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紧扣第一要务服务民营企业

  市人事局20xx的“争先创优”工作目标下达后,我们**区人事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工作专班,进行认真研究,决定立足**是一个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年轻行政区的工作实际,选取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作为全年人才创新工作的重点加以突破。一年来,我们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积极拓宽人才服务领域,把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纳入工作重要日程,为民营企业聚才、培才、留才、用才,提供较强的智力支持,赢得了广大业主的赞誉。
一、广泛调研,找准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的着力点
建区以来,随着区委、区政府“兴工富区”战略的实施,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企业的不断壮大对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为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经济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坚持做到摸情况、定规划、送理念,切实找准民营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的着力点。一是调查研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我们由局长带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全区43家规模以上企业和3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向区内256家大小企业发放企业人才现状调查表和急需人才调查表1200余份,通过广泛调研,在我们区人事局建立了全区非公企业人才数据库和急需人才数据库,为人才服务奠定了基础。二是广泛座谈,制定人才服务工作规划。我们一方面是通过召开民营企业主座谈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区情,另一方面又专门组织区工商联、统战部、组织、人事部部门到浙江温州等地学习考察,吸收先进地区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区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规划,并结合区情确立了今后几年根据“兴工富区”发展需求,着力引进经济管理、高新产业、营销方面人才的工作重点。三是切实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针对一些企业主家庭式管理根深蒂固、人才观念淡薄的问题,我们由区政协牵头将企业老板们请出去“学”。先后组织了两批共41家企业主们到江浙等地知名非公企业参观考察,考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请知名企业老总们介绍其先进的人才观点和用人理念。区四大家领导各自包联2-3家规模以上企业,定期上门征求意见、送发资料和交心谈心,帮助民营企业主转变择人用人观念,逐步引导民营企业向“家天下”告别,切实为我们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工作,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
二、创活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集聚人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然而如何吸引人才、聚集人才,让更多的人才投身民营经济发展,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人才安心企业创业,关键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机制。
一是导引结合,不断向企业输送人才。出台了《机关干部离岗创业管理办法》,对机关干部离岗创业或到非公企业任职的一律实行“六不变一优先”(职务不变、干部级别不变、行政关系不变、年度考核和工资晋级不变、评优表模不变、编制不变,成绩突出的还可优先提拔重用),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或到非公企业任职。目前我区已有3名科级干部主动离开领导岗位,到区内民营企业任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但向企业输送了管理人才,也锤炼了干部。二是政策促进,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制度和领导干部蹲点联系企业制度,政府出资100万元建立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奖励基金,对民营企业引进硕士以上或副高职称以上优秀人才的,政府将给予该企业3000-5000元的专项奖励,对全区经济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区政府也将给予奖励住房、发放奖金。三是同等待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培养人才。民营企业人才与区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区里举办的各种免费培训机会上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区人事部门还同区内民营企业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通报有关省市人才培训信息,引导企业不定期的安排技术骨干外出培训。今年以来,区内举办会计班、计算机班,先后为民营企业免费培训各类人才128人次,为民企技术人员免费联系深造院校,提供培训信息20多人次。四是三个“优先”,帮助民营企业留住人才。即企业人才“人事代理优先”,由人事局首问责任人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办理企业引进人才的人事调动、档案代管等手续;“服务优先”,推行高科技人才区管制度,即对企业引进的硕士以上或副高职称以上优先人才由区委组织部、人事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管理,这些人才的生活、工作、政治待遇问题可直接向组织部人事部门反映;“职评优先”,企业人才在职称评定上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对优秀企业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实行“四不”,不限指标、不按年龄排队、不限单位性质、不规定身份、不划定区域。今年就有4名企业年轻科技人才评上了中、高级职称。
三、多法并举,增强民营企业人才活力
一是建“库”搭“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为及时提供人才服务、发挥人才最大效应,我们建立了民营企业人才库,现已入库人才428名,其中上报省级认定的技术人才4名,市级认定的技术人才16名,并对他们全部实行了跟踪管理,同时,我们还及时为企业与人才当好中介人,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的媒介作用,为企业招纳贤才。今年我们已通过组团参加省市各类人才招聘会、政府网页代为发布招聘信息等措施,成功帮助企业引回各类人才37名,其中金泰生物药业公司一家企业就一次性的开出20万元年薪聘回一名销售部经理,用30万元年薪同一名高级管理人才达成初步意向,拟任企业总经理。二是相互交流,促进事企人才双向互动。我们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向企业输送党政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腾出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促进事企人才的双向交流。20XX年我们拿出区招商局副局长一职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考,经过三轮筛选,区内一家大型企业的一名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被区政府公开聘任该职,为优秀企业人才向机关事业单位合理流动开了先河。三是政府聘才,帮助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在我们人事部门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区政府出面从武汉大学、深圳格林美集团等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聘请丁虹等10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区委、区政府和全区43家规模企业的首批科技顾问。科技顾问的职责之一就是为所包联规模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帮助培训管理和科技人才。半年来,已帮助21家私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4个,正在帮助培训11名管理和科技人才。科技顾问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区领导层和广大私营业主们的交口称赞。有3家私营业主已决定每年拿出一定经费,长期选送技术骨干跟随科技顾问学习或拿出部分科技股份赠送给科技顾问,长期聘请他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逐步将自己的企业建成顾问们的科技实践基地。四是“穿针引线”,实现科学技术与资金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是发动区内科技人才相对集中的农林局、科技局等单位加强与相关企业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同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联系,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区农林局已率先与“绿丹”禽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林局长期为“绿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绿丹”公司也将拿出部分资金和场所为农林局工作人员攻关和实习提供物质保障。我区的首家台资企业“光邦龙源”公司也已同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固定联系,长期与该院进行技术合作,进行石膏精深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贯彻“党管人才”方针,积极与组织部门联合,通过业余党校、党员电教等阵地,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了以“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企业技术骨干、把企业技术骨干培养成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能人培养工程”。全年共培养了32名企业党员技术骨干,成功将1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被吸纳进党组织。普安阀门公司的2个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全年就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4个,改进生产工艺3项,为企业多创造经济价值500多万元,得到了私营业主的充分肯定和嘉奖。
四、排忧解难,建立民营企业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频繁,要想留住有用之才,必须爱惜和保护好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为此,我们在区人事局设立了人才服务办公室,免费向企业人才提供人才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和督促企业到相关保险机构为企业员工及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险,确保企业所有人员应保尽保。人才服务办公室成立半年来,先后接待了19人次的企业人才政策法规咨询,至少成功地避免了8名企业人才的外流。督促全区256家企业到相关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金932万元,使参保关系在高新区的1249名企业员工都基本参保。同时引导企业人才到劳动仲裁部门,调处劳资纠纷12起,对协调了企业内的劳资关系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优质的服务换来了丰厚的回报,高新区民营企业已由建区前的十多家发展到近30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也由零壮大到43家,20XX年可望增至56家以上。20XX年全区直接利用外资、外贸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率均在30%以上,民营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