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苏雪林的散文批评

2011年第1期第24卷(总111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No.12011General No.111

Vo1.24

论苏雪林的散文批评

吕若涵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语丝》、《现代评论》要:苏雪林与散文名刊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

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文学批评”“自传”察。苏雪林对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关键词:苏雪林; 散文批评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1) -01-0054-05

苏雪林研究在新时期以后的大陆学术界开始得不算“禁太迟。①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苏雪林研究中的忌”被打破,几乎可以说,她的生活与性格、学术活动、文学创作等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尤其是她在1949年以前的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胡适、鲁迅及现代评论派作家的关系等,都作为新文学发展和女性文学发展的一部分受到重视; 出版界则致力于搜集出版她的文集和文学传记,为研究者提供所需要的研究史料。但是,由于苏雪林著述甚丰而全集未出,特别是在台湾创作的散文、文坛回忆及修改后出版的文学批评、学术性文章等,即使在两岸交流频繁的今天,对大陆学者来说也不易搜罗齐全,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进展和深入。《苏雪林文集》、《苏雪林上个世纪90年代出版的四卷本

》、《浮生十记》自传等,毕竟是经过编辑挑选后的选编本,而近十年出版的各种传记良莠不齐,只能作为二手资料来参考。以近年来不少热衷于讨论苏雪林与鲁迅、苏雪林与胡适的交往的文章为例,它们多以苏雪林晚年回“反鲁”忆文字为据,借以说明苏雪林的原因,而对于苏氏

的回忆是否属实并未加以史料上的考证和甄别,使用相当随意,因此时有以讹传讹的情况出现。这里不及其余,只引与本论文相关的一节史料为例,说明对当事人的回忆如果未加查证可能引出的错误推断。

人们最常引苏雪林回忆与鲁迅的一次会面,这段话一般研究者是熟悉的:

我在上海也曾晤及鲁迅。那是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一家酒楼办了一席,请凡在他书店出过书的人。北新是当时印行五四后新文艺唯一的书局。因我曾在书店出了三本书,故亦在被邀之列。林语堂、郁达夫、章依萍都在座。鲁迅对我神情傲慢,我也仅对他点了一下头,并未说一句话。鲁迅之所以恨我缘故,我知道。……因我曾在《现代评论》发表过文章,又与留英袁昌英等友好。鲁迅因陈源写给徐志摩一封,信,恨陈源连带恨《现代评论》恨《现代评论》《现代评论》连带恨曾在上写文的我,遂有那天

的局面出现。

“招饮”,“苏梅”鲁迅在日记里也曾记下这次其中有的名字,具体时间是1928年7月7日。苏雪林在上海

[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百年中国散文:作为一种文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

号:08BZW049。

收稿日期:2010-12-31

作者简介:吕若涵(1966-) ,女,福建南安人。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散文。

:《关于苏雪林攻击鲁迅的一些材料》,《鲁迅研究动态》1983年第5期。①如袁良骏

,“名人自传丛书”,“编②《苏雪林自传》张昌华编,第74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此书为江苏文艺出版社之一:“本书的主要文字,《浮生九四》,后记”说明了选文出处源于苏雪林先生九十四岁时所撰写的自传部分选自作者早年自述性的回

《》《》。”忆文章我的生活以及眼泪的海等

“晤及”鲁迅一事本身不错,但鲁迅是否如她所说,因为与《现代评论》“连带恨”“神情傲慢”的笔墨官司而她而呢? 从时间上看,鲁迅与陈西滢等现代评论派打笔墨官司之际,两方人马里都有苏雪林当年的老师,而苏雪林与现代评论派作家的袁昌英刚刚认识,其他人则并未深交。这《现代评论》次北新的宴请是在7月,而她也的确在上分《楚辞九歌与中国古代河神祭典的关系》(署名三次登载

雪林女士) 并一篇题为《文以载道的问题》的文艺论文,205期、206/时间却是11月,即1928年11月4日204期、207/208合期。《现代评论》于1928年12月19日第209期停刊,苏雪林的这篇考证长文几乎也可算它的一个收《现代评论》尾,而之前未见苏雪林其他文章。①因此,苏“恨”雪林猜测鲁迅她的原因在时间上并不成立。这个例子不过是又一次提醒我们,作家自己的记忆出错很正常,研究者拿来作史料使用时应查对原刊,有所辨析。

有关苏雪林的诸种传记很少提及苏雪林与周作人、《语丝》与的关系。1925年春夏间归国后的苏雪林一直在寻找重新进入文坛的路径,而1924年底先后创刊的《语丝》《现代评论》与是当时知识界影响甚大的刊物,两“五四”个刊物的主要编辑和作者群体,与新文化运动有《语着密切关联。两个刊物都为她所关注和喜爱,尤其是,《语丝》《憨仪丝》每期都读。归国不久在上就开始见到(译文) 、《在海船上》、《猫的悲剧》老丈的秘密》等散文和“雪林女士”、“雪林”、“杜若”、“绿漪”诗文译作以等笔名发表,有时一期里还有她两篇文字。最吸引苏雪林的恐怕是刊物(尤其是周作人) 发起的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菜征集,一下子调动起了她的写作兴趣,投稿后,她还就,去信《语丝》叙说自己在回忆故乡流传的瓜蛇的故事”

“恍惚又回到童年时代,故事中心灵里充满了说不出的甜。周作人的回复则郑重其事,蜜和神秘的感想”他肯定苏“甚是适当”,的写法但并不回应苏雪林来信中流露的感伤,而是把苏雪林的故事与绍兴的蛇郎故事、与埃及类似“启传说进行比较,就搜集民间传说的意义对苏雪林进行”:“这篇里包含著兽婚,变形,季女胜利诸事,都是构成蒙

传说神话的重要分子,处处可与原始文化对照发明,是极有学术价值的故事之一,若能把流传各地的这一类故事聚焦起来,得到百十篇,比较研究,不但是文化史上的好资料,也是颇有兴趣的工作。我们没有想混进学术之门(固然中国现在也还没有这种学问的萌芽,) 但纯的野心,

从趣味上立脚,这个半游戏的工作也正大可以试它一”(《关于菜瓜蛇的通信》,《语丝》试。第44期)

苏雪林显然受到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并由此引发了对神话传说民俗的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苏雪林在《青鸟

:“周作人先生是现代集·周作人先生介绍》中特别说明。”“我对神话童话和民俗学作家中影响我最大的一个人

[2]

”1928年底等,兴趣的特别浓厚,大都是由他启示的。

《楚辞九歌与河神祭典的关系》她的考证性论文发表,是她后来一生对屈原、对神话传说展开学术研究的开始。有意思的是,在此文末了,她用随笔笔调抒写了论文的初:“我希望有江绍原先生其人者,衷和目的抱着著《须发爪》的态度,将传说的山精水怪,水魅花妖,用系统的方法,收罗为一部书,看看它们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风俗,……究竟有什么影响? 这就是我著这篇文字的民族性,

②江绍原是语丝派中人,”希望之所在了。其《须发爪》一

《语丝》度是里热闹的话题,周作人曾为此书作序。苏雪《语丝》林在此又呼应着的趣味,并对周作人民俗学观点加以发挥。

《语丝》事实上,苏雪林在发表文章的前后,女师大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正日益发展,随后不久,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陈西滢等又开始了长达数月的“闲话”和“争,吵”但当时都与苏雪林无关。把苏雪林当作现代评论派:“就她在上海的情形而是很牵强的说法。有研究者认为

‘月华’”这个言,也一直是处于新月派的的边缘而已。判断比较合理。从史料上看,语丝派、现代评论派、新月诗派对苏雪林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有影,《语丝》但在散文方面和周作人留给苏雪林极为深刻响,

的印象,特别是《语丝》的文体风格,尽管她认为还存在“半文半白,随笔乱写”的毛病,但在后来的教学与批评她对周作人的言志与载道起伏对立的说法,以及新文中,

学的源流在晚明、小品文是文学发展的极致等说法并无:“现在的新散文实在还是沿着明末小品文字的系统异议

”(《俞平伯和他几个朋友的散文》) 苏雪林由于与发展。

原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中人渐熟而对他们持有同情立场,《现代评论》也应是30年代的后话。她在上发表的文字,《现代评论》与在发表大量作品、产生深远影响且后来成为她的同事和朋友的陈西滢夫妇、袁昌英等相比,影响可30年代以后,谓微不足道。但是,苏雪林的批评观却开始《现代评论》、《独立评论》清晰地体现出等刊物自由主义文学态度的综合影响。

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散文批评和理论建设中,载道与言志、性灵、幽默、趣味等,是不同流派反复论辩的重要问写下的教案和后来成书题。苏雪林在当时留下的文评,

[3]

《现代评论》:《楚辞九歌与河神祭典的关系》、《楚辞九歌与中国古代河神祭典》、苏雪林此文在发表时有三个略有不同的标题

《楚辞九歌与河神祭典》。方维保《苏雪林:荆棘花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误植为《九歌与河伯祭典关系》; 石楠《苏雪林年表》《现代评论》《屈原与河神祭典关系》,将苏雪林在上发表文章的时间误为1927年,将文章标题误写成应是直接引用苏雪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掷钵庵消夏记:苏雪林散文选集》(台湾INK 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林回忆文中的说法,文见

“附录一《苏雪林年表》”:“一九二九三三岁在《现代评论》《九歌中人神恋爱限公司2010年10月出版,陈昌明主编) 中之误为上发表

”。的问题》

207、208期合刊,1928年12月22日。岳麓书社影印1999年版。第八卷,第206、②《现代评论》

55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中,涉及散文作家、散文刊物、散文理论、散文流派等,主要还是依据自己的阅读趣味和教学活动来选择评论对象,尚未能就对新文学的发展作面面观。由于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既有努力开拓、除旧创新的精神,同样也因散文文类特性较之其他文类显得更为模糊而使许多的理论难以构成系统,终究停留“批评”于作家作品的活跃层面,而未能建构起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且不说郁达夫、朱自清、俞平伯等散文名家对于散文的看法有前后矛盾或语焉不详的毛病,即使是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等大家,在杂文或小品文的论争中,往往就题发挥,或引中国固有的文论、或引欧美、日本的随笔理论,对于散文文类的理论,尤其是抽象的理论,就他们个人来说,未有深究的兴趣。苏雪林在武汉大学课堂里讲授新文学,可供参照的材料也因此她发表于报刊的批评文字,既与李素伯的《小不多,

、品文研究》阿英的《十六家小品序》有相类似的地——即在勾勒散文发展的某些特征和现象时,方—加上了个人细致而精当的点评,甚至不失锐利; 同时苏雪林更强调以自己的个人喜好去把握散文发展中出现的群体和现象。如果再参考她在晚年重新修订出版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不难发现,在散文这一文类下,她更乐于讨论“五四”,《语丝》青年一派散文一脉的作家作品、刊物以及自由派与左翼的小品文论争,如此,在诗歌批评中,苏“作家论”雪林多以形式来勾描文学史的图景,但在散文批评方面,她选择鲁迅(杂感) 、周作人(小品文及思想) 、林语堂(幽默) 作单独批评,其他则勾描现象、综合比较。周作人的思想、俞平伯、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叶绍钧等“五四”、“五四”、《语丝》年轻一代散文女作家群散文与《论语》等一脉相承的文风,林语堂与幽默等,尽管偏向自由派作家,尽管针对鲁迅的文字偏激而缺乏学理性,那些批评文章在今天看来,还是以理性为主导、具有一定的文学史视野。

苏雪林对散文的批评,注重把相关的、相似的风格或流派整合起来评述,或把流派生成的前因后果纵向联结以呈现其流变,因此,也时时可见其相对成熟的史识和见解。苏雪林把自己对现代小品文的最高评价给予了周作《周作人先生介绍》人。在这一大题目下,苏雪林认为小“五四”时期的勃兴起走到30年代的“黯然无品散文从

,,“别人以余力为小品色”而周作人的散文却愈见其鲜明”散文,他则用了全副心灵。并热烈赞颂他是“孤傲的山”、“近十年内‘小品散文之王’”。她对周作人思想的峰

全盘梳理以引用原文为主,引文简约明确,归纳出周作人的美学趣味、历史观、文学史观、儿童观、妇女观等基本内容和周作人散文的思想特征。在论述周作人散文的影响时,她看重的是周作人小圈子里的作家的散文,加以比较,以突出语丝派散文在多元性中又有最突出的共性:

“平淡与清涩作风的提倡,发生俞平伯、废名一派的文字,又有作风虽与此稍异而总名为语丝派者,其作品大都不拘体裁,随意挥洒,而写讽刺于诙谐之中,定于幽默之”趣。她以文学发展的眼光注意到语丝派与后来的论语派《语丝》“在那火辣有着内在的重要关联,认为,如果说是‘闲适’‘风趣’,辣时代里提倡和以自由思想相标榜的文,《论语》“可说是由《语丝》艺刊物”那么的‘个人主义’‘情趣主义’一个道统传衍下来的,不过更加了一个大题‘幽默’。(《语丝》) 当然,目,便是的提倡”与《论语》苏雪林的散文批评对象限制在周作人的文学圈子里,看重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尤其是《语丝》《论语》、一脉相承的《人间世》等论语派刊物,而认为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不值一哂,这自然也为她的文学立场和文学态度所决定。

作为批评性随笔,本身应是对作品的细读和以自己的美学趣味或原则进行阐释,它带着强烈的个人性,可以让批评家与作品在某一点上碰撞出火花,而不必考虑是否顾及作品全体,批评性随笔所需要的不仅是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更要把客观的描述与主观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好的文学批评,就是文学创作。苏雪林的批评文字不惮于表现个人的美学趣味乃至偏见、苛评。在30年代的批曾有不少人将朱自清、俞平伯作品进行比较品评:评中,

曹聚仁30年代以教师的身份,对于国文教材中的选文,更倾向于选用朱自清那种真挚简明清晰的散文,如果是俞平伯散文,教师解读时会比较困难。①阿英以左翼批评家的眼光将这两个散文家视作“五四”时期的“田园诗、人”美的歌咏者,同时批评他们缺乏创造力而无力向偏重从个性趣味前。苏雪林则立足自由派学者的立场,

和文学素养上比较作家散文创作的高下。在《俞平伯和他几个朋友的散文》里,她肯定了俞平伯散文的雅致、趣味以及从中透露出的文学修养,把他与明末趣味主义的文人名士相提并论,这固然不算新鲜之论,但当她把朱俞两家散文略作对比后,则批评朱自清早期文字偏于甜腻,“新学为文者每易蹈此而不自觉”,滥用描写力,有可能使“洋八股”,“五四”写成人们所讥笑的这就涉及对抒情散文不善节制情感的反思。苏雪林的审美趣味或许受到周“水晶球”、“鸭儿梨”作人批评式散文的启发,但她的敏感和尖锐表现得更为直接。在这一点上,她并非没有同40年代时张爱玲曾批评“五四”,道,的“新文学腔”余光中六七十年代也曾以清算的态度对朱自清散文以及“五四”作家散文施以酷评。大致来说,苏雪林的文学批评总体上良莠不齐,但她最具个人感性的批评文字不是充斥大量引文的史的描述、归纳和整理,而是出于自己的美学“偏见”“唐趣味和美学原则而对作家作品投射出她的和。突”

这种美学趣味和原则,主要源自她对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文章做法的某种不自觉的守成。有意思的是,她

[4]

:《粉笔屑十二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学生》64号,见曹聚仁开明书店1936年4月出版。

的现代诗歌批评里有着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的烙印,她“天资很高”。但当她面对现代散文夸赞中国现代派诗人

作家时,她却更多地以传统的文章学来衡量、批评现代作“出格”家写作时的之处,她的标准大体是作家的创作态“自然”、,度是否文笔是否“庄重”文体是否正当规范等“写新诗态度的谨严自闻一多开始,等。她认为写散文态,度的庄重则自徐志摩始”但徐志摩的感情极为丰富,他“不受羁勒,的文字纵情任性”固然可爱,于是不免有些“装腔作势”; 在她眼里,俞平伯的散文固然才气横溢,可“喜谈哲学”、“令人头痛”; 朱自清风采风流跌宕,其癖在

却滥用文学的描写力和想象力,因此,早期文字表面华瞻“五四”却内容空洞。她指出,朱自清时期的散文抒情太“不过,甜腻而失去真实,或纵情任性矜持等,这些都病在。因此,自然”当她评价冰心散文时,她推崇冰心的自然; 她同样赞赏丰子恺的典雅,文中能够“现出自然风韵”《缘缘堂随笔》,乃因他是带着宗教气息或古典趣味的作家,为说明这种宗教气息和古典趣味源出东方,她引夏目“出世间的诗味”漱石的来解读,把隐逸风与明末情调归“有余裕”、“非迫切人生”、“低徊趣味”、结到东方趣味,“艺术宗教”。这些批评不仅挖看作是独特的属于丰氏的

掘出作家创作的精髓,还有着独特的解析眼光。她对叶圣陶散文的艺术特质评价极高,缘由是叶氏散文的“规”:“叶氏自己的文字,范结构谨严,针缕绵密。无一懈笔,”,“一见便知道是由一个斫轮老手笔下写出来无一冗词

的。这实在是散文中最高的典型,创作最正当的轨规,岂”(《俞平伯和他几惟俞平伯万不及他,新文坛尚少敌手。) 苏雪林的评价标准,个朋友的散文》夹杂着对传统文章正大、严谨的遵从,又隐约可见新月派理性、秩序的新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痕迹,因此,她在30年代的新文“五四”“文学标准尚未确定”面对而产学课程的教学中,

“感伤主义”“自我主义”生和的失控,面对散文(或文学) 中出现的非自然、狂躁、颓废或晦涩的语言文体,很难从其颠覆和破坏的意义上加以认可。于是只能重新张扬起文学对情感的净化作用这一旗帜,强调散文作家的责任,强调在文词的雅洁与形式的严格规律中去展现作家的“性灵”(《郁达夫及其作品》) 。而她三四十年代的叙事抒情散文,则在内容和形式上遵从着、实践着自己的美学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散文作家、流派、现象进行具“批评”,体的苏雪林在其他艺文批评里,还涉及到对散文“文类”中不同体式的考察,这是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某“诗文评”些兴趣点的执着。她认为传统的有必要向现代的文学评论转化,而现代的传记文学创作则有大力提倡“口述自传”发展的必要,至于某些文体样式则需要反思和慎用等等,苏雪林以西方的文艺理论在中国文学和西“现代洋文学中各自不同的发展,来思考如何使传统文体

化”的问题,她将中国传统的“杂文学”和西方文学理论杂糅一起,以成一家之言。虽然并不直接指涉现代散文“散文重要的理论问题,倒也提供了作为一个学者对中国学”的某些思考。

:“除了这寥寥可苏雪林盘点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谈到

数的几个集子算是纯文艺以外,其余都是散文,散文也不流连咏叹的一类,而是一些带有学术性的杂是风花雪月,

”(《关于我写作和研究的经验》) 看来,文。苏雪林对“散“杂”文”这一文类,取其且最为阔大的范畴,这是她能够“文学批评”“传记”对等作比较具体的、有学术含量的思《青鸟集》《旧时的诗文评是考和研究的前提。尤其是中》、《自传文学与四十自述》、《现代文否也算得文学批评艺发刊词》等文章。

苏雪林说“文学批评”是自己最经常的写作形式,“我平日替报纸副刊或杂志写文章,题目并无一定,但总”以文艺批评为最多。这样一种“文艺批评”的前世今身怎样? 特点是什么? 这是一个现代学者对历代文人显示学问和知识的一种价值认知,也是对自己平时写作的思考。在现代西方理论体系影响覆盖下,苏雪林很自然地“文艺批评”,转而查看中国传统的在她看来,那些历代的诗话、词话、曲话、文话,那些散见于文献中的论文、传论、文说、书序等等,形式各异、分类不清、分散于茫茫典籍之中:

有的记叙见闻,启抒胸臆,好像是随笔小品; 有的罗网轶闻,摭拾掌故,正似作家身边琐事; 有的列举形式,谈论作法,有如修辞学; 有的高标神悟,微示禅机,则又疑为玄谈……

如果直接套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标准,那么会得出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结论,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随意检“诗文评”“历史”索,中国文学中的的也是这样的煌煌可,观,例如“清代王士祯之唱‘神韵说’袁枚之唱‘性灵,‘格律说’,说’沈德潜之唱均曾风靡一时,造成文坛特殊空气,是其明记。此外则中国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本身价值之认识,文学功用之研究,文学的艺术价值之探讨,以及关于文学各方面问题之新奇独特之发现,与近代西洋文学批评家也每每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我们又哪能不分皂白,轻轻把它一笔抹煞? ”如果中国诗文评中的经,“未必是怎样寒典存在相比较之下并不比西洋文学逊色

,酸俭薄见不得人”今天要让中国传统的“诗文评”实现“文学批评”,成为具有文体学意义上的那么“我其转化,

‘诗文评’这篇文字的结论是:中国旧式可以算得文学批评。不过文学批评史系统的建设则尚待我们将来之努”力。上个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文类四分法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学者对传统散文学系统的认知,乃至认识混乱或自我贬抑也不可避免,作家学者都在谋求) 的方使传统散文学实现其现代性转化(即“文学批评”“批评家”“理论家”法,苏雪林本身是以而非的态度写作此文,比较简略也缺乏深度,但既强调中国传统诗文评的

57

广博、灵活、深刻和丰富,又提出以西方的科学立场和各式新方法,使传统的文章学获得新的理论研究体系,这是现代学人学术上的敏感和善于思考的体现。朱自清先生40年代中期曾专文评述“文学批评”“新意念”、“新作为“五四”“人们对文学名字”从西方输入的意义,认为以后取了严肃的态度,因而对文学批评也取了郑重的态度,这——诗文评———的地位”。就提高了在中国的文学批评—(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 批评”研究的动向。

《自传文学与四十自述》“自传文苏雪林在中提出了,学在西洋实为一大宗派”她一一列举“奥古斯丁的《忏、《自传》、《忏悔录》、《我弗兰克林的卢梭的歌德的悔录》

、《我的忏悔》”、“俄国克的诗与真理的生活》托尔斯泰的”,鲁泡特金、高尔基的《自传》认为它们“具有文学上很。与她前一篇论文相类似,高的价值”她仍然以中国自古:“返观吾国,以来的自传作为参照则自传文学殊不发”“不纯粹的达。尽管如此,她还是梳理出中国文学系统中“纯文艺的自传”《史记·太自传”和两种流脉,以司马迁》“为散文自传文学之蒿矢”,《叙传》、史公自叙班固王充《自记篇》、、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魏文帝《典论·自叙》等一直到顾颉刚的《古史辨序》一脉相承; 后者相对难寻,纵有,或不能确定其真伪,或被传统观念所贬斥,使参考文献:

①可见苏雪林的思考有着“五

“情趣主义”自传中难以寻觅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自传文学的兴起,当有其反抗传统、张扬个人主义的意义在内,是原本被抑制的非主流“言志”文学的崛起。《四十自述》苏雪林以胡适为例,认为它提供了“纯文艺“自传文的自传”的一些基本特征,她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其学”应当具备这样一些重要条件:其一,传主的身份; 其二,“用一生行事与三四十年来之政治学术大有关系”

。她强调传记的文采,小说的笔法来作传记”引郭沫若的“文笔极其粗疏拙劣”; 其三,传记三种为例,认为其病在“种种情事,”,“这样,均毫无讳饰地描写出来使读者见得学者原来也不是超人,也有凡人一样的缺点,便更对他”发生亲切的情感了。其四,自传文学是个人主义的表现。“自传”苏雪林此文基本概括了这种散文学中的一大门类最基本的一些特质。作为批评文字,她可能忽略了传统“序”、“传”“文学的文体所沿袭的一些规范,而强化了以“个人主义”性”和变革传统文体的主张,这仍然是承继“五四”“现代化”以后将传统文学体式的思路。

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西方文学理论/中国古典文论常常互为参照,杂糅一气。借助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资源,可为重新打量中国文学史提供一束亮光; 而一些传统的美学原则和理论又往往会在她不经意时跑出来,使她“现代性面孔”在面对文学中种种时陷入矛盾,而后祭出道德批判的旗帜。

“文学四”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传达出30年代

[1]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18.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2]M ]//青鸟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109.苏雪林.周作人先生介绍[[3]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5.方维保.苏雪林:荆棘花冠[[4]M ]//阿英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阿英.朱自清[

(责任编辑:毕光明)

A Talk on Su Xuelin ’s Prose Criticism

LV Ruo -h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 Xuelin and such famed prose journals as Yu Xi and Modern Re-view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her view on liberalism literature and on prose criti-cism.In her criticism of prose writers and prose school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Su Xuelin focuses on in-specting the literary form and style of prose besides her aesthetic sensitiveness and acuity amid rationality and

s cogn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as one of the prose paradigms and her historical knowledge.Su Xuelin ’

promotion of the literariness of “autobiographies ”have somewhat set the context for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lourish of autobiographic literature in China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Key words :Su Xuelin ; prose criticism ; Chinese Writers in the 1920s and 1930s

:“五四”,“不少较有见识的文学史家已开始将目光顾及古代文学批评,以后出现的文学史中这却是一种不可忽①董乃斌认为

。”“文学批评”《中国大文学史》(1918) ,《中国文学批评史》(1927) ,视的趋势进入文学史的写法比较普遍,如谢无量陈中凡胡小石

《中国文学史》(1930)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1934) 等,30年代成果尤多。朱自清先生郑振铎郭绍虞《诗文评的发展》:《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中国文学研究一文则作于40年代中期。参见董乃斌文载王瑶主编

》,199612。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