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北师大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字,会写三个字。

2、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3、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体会诗歌的写法,仿写一小节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时你们最爱猜谜语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出示关于风的谜语,激趣导入。

活动2【讲授】设疑自探

师: 通过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自由提问:风什么样?

风在哪儿?

风从哪里来?

我们怎么发现风?......

师板书重点问题。

师小结: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就自己到诗歌中找一找答案吧! 出示自探提示,生读

师:根据提示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

师: 通过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自由提问:风什么样?

风在哪儿?

风从哪里来?

我们怎么发现风?......

师板书重点问题。

师小结: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就自己到诗歌中找一找答案吧! 出示自探提示,生读

师:根据提示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

活动3【讲授】解疑合探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挑生读,找小老师领读

师:同学们认得真好,可是字宝宝还想让大家记住它,大家快想想办法吧!(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动笔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吧!(生写师指导)

师: 同学们真棒!字宝宝夸你们了。现在它们回家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生齐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

1、师: 刚才咱们读了小诗。现在要考考你们,谁来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

2、学生汇报: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3、师: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颤动的树叶、点头的林木、泛起波纹的河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

生: 舒服,温柔……

五、品读感悟。

1.师: 多么舒服的微风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你喜欢这三节诗中的哪一处微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选择,自读感悟。

2、师: 你最喜欢哪一处微风?谁来说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分节学习)

第一节:

(1)学生朗读谈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评价。

(2)比动作,理解“颤动”的意思。

(3)小结: 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做动作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树叶,闭上眼睛。

(4)师口述,创设情景。

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小树叶。秋姑娘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一阵微风吹过,我们轻轻地颤动。小树叶们,现在请睁开你们的眼睛。在那样的美景中,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个性朗读。

(6)小结: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不同。请大家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自由朗读这节小诗吧!

第二节:

(1)学生谈喜欢这处风的原因并朗读,其他生评价。

(2)师: 你觉得怎样读好小诗?你有什么建议?

生: 读的时候心里想着风就能读好。

生: 要用轻柔的口气来读。

生: 我觉得配上动作读会更好……

(3)师生配动作朗读。

第三节:

(1)学生谈喜欢原因并朗读。

(2)师问: 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

(3)学生展开想象,并指名说一说。

(4)男女生比赛读:多么有趣的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六、尝试背诵。.

1、学生齐读全诗。

2、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3、尝试背诵。

4、配乐表演背诵。

活动4【讲授】质疑再探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生自由发问。解决过的问题不在重复讲。 师根据提问再探;风还会到哪里?课件出示有关风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风藏在那里?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画一画风,并像诗人那样把你的画说出来。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讨论,轮流说,汇报

活动6【活动】作业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美美的读了风,画了风,说了风,那课下你们想干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1、到大自然中去找找风。

2、搜集一些关于风的古诗。

师总结:既然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业吧! 活动7【活动】板书

树 叶 颤 动

林 木 点 头 风来了

河 水 起 波

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语句优美,充满童趣,描写大自然中轻柔的风。每节结构相同,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在教授本课时,我采用游戏、竞猜、画画、编诗等趣味性较浓的教学手段。因此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但由于时间限制,在画画、作诗这个环节上,因为时间不够,学

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是本课的一大缺憾。在课文的最后,我没有按照平时的教学方法“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来结束新课,而是请学生自己来当老师给自己布置下节课的任务。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

课后作业:

一、 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波( )( )( )( )

游( )( )( )( )

戏( )( )( )( )

二、 我是小诗人。(根据诗歌仿写)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

我们知道( )。

三、 我会读,读读下面这首诗歌。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