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学号:

姓名:王显魁

班级:汉语言文学 051210899

目 录

摘要、关键词 ……………………………………………………………3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 ………………………………………………4

(一)、人物的角色语言 …………………………………………4

(二)、作者的叙事语言……………………………………………5

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 ………………………………………………5

(一)、从主人公的有心计、有打算谈《围城》的心理描写……5

(二)、从可悲的虚荣心谈《围城》的心理描写…………………6

三、灵活多变的讽刺手法 ………………………………………………7

(一)、喜剧风格,悲剧内容………………………………………7

(二)、讽刺范围的广泛性…………………………………………7

(三)、出其不意的比喻……………………………………………8 参考文献 ………………………………………………………………10

提要:

《围城》是现代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恒星,作品中机智幽默的讽刺、妙趣横生的比喻,作者讽刺手法的灵活运用都令读者拍案叫绝。本篇论文就从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灵活多变的讽刺手法三方面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

讽刺、语言、心理刻画、比喻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初读《围城》,便跟着方鸿渐去喜去厌,去爱去恨。再读《围城》,却发现“这无毛两足动物最基本的根性,却也难逃作者的讽刺。虽然钟书先生的讽刺没有鲁迅讽刺手法的辛辣,没有张天翼讽刺手法的尖刻。但所到之处必讽,所见之人必讽。这使《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永垂不朽!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讽刺

幽默风趣的讽刺是《围城》的语言基调。作者借助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绘状一些可笑可憎的社会现象,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一)、人物的角色语言

在《围城》众多的形象里,赵辛楣算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他是作者唯一偏爱的男性形象,他的世故圆滑、随机应变、见风使舵可谓一流。且看诗酒会上懂斜川写诗,赵辛楣释然道:“快多写几首,我虽不懂诗,最爱看你的诗。我那位朋友苏小姐,新诗做得非常好,对旧诗也能欣赏。回头把你的诗给他看。”在当今社会里,赵辛楣之类美其名曰“哈巴狗”。大家都知道狗的身份在如今已上升为宠物,尤其是哈巴狗。看来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曹元朗和苏文纨的订婚曾使赵辛楣一度消沉。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同跟一个先生念书的叫“同师兄弟”; 同一个学校的叫“同学”;同一个情人的叫“同情”。读了这段对话,令人忍俊不禁,确也给了读者一个不错的印象。他这样说无非是掩盖心里的痛苦,力图给人一个“失恋也英雄”的潇洒形象。赵辛楣的幽默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一出场对方鸿渐的排斥到三闾大学的处世为人,都能体现出他的自信和乐观。

和赵辛楣相比,方鸿渐似乎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角色,他没有赵辛楣的幽默大度,也没有褚慎明等人的道貌岸然。可以说他是《围城》中缺点最少的一个人物,但他却处处被动,处处力不从心。永远学不会投其所好是他致命的弱点。苏文纨为博得他的欢心借王尔恺之名卖弄学问,大献其诗。方鸿渐撇嘴道:“写这种字就该打手心!我从没看见用钢笔写在折扇上的,他倒不写一段洋文!“苏小姐忙道:“你不要管字写得好坏,你看诗怎样?”鸿渐道:“王尔恺热中做官的人还会有做好诗吗?我又不向他某差使,没有恭维恶诗的义务。”而后忽然指着扇子上的诗大叫道:“不得了,这诗是偷来的。至少是借的,借的外债。”虽然方鸿渐不知道诗是出自苏文纨之手,也没有必要在大众场合羞辱王尔恺。既然不是苏小姐的追求者,何必泼别人冷水呢?方鸿渐给读者的印象是“是非太分明,好恶太强烈”。如杨绛女士所言,钱钟书把方鸿渐作为故事的中心,常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不经意的读者会对他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甚至把把自己和他和二为一。确实如此。综观全书,唯“那么得赶快找个眼科医生把眼光验一下,会这样看东西的眼睛一定有问题”一句最为长人志气。有人说方鸿渐是纨绔子弟,油嘴滑舌,书中却说他是“全无用处”的。“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请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父来送终。医学而兼信教,那就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不会错,这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太便宜了!”这段带有哲理性的语言难道还不够精彩吗?看来也不象赵辛楣所说“学哲学跟什么都没学全

没两样。”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高松年等人的卑劣迂腐,也看不到赵辛楣的圆滑世故,。他的优点给读者增加了对他的好印象,他的缺点却使他无法立足于现实。

最让人气愤的当数这样一段话:“女人做诗,至多是二流。鸟里面能唱的都是雄的,譬如鸡。”首先我们得批评懂斜川先生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鸡不是鸟,是家禽。再说从社会功利的角度而言母鸡下蛋的功劳大过公鸡打鸣。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产品不胜枚举,谁还会听公鸡打鸣?像懂先生这样的男权卫道士应该 打二十大板的。还是钱老高明,他算准了若干年后斜川先生的这段话还会触犯那么多人。所以钱先生说:“我敢说,不久的将来,男女两性的分别要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二)、作者的叙事语言

《围城》中的叙事语言更为丰富幽默,通过叙事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读来令人啼笑皆非。文章的开头,方鸿渐到张家做客,张先生热闹地欢迎到:Hell !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杂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佛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他说“very well ”二字,声音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 wul ”。可惜罗马人无此耳福,否则决不单说R 是鼻音的狗字母。作者几句话就把张先生那崇洋媚外、滑稽可笑的丑态斑驳的一文不值。真是痛快到大笑不止。

《围城》中这种比喻性的讽刺彼彼皆是,信手拈来,在博得读者一笑的同时,又让人体会到蕴涵的深层意义。文中第二节,“方鸿渐发现苏小姐有不少小孩子脾气,她会顽皮,会娇痴,这是他一向没想到的。可是不知怎样,他老觉得这种小妞儿腔跟苏小姐不顶配。并非因为她年龄大了,她比鲍小姐大不了多少,并且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只能说品格上的不相宜;譬如小猫打圈儿追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短尾巴橛乱转,就风趣减少了。”这一风趣的比喻,把苏小姐平时对人的冷傲和没有丝毫女人味统统表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和出其不意的想象力。

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对于一位讽刺幽默作家来说,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围城》中的心理刻画细腻而真实,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活灵活现。

(一)、从主人公的有心计、有打算谈《围城》的心理描写。

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一位没有被作者的利刃砍杀的人物,也是《围城》中作者钟爱的一位女子。她一出场,就有大把好话相迎:“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上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通过这一段肖像描写,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调饰”的女性形象。唐晓芙不造作、不化妆,是摩登社会里的一个罕物。但是唐晓芙不化妆不等于不打扮,或者说她懂得如何打扮得了无痕迹,她可能非常了解她的容貌的“非人工”色彩,恰是她最美的颜色。她的“清纯”丝毫不影响她在男女交际方面的老练,且看小说中方鸿渐多点了几样菜,他们便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这不是吃菜,这像神农尝百草了,不太浪费了么?也许一切男人都喜欢在陌生的女人面前浪费。”

“也许,可是并不在一切陌生的女人面前。”

“只在傻女人面前,是不是?”

“这话我不懂。

“女人不傻决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这哪像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女孩子说的话。难怪听了这些话,方鸿渐不得不联想到苏文纨关于“唐晓芙手里有一把男朋友”的告诫。通过小说中唐晓芙和方鸿渐交往的过程分析,唐小姐并非不解男女之情。她一出场就抓住方鸿渐这个老男人的弱点。那么,聪明伶俐的唐晓芙怎么可能不打扮呢?她不过选择了最文明、最有格调的打扮方式而已,她的清纯并非不加修饰,她依然是都市化的产物。只是她从庸俗化的有些泛滥、有些生硬的潮流中提升出来,以其独特的品位吸引异性。所以说她是秀外慧中的尤物,她懂得如何用最美的优势吸引男人的目光,这一点比表姐聪明多了。抛开作者和方鸿渐的喜好,我们不难看出唐晓芙的蛮有心计。杨绛女士是明眼人,她在《记钟书与围城》中说:“唐晓芙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作者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唐晓芙有情人终成眷属后再分手,那么结婚如身险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自古一来,不管是贫是富,是贵是贱,不管起初多么浪漫,高潮如何迭起,最终都难逃生活的俗套。

(二)、从可悲的虚荣心谈《围城》的心理描写

钱先生在序里说:“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两足无毛的基本根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基本根性”解释为基本需求理论——人的一切行为均来源于某种动机,而这种动机又来源于人的某种需求。无论在哪种人身上受到尊重的需求总表现得那么强烈。正如文中作者写到:“就连一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可见讽刺在《围城》里真的是无孔不入。

我们先说说苏文纨,她出身名贵,才学高识,却被置于“孤芳自赏”的可怜境地,她摆出一副至高无上的架势,希望操纵男人们的命运,使之相互撕杀,最终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这是她人格上的缺陷,作者给予了有力的讽刺。她的虚荣之心来自优越的环境,她没有被浅搁的习惯,她受不了不被看好的冷漠,所以她总是想搬弄是非来夸大自己的作用。她借王尔恺之名大显其诗,其实就有一石二鸟之心。第一、大有青年政客王尔恺追求之嫌。第二、借王之名显示自己的才学。苏文纨这样费劲周折,目的只有一个——抬高自己的身价,使其在男人心目中的体积膨胀。然而作者并没让她得逞,她苦思冥想的伎俩换来的是方鸿渐的嗤之以鼻。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的高明。不是吗?就连作者用尽可能完美的语言塑造的美丽清纯

的唐晓芙不也是虚伪的吗?由于被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一时嘴硬,最终和方鸿渐分道扬镳,当她当面抖露方鸿渐的“劣迹”时,在心里恨不得说“: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的。”可嘴上却说:“那么再会。”这种心软嘴硬的根源在于虚荣心的需求,这何尝不是天下芸芸众生的心态。可能作者写此的目的就是要告戒天下人,别逞一时之气,把唾手可得的幸福拱手让出,若干年后再去空遗憾吧。

三、灵活多变的讽刺手法

《围城》的讽刺无处不在,无处不讽。每个人物,每个场景都难逃作者的眼睛。讽刺手法变幻无穷,令人出其不意。

(一)、喜剧风格,悲剧内容

《围城》根据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每个场景发生一件事情。然而作者在处理每个事件时总是让读者在笑声中浏览而后才能感觉到悲伤的气氛。

下面就以每个人物的结局谈谈《围城》这一特点。先说说不是主角的汪太太,在男人眼里,她不守妇道,无法无天。我却认为她是个勇士。赵辛楣一个胆子只有芥菜籽大的人为什么要去勾引有夫之妇呢?和汪太太相比显出男人的“小”来。高松年来助什么兴呢?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又显出男人的“小”来。真是一幅群丑图。汪太太会不会对男人失去信心,会不会对爱情失去信心。赵辛楣后来说:“汪太太可怜,汪处厚也可怜,方鸿渐也可怜,孙小姐也可怜,大家都可怜。我很欣赏这句话。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委曲求全。汪太太可怜嫁得太委屈;汪处厚可怜娶了个不让人省心的太太;孙柔嘉可怜费尽心思嫁了方鸿渐这“如意郎君”。方鸿渐可怜没有抱得美人归却遭孙小姐的“暗算”。真是所有的人都可怜。然而当我们看到高松年的幸灾乐祸时,会报以鄙视的笑,看到赵辛楣的软弱怕事时,会报以轻蔑的笑,看到汪处厚的歇斯底里时会报以无奈的笑。

尽管作者用围城紧紧套牢住主人公,但方鸿渐依然想起令他心痛的家。孙柔嘉走了,可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方鸿渐依然不希望自己被撇下。也许这就是柴米油盐而产生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吧。明天他依然会接她回家,继续他们一如既往的家庭大战。而孙柔嘉依然会做了饭菜等他回来,依然会含泪接受他的道歉而破涕为笑。这不是由二者的结合而产生的家庭悲剧,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生活大餐。呈如杨绛女士所说,即使方鸿渐和唐晓芙结合,依然难逃身陷围城。方鸿渐说赵辛楣娶了苏文纨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自己深爱的人。就像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边也不过尔尔。可以说方鸿渐的婚姻是一段失败的婚姻,然而作者没有写到他们离婚,反而让方鸿渐对这个家依然报有希望,报有眷恋。《围城》里有太多的一声叹息,可是生活还得继续,现实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二)、讽刺范围的广泛性

《围城》讽刺范围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文章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生不逢时、懦弱无能、心地善良卑鄙下流的方鸿渐;自以为才学高识,爱慕虚荣、故芳自赏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胜为己任的大家闺秀

苏文纨;唯利是图,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卑鄙无耻、尖酸刻薄褚慎明;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诸如此类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真的是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讽刺的同时,也对主人公所经历的每个场景都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讽刺,从方鸿渐等人回国的邮船上发生的故事,到回国后所涉及到的新闻界和银行界,再到三闾大学的一段可笑可悲的生活经历,最后到婚后的家庭生活的无助和无奈。除此之外,作者的笔锋还触及到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久历风尘的破车、有名无实的欧亚大旅社、文中反复描写的古钟。所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讽刺的对象。

(三)、出其不意的比喻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围城》里的比喻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手法之妙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

比喻的知识性

《围城》中的比喻新奇而深刻,无处不透露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容量。如: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里作者引用《圣经. 创世纪》里的句子。文中对鲍小姐的描述是:“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他“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作者把鲍小姐的放荡和真理联系在一起真是别有用意。文中最有趣的当数方鸿渐和苏文纨的吻戏: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从而表现出方鸿渐对苏文纨的态度。典喻的大量使用是《围城》知识性的突出体现,作者使用了许多中外典故,使《围城》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比喻的哲理性

诗酒会上,褚慎明引用罗素的话:“婚姻仿佛是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飞进去,笼内的鸟想飞进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也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逃出来。”作者借助角色语言发表对婚姻的看法,这一鲜明的比喻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揭示了《围城》的主题。呈如杨绛女士所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文中写到“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它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本来就有,并非地位高了的新标识。这一句经典的比喻,对那些高升之后暴露出恶劣本性的人给予有力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作者对那些丑恶嘴脸的厌恶。

中心语与修饰语的超常搭配

钱钟书常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比喻,本题和喻体之间本来毫无联系,通过作者超常的想象,却制造出绝妙的效果。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把新回国的学生比作新出炉的烧饼。“二奶奶三奶奶打扮得淋漓尽致,出汗像半融化的蛋糕等句中的喻体都是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事物,看似平淡无奇,用在这里却通俗易懂,生动贴切。曹元朗忙得满头大汗,带的白硬领圈,给汗浸得又黄有软。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蜡烛化成一滩油。再如: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科学家和酒、科学和女人本没有关系,用在这里顺理成章,极具讽刺意义。

总之,《围城》在讽刺小说里已公认为盖世之作。全文的讽刺有几百处之多。其范围之广、手法之妙实属罕见。 读《围城》让我们在盈盈笑语中体会作者忧世的讽刺和感伤。

参考文献

1、《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张丽丽

3、记钱钟书与《围城》 杨绛

4、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曾国农

5、《围城》面面观 周锦

6、浅谈《围城》的讽喻艺术 张嘉敬

7、《围城》与中国现代讽刺小说

王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