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注:考试为开卷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 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 为自在阶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 C )性。

A、实践;B、运动;C、物质;D、客观

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意识( C )。

A、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不受客体影响;C、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的 内容是主观的

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这说明( C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9、社会形态是(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 精神世界的统一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 造( B )。

A、新价值;B、剩余价值;C、必要价值;D、使用价值

11、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 B )。

A、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具有计量单位;D、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的危机。

A、生产过程;B、生产不足;C、生产相对过程;D、生产绝对过程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的结果。

A、国内市场竞争;B、国际竞争激化;C、垄断统治加强;D、生产社会化 和资本主义私人制占有之间矛盾发展

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B )。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 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1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B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6、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 有的是必然

17、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 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原理

1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暴 力革命( B )。

A、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1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消灭( A )差别。

A、工业与农业的;B、城市和乡村的;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D、

利益

20、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C )社会。

A、奴隶;B、封建;C、资本主义;D、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2-4个是正确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数字下。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B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实践 ( BD )。

A、 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 基础;D、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3、辨证的否定是( BC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的发展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C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 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 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5、“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 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

是( ABD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 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6、“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 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 的含义是( ABD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

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7、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BC )。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 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 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AB )。

A、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的性质;C、是否具有反作用;D、是否包括 自然科学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 为人民群众是社会( ABC )。

A、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变革的决定力量;D、 革命的领导阶级

10、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CD )的矛盾。

A、使用价值与价值;B、价值和交换价值;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BC )。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 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12、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CD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际范 围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

14、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 ABCD )。

A、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 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15、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C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 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BCD )。

A、都体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 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17、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有

( BCD )的差别。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工业和农业;C、城市与乡村;D、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

18、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 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ACD )。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 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2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D )。

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辨析题(判别正误并作简要说明)

1、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2、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5、新生事物是指新出现的事物。

6、物质仅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7、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东西一定是真理。

一、论述题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怎样?试举例说明之。

2.试举例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3.举例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辨析题:答案

1.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或者是正确的反映,或者是错误的反映。但意识的表现形式上是主观的。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错误。因为: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逻辑补充,是一种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手段,但逻辑证明不能离开实践基础,它本身是实践的产物,逻辑证明得到的结论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逻辑证明的作用不能夸大,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第二,这一观点夸大了逻辑证明的作用,最终必将导致否定实践标准的错误,陷入唯心主义。

3.(1)前半部分正确,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也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只要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商品就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后半句(2)后半句错误。因为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尽管生产时花费了劳动,但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如未经劳动加工的有用自然物,如空气、阳光、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生产者用来满足自身即家庭需要的产品,不经交换供别人

使用的劳动产品,如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实物地租等,也不能成为商品。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此观点错误。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形成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竟争。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维持。垄断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的外在竞争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最后,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不同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5.不够准确。从本质上说 ,新事物和旧事物是评价范畴 ,必须考虑主体的尺度 ,新事物是指新出现的符合客观规律并对人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事物。由于传统释义的不够准确和科学 ,因而在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和评价上也存在较严重的理论误区。

6.错误。在科学上常常使用、人们也常常听到“真空”这个词。真空,不就是没有物质的空间吗?其实不然,它反映的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的认识。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真空”不空,是充满物质的。原来,世界上物质有两种形态:连续形态和不连续形态。天体、石块、砖头、分子、原于、原子核等,它们都有确定的大小,这是物质的不连续形态;引力场、电磁场等,它们弥漫于空间,这是物质的连续形态。整个物质世界,就是连续与不连续两种物质形态的辩证统一。这两种形态总是相互联结的。比如物体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间被引力场等充满;在原于里头,电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于的几万亿分之气,甚至千万亿分之一,而很大的间隙被电磁场、引力场所充满;在原子核里头,核子(质子、中子)的体积只占几十分之一,其问则被引力场、电磁场、介子场所充满;如此等等。虽然这些东西看不见但是这些场也是物质。

7.不一定,真理与有用没有,好坏,对错是意义不相干的概念,从词义上说也不通,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能等同吗?

“永恒变化的道理”才可能是“真理”,也就是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因为世界时刻在变化,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事物。即使最看似不变的物理规律,数学定理在不同环境下也可能失去意义。

“永恒变化的道理”才可能是“真理”,也就是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因为世界时刻在变化,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事物。即使最看似不变的物理规律,数学定理在不同环境下也可能失去意义。

论述答案:

第一题:1。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1)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2)相互联系: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

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第二题.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

例如:

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树苗在栽培种植热中,每株价格一度高达4元,一些果农暴富后,许多果农投巨资大种特种。数年后,每株买到几角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晒干当柴烧。此后,人们了解市场信息。有人改行建造蔬菜大棚,有人搞起运输,有的引进新的优质苹果树苗继续生产经营。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如:

某集团是一家生产纺织产品的企业。8年前只有30万元集体资产,到1996年在全国毛纺织业大多滑坡的情况下,企业仍创下了产销1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过亿元的突出业绩,毛纺织品已占全国毛纺市场的1/10。

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建厂以来每年都投入年度收益的3/5资金进行技术改造,1997年投入1.5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设备,还与中国纺织大学联合建立毛纺织科研所,采用电脑联合开发,不断推出新品种;在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尤其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创出特色,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营销机制。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例如:

武汉汉阳造纸厂是国有老厂,亏损严重。山东晨鸣集团兼并汉阳造纸厂后将其更名为“武汉晨鸣”。山东晨鸣移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对武汉晨鸣进行技术改造,1999年,武汉晨鸣实现利税2.1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人们称之为“武汉晨鸣”现象。

第三题:

历史领域中的偶然性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历史活动中的后果难以预料,指的是具体历史事件的个别性独特性与非重复性.中国每朝末期,几乎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比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等等这些农民起义的领导人的出现就是一种偶然这些例子都能说明历史领域中的偶然性.

2历史领域中的必然性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避免的和确定不移的趋势,比如公元前功尽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前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等这些事实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无论怎样看待它们都不能改变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因此这就是历史领域中的必然性的体现.

 2007-7-3 08:50

第四题: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裎庋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

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