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中考反思1000字

学生中考反思1000字

学生中考体育反思

体育由过去的“小三门”——考试不考、升级考试也不考,一跃成为正式的考试科目,虽然分不多,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也许一分之差就是重点和普通的门槛。这就逼迫学生去练习,逼迫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应付。学校体育一切都围绕着这几个中考项目打转,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核心; 学生也紧紧围绕考试的项目打转,以取得考试高分为己任。对于掌握多项体育运动技能、发展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并由此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而言,中考体育已经仅仅沦落为另一种体育应试。“临时抱佛脚”,对于每位在校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但是体育作为历来是很难受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重视的学科,面对中考已成体育加分的前提,“临时抱佛脚”已成为大多数初三学生不可避免的尴尬之举。

国家教育部“阳光计划”的实施,其目的就是想从根本改变目前的中小学生重文轻体的现象,并由此导致的大部分青少年肥胖、体质偏弱等的问题。力图通过中考体育考试,来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动机,提高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及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三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但是,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国人对应试教育已是病入膏盲,大家追求的只是结果,不是过程,对于考试,只看成绩,不问过程,考试分数才是硬道理。面对步履蹒跚奔跑于田径场的学生,面对为了考分不懈努力的考生,面对考后学生与家长落寂的眼神,我们心中泛起的只有一丝的悲哀和无限的担忧。

考试评价,有人将其比喻为风向标,有人将其视为温度计,有人甚至认为它是驱动着整个教育的一股最为强大的力量。毋庸置疑,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的评价到底将教学指向哪里,究竟把学生引到何方。如果我们期望评价能够成为学生的杠杆而不是障碍, 就必须保证评价能够引到学生向我们期望的方向。然而,学生所面对的考试事实上又是怎样? 是否真正体现了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目前我国体育中考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淡化了体育本身的内在价值,一味地为了追求体育高分而备考,训练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考试的那几个项目,使得体育中考变得功利化和应试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体育中考制度还不够完善。考试项目的设定和考核的方式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备考行为, 目前各省市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较之前相对具有弹性,但是仍然不够人性化和科学化。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就应该让他们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所以在体育中考考试的项目设置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体育教学一直贯彻两条主线,一是运动技能,二是运动负荷。但从目前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来看,项目数量不多,导致原来的体育教学计划被打乱,考什么就练什么,完

全替代了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 教师重复地组织枯燥而呆板的教学活动, 严重冲击了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偏离了学校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健康为本”的基本方向,完全丧失了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功能,使学校体育教学变成中考体育加试培训。

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制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通过强制性的手段,用分数引导或者说逼迫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虽然是无奈之举,却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到了初三再以中考体育加试为目标进行突击训练,这样的强化训练对于健康是不利的,尤其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如果负荷强度过大,容易拉伤肌肉,引起骨折,发生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或者伤害事件。这种“恶补”手段也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厌倦心理。教育部门规定中考体育成绩的分数比例, 其出发点和宗旨就是为了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体育分数却在一些家长眼里成了孩子升学的筹码,这种“恶补”不仅违背了中考新规的初衷,而且违背了体育健身的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长和学校都推崇“分数至上”的观念,从“恶补”体育就可以折射出他们对分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