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1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也是全书的落脚点,核心问题是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

单元共设两课5个框题、综合探究,计划需要七课时。

第1—2课时

课 题: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理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分析:

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

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教学过程】:

引入: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其发展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因此,在

社会运动和自然运动中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是,社会又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那么,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探究问题1、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p86)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这就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不同的形式。

探究问题2、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实的或歪曲的反映)。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②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辨析:社会意识一旦生成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A、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

B、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则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的最本质的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

实践生成了全部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想)。

实践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归纳总结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区别

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思考:

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

表现。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服务。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上层建筑(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探究问题3(P89)

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4、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

探究问题4: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社会发展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归纳:

总趋势: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结: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含义、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