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陕北窑洞

《人文地理学》论文

——浅析陕北窑洞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年级:2012级

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

姓名 :李 勇

学号:[**************]

指导老师: 何多兴

2013 .11.25

摘要 :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是经济省钱的建筑方式。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窑洞的布局十分灵活,多随地势挖掘,无固定的朝向,由成排的圆拱组成重重叠叠、高低错落的村落。

人类自结束筑巢而栖的高空生活后,择洞而居成为繁衍生息的最佳途径。洞穴定居标志着人类利用大自然跨入了新的纪元。陕北窑洞则是人类定居方式的活化石。穴居和窑洞有直接联系。天然洞穴不必营造,是猿人本能的栖居之所。因为人类祖先在掌握能够凿穴的石器工具后,受到这种空间的启发才发展到人工穴居阶段。人类祖先住天然洞穴的历史比住窑洞的历史要长得多。窑洞这种人类居住形式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证实在从母权走向父权的整个过程中,恩格斯关于“最激烈的革命”和“英雄时代”的论断对居住的穴居文明的伟大贡献,从而展现窑洞的历史渊源。

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明末清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早在120万年前,黄土开始堆积陕北这块土地也在年复一年的变化中不断被岁月风蚀、切割,最终形成这般沟大山深、万壑纵横、苍茫壮丽的景象,也造就了这般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从而成为窑洞的发祥地和摇篮。在黄土高原盖窑洞有三个原因:

其一、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具有很强的直立性,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

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定性,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二,陕北历史上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烽火连连,百姓经常要迁徙避难,因此少有人家建设豪宅大院,多数百姓只掘三丈土窑,就可安家立舍,战乱一起,弃之而去。而且土窑洞挖掘简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

其三、黄土高原地区缺乏高大的乔木,盖瓦屋也存在实际的困难,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的优点。因而窑居是非常合适的选择。正是由此,窑洞在陕北代代传承。 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顾名思义,是背靠土崖或石崖,但以背靠土崖为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山式,一种是沿沟式。靠山式窑洞可以是土窑,也可以是石拱窑、砖拱窑;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长串的、连片的、立体的。总之以背靠山崖为准则。如此,布置几层台梯式的窑洞就成为一种常见的型制。这种阶梯式窑洞的特点是,山体基部突出,渐次攀高渐次收缩,窑洞也自然形成越朝上越收缩的形态。往往底层窑洞的窑脑俗称“脑畔”、“窑背”)就是上层窑洞的院落,节省了空间,不占耕地,延长了使用年限。当然,根据山体坡度的不同,

陡坡地段,

为了争取空间,也有上下重叠或半重叠者。完全重叠者,成为双层窑,有类于楼房的地层,是“天窑”。榆林市果园塌赵宅的双层土窑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完好。当然,土窑历史最久,而后来类此型制的石拱窑、砖拱窑则更多沿沟式窑洞沿沟式窑洞是靠崖式窑洞中的另一种。所不同的是,靠山式是背靠大山,临大沟,而沿沟式则是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修造的窑洞,原面地区的“窑窠”也是这种背靠原面而面临冲沟或河沟挖掘的土窑。这种窑洞近田,利于耕作,窑脑不但可作上一层窑洞庭院,而且往往是麦场和大路。当然,可以是土窑,也有砖砌的接口(结口)土窑和石砌接口土窑,也有背靠后崖拍券箍成砖石拱窑者。等而下之,也有在半沟崖上修造者。沿沟式窑洞作为靠崖式窑洞的一种,得避风向阳之利,汲水方便,耕作半径小。沟壑区窑居者多选择此处掘窑或箍窑。靠崖式砖石拱窑还有一个省料的地方,就是窑掌靠崖,可以不必砌掌,但亦可以顺崖镶掌。反之,靠崖式土窑虽系土拱,为了防渗,却也可以挂上石掌、砖掌。靠崖式土窑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接口土窑,即土窑面以出面石头或砖砌就,从外表看,和砖石拱窑一样,一为令土窑固定、结实,二为装饰,令其美观。下沉式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窑洞上面叫脑畔,用以打晒粮食。窑洞前面叫碱畔,多用来种植蔬菜。

陕北窑洞的保留和发展应该注意以下5个方面:

1.合理、系统的科学规划窑洞建筑群。传统的较为零散的窑洞建筑布局必将得以改变,代之而起的应是以一个相对集中的生活居住区域为单位(如一村或村小组)、合理选址、统一规划、一次建成的居住区。以建设窑洞居住小区为目标,将总体的水、电、暖等供、排系统集中于一个体系,并将室外环境及配套设施统一纳入总体规划之中。这样既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又为新型窑洞建筑总体功能的升级创造条件。另外,因山就势地规划窑洞群,或是顺着山势呈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土坡之下,使其最大限度地与大地融合,这样也不会影响黄土高原村镇特有的观意象。

2.在建筑设计方面,应使用建筑语言抽象表达窑洞醇厚朴实的气质和冬暖夏凉生态的特点,不加分析地完全模仿照搬现代符号语言,建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使得陕北城镇千城一面、千楼一面,从而失去了陕北的地域特色,模糊了革命圣地的身份。

3.在建筑功能方面,过去陕北窑洞主要用作居住功能,今后要拓宽其使用功能,窑洞要扮演多类型建筑的角色。除保留修葺老窑洞发展红色旅游和农家乐之外,还可以修建窑洞办公建筑、窑洞疗养院、窑洞银行(国内国际已有许多成功范例,如延安市杨家岭窑洞宾馆,俄罗斯创建的“山洞医院”)。改变窑洞平面形状的单一,适当扩大单体跨度,设置必要的防护体系,增加科技含量,对窑洞建筑再设计,完全可以增加其使用功能。

4.窑洞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政府应加强窑洞周围生

态环境的治理。陕北曾以其沟沟坎坎养育了整个中国革命,但也因为那时的过度开垦,如今的陕北出现了相关的后遗症——水土流失现象,沙尘暴天气,甚至山体滑坡。因此相关部门制定环境工程政策,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和投资,对保护发展窑洞有重要意义。

5.使用简易成熟的现代技术克服传统窑洞阴暗、潮湿、通风差等缺点整合古老窑洞冬暖夏凉、节能节地等优点,建造新型窑洞。 a.采用简易成熟的技术,对窑洞内部进行通风、防潮除湿、采光的技术改造。如靠崖式窑洞,可以在靠崖那一侧设天井通风除湿,或者建造“前大后小”喇叭口的靠崖式窑洞改善采光问题;b.结合陕北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的气候特点,加强太阳能多种利用(建造阳光玻璃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种植向日葵,提炼葵花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

【 1 】王菡 延安窑洞情节.http://www.ZUIWAN.NET,2006.9.17.

【 2】袁薇 陇东 窑洞的特点及发展[J].铁道工程学报,2001,3:(1).

【3 】张磊 原始生态建筑之陕北窑洞 2008-04-01

【 3】李科元 黄欣 滕立杰.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J 环境保护科学 ,2001 ,(6) :44 - 46.

【4】吴勘; 田军 陕西民间艺术——陕北窑洞的艺术传承与保护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