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文件,大丽指发〔2010〕162号文件“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大丽高速公路第二十六合同段积极响应号召,并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标段全线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㈠ 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

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㈡ 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㈢ 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

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㈣ 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

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㈤ 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㈥ 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

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

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贾允波(项目总工)

副组长:孙春刚(质检工程师)

周庆刚(试验室主任)

成 员:王丽(试验室副主任),赵光辉(测量工程师),

徐永利(道路工程师),齐鲁杰(结构工程师),

张淑智(计划工程师),王连广(机料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技术处,由孙春刚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㈡、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 施工管理要精细。

项目部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2、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过程控制。

一、是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

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㈢、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 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 泥:水泥全部采强盛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钢 筋: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施工用水: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集料全部采用雨棚进行遮盖,并做好料场的排水设施。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

配合监理单位按照规范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①、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②、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③、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④、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⑤、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

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

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三、常见混凝土通病及处理措施

㈠、蜂窝

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防治的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㈡、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④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㈢、孔洞

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机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防治的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㈣、露筋

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 产生的原因

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②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④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⑤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的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㈤、缝隙、夹层

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2、产生的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3、防治的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㈥、缺棱掉角

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㈦、表面不平整

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㈧、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措施: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

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四、总结及表彰

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予以表彰,并组织相关施工工区对示范工区进行相互参观、学习,使整个标段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共同提高。

同时,组织学习相邻标段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对本标段的实施方案进行补充,真正做到从细节抓起,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确保混凝土工程“内实外秀”。达到指挥部下达的活动要求和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