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 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

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

思想政治 (Ⅲ)文化与生活

思想政治 (Ⅳ)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程

走近经济学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

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

思维与创新

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

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

知识

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

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

能力

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

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

O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学习、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

O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

O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在个人关切与社会进步、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体验中,维护人格尊严,思考怎样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未来成功人士,在中学阶段就必须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O热爱生活,亲近知识,向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培养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 O对宇宙和一切未知世界具有好奇心,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注意观察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O在勤奋学习、认真做事中磨砺意志,对个人发展抱有进取信心,对未来职业选择抱有恰当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O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O对祖国和人类社会进步抱有乐观态度,在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Ⅰ)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思想政治(Ⅱ)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会生活中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思想政治(Ⅲ)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关注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使他们能够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辨析当前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

懂得文化传承和文化交融对于文化创新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开放意识的同时,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思想政治(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学会用哲学原理和方法,思考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理性地规划生活道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二、选修课程

(一)走近经济学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经济学不断丰富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不同,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理论争论也从未停息过。以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演进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一些经济学家的学术经历,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评析他们的经济学说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经济学家的理论,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精髓,把握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1.1简述斯密的生平及学术经历,阐释他提出“看不见的手”和“国家守夜人”作用的思想。

1.2了解李嘉图成长为经济学家的经历,评述其有关国际贸易中的比较成本理论观点。

1.3简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主要过程,认识马克思阐明“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

1.4叙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生涯和友谊,理解《资本论》的问世是他们共同心血的结晶。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2.1引述实例,表明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标志着传统经济学的终结。

2.2列举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史料,印证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

2.3评析“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重要的成功事例。

2.4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知道凯恩斯经济学说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期的经济学家

3.1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提出“马克思的降世”的言论,揭示他们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原因。 .

3.2点评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经济学的交锋,说明他的学术观点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3.2解释加尔布雷思为什么享有“畅销书作者”的声誉。

3.3引述阿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观点,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发展。

4、享誉当今时代的经济学家

4.1评述萨缪尔逊的《经济学》风靡世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原因。

4.2结合诺斯的学术经历,概述他研究的两个“基本经济学原理”。

4.3评析卢卡斯对经济学的看法。

4.4了解斯蒂格利茨的学术和实践经历,评述他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原理上的革命意义。

[活动建议]

1、选择两位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家,如斯密和凯恩斯,从个人经历、所处时代、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其学术观点进行评析。

2、以“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为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期纪念板报或展板。

3、以“经济学是什么”为题,尝试运用一些经济学家常用的词汇或术语,进行一次讨论。

4、确定一个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等,看经济学家是怎样解释或说明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5、以“科技进步对经济学的影响”为题,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场讲座.

6、针对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如“亚洲金融风暴”,共同收集、整理各方资料和评论,就其发生的缘由,归纳几条见解。

7、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处处有经济,然后让他们把所举的例子归纳,得出生产现象、分配现象、交换现象、消费现象等都是经济现象

8、让学生参加农场劳动、学校义务劳动,体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9、让学生讨论:假如有10万元,你准备怎样投资?说明你投资的理由。

10、让学生自己去银行存钱、取钱;搞模拟股市,让学生买股票等活动。

11、选读一些经济学书籍,如《经济学家》、《经济论坛》等。

12、可能的话,可以请学生家长来校作有关经济方面的演讲。

13、让每个学生收集至少三个经济学术语并加以解释,全班交流。

(二)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

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当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了解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的国际组织,有助于拓展政治视野,提高比较和鉴别能力,培养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1、形式迥异的国家和日益增多的国际组织

1.1比较民主共和制、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明确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归纳国际组织的类型,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议会之母”

2.1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评述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表现,明确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2.2分析英国政党竞选的规则,归纳英国内阁的构成及主要职权,说明英国责任内阁的作用。

3、美国:“联邦制”与“三权分立”

3.1简述美国总统的职权,解释美国被认为“开创了总统制先河”的缘由。解析美国政府、议会、法院之间的关系,明确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

3.2解析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归纳美国实行联邦制的特点。

3.3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概括美国两党制的特点和问题。

4、法国:独特的“半总统制”

4.1解析法国总统的职权及其与内阁的关系,比较法国总统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同。

4.2简述法国议会的构成、职权,比较法国议会与英国议会的区别。

5、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5.1列举联合国的活动资料,引述联合国宪章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规定,了解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说明联合国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5.2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说明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6、欧洲联盟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6.1到归纳文化、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理解欧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6.2概述欧元、欧洲议会的诞生,以及欧洲联盟有关机构的设置,解析欧洲联盟的性质,探讨其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6.3收集东盟近年来的活动资料,说明其促进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作用。

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

7.1收集奥运会的有关资料,了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基本职能,评述体育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7.2解析国际红十字会的会标,理解其作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活动建议]

1、选择当前西方国家发生的某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收集并采用相关报道,对其政体运行的问题进行讨论。

2、以某西方国家的国家形式为例,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并自行汇集、整理相关资料,共同探究其文化渊源。

3、以探讨“三权分立”的利弊为题,针对其现实表现,举办一场辩论会。

4、以“多极化考验联合国”为题,针对一个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报道,评析联合国的作为和作用.

5、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按不同类别,汇集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南亚政治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资料,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举办一个展览。

6、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7、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形式,收集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变化较大的,与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际组织(重要的要知道其英文缩写),归纳其所属类型和具体作用。

8、补充讲一些与英国有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政体情况,如澳大利亚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英国的政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采取的政体与历史等许多因素有关。

9、让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想了解的国家的政体形式,然后资源共享,相互交流。

10、全班分组准备联合国、欧盟、东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材料,做成课件,全班交流。

(三)思维与创新。

人类的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就是因为人类有思维的能力。人类不仅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而且创造出许多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在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意识的印记,并使自己朝着更辉煌的目标前进。生活在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机遇和挑战,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1、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1.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概括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1.2评述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2、科学思维要遵循逻辑规则

2.1剖析具体概念,理解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本要求。

2.2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把握准确判断的基本特征。

2. 3结合具体的认识对象,说明归纳、类比推理的运用。

2.4结合具体的推理过程,说明演绎推理要遵守逻辑规则。

2.5分析思维中的常见错误,归纳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3、辩证思维的途径

3.1引述某一复杂事物,说明运用分析综合法加以认识的过程。

3.2解析某一具体的思维过程,表明具体抽象法的运用。

3.3剖析某一具体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绝对相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4、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4.1引述科学家创造发明的事例,说明直觉、想象、灵感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4.2剖析具体事例,表明发散思维的运用过程。

4.3引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解析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

4.4尝试用“头脑风暴法”“功能替代法”思考问题,归纳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特点和功能。

[活动建议]

1、论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古希腊语)

2、论文:收集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剖析其内涵和外延,就此写篇议论文,在全班交流。

3、讨论:“中国人是伟大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伟大的”等推理的逻辑错误,直言推理的基本规则。

4、证实:“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主意,那么没有比这个主意更危险的了。”(一个哲学家的观点)

5、论辩:遵守思维规则与思维创新的关系。

6、利用绝对相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让学生收集他们在学习中的新方法和有过的小发明,并要介绍这些方法和发明是如何被发现和发明的。

8、举行脑筋急转弯和猜谜活动,领悟思维规则和逆向思维的作用。

9、收集学生对书本有怀疑的知识,大家讨论解决。

10、让学生试着推导一些书上现成的理论、公式、定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11、让学生回家收集自己父母或亲朋好友成功创业的例子,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让学生家长来校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明确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才能切实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有效谋求自己的生活关切,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人。

1、信守合同

1.1列举多种实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评述其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1.2引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比较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解释依法签订合同的必要步骤和条款。

1.3列举日常解决各种纠纷的事例,印证签订合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公平竞争

2.4评析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理解在经济生活中依法参与竞争的意义。

2.5引述广告发布、商标注册、反倾销等法律规定,评述经营者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关切,说明依法营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6引述文化市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法规,阐释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和消费需要新的法律规范。

3、劳动就业

3.7叙述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就业合同的基本要素,评议成功就业的经验。

3.8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说明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4、婚姻家庭

4.9评议婚前同居、婚外恋爱等现象,辨析恋爱与婚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4.10列举婚外生育、同居,以及收养子女等案例,解析婚姻与家庭的法律规范。

5、社会救助

5.11列举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个人的生活关切,描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及其意义。

5.12引用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典型事例,归纳生活中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和方法。

6、控告投诉

6.13分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职责,了解受理案件的一般条件。

6.14剖析典型案例,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了解基本的诉讼程序。

6.15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据,确认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

6.16概述律师的职责和作用,解析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建议]

1、出示几种合同的文本,如购物、聘用、贷款投资、购买保险等,从中归纳出签订合同的一般要素。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对于恋爱和婚姻问题的不同观点,或调查、收集当前青年对待恋爱和婚姻的行为表现,对照相关法规,对有关观点和行为进行评估。

3、以“假如明天我是经营者”为题,参照相关法律,各自设计一项投资方案,共同对其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

4、分析几例常见的民事纠纷案件,如物业管理、邻里关系、雇主与雇员关系等,参照有关法规,做出自己的裁定。

5、创设有关案情的情境,推选几位同学,试写一份控告或投诉书,演示投诉和诉讼程序,就其能否成功,在全班进行评议。

6、针对履行合同中发生纠纷的案例,模拟一场法庭辩论。

7、合同的内容包括哪些,签订的程序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进行。

8、补充一些有关婚姻的基本常识,如女孩和男孩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等,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

9、辩论:现在社会上的“包二奶”现象比较多,“包二奶”应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0、学生上网查资料,新婚姻法作了哪些修改。

11、可以补充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收集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他们犯罪的原因,可以采取的对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五)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

生活在任何社会,都要面对伦理矛盾。比如,善与恶,贪与廉,正与邪,勇敢与怯懦等。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也使人们必须直面前所未有的伦理冲突。因此,澄清当代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彰显富有时代意义的各种道德规范,如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经济道德、科技道德、环境道德等,这不仅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公民伦理

1.1列举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2辨析现实生活中维护正义的行为,表明正义在总体上意味着守法,理解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现代公民伦理的基本原则。

1,3解析分享与合作的要求源于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明确现代公民应有的道德责任。

2、经济伦理

2.1评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活动,解析互利原则是维持人们之间经济纽带的重要道德原则。

2.2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组织或公民之间,存在着自愿交往和交换的契约、信用关系,辨析欺诈行为的代价与后果,明确诚实守信的价值。

2.3解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3、职业伦理

3.1描述职业活动和职业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表现,理解提供真实的产品和服务是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3.2列举不同职业道德规范,评判履行职业道德中的矛盾冲突,归纳、概括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

3.3辨析职业的忠诚不能超出守法的责任,不能使一个人的守法责任失效,理解职业忠诚的真正价值。

3.4阐明公共职务的责任是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理解公职是现代社会一种特殊职业,确认用公职地位为私人牟取利益是严重的违法。

4、科技伦理

4.1评述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的关系,确信科技进步对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4.2列举正反两方面的科技活动事例,表明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辨析发展何种科学研究、应用何种技术的决定应当是合乎道德的、理性的选择。

4.3了解在生命科学与技术方面正在取得的进展,如试管婴儿、代孕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评析由此而产生的有关人类福祉的伦理冲突。

4.4了解在计算机与网络科技上正在取得的进展,列举信息选择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所产生的问题,探讨对网络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

5、环境伦理

5.1考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印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成为重要的伦理问题。

5.2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突出表现,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伦理意义上解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5.3列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事例,评议世界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所做的努力和存在的争议。

[活动建议]

着眼于当前存在的伦理矛盾和冲突,可讨论下列问题。

1、a国应该赔偿b国因a国电厂导致的酸雨带来的损失吗?

2、当地球上还有许多人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疾病缠身时,还应该花巨资去探索火星吗?

3、在普遍缺水的地区,沿河居住的人们可以随意采用新技术取水,从而导致下游的断流吗?

4、假如基因组合的成本降低,是否意味着可以生产大量的有机生物体?

5、动物有道德权利吗?在什么条件下狩猎不违背道德?

6、在发现一种绝对安全的措施之前,核能应该用于发电吗?有什么理由生产核武器吗?

7、公司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取代工人,导致许多工人失业,这合乎道德吗?

8、一种是“参与”的公平或称“机会”的公平,一种是“结果”的公平,我们能否在这两方面都做到公平?可选择共同关注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9、辩论:市场经济条件谈伦理道德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10、讨论:在网络上用化名揭露别人的隐私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11、收集各领域中科技伦理问题。如核与生化武器领域,计算机与网络领域、生命与医学领域、生态与环境领域、工程领域、宇宙领域中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针对其中的一些提出解决的办法。

12、设计一些有关伦理道德的题目,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当今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

13、让学生根据这部分内容自己选题搞研究性学习。

(六)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聚集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聚集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每个想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当代青年都应该懂得:自从15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1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史实,说明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1.2对照空想社会主义的言论,阐述《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抓住历史机遇的典范。

2.4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说明列宁关于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5对照十月革命的经验,解析“三大法宝”,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特点。

3.6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4、掀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4.7对照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评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确认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8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概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5、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5.9阐述“三个代表”的内容,结合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5.10围绕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重大课题,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5.11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12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活动建议]

1、摘录《共产党宣言》中的名篇、名言,办一期板报。

2、观看有关十月革命的影视资料片,就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列宁如何把握住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交流各自的感想。

3、选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

4、观看有关邓小平的影视资料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就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举办研习会。

5、引用当代中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以“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题,举办演讲会。

6、讨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7、查找资料: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基本特征。

8、让学生自己准备一节课,课的内容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现在中国的繁荣昌盛作一个整体的介绍。

9、观看影视资料:“三个代表”在基层。

10、上网查找一些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先进人物的事迹,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出一期橱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案例1:模拟“听证会”

主题活动

假设社区近来获得一笔捐助,部分居民提出建议,用这笔钱在原规划为绿地的地方修建运动场.对此,政府决定举行听证会,收集有关信息,以便做出决策.为模拟这场听证会,学生可分成四个小组,扮演不同角色.

● 听证委员会.人民代表、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居委会主任、记录员各一人.他们将收集各“作证小组”所提供的信息,并准备一些向发言代表提出的问题.

● 争取兴建运动场的居民.他们将准备资料,申明兴建运动场的理由.

● 制定社区绿地规划的专家.他们将为绿地规划做出辩护.

● 亟待寻找就业机会的人士.他们将对两种方案的取舍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引导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几方面.

● 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差异主要是什么.

● 对这种差异做出自己的评估和说明.

● 举行这种听证会对政府决策有什么好处.

预期表现

确认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包括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认同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感受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

案例2:透视“看不见的手”

从生活主题切入采用生活中的事例,印证市场调节有什么好处.

● 人们有充分的选择权利,在市场上购买和出售各自的东西.

● 商品价格的竞争:促使生产者提高效率,以免在竞争中被淘汰.

● 公司能主动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而不需要政府来管这件事.

● 什么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能自动提示出来.采用生活中的事例,印证市场调节有什么弊端.

● 有些产品和服务不可能靠市场提供,个人在这方面的消费量也无法计算.

● 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众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却因此受到损害.

● 刺激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可能出现危害消费者的产品或行为.

● 只奖励成功者或幸运者,抛弃失败者或不幸者.

● 有时市场信息不畅,导致盲目生产,资源浪费.

● 有时经营者只顾追求眼前获利,可能出现不守信用的现象.反思问题

● 比较市场调节的好处与弊端,代价与结果,评估市场调节的作用.

● 归纳市场配置经济资源的意义,探讨兴利除弊的途径和方式。

预期表现

评析市场调节的利弊,理解市场机制的功能,发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说明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信息引导、政策调控、监督管理等;澄清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目标一策略一评价”与“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案例1:独生子女怎样成长

设计问卷

共同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内容基本相同,但对象不同。一份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一份为非独生子女.内容包括:

● 独生子女的年龄构成、家庭生活状况。

● 基本的价值观念:如,对工作的态度、对家庭的责任、与他人交往的态度、是否愿意帮助别人等。为什么会有这些观念.

● 设想如果不是(或是)独生子女, 自己会有什么不同。

● 自己认为在成长过程中顺境多,还是逆境多.

● 对于自己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处理问卷

● 统计两份调查问卷,将结果进行对照.

● 撰写调查报告,在对照两份问卷的基础上,分析统计资料的数值.

● 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论证.

体验与思考

● 自己的价值观受什么影响最大?

● 为什么现代社会人们强调合作、宽容?

● 我为什么最愿意别人这样评价我?

● 我能够做到热心于公益事业吗?

● 如果碰到特殊需要,我能否作到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别人的或者大家的利益吗? 预期表现

确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经历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案例2:“分配工作”还是“自谋职业”

调查与演示

● 了解人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调查几个在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的人,主要了解他们找工作的过程和根据.

● 课堂上交流调查结果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 演示计划分配工作的程序及可能产生的结果。

● 演示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准备怎样得到这份工作.

探讨与辨析

●我愿意自己找工作还是被国家安排一个工作,并说明理由.

● 如果大家都由国家安排工作,结果将会怎样?

预期表现 .

理解“分配工作”和“找工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由市场作为调节的基础,能够带来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劳动者个人也能够产生动力或压力,促使其不断学习和努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生活关切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案例1: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形成

步骤和要素

● 了解问题.辨认事实;区别问题;呈现问题的情景;描述问题的背景;分解问题的内容等.

● 提出计划.组织相关信息;评估信息是否充分、是否多余;可采取画图、制表、建构模型或其他表达方式.

确定方法.归纳或演绎;猜测、模拟或实验;简化或扩展;问卷统计或实地访谈等. ● 寻找答案.概括一般结论;运用独特技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

反思与扩展

程序或过程是否正确;是否针对了问题;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条件改变时答案是否有变化;能否扩展为普遍问题等.

预期表现

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意义;学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与技能;认可来自社会实践活动的知识的价值.

案例2: 关于“商品价格”的调查

过程与方法

● 以一段时间(或3个月、或半年等)为单位,调查并记录市场上几类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 考察影响这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 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考察结果,并用展板或墙报等形式,将考察结果展示出来并与其他组的考察结果对比.

● 归纳几种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供求、气候、季节、地区、汇率、经济政策等.

● 找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事例,归纳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思路与感悟

● 不同种类的商品价格为什么相同?

● 相同种类的商品价格为什么不同?

● 商品生产者依据什么确定价格?

● 消费者根据什么购买商品?

预期表现

理解“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含义,揭示商品价值的实质.

补充案例:中国加入WTO和顺德经济发展

过程和方法:

● 用一段时间(1个月左右),调查顺德的优势产业.

● 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利弊

● 用一段时间(3个月到半年) 以小组为单位考察顺德每个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加入WTO后的可能产生的影响

● 利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归纳出不同的优势产业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思路与感悟

●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

● 加入WTO后顺德的支柱产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顺德的经营者应该怎么做?

预期表现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也需要中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加入 WTO,

对顺德经济发展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其机遇是:有利于顺德花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其挑战则是对其家电行业的冲击不可忽视。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从而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早日实现顺德市的经济现代化。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

案例1:制定开发方案

创设情境

提供某地区的相关资料,为形成一个开发方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

● 当地政府官员.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做出全面考虑.

● 旅游公司经理。从旅游市场的角度对本地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并提出开发方案.

● 矿业开发公司经理.对本地矿产资源的发掘:运输、销售提出自己的见解. ● 环境保护人士.对于可能带来环境问题的开发和建设,进行质疑和论证.展示成果达成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开发方案.应包括论证方法、原则、依据、资料等内容.可采用建构模型、图表、展板等方式呈现.

预期表现

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表现负责任的办事态度;确认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理解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和贸易的意义.

案例2:探寻文化作品的品位

主题探究

以“我所喜欢的文化作品”为主题,作品形式不限,如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等.把我们所喜欢的文化作品归为两类: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并陈述各自的理由.

以只喜欢流行作品的同学为一组,共同探讨: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什么样的流行作品;年轻人追“潮”都有哪些原因;历史上是否存在过流行作品,它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以也喜欢经典作品的同学为一组,共同探讨:经典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作品是否过时了:我们现在能够从古典作品中感受什么.

两个小组各推选一位代表,交换各自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展示成果

编辑一本“我们心目中的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论文集.

预期表现

理性认识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以及发展大众文化的意义;

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体验;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提升文化欣赏的品位和境界,提高文化理解与文化选择的能力。

补充案例:高中生心理状况

主题探究:

从学生怎样看待和处理与老师、学校、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着手调查当今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状况,并试图从学生自己、教师和学校、家长、社会四个方面找出解决的方法。

A、个案研究——了解身边几个学生的实例(要真实、有代表性)

B、问卷调查——对象是碧桂园学校高中生

C、理论研究——阅读重要书籍和查阅网络资源

D、访谈——与心理学教师和指导教师或部分学生交谈

展示成果:当今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状况调查

预期表现:

一方面,使家长和老师明了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到一条使学生学习能乐在其中的方法,并帮助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树立信心,战胜自己,可以勇敢地接受学习、生活上的挑战,并在将来勇敢地走向社会。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学生在能力发展应运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帮助。既不能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同时也应明确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以指导学生的成长。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高中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做出良好的行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采取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否在人格、道德规范、生活的态度等诸多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

(二)实施课程目标的评价

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了不同的行为动词,这就

在程度和范围上表达了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层次。

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运用能力的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估。

例如:

● 提供一些常见的规章和制度,说出其适用的范围或领域,并对其效能进行评议. ● 设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相处的活动,演示有关技能.

● 提供与人交往的特定情境,演示表达不同意愿和意见的恰当方式.

● 针对本地区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示如何依照法律程序表达自己的意见.

● 陈述自己选择和偏好某些文化作品的理由.

● 提供相应素材,模拟使个人资产增值的投资过程,并指出它的风险所在.

● 演示一个项目的策划过程,设想作为策划者应考虑什么因素。

● 收集现实素材,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 创设一定的情境,请学生阐述面临某种突发事件时心态和处置的方法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感受、所持有的观点。

例如:

● 阐述自己看中的最重要的价值标准的意义.

● 收集一些单位的口号,对这些口号所反映的价值标准进行评价。

● 讨论碧桂园学校“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办学模式的反映的价值标准。

● 共同推举几个“感动中国”的人,讨论他们受到钦佩的原因.

● 提出对团队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标准,说明为什么对这一价值标准引以为荣. ● 关注现实中的典型,就其行为选择进行价值观方面的讨论。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把握内容标准与教科书编写多样化的关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一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特定层次,体现德育课程的实施特点。

根据师生特点和地区差异,创造性地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教科书。

(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的导向

教科书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化倾向的同时,要充分地体现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教育的要求,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

(三)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教科书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发挥教科书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

教科书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五)倡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基本内容的表述,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行文风格的可读性、板式设计的可视性。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以利于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文字资源。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科书,其他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化、时事政治等内容的报刊、书籍等都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

音像资源。音像资源包括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

人力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人力资源

还包括家长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碧桂园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这份宝贵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从他们家长这一代人身上学到创业精神和成功的经验。

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堂中学生的讨论、辩论;也包括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参与等,因此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碧桂园学生可多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的重要性;多了解社会中困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

自主开发。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特色开发。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

共同开发。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