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和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一是以积极进取的城市精神引领市民。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全体市民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理念。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城市精神的塑造。例如,杭州市提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青岛市提出“诚信、和谐、博大、卓越”,宿迁市提出“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等等,以此引领城市进步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我县可结合吴越文明与楚

汉雄风交汇的地域特点,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的水乡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途径,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出诸如崇文尚德、融和开放、创新创业、激情奋进等简明精练的城市精神,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育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二是以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影响市民。文明来自于健康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升华。我县应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历史悠久的淮杂文化、忠诚睿智的名人文化、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大方得体的礼仪文化、自娱自乐的广场文化以及和睦互助的社区文化,让市民在健康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文明的要义,增强融入现代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以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塑造市民。城市氛围的改善与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二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一方面,应积极创新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加强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注重彰显灵动水乡、活力建湖的独特魅力,打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在创建平安建湖、法制建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生态建湖、诚信建湖,大力营造生态友好、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城市氛围。

二、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针对性

基本道德的普及和践行,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石。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常驻人口逐年增多,市民素质参差不

一要明确创建的目标。应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抓好五个重点:即以礼仪文明为重点,提升城市人文素养;

齐,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工作面广量大,目前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以交通文明为重点,规范市民出行秩序;以服务文明为重点,优化地方发展环境;以生活文明为重点,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以公益文明为重点,营造互助友爱社会氛围。

二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文明难以移植,信仰不能强制,道德需要自律,在全体市民中形成普遍认同的人格追求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用知识的力量让人们辨别生活中的是非、美丑和善恶,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教育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教育的内容。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础,广泛开展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全体市民树立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兴业的良好风尚。大力普及“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知识,使市民告别不文明言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二是突出教育的重点。重点抓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他们自立、自省、自警、自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群众做出榜样。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养成文明习惯,做“四人”新人。抓好对窗口服务行业的教育,引导他们践行服务承诺,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抓好对个体工商户的教育,引导他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三是改进教育的方式。通过家庭、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市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建立终身教育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网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市民的头脑之中,使其逐步由认知走

向认同,内化为道德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重点普及社区教育,发挥社区教育场所的作用,积极组织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为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要通过全面推进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道德规范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

三要强化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是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工程。要认真制定规范市民素质的宣传标语、市民道德行为规范宣传牌,组织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社区干部深入社区宣传发动,使市民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县各新闻媒体要制定详细的宣传报道计划,大力宣传市民素质教育的法律法规,跟踪县里开展的市民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立体式、多层次、综合性的动态报道,及时推广典型经验。综合运用上街设点、咨询、宣传、公益广告、黑板报、宣传橱窗、图片展览、座谈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健全宣传设施,直观展示对市民素质的要求,让市民时时感到有一只无形的眼睛在监督、制约着自身的行为。

四要积极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文化具有净化心灵的重要功能,提高市民素质必须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要加大投放,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影响剧院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社区群众的感情驿站。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在读好书、参与高雅的文

化生活中陶冶情操,摆脱落后愚昧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和趣味。要宣传淮剧、杂技这些特色文化品牌,多举办一些有益身心的文艺演出活动,让群众在观赏优秀文艺节目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市民的自律意识。淮剧要加强创新,使之与时代内容相贴近,与现代生活相贴近,推进一些与市民素质息息相关的新作品,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的作用,经常组织到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明查暗访,消除黄、赌、毒滋生蔓延的土壤。

五要大力实施文明市民创建工程。紧密联系实际,打造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文明市民创建工程”,以活动为载体,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提高素质,加强规范。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重点的“市民环境大清整活动”,对居民区杂物乱堆乱放、楼门楼道乱贴乱画、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四乱”行为进行整治教育。对占道集贸市场进行治理,对机关、校园、院落进行清理,对店容店貌进行规范,对出店经营进行打击。二是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五小”(在家庭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在做小伙伴、在社区做小卫士、独处时做小主人)活动,以“小手牵大手,家庭带社会”为主题,组织开展“我与父母共同遵守社会公德”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风气。三是制定《社区公约》。

每个社区居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本社区的《社区公约》,包括清理家庭环境以及周围环境,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崇尚科学的生活方式,反对迷信等内容。四是组织“市民道德寻访团”。由县文联、文广局、规划与城市管理局等单位牵头,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下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和吵架滋事、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并制成展板在社区巡回展播。五是开展老干部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发挥老干部报告团的作用,深入各系统、各单位、学校、社区宣讲日常行为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六是开展“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社区文艺演出。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向市民宣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市民道德规范。七是开展文明市民标兵评比活动。评定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讲奉献的良好风气,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要增强环境对人的约束力和改造力。环境与人是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的优美、清洁程序反映了市民素质的高低,市民素质决定着城市环境的质量,谁也不愿意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之中,不愿生活在一个不文明、不稳定的社区当中,不愿意把美好的环境破坏在自己手里,这就是环境的塑造功能。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市形象的确立,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市民素质,也要求市民加强自律自约,努力维护自己生活空间的整

洁。建设、规划与城市管理等部门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创造优美的环境来美化人的心灵,引导人们自觉维护环境。要建设一些高品味的灯箱、文化栏等,激发人们爱美意识、保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人人动手、全员参与、创造文明城市的浓烈氛围。

三、健全机制,着力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实效性

一是建立长短结合的推进机制。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开展短期突击创建,通过集中巡查和整治,营造文明创建的社会氛围,不断巩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成果。又要注重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努力形成远期目标明确、阶段重点突出、推进措施实在的持续效应。二是建立城乡联动的共建机制。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因子女入学或进城务工等原因,从农村转移到县城的人口有近万人。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过程中,应注重创建文明城市与培育农村文明风尚的有机融合,加强市民文明公约与村规民约的衔接和统一,使文明素质的标准要求和教育引导向镇村延伸,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机制。三是建立齐抓共管协作机制。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共青妇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中的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工作职责,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重心下移,努力促进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四是要完善奖惩监督机制。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市民行为的约束力,强行入轨,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要建立公民道德建设奖惩体制,把教育和惩戒结合

起来,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要鼓励市民向陈规陋习宣战,扩大社会监督的主体力量,让陈规陋习到处有人监督,无容身之地。要搞好舆论监督,开辟像“南京零距离”那样的电视栏目,组织明查暗访,对社会上出现的不道德、不文明、不规范、不诚信行为,公开曝光,揭露批评,让人们从中辨别美丑、善恶,自觉摒弃不良陋习,营造积极向上、安全文明、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