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刘文亮

摘 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 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 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价值观; 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此, 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 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

(一) 概念的界定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 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 价值观的定义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 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 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 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 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这一界定较为经典。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杨国枢(1994)提出, 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黄希庭(1994)认为,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 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 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 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 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

(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 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 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 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 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 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 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 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在给价值观下定义时应该考虑这些特点。

2. 青少年的界定

在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上, 对于青少年的年龄划分存在差异。有些研究根据年龄的量(岁) 来划分, 把年龄为14岁~18岁、13岁~22岁、12岁~20岁的人规定为青少年; 有些研究根据教育阶段来划分, 把中学和大学阶段界定为青少年阶段, 或把高中和大学阶段定为青少年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是在发展心理学中, 青少年期起止年龄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我国的发展心理学一直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发展阶段, 相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林崇

德,2002) 。而西方心理学家对青少年的界定更宽泛一些, 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

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 即十一二岁至二十一二岁

( Cole&Cole , 1996 ; Santrock , 2001 ; Steinberg ,1999)。因此, 将青少年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阶段(Steinberg ,1999) : (1)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 , 相对于初中教育; (2)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 , 相对于高中教育; (3)青少年晚期(18岁~21岁) ,相对于大学教育。

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状况对青少年的划分虽然方便研究, 但是对于学术交流和理论建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便。不过, 上面提到的划分阶段是值得参考的。

(二) 研究内容

价值观本身比较抽象, 包含的内容复杂丰富, 所以, 在我国心理学中采用对价值观内容分类的方法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分类一般采取两条途径:一是按类型分为经济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人际价值观、体育价值观、方法价值观、知识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有些研究把这些类型再细分, 如把政治价值观分为平等观、民主观、法制观、权力观, 把经济价值观分为金钱观和分配观等。这种把价值观细分的研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94年CNKI 收录的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文章, 仅涉及分类的4个方面,2004年和2005年的研究则分别涉及十一二个方面[1 ]。二是按维度分, 有把价值观分为2个维度的: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有分成3个维度的:个人目标、社会目标、个人和社会所偏好的行为方式; 杨国枢将其分为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 杨中芳将价值观分为世界观、社会观、个人观。每个维度又分成很多具体的内容, 如社会取向又具体划分为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4个次级取向。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 按类型分类的方法被大量采用, 并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和创新。

从价值观划分类型的研究来看, 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是面面俱到、研究所有的类型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 一项研究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内容, 另一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完成学业”、准备“成家”和“立业”的阶段, 因此, 围绕职业和婚恋这两个主题展开的价值观应该占主导地位, 但研究也需要建立整体的青少年价值体系, 为此, 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价值内容进行研究。这就导致了在青少年价值观内容上综合价值观的研究多于单一价值观的研究。

从Rokeach 量表的纬度来看, 内容涉及两个纬度, 每个纬度18个选择。所以, 研究的内容是两个纬度的内容, 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包括:舒适的生活、兴奋的生活、有所作为、世界和平、美的世界、平等、合家安宁、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拯救灵魂、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真知灼见; 工具性价值观则包括:有抱负、胸怀宽广、有能力、令人愉快、整洁、勇敢、宽恕、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聪明、逻辑性、爱的感情、服从、有礼貌、负责任、自我控制。另外, 如杨国枢划分的社会取向纬度, 如家族和谐、家族团结、家族富足、家族荣誉、关系的角色化、权威崇拜、权威依赖、顺从他人、重视名声等, 都成了研究内容。

除上述研究外, 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内容还涉及一些价值观教育以及价值观的文化层面(文化积淀) 、社会层面(社会的变迁、制度、政策等) 、个体层面(年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自我概念等) 的相关研究。

(三) 研究方法

1.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法在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中使用普遍, 可以分为4个纬度。一是中外比较研究。如中日、中俄、中法等国家间的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青少年

价值观的差异, 积极反思我国的价值观教育。二是国内地区间比较研究, 其中包括中西部比较、大城市与乡村比较、大城市间比较、港台大陆间比较, 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三是国内不同民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比较, 也有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比较; 有两个民族的比较, 也有多个民族的比较。四是不同时期的比较。有文章比较了改革开放后20年间不同阶段青少年价值观的异同。还有文章用“Rokeach”量表的研究结果, 进行了1987年~2004年间的比较研究(文萍

等,2005) 。另外还有其他类型比较研究, 如大学生价值观比较、不同性别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等。

2. 理论研究

青少年价值观理论研究主要通过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 将已有结果提炼为系统的、理论的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理论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东西方价值观理论的提炼, 即探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价值, 或从西方文化和思想中寻求有益价值观理论的内容, 并反思价值观教育问题; 二是思辨理论研究, 主要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一些概念、结构、特征、教育规律等进行探索、论证。三是理论经验总结。这类文献比较多, 主要是通过归纳、总结, 分析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内容, 包括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思考类的文献, 进一步将这些知识提升为价值观理论。

3.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 获取客观材料, 归纳出青少年价值观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实证研究使青少年价值观研究更精细化、科学化。从已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 实D _鬌 证研究就开始呈上升趋势。青少年价值观实证研究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从收集的文献来看, 大部分文献使用量化研究中的问卷调查, 而很少有文献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在问卷调查研究中,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背景的论文, 研究方法、问卷设计、数理统计、信度测试等方面较规范, 心理学的文章一般都遵循了问卷的标准化, 其他学科的问卷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已有的少量质性研究一般采用访谈方法。

(四) 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1.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工具使用上, 采用了两种途径:一是引用或修改国外的调查问卷, 二是自己编制问卷。在国外调查问卷中使用最多的是黄希庭修订的Rokeach 价值调查表, 其次是以奥尔波特价值观量表为基础修订而成的价值观类型量表, 高本秀明·加藤隆胜价值观测试量表, 莫里斯(Morris)的价值观量表和Braithwaite&Law的目标和方式价值观调查量表。

国内自编问卷主要有“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观问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照台湾学者黄俊杰、吴素倩“都市青少年的价值观”编制而成的价值观问卷, 金盛华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 孟庆茂教授编制的价值观问卷等。另外, 很多研究者根据价值观的概念、结构和不同的研究需要, 自己编制了调查问卷。

2.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农民、军人、教师和知识分子、工人、干部, 按照研究论文的百分比来算, 依次为7118 %、017 %、014 %、212 %、012 %、012 %(石勇,2007) 。在学生中又主要以大学生的研究为主, 对中学的研究比较少, 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研究现有论文859篇, 中学生研究的则只有48篇, 其中初中生的只有1篇。由此可以看出, 对青少年对象的研究是不平衡的, 所以“在一些研究中常常把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随便外推及所有的青年, 显然是不科

学的”[2 ]。

(五) 研究结果

1. 中外以及国内地区间、民族间的比较研究结果通过中外比较研究, 发现我国青年和国外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如对中国和巴西男大学生比较研究, 发现中国男大学生在拥护价值和认可价值上持有比巴西男大学生更高的价值观, 中国男大学生在遵奉价值和仁慈价值上持有比巴西男大学生更低的价值观(吴荣先,2005) 。对北京和港台大学生比较研究, 发现两地的大学生的价值观排序、主导价值观不同(袁虹,2002) 。

对国内的乡镇、农村以及我国东西部青少年价值观比较研究, 发现乡镇、农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冒险、创新精神都有差异(许加明,2006) 。对东西部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比较分析, 发现在一些价值观上东西部青少年存在差异(张生勇,2006) 。

对北京高校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比较研究, 发现其在价值排序上不同, 在政治、实用、信仰三种价值观倾向上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买合甫来提·坎

吉,1999) 。对彝族和藏族大学生比较研究, 发现价值观排位有差异, 在“现实社会志向型”和“灵活多样型”上呈现显著差异(陈国典,2005) 。个案研究汉族、苗族、侗族大学生的价值观, 发现不同民族青少年在金钱权利、从众认同、公众利益取向上存在差异(李玲等,2007) 。

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价值观量表, 给比较带来了不便, 但是, 从总体上看, 中外、国内不同地区间、不同民族间的青少年在价值观排序上存在差异, 在有些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2. Rokeach“价值调查表”的研究结果

黄希庭等(1989)采用修订后的Rokeach“价值调查表”调查表明:青少年在终极性价值观中,“有所作为”、“真正的友谊”、“自尊”、“国家安全”列在前4位, 对工具性价值观的“有抱负”,“有能力”、“胸怀宽广”评价最高。1998年黄曼娜调查结果表明, 青少年学生把终极性价值观的“合家安宁”、“自由”、“自尊”、“国家安全”列在前4位, 工具性价值观的“有抱负”、“胸怀宽广”、“有能力”、“诚实”列在前4位。文萍等(2005)把自己的调查和黄希庭、黄曼娜的研究进行了纵深比较, 结果显示, 在终极性价值观中, 青少年学生对“合家安宁”、“自由”、“幸福”和“快乐”的评价最高, 在工具性价值观中, 青少年学生对“诚实的”、“胸怀宽广的”、“有能力的”和“雄心壮志的”评价最高。结论认为,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明显具有个人中心的终极取向, 更强调道德价值手段取向。

总体上看, 青少年主导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乐观的。青少年非常重视自我感受、判断和体验, 从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 慢慢放弃集体主义价值观, 更倾向于个人利益, 比如个人幸福、自由、快乐。

3. 理论研究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基于价值观“社会文化依存性”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方面的价值观研究。有研究从批判地接受儒家文化来思考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李有成,1999) 。思辨研究逐渐认为价值观是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标准。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 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 这种主次的排列, 构成了个人价值体系, 从而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

大部分研究认为价值观的内容是复杂的丰富的, 可以依据不同类型作更细的划分, 当然, 也有学者对价值观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兰刚,1996) 。

二、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特点

(一) 方法单一和对象狭窄

迈克·邦德在其《中国人的价值观》一文中提出,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研究中已有多种方法被采用, 比如故事内容分析法、学校公用课本分析法、主题统觉测验、自陈问卷等[3 ]。但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看, 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问卷法, 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是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对象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据石勇的统计, 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占到7118 % , 而如农民青少年、打工青少年等非学生群体的青少年研究很少。

(二) 整体内容和单一内容并存

在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内容方面, 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是一种综合式的研究, 即研究内容涉及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观的所有方面。当然, 也有一部分单一价值观维度的研究, 这方面研究包括职业价值观、婚姻价值观、自我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

(三) 地域和学科分布不均衡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地域特点,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研究者的地域特点, 二是研究对象的地域特点。就前者来看, 主要是围绕大学或研究中心展开, 汉区的研究者多研究汉族青少年价值观, 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者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前期研究者对青少年价值观研究, 理论探讨、经验总结较多, 后来的实证研究要多点。就研究对象的地域特点来看, 除没有明确地域特征的文献外, 关于大城市的价值观研究较多, 尤其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 乡镇、农村地区的价值观研究较少。

在学科方面, 因为青少年价值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 所以各人文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比较而言,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文献较多, 然后是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法律等角度。值得一提的是, 教育领域对价值观的研究虽然数量较多, 但研究取向主要是经验层面的探讨, 涉及面较广的是对大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工作体会、经验层面进行描述, 水平较高的是一些调查研究。

在性别方面, 还没有看到专门研究女性或男性青少年价值观的文献。

三、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展望

(一) 建构概念的共识

我国学者在青少年价值观概念的界定上尚没有形成共识, 往往是各取所需, 这虽然对价值观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好处,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却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和积累, 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术间的交流和理论建构。以后的研究不仅要在价值观概念上达成共识, 而且要在青少年的年龄划分上达成一致, 这是对以后研究的期待。

(二) 注意方法的多元

不能仅以调查问卷为主, 还应重视质性研究方法在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上文所述, 除了问卷, 还可采用故事内容分析法、学校公用课本分析法、

主题统觉测验等方法。我国的青少年价值观研究长期以来都过度依赖问卷法, 尤其依赖国外的价值观问卷。以后的研究, 不能只是采用简单修订后的问卷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 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编制适合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量表来进行研究。

(三) 注重深入的历时性研究

在我国的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 一些研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 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深入探讨, 历时性研究很少, 大多数研究都是共时性研究。更有一些研究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 研究与研究之间在被试选择、方法采用甚至是所获得的结论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和进步。以后的研究, 被试选择范围应扩大, 方法应创新, 急需一些历时性的深入研究。

(四) 进行全面的研究

这里主要强调研究取样的代表性问题。迈克·邦德和施瓦茨(1994)都十分重视样本代表性在解释价值观研究结果中的重要意义[4 ]。但事实上, 在我国的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中, 被试主要是来源于大城市的城市汉族学生, 并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所以, 进行一项考虑到各方面内容、各种职业、各个地区等多方面维度的价值观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五) 重视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采取适当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以往的研究依赖问卷调查、经验概括、理论思辨来了解青少年的价值观现状, 这就使研究者很难提出科学的、有效的、针对性强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手段。而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不仅形成了多种教育理论, 如人格品质教育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怀主义理论、综合教育理论等, 而且已经发展出了很多具体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技术, 如价值观澄清(values clarif

ication ) 、价值观辨析(values analysis) 、圆桌时间(circletime)、公正团体( just community)等等。这些对我们的研究发展都具有启发意义。青少年价值观研究者应该为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 勇, 刘 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统计与分析

[J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 (3) :24 - 27.

[2 ]夏凌翔. 我国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研究述评及构想[J ] .青年探索,2002 ,

(2) :29 - 31.

[3 ]金盛华, 辛志勇.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 (3) : 56 - 63.

[4 ] M. H. Bond ,‘Chinese values and health : A cultural - level examination’P sychology - and - Health. 1991Feb , Vo l . 5 (2) : 137 - 152.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Chinese Teenagers’Values

LIU Wen - liang

(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610068 ,

China )

Abstract :Teenagers ’values are the standard and criteria by which they can

distinguish the right from the wrong , glory from shame , the good from the bad ; also

which can guide their behaviors. Through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n such fields as the definition , the content , the methods and the studying tools for study , the objects an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es on teenagers value , we have found out that scholars had made rich achievements. Meanwhile we should notice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 2advantages in the research. For example , narrow range of the objects , singularity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 we should focus on such items as common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ception , multiplication of methods ,comprehensive objects and the education of value as well .

Key words:teenagers ; value ;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