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朝贡制度研究综述

第11卷第7期2011年7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OFJIXIUNIVERSITY

VoLllNo.7

July.2011

文章编号:1672-6758(2011)07-0039—2

朝贡制度研究综述

刘’亮

摘要:朝贡制度是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外交往模式的高度理论概括。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基本分为两个部分:制度本身的研究;在制度影响下形成的中外关系模式的具体论述。朝贡制度对解释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反思的起点。

关键词:朝贡制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在《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一书中,重点论述了清朝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的关系。滨下武志认为,在亚洲内部,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独立的朝贡贸易体系,近代亚洲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个体系规定着的。“亚洲的近代化并非通过验证各国国民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而得以展示,而必须根据亚洲各国、各地区与亚洲朝贡贸易体制紧密联系的内容的变化来确定其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亚洲的近代化是以其对朝贡关系如何处理的内容来决定,而不是西洋化取代的程度来决定。”【21

香港学者黄枝连教授1992年后陆续发表的140万字的“天朝礼制体系研究”三卷本著作,在著作中提出了“天朝礼治体系”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详细论述。代表了目前中国(包括台湾、香港、澳f-j)学术界关于朝贡制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指出,“在19世纪以前,远东地区有一个突出的区域秩序,是以中国封建王朝(所谓“天朝”)为中心而以礼仪、礼义、礼治及礼治主义为其运作形式;对中国和它的周边国家(地区)之间、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起着维系与德定的作用,故称之为“天朝礼治体系。”【31

韩国学者全海宗长期致力于中韩关系史的研究,在其著作《中韩关系史论集》中他对朝贡制度的起源、演变、类型、表现形态、朝贡制度的本质特征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汉代朝贡制度考》一文中他指出,“西汉后期,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制度的朝贡制度日渐成熟,并对史学界普遍认为的所谓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朝贡制度,是延续和发展了先秦时代天子与诸侯间朝贡制度的观点作了辨析。竹【刮

李云泉的《朝贡制度史论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对朝贡制度进行了纵向的、详细的梳理。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朝贡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嬗变,并且对不同时期朝贡制度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后两章重点分析了明、清两朝的朝贡国、贡道、贡期、规模、贸易和朝贡事务的组织管理等;第四章论述了朝贡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礼仪原则;五、六两章通过一些列相关事件的考察,简要回顾了

随着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和深化,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外交往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研究。朝贡制度(tributary

sys-

tem)就是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外交往方式、方法的高度理论概括和阐释。朝贡制度(tributarysystem)对解释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内政、外交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长期为中外学者所使用,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反思的起点。

朝贡制度(tributarysystem)是西方国家最早发明和使用的。tributarysystem或tributesystem一词,一般有三种译法:朝贡制度、朝贡体制、朝贡体系。(本文采用朝贡制度这一译法)。朝贡制度(tributarysystem)是这样一个体系,它包括朝贡关系和相关制度在内,主要指以古代中国为核心的朝贡关系网络。“海外学者在从不同角度归纳古代中国的外交特征时,还有与朝贡制度含义相近或相关的提法,如“册封体制”“华夷秩序”(或“华夷国际秩序”)“天朝礼治体系”“中国的世界秩序”等。竹【¨

目前学术界基于上述概念,对朝贡制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对朝贡制度本身的研究、对朝贡制度下形成的中外关系模式的具体叙述。

一对朝贡制度本身的研究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汉学家费正清教授对朝贡制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而且影响巨大、深远。费正清、邓嗣禹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41年第2期)发表《论清代的朝贡制度》。1942年,费正清对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观点进行了加工和提炼,以《朝贡贸易与中西关系》为题发表在《远东季刊》(1942年第1卷第2期)。另外,费正清在其《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中国:传统与变革》《美国与中国》等著作中对中国的朝贡制度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论述。他将朝贡体制作为中西冲突的

背景进行考察,建立了“冲击——反应”模式,并把此模

式作为其研究近代中国的基本框架。费正清对朝贡体系的研究和阐述使“朝贡体系”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清朝以至整个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主流分析模式。对中外学者影响最深远的是:他认为朝贡制度是妨碍中国走向近代社会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刘亮,在读硕士,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门史2009级,江苏・徐州。邮政编码:221116

・39・

第7期鸡西大学学报

2011生

朝贡制度的衰亡和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此外,国内外学者的一些著作和论文也涉及到朝贡制度,如何芳川《“华夷秩序”论》(《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l期)、简军波《中华朝贡体系:观念结构与功能》(《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1期)、万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陈尚胜《闭关于开放: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二朝贡制度下形成的中外关系模式的具体叙述在朝贡制度的模式和概念下,学术界对各朝的朝贡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何平利《明初朝贡制度析论》重点分析了明朝朝贡制度的特点:“政治重于经济的朝贡贸易,作为维系与招徕清国称藩纳贡的纽带。明初所推行的朝贡制度与政策事实上亦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对外关系的继承与发展。”并且认为:“然而这种外交与外贸合一,经济附庸政治的朝贡制度与政策,却给明朝国家经济带来了严重恶果。”【5o沈春英《略论清朝朝贡体系》分析了清朝朝贡制度的四个层次:“清朝的藩部:亚洲腹地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与之互市的一些西方国家”。并且认为:“事实上,清代朝贡关系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与部分邻国的封建统治者之间为了互相支持而建立的特殊政治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同盟关系,至少“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6o杨雪芹《略论清朝的朝贡制度》分析了清朝朝贡制度的四个特点:“受册封与扶危定倾贡期不等,贡品都必须是土特产贡使对皇帝须行三拜九叩礼对属国不强调汉化贡使贸易”。【71并对其得、失进行了论述。祈美琴《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批驳了学术界对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体制观点的混淆,论述了清代朝贡体制的地位、特点。并认为:“清代虽然延续了明代的朝贡制度,但实质已经转化为一种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治方式,剔除了明代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中国与西洋诸国之间形成的藩属关系,且朝贡中的贸易性质也远不同于明朝。”哺1史燕龙《元代高丽朝贡制度史论》重点论述了元代中央政府同高丽之间的朝贡关系。一1曹秀丽《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则重点论述了朝贡制度下清朝同荷兰的关系0001王志强《论中越朝贡关系的

近代转变》重点论述中国同越南朝贡关系在近代发生的转变。【l¨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认为“朝贡体制有着两种实践走向:一为“怀柔外夷”的实践;一为“保持自主性”的实践。明清时期,欧洲人东来后,中国与葡萄牙和英国于1840年前的交锋,拉开了朝贡体制“保持自主性”实践的序幕。1840年后,英国以战争的方式继续挑战朝贡体制,朝贡体制“保持自主性”实践进入实质性实践阶段,这一主题一直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历史。”【I到

总之,朝贡制度是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模式的高度理论概括。朝贡制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内政、外交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M].新华出版社,2004:2

—3.

‘[2]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2.

[3]黄枝连.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卷)亚洲的华夏秩序一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

[4]魏志江.[韩j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译本)评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1).

[5]何平利.明初朝贡制度析论[J]学术界,1988(4).

[6]沈春英.略论清朝朝贡体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7]杨雪芹.略论清朝的朝贡制度[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13卷第2期.

[8]祁美琴.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

[9]史燕龙.元代高丽朝贡制度史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0]曹秀丽.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1]王志强.论中越朝贡关系的近代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2]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

ReviewofTributarySysteminChina

LiuLiang

Abstract:ExchangeoftradeandculturemadebyancientChinesegovernmentTheacademicresearch

on

Canbegeneratedbythetributarysystem.

andtheforeignrelations

thistopic

can

bedividedinto

two

parts:studyofthetributarysystemitself

derivedfromthesystem.ThetributarysystemhasinfluencedChineseinternalandforeignafEail'¥.Thesystemhaslongbeenstudiedbyacademiccommunity.

Keywords:tributarysystem;reviewofstudyClassNo.:D829

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40・

朝贡制度研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亮, Liu Liang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2011,11(7)

参考文献(12条)

1. 史燕龙 元代高丽朝贡制度史论 20092. 杨雪芹 略论清朝的朝贡制度 1995(02)3. 沈春英 略论清朝朝贡体系 2006(03)

4. 魏志江 [韩]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中译本)评介 1999(01)

5. 黄枝连 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上卷)亚洲的华夏秩序-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 19926. 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19997. 祁美琴 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 2006(01)8. 何平利 明初朝贡制度析论 1988(04)9. 李云泉 朝贡制度史论 2004

10. 石元蒙 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 200411. 王志强 论中越朝贡关系的近代转变 200812. 曹秀丽 朝贡制度与清前期的中荷关系 200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dxxb201107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