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蜀黔湘?西南行(4)都江堰

上一篇:蜀黔湘?西南行(3)南郊公园?天府广场?锦里 返回博客列表 下一篇:蜀黔湘?西南行(5)中国道教?青城山 |

[原创]蜀黔湘?西南行(4)都江堰

  

  

  我要推荐

2010-11-5 23:50:35  丨 分类: 景点介绍 丨 标签: 四川   公园

蜀黔湘·西南行(4)都江堰

时间:2010年9月30日

地点:都江堰

交通:随团游

因为都江堰离城区很远,在都江堰市,所以参团比较省时省力,而且价格比较合理。于是报名参加散客拼团型的“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早上有旅游车专门到酒店来接。六点多出发,成都到都江堰虽然只有半小时多的里程,但因为旅游车要到各酒店陆续接散客,所以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经过两个多小时,至将近九点才到达都江堰,这个我们散团游客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驴友们有来成都的,有时间可以自己乘车上都江堰市,没有时间的还是报团走。到都江堰景区时,时间足够的,如果不想听导游“白唬”,可自行游览,自由拍照,记住几点集合就行了。本人从来不听导游背诵台词,喜欢参团后再自由行。

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上,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灿烂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总设计师是大周王朝周赧王姬延六十年(前256),也就是周朝末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完工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雄伟壮观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中国人当引以为豪,但不能引以为傲。

都江堰不仅是人类对自然水力的合理利用,其建造出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衍生出一批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风景名胜,令游人趋之若鹜。如堰功道名人塑像、伏龙观、二王庙、安澜桥等。

都江堰名称沿革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建都江堰初期,都江堰名称是“湔堋”,原因是都江堰旁边的玉垒山,在周朝时称作“湔山”,那时居民是氐族、羌族人,他们语言称堰为“堋”,所以称都江堰为“湔堋”,意思是湔山边的堰;三国时期,都江堰地区置都安县,故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称“金堤”,这是为了突出鱼嘴分水堤的重要作用;唐代,都江堰改称“楗尾堰”;宋代,才第一次称都江堰,《蜀水考》载:“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同时,流江是检江的异称,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云:“都江即成都江。”所以自宋代始称都江堰,即成都江之堰。名称一直没用至今。

都江堰地理

都江堰位于岷江上,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岷江发源于陇蜀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再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最后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支流;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支流;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支流。雨季水源自山间溢出,所以岷江之水涨落皆猛,水势湍急。

后记

从门票中拍摄的空中鸟瞰都江堰图,简直是一幅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壮丽景观。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是水利工程,是灌溉数以万计土地的源泉,是保证成都平原安危的生命线。你会以为这是一处自然界的古迹呢。一条江自然分开双岸,两边小楼星散似一个临江小镇,三面环山如龙墩宝座,四季水流可以灌溉万亩良田。

所以可以看出,当年蜀郡李冰父子在始凿都江堰时,想到最多的方法是合理利用地理自然条件的方法开凿都江堰为农田服务,因为古时条件有限,不可能太大的措施改造自然环境。从而使都江堰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壮观水利工程,即都江堰为人类服务,人类亦不破坏水的自然流程,做到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正是这“道法自然”的哲学理论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概念。

都江堰景区正门

南桥

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勒石

堰功道

以下是历史上治理过都江堰的官员们的铜像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原(今织金)人。曾任四川总督,据《清史稿》载:“至即严劾贪墨吏,澄肃官方,建机器局,修都江堤,裁夫马以恤民,革陋规以恤吏。”百姓感其恩,献其喜食的炒鸡丁,曰“宫保鸡丁”,因其官衔有“宫保”一职。

强望泰(1793—1844),陕西韩城市芝阳乡东赵庄村人。曾任四川成都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10年,勤于治堰。是都江堰历史上水利管理任期最长的官员。

施千祥(生卒年不详),明代人。主持大修都江堰,并令人铸铁牛两头,分首尾,形如人字,作为分水鱼嘴。

阿尔泰(?—1773),姓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任职其间,注重水患,议筑都江堰。

龙吟沟,置于堰功道两旁,共有大小龙头248个,向沟中吐水。248之数合中国古代道家《周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之说。即道家所尊循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卢翊(生卒年不详),字凤冲。江苏常熟人。任四川官员时,督治水利,恢复李冰父子当年“深沟滩,低作堰”的治水方法。

吉当普(生卒年不详),蒙古人。任元朝官员时,主持重修都江堰,第一个提出将堰体由竹笼结构改为铁石结构,加大了堰体基础。

刘熙古(903—976),字义淳。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是北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音韵学家、阴阳学家。查其生平,未见其对都江堰有过治理记载。倒是在九里堤起端脊上有一小庙与其有关,是为纪念刘熙古为成都知府时为防水患重修縻枣堰之功,所建造的刘熙古祠(又称刘公祠或刘侍郎庙)。

赵不忧(生卒年不详),字仁仲。赵宋宗室子。曾亲自主抓治理都江堰水利工程。

张松银杏,千年古株。

高俭(576—647),字士廉。隋朝渤海脩(今河北景县)人。其祖父北齐清河王高岳,是北齐武帝高欢的堂弟;其父乐安王高励;高俭是长孙无忌的亲舅舅。在任益州官员时,率众治理都江堰,引渠灌田。

章仇兼琼,姓章仇,名兼琼,为唐代汉族复姓。为大秦王朝击楚名将雍王章邯后裔。

史不立传,皆因举荐杨钊,而为国人思维陋习所误,古今未有更改。

西蜀马鞭

(唐)顾况

鲜于仲通正当年,章仇兼琼在蜀川。

约束蜀儿采马鞭,蜀儿采鞭不敢眠。

横截斜飞飞鸟边,绳桥夜上层崖颠。

头插白云跨飞泉,采得马鞭长且坚。

浮沤丁子珠联联,灰煮蜡楷光烂然。

章仇兼琼持上天,上天雨露何其偏。

文翁(前156—前101),字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年间,在为蜀郡太守时,与民治理都江堰,“穿湔江,灌溉繁田。”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在蜀汉年代,曾派兵千多人并设堰官专门维修和管理都江堰水利。

伏龙观道观

中国首座遗址剧场《道解都江堰》

千年古树,参天挺直。

都江堰

千年乌木

都江水拍千年梦 雨过云开又一春

离堆(离开玉垒山的一堆);宝瓶口(在玉垒山凿出的山口如瓶口状)。

灌口山、玉垒山,古称湔山。

宝瓶口(节制闸),离堆。

都江堰纪念碑

天阴江暗

废弃的泄洪处,供游人观瞻。

鱼嘴简介

鱼嘴,巨大的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西边为外江,称金马河,东边为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

鱼嘴

都江堰纪念碑

安澜桥上望江水

安澜索桥,又称安澜桥、夫妻桥。这是一对江苏夫妇拍风景,我们是一个旅游团的。他们两人都爱好摄影,专拍风景。

安澜桥桥头堡

李冰父子二王庙,里面在重建修复中。

鱼嘴飞沙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