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疼痛护理指导手册4.6

疼痛护理护士教育手册

第一章 疼痛护理概述 .............................................................................. 2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 ............................................................................ 2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 3

第三节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 7

第二章 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8

第一节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 ................................................................ 8

第二节 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 9

第三节 疼痛治疗的其他方法 .......................................................... 16

第三章 癌性疼痛护理 ............................................................................ 20

第一节 概述 ...................................................................................... 20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 21

第三节 癌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 24

第四节 癌痛综合症 .......................................................................... 30

第一章 疼痛护理概述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

一、 什么是疼痛?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定义“疼痛(pain )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包含两重意思:痛觉和痛反应。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痛反应是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2002年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二、什么是全方位疼痛?

桑得斯(Cicely Saunders )在60年代早期第一次使用了“total pain ”(全方位疼痛)的概念。它强调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是一种复杂性疼痛(见图1-1)。此概念的提出有助医护人员认识到:疼痛患者除了对镇痛剂的需求以外,患者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

精神性: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对不幸发生的抱怨和不理解,对往事恩怨的释放,对生命新的希望等 心理性:愤怒,恐惧,因形象破坏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死亡的担心,抑郁,无助,孤独等 社会性:担忧家庭和经济,失去职业特权和收入,失去社会地位,失去家庭中的作用等 生理性:其它症状,治疗的不良反应,失眠和慢性疲劳等 全方位疼痛 (Total Pain)

图1-1 全方位疼痛的4因素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一、疼痛的分类

(一)根据疼痛的病理生理学,疼痛分为哪几类?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疼痛可分为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两大类。

伤害性疼痛由躯体或内脏结构受损继而兴奋伤害感受器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结构受到损害,其特征性表现为烧灼样或刀割样痛。

伤害性疼痛又可分为躯体伤害性疼痛和内脏伤害性疼痛。躯体伤害性疼痛常因外科手术操作或肿瘤骨转移引起,表现为锐痛、搏动性疼痛,其定位常较明确。内脏伤害性疼痛常由肿瘤导致的周围脏器的浸润或空腔脏器的扩张引起,表现为钝痛或绞痛。

(二)根据疼痛的病程,疼痛分为哪几类?

疼痛根据其发生情况和延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acute pain):是指有一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较短,常用的镇痛方法可以控制疼痛。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时间界限各专家说法不一,多认为无明显组织损伤,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

爆发性疼痛(Breakthrough pain) :是癌痛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指在有效镇痛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在持续痛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不可预测、与原来的慢性疼痛无必然联系。

偶发性疼痛(Incident pain):也称为活动相关性疼痛。是爆发性疼痛的一种,主要与某些特殊的活动相关,如进食、排泄、翻身、走路等。

(三)根据疼痛性质,疼痛分为哪几类?

1.钝痛:酸痛、胀痛、闷痛。

2.锐痛:剌痛、切割痛、灼痛、绞痛、撕裂样痛、暴裂样痛、钻顶样痛。

3.其它描述:跳痛、压榨样痛、牵拉样痛等。

(四)根据疼痛的部位,疼痛分为哪几类?

广义讲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心因痛三大类,其中按躯体解剖定位又可分

为:头痛、颌面痛、颈项痛、肩背痛、胸痛、上肢痛、腹痛、腰骶痛、盆痛、髂髋痛、下肢痛。

二、疼痛评估的原则

疼痛不像其他四项生命体征一样,有客观的评估依据,这要求医务人员对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方面收集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疼痛的来源、程度、性质等要素做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疼痛评估的基本原则是:

(一)、相信患者的主诉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而言,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充分表述疼痛的感受和疼痛相关的病史。而对于儿童和一些无法自我表达疼痛的患者,应该鼓励家属和照顾者及时汇报,通过患者的表情、行为表现来评估疼痛。

(二)、全面评估疼痛

参与疼痛治疗的医护人员还应注意综合评估疼痛的情况,在询问过程中可以按照PQRST 的顺序获得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应询问疼痛的病史,发作的原因,疼痛的伴随症状、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前疼痛的诊断、治疗和效果等。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P – 促发和缓解因素(provoking or precipitating factors)

Q – 疼痛的性质(quality of pain)

R – 疼痛的部位及范围 (radiation of pain)

S – 疼痛的严重程度(severity of pain)

T – 疼痛的时间因素(timing ),包括减轻或加重的时间,疼痛发作的时间,以及疼痛持续的时间

(三)、动态评估疼痛

在对患者进行初步疼痛评估以后,需要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治疗计划等实施动态常规的疼痛评估。评估的时机:(1)患者主诉出现新的疼痛;(2)进行新的操作时;(3)在疼痛治疗措施达到峰值效果后;(4)对于一些长时间存在的疼痛,如慢性疼痛需要根据疼痛情况规律地进行评估。

再评估的内容:(1)现在的疼痛程度、性质和部位;(2)过去24小时最

严重的疼痛程度;(3)疼痛缓解的程度;(4)治疗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障碍;(5)疼痛对日常生活、睡眠和情绪的影响;(6)疼痛治疗的不良反应。

三、疼痛评估的方法

(一)疼痛评估工具有哪些?

1、0-10数字疼痛量表?

0~10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此方法从0-10共11个点,表示从无痛到最痛(见图1-2) ,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打分。此表便于医务人员掌握,容易被患者理解,便于记录。目前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但此量表使用时个体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在疼痛管理专业背景不强的环境中应用,有时会出现困难。

图1-2 0~10疼痛量表

2、0-5描述性疼痛量表?

0-5描述性疼痛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 ):此量表对于每个疼痛分级都有描述,用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来帮助患者描述自己的疼痛。此量表容易被患者理解,但精确度不够,有时患者很难找出与自己的疼痛程度相对应的评分。

0级 无疼痛(No Pain)

1级 轻度疼痛(Mild Pain):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

2级 中度疼痛(Moderate pain):轻微干扰睡眠,需用镇痛剂

3级 重度疼痛(Severe pain):干扰睡眠,需用镇痛剂

4级 剧烈疼痛(Very Severe pain):干扰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

5级 无法忍受(Worst possible pain):严重干扰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

3、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 ):在纸上画一条粗直线,通常为10cm ,在线的两端分别附注词汇,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可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见图1-3) 。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就是疼痛的量。刻度较为抽象,较不适合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认知损害者。

无痛 最剧烈的疼痛

图1-3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4、长海痛尺?

长海痛尺研制的背景:2002年作者在使用NRS 时发现,患者常难以根据自己的疼痛状况,在痛尺上找到相应的分值,护士自身也时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更不知如何向患者宣教,致使疼痛评估在临床上遇到障碍。对此作者借鉴Jensen1986年所做的痛尺选择的研究方法研制形成了长海痛尺。经过临床上的大样本应用,证实选用长海痛尺,符合Jensen 选择痛尺的标准;它保留了0-10和0-5两个常用痛尺的功能和优点;解决了单用0-10痛尺评估时的困难和随意性过大这一突出问题;解决了单用0-5痛尺评估时的精度不够的问题。目前该痛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见图1-4) 。

图1-4 长海痛尺

5、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

该方法1990年开始用于临床评估,是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悲伤至痛苦得哭泣的图画来表达疼痛程度的, 疼痛评估时要求患者选择一张最能表达其疼痛的脸谱(见图1-5) 。这种评估方法简单、直观、形象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

加设备,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文化程度较低者、表达能力丧失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图1-5 不同程度疼痛的面部表情

四、如何进行疼痛评估的记录?

护士应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于入院评估单中。对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应将疼痛评估和给予的相应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特护记录单中。因疼痛已被正式定义为第五生命体征,所以近年来有专家将疼痛评估结果记录于体温单上,并将传统的体温单更名为生命体征记录单,目前此研究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

第三节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nurse-based, anaesthetist-supervised model )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的关键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

一、护士是疼痛状态的评估者

在治疗和照护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往往最先了解患者各种不适症状。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院内,对患者镇痛的评价首先依赖于护士的观察评估和记录。

二、护士是镇痛措施的落实者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镇痛措施的实施者。护士根据医嘱执行药物镇痛方法或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为患者镇痛。

三、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

护士对患者的疼痛评估记录可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护士参

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其合理性和个体化。疼痛专业护士除了协助医师完成各种常规治疗外,还要配合医生完成一些特殊镇痛操作,如神经阻滞。

四、护士是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医务人员的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及其治疗方面的教育”。护士负责患者及家属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教育他们如何应用疼痛评估工具、如何表达疼痛,让那些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解除疑虑和担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

五、护士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

护士作为患者最密切接触者,要协助患者进行利弊分析,选择适合的镇痛措施。同时应承担疼痛管理质量的保证和促进的职责,在镇痛效果保证和镇痛措施使用的安全等方面,及时动态地进行监测,使患者的疼痛管理达到满意的状态。

第二章 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

一、 什么是规范化疼痛处理?

规范化疼痛处理(good pain management)是近年来倡导的镇痛治疗理念。强调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是什么?

(一)明确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等的维护和改善。

(二)疼痛的诊断及评估 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定期再评估疼痛。

(三)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选用药物治疗疼痛疾患时,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多种给药

途径的交替使用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但在药物选择上应予以重视,避免盲目联合用药,力争用最少的药物、最小的剂量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四)要重视对不良反应的处理,镇痛药物与控制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合理配伍,同等考虑。决不能等患者耐受不了时才考虑处理。

二、 几个需要辨析的概念

1.精神依赖(即成瘾Addiction ):是一种反映心理异常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单纯以追求欣快感为目的,渴望用药并不顾一切地获取药物,用药后可以获得“欣快感”,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对阿片类镇痛药的依赖。

2.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是一种正常的药理学反应,表现为对某种类型药物的特异性撤药综合症。主要由于突然停药、快速减少剂量、或应用拮抗剂时,患者出现以戒断症状为特点的一种生理现象。通常能通过应用极小剂量5-10天,当患者不再需要药物的时候而消除。

3.耐受性(Tolerance ) :是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产生的适应状态,导致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弱。可通过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或更换其它药物解决,并不影响继续使用阿片类药物。

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和耐受性是不同的概念,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性或躯体依赖并非意味着已经成瘾。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时,成瘾极少发生,发生率

第二节 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一、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哪些?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它能提高患者的痛阈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一般不产生意识障碍,除非大剂量可产生睡眠或麻醉。常见的阿片类镇痛药有:

(一)吗啡(morphine )

世界卫士组织(WHO )推荐吗啡作为重度疼痛的金标准用药,并把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治疗状况的重要指标。吗啡的药理学基础研究比较深入(如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副作用及用钠洛酮拮抗吗啡中毒等方面);吗啡在正确指导下“成瘾性”罕见。吗啡主要用于治疗中到重度各种急、慢性疼痛,以及癌性疼痛、麻醉前给药、术后镇痛以及血压正常的心肌梗死和内脏绞痛等。其

特点是对内脏痛及深部软组织痛效果较好,对持续性钝痛的效力大于间歇性锐痛。成人常用剂量为8~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对休克患者及老年体弱者剂量宜酌减。

(二)可待因(codeine)

又称甲基吗啡,属弱效阿片类药物。口服后容易吸收,在肝中代谢主要是脱甲基,一部分脱甲基后形成去甲可待因,约10%转化为吗啡,其余部分在肝内结合排出体外。镇痛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6,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在镇痛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剂量,效应也不增加。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

(三)哌替啶(pethidine, meperidine)

临床上常称杜冷丁(dolantin),口服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仅为肌注的一半,1~2h血浓度即达峰值,若皮下或肌肉注射则吸收更快。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为哌替啶酸及去甲哌替啶,再以结合型或游离型从尿中排出,半衰期为

3.7~4.4h。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可产生轻度欣快感。反复使用也容易产生依赖性。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程度与剂量相关。哌替啶与异丙嗪、氯丙嗪合用,称为冬眠合剂,可用于深低温麻醉或难治性晚期癌痛患者。

(四)芬太尼(fentanyl)

芬太尼脂溶性很高,故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也易于从脑重新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尤其是脂肪和肌肉组织。芬太尼可以口服,经皮肤,粘膜吸收,静脉注射其血药浓度立刻达峰值,肌注约15min 起效。反复注射可产生蓄积作用。芬太尼是纯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是吗啡80~100倍,但持续时间短,仅为30min 。一般均能引起呼吸抑制,肌肉僵硬,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注射后5~10min最明显,持续约10min 。临床主要用于临床麻醉,作为复合全麻的组成成分。还用于术后镇痛。

(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

缓释制剂是比较新的药物剂型,克服了普通制剂每天需要服用多次、血液内药物浓度起伏较大、副作用较多等缺点。具有用药次数减少、提高药效、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患者服用药物后,消化液可逐层溶解、分离包被药片的各层,暴露出药物,药物按等量稳定释放并被小肠所吸收,避免在胃内失效,因此本品必须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磨。

羟考酮化学结构中的3-甲氧基保护该药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 是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口服强阿片药。口服用药吸收较充分,吸收几乎不受食物种类及胃肠道ph 值的影响和干扰。羟考酮与吗啡的实际转换剂量比例为1︰1.5~2.3,吸收达峰值时间明显早于吗啡缓释片,吸收率稳定性也优于吗啡缓释释片。奥施康定 采用独特的ACROCONTIN 技术,实现药物双相释放和吸收,38%的羟考酮即刻释放,吸收半衰期为37分钟,62%的羟考酮缓慢释放,吸收半衰期为6.2小时。1小时内快速起效,12小时持续强效止痛。适用于中度和重度的慢性疼痛患者,包括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是纯阿片受体激动剂,无极量封顶效应。

(六)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

硫酸吗啡是具有高度稳定的双分子硫酸5水化合物,,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吗啡盐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为强效中枢性镇痛药,作用时间可持续12h ,可减少用药次数,方便长期服用。CONTIN 缓释技术保证血药浓度相对平稳,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并进一步降低 “成瘾”的发生,长期应用安全可靠。美施康定片的有效成份是硫酸吗啡,相比于盐酸吗啡,它是多元强酸、双分子结构。稳定性高,结合力强,镇痛疗效更好

二、阿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有哪些及如何处理?

(一)便秘

原因:阿片类药物与胃肠神经丛分泌腺体结合,抑制肠蠕动并使肠道腺体分泌减少;疼痛使患者活动量下降,加重便秘;肿瘤局部压迫、浸润、粘连肠管;身体衰弱,胃肠功能下降等。通常便秘的发生率为80%~100%,且是不可耐受的,即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的用药期。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同时预防性地给予通便药物;嘱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饮水,每天约2000毫升;适量增加活动量(如每天步行30分钟);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入厕)。一旦出现便秘应先评估患者的便秘情况,分析可能的便秘原因及程度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恶心、呕吐

原因:由于药物刺激大脑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导致前庭敏感性增加,以及胃排空延缓所致。发生率约30%,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多在用药一周后症状减轻。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1周内,应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

减少不良刺激。呕吐时给患者准备好容器,如塑料小桶外套塑料袋,呕吐后及时更换,漱口、擦洗面部。分散注意力,交谈,听音乐等可减轻症状。

(三)呼吸抑制

麻醉镇痛剂可降低呼吸中枢对PCO 2的敏感性,使呼吸缓慢,不规律。若出现严重呼吸抑制如呼吸

(四)尿潴留

尿潴留发生率通常低于5%。如同时使用镇静剂,应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和膀胱充盈情况。可采取诱导排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等;热敷会阴部或热水冲洗会阴部;排尿时用手按压膀胱部位增加膀胱内压力;必要时予以导尿。对于持续尿潴留难以缓解的病人,可考虑换用镇痛药。

(五)嗜睡及过度镇静

少数患者在用药的最初几天内可能会发生,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幅度逐渐增加。对老年及高危患者尤其应该注意谨慎滴定用药剂量。

患者发生持续嗜睡或过度镇静时,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或减低分次用药量而增加用药次数,或换用其他镇痛药物,或改变用药途径。必要时可给予兴奋剂如咖啡因。

(六)精神错乱

精神错乱的发生较为罕见,主要出现于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或有高血钙症,使用精神药物者。治疗时应适当的静脉水化,减低阿片类药物剂量,合用辅助性药如氟哌啶醇0.5~2mg,口服q4~6h。

三、非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哪些?

非阿片类镇痛药,包括水杨酸类、丙酸类、乙酸类、喜康类和吡唑酮类等,其中主要是类体抗炎药(NSAIDs)、中枢性镇痛药和其他类型的镇痛药等。为了提高非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可增加剂量,但超过极限量时,不能产生额外镇痛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天花板效应”或“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即药物剂量增加,毒

性反应也随之增加,而疗效不增加。本节重点介绍常见的代表性药物及新药。

(一)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小肠迅速吸收,0.5~2h 血药浓度达高峰。阿司匹林血浆浓度低,血浆半衰期约15min 。水解后生成的水杨酸以盐的形式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及脑脊液,并可能通过胎盘,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二)醋氨酚(acetminophen, paracetamol)

又名扑热息痛。口服醋氨酚可使血药浓度在0. 5~1h达高峰。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类似阿司匹林;它的抗炎作用弱,特别是无抗血小板功能。

(三)保泰松(phenylbutazone)

属吡唑酮类。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但解热镇痛作用较弱。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四)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indocin)

又名消炎痛。口服迅速吸收完全, 1~4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消炎痛有良好镇痛作用,50mg 消炎痛的镇痛效果相当于600mg 的阿司匹林。但不良反应多,一般不常规用于镇痛或解热,故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的病例。

(五)布洛芬

又称异丁苯丙酸(ibuprofen )。 该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80%,1~2h血药浓度达峰值。具有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且作用比阿司匹林、保泰松、扑热息痛强。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软组织损伤,对炎性疼痛比创伤性疼痛效果好。对于轻、中度疼痛,通常成人的剂量每4~6h 200mg或400mg ,每日不超过3200mg 。主要特点是胃肠反应很少,患者耐受良好。

(六)酮咯酸(ketordac )

酮咯酸是一种新的、不成瘾、非甾体类药物,有显著镇痛、消炎作用。临床主要用于(1)中度至严重痛症的短期治疗(2)术后疼痛(3)急性肌肉骨胳的疼痛(4)产后痛(5)其他疼痛情况,如癌症的疼痛、坐骨神经痛、纤维肌痛、非关节慢性软组织痛综合征、骨关节病,以及作为肾绞痛和胆绞痛的辅药。

(七)环氧合酶-2抑制药(COX-2 inhibitor)

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PGs)生物合成所必需酶之一。吸收速度很快,到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 ,代谢和消除半衰期为11.2h 。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骨关节炎和急性疼痛。COX-2抑制剂在治疗剂量下胃肠道和肾毒性较轻,但仍可引起水钠储留和肾功能损害,并因此降低降压药物的效果,同时,其心血管不良反应也应引起注意。

(八)曲马多(tramadol)

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镇痛药,口服吸收良好,口服后20~30min开始起效,2h 达血药浓度高峰,作用持续约4~8h。用于硬膜外镇痛时,其镇痛效果与哌替啶相似,长期应用不成瘾。适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

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及如何处理?

(一)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功能异常、肾毒性、肝功能障碍、过敏反应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

(二)预防措施

1.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 COX-2选择性抑制剂是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发生胃肠反应危险性高的患者,但此类药物可引起心血管病发症,使用时应注意。

2.长期用药控制用药剂量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毒性作用与用药剂量关系密切。建议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应限制用药剂量,一般将药物的上限剂量限定为标准推荐剂量的1.5~2.0倍。

3.联合用药预防消化道溃疡 可选择性联合使用抗酸剂、H 2受体拮抗剂、米索前列醇、奥美拉唑等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长期使用药物所导致的胃肠毒性反应。服药期间,最好戒烟、忌酒,不饮用含咖啡因或酸性的饮料。

4.注意合并症对用药的影响 低血容量、低白蛋白血症等合并症可明显增加药物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5.不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此类药物,尽可能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合用利尿剂时要小心。

6.毒性反应检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应定期检查血和尿常规、肝和肾功能、大便隐血。

五、什么是辅助类药物?常见药物有哪几类?

辅助类药物(adjuvant drugs)是指一些非镇痛药物,在疼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这类药物用于提高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因疼痛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对于常规镇痛药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疼痛辅助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代表药物有:阿米替林、去甲阿米替林、多虑平。

主要作用:

1.直接止痛作用,尤其对神经痛。

2.具有部分阿片样作用:使用抗抑郁药的病人,吗啡的需要量明显减小。

3.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疼痛病人伴随的抑郁症状。

(二)抗惊厥药物

抗惊厥药物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疗效,由于抗惊厥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更大,因此通常用于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疼痛时。代表药物:加巴喷丁、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

(三)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本身不具有镇痛作用,但能提高吗啡等药物的镇痛作用,这可能与其有抗炎、降低炎性介质在组织中浓度、减轻炎症和肿瘤周围水肿的作用有关。对炎性疼痛、骨转移和肿瘤破坏神经结构所致的疼痛有效。代表药物:地塞米松、强的松等。

六、辅助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一)抗抑郁类药

1.主要不良反应:口干、便干、嗜睡、视觉模糊、排尿困难、尿潴留、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2.禁忌: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患者及孕妇。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二)抗惊厥类药

1.主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嗜睡、疲劳、复视、眩晕、失眠、精神异常、低钠血症、皮疹、白细胞减少、肝损害、齿龈增生、骨质疏松及畸胎等。

2.禁忌:孕妇、严重心血管功能异常、糖尿病及过敏。注意长期用药者需要定期检查血象及电解质。

(三)皮质激素类药

1.主要不良反应: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出血倾向、痤疮、骨质疏松、肌萎缩、低钾血症、水钠潴留、血糖增高、欣快感、激动、疲劳、谵妄、定向障碍、抑郁、创口愈合不良、易感染。

2.禁忌:消化道溃疡、血栓性静脉炎、严重精神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高血压、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未控制、妊娠或哺乳期

第三节 疼痛治疗的其他方法

一、神经阻滞疗法

(一)什么是神经阻滞疗法?

直接在神经末梢、神经干、神经丛、脑脊神经根、交感神经节等神经组织内或附近注入药物或给予物理刺激而阻断神经传导的治疗方法称为神经阻滞疗法。疼痛的神经阻滞疗法往往联合应用低浓度小剂量的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阻滞治疗,其获得的镇痛效应超过局麻药的药效时间,这种镇痛效应是治疗效应,而不是临时镇痛,这与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神经阻滞的麻醉不同,后者仅是在一定的局麻药的药效内消除手术创伤引起疼痛,是短暂的镇痛而不是治疗疼痛。

(二)神经阻滞疗法有哪些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证很广,人体各部位各种性质的疼痛几乎都可以使用神经阻滞疗法,包括各种急性疼痛、各慢性疼痛、癌痛和一些非疼痛性疾病。

2.禁忌证

(1)不合作者,包括精神失常者。

(2)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深层组织内有感染病灶或全身重症感染者。

(3)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5)低血容量者、不宜施行椎管、腹腔神经节及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者。

(6)怀疑有恶性病变或病情会快速演变者,在明确诊断之前,不宜施行神

经阻滞治疗。

(7)患者存在某些可能导致神经营养不良或变性的疾病时,此时应用神经阻滞,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神经毒性作用,必须慎重选用。

二、物理镇痛

(一)什么是物理镇痛?

物理镇痛是应用自然界中及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和预防疼痛的一门学科,简称理疗镇痛。狭义的物理镇痛仅指应用各种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患病机体,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使疾病得以康复。

(二)物理镇痛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1.电疗法:直流电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

2.光疗法: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可见光线疗法

3.超声波疗法和冲击波疗法

4.冷疗和温热疗法

5.磁疗法

6.水疗法

7.生物反馈疗法

三、中医镇痛

(一)中药镇痛包括哪些方法?

临床上疼痛分为虚实两类,虚是不荣则痛,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是不通则痛,有气滞、血瘀、寒凝、积滞、风湿热邪阻滞经络等。痛证的临证施治,重在辨证。实者祛其有余、虚者补其不足,为治痛之大法。

(二)针灸镇痛包括哪些方法?

针灸治疗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并可改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病变部位所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气血运行通畅周流,从而改变了疼痛处营养状态。常用方法有:耳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法、腕踝针疗法。

四、手术疗法

(一)什么是手术疗法?

手术镇痛的方法是切断感觉神经的传入通路。从外周神经到进入脊髓的神经根,直至大脑组织,都是可供选择的手术部位。主要用于顽固性晚期癌痛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此类神经毁损手术是不可逆的,选择时应严格甄别适应症,在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署必要的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考虑实施。

(二)手术疗法包括哪些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外周神经切断术、脊髓神经前根或后根切断术、交感神经切断术、丘脑部分核破坏术、垂体破坏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

五、疼痛的心理疗法

(一)心理因素导致的疼痛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与疼痛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即使没有任何躯体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疼痛,因此有人提出了心理性疼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心理性疼痛包括心因性疼痛、精神性疾病导致的疼痛、心身疾病的疼痛以及躯体疾病的增敏性疼痛。

1.心因性疼痛

患者主诉疼痛但以现有医疗手段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损害病因,且可排除精神性疾病诊断者,其疼痛可诊断为心因性疼痛。心因性疼痛患者往往为暗示易感者。心因性疼痛的特点有:疼痛性质不固定,如有时为绞痛,有时为灼痛;疼痛部位难以明确;情绪改变时可能使疼痛程度加重。心因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以心理疗法为主。

2.精神性疾病的疼痛

其疼痛可分为多种临床类型,如癔病性疼痛,患者主诉多样多变,对症状过分关注或恐惧,坚信自己有病;抑郁症疼痛,以头痛最常见,患者有情感淡漠、悲观压抑、失眠或嗜睡、认知能力减退以及反复自杀企图;焦虑症性疼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紧张性头痛,患者会伴有急性或慢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癔病性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明显夸张的表演色彩或模仿他人的倾向,多十分逼真。精神性疾病的疼痛治疗可采用心理疗法结合精神性药物,疼痛非常严重的可适当给予镇痛药。

3.躯体疾病的增敏性疼痛

躯体疾病所致疼痛,在某些负性心理因素作用下,会出现疼痛程度的加强,这部分由于心理因素增加的疼痛成分称为增敏性疼痛。患者有明确的躯体病变的基础,但其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都难以用单纯的躯体病变解释,患者多伴有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类疼痛的治疗以局部镇痛为主,并需要结合认知疗法。

(二)疼痛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疼痛可以是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诉,而另一方面疼痛也可以引起精神障碍,特别是慢性疼痛患者长期受麻木、疼痛、功能受限的困扰,产生慢性应激,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当然,对于大多数疼痛患者来说,疼痛不足以导致精神疾病,而只是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其中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愤怒、恐惧及其他心理问题。

1.抑郁

慢性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关系复杂,互为因果。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抑郁时,必须注意原发病本身和治疗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癌症晚期患者体重可能明显减轻,使用化疗药物可能会使患者呈现抑郁状态,要加以鉴别。

2.焦虑

焦虑和急性损伤性疼痛关系密切。慢性疼痛患者也会发生焦虑,并常常和抑郁伴随出现。患者对疾病感到极度担心和不安,且难以自制。可表现为:①精神焦虑症状,如坐立不安、心情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②躯体性焦虑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眩晕、呕吐、肢端发麻、面部潮红、出汗、尿频、尿急;③运动性不安,如肌肉紧张、颤抖、搓手顿脚、坐立不安。

(三)疼痛心理治疗有哪些方法?

心理治疗主要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医护人员通过语言、表情、文字、图画、电影、电视等对患者施加影响而达到治愈或减轻疾病的目的。疼痛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暗示疗法、催眠疗法、松静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四)疼痛心理治疗中要注意什么?

1. 明确诊断。确定患者疼痛的性质。在一时难以明确病因时,切忌轻易扩大疼痛的心理因素成分;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情和信任是所有心理治疗成功的基础,疼痛的心理治疗也不例外;

3.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在暗示治疗中,患者本人对治疗的信心对治疗效果有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4. 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有专家指出,患者处于松弛状态,暗示治疗效果比较好,因此对一般松弛治疗效果无效者,可预先给予抗焦虑药或起效比较快的催眠药。

5. 注意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不宜单独采用心理疗法。

第三章 癌性疼痛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 什么是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cancer pain)(以下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常为慢性疼痛。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并非只发生于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患者可能生存数月或数年,如果疼痛得不到恰当的治疗,他们将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

二、 癌痛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1.肿瘤直接压迫神经和邻近组织,引起周围组织的缺血、坏死;肿瘤浸润到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和化学致痛物质;肿瘤转移到邻近骨组织导致病理性骨折;肿瘤侵入内脏和血管引起内脏梗阻、动脉闭塞、静脉瘀血、肿胀,刺激胸膜壁、内脏包膜、血管壁层神经感受器而致痛。

2.肿瘤治疗所致的疼痛,如手术、放疗及化疗、穿刺活检引起组织损伤等可能引起的疼痛。

3.与肿瘤相关的疼痛,如由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便秘、肌肉痉挛等引起的疼痛。

4.与肿瘤无关的疼痛,主要因患者的合并症的非癌症因素所致的疼痛。如

关节炎、风湿、痛风、糖尿病末梢神经痛等。

三、癌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癌痛的治疗方法分为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病因治疗主要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抗癌治疗和针对癌症合并症的病因治疗。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心理治疗包括认知疗法、暗示疗法、放松疗法等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的方法,物理疗法包括按摩、冷敷、热敷、针灸等方法可以辅助缓解疼痛。

四、应将癌痛控制在什么水平?

WHO 要求癌痛控制应使患者达到夜间睡眠、白天休息、活动和工作时无疼痛。这是一个比较明确和完美的目标。规范化癌痛治疗的标准是:0~10数字评估法评估疼痛程度<3,24小时内爆发性疼痛<3次,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3次。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一、何谓三阶梯止痛疗法?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正式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这是目前临床上有效治疗癌痛的规范指导。只要正确地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90%的癌痛者会得到有效缓解,75%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

所谓三阶梯疗法,是指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疼痛,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一阶梯(以阿斯匹林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二阶梯(以可待因代表的弱阿片类药)、三阶梯(以吗啡代表的强阿片类药) ,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物来处

理癌性疼痛。具有方法简单、用药量合理、价格不高、药效良好等特点。

二、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口服给药

镇痛药最好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具有以下特点:(1)方便,不受人员、地点限制,便于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2)能应付各种多发性疼痛;(3)效果满意;

(4)副作用小,可减少医源性感染,并将耐受性及依赖性减到最低限度。

(二)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4小时一次或12小时一次。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给药效果消失之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保证疼痛连续缓解。不能用“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的按需给药方式。

(三)按阶梯给药

按照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规定的用药程序合理使用,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镇痛药,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依赖的发生。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与非阿片类药物,或者使用其他抗抑郁、抗惊厥类药物辅助治疗。

(四)个体化给药

患者对麻醉药品的作用效果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剂量,凡是能使疼痛缓解的剂量就是正确剂量,因此应特别注意具体患者的实际疗效。应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性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药物的耐受性、偏爱性、经济承受能力,个体化的选择药物,确定剂量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用镇痛药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其反应,及时恰当地预防、处理不良反应。目的是使患者能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最小的副作用。

三、常用的三阶梯药物有哪些?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癌痛治疗的基础药物。该药对轻至中度疼痛尤其对骨及软组织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并可作为合并用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但此类药有剂量极限性(即天花板效应)。

(二)弱阿片类镇痛药物

适用于中度疼痛,最近研究表明,部分中度疼痛患者可淡化二阶梯用药而直接进入第三阶梯治疗。

(三)强阿片类镇痛药物

适用于中至重度疼痛,无饱和剂量限制(即无天花板效应)。对于癌痛患者,WHO 不推荐使用哌替啶和二氢埃托啡。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潜在的中枢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作用,易造成体内蓄积,可致精神异常。,

(四)辅助用药

可用于癌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它还可针对特殊疼痛产生独特的效果,但该类药物除皮质类固醇外起效均晚,一般约2周后生效。一旦用药勿频繁更换。作为辅助药物的标准是:增强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毒性反应;改善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其他症状。六、镇痛药物的常见给药途径有哪些?

(一)口服给药法

口服是阿片类药物给药的首选途径。口服具有给药方便,疗效肯定,价格便宜,安全性好等优点。对于吞咽片剂有困难时,可经舌下给药。

(二)直肠给药法

适用于禁食、不能吞咽、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直肠肛门有损伤时患者不能经直肠给药。经结肠造口给药经研究与直肠给药相比,平均有效率为43%,因疗效变化大,影响因素多,有研究者认为不能推广。

(三)经皮肤给药法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目前唯一通过透皮吸收的强阿片类药物,适用于慢性中度疼痛或重度疼痛。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与芬太尼注射用药相似,如果因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停药时,应及时去除贴剂,拮抗剂可用纳洛酮,而且还需要较长时间监控病情,这是由于该药在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能潴留较长时间,停药后23小时仍然可能测出血药浓度。此外,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后仍有大量残留,容易造成滥用,用过的贴剂应回收到医院药房,不能随便遗弃。

(四)舌下含服给药法

口腔粘膜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但目前舌下含服片剂型不多。一般多用于爆发性疼痛的临时处理。

(五)肌肉注射法

水溶性药物在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后,吸收十分迅速。但长期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疼痛,存在血药浓度波动大,加快阿片类药物的耐药性,镇痛效果、维持时间等不稳定。目前多用于急性疼痛时的临时给药和癌症患者的爆发痛时给药。不推

荐用于长期的癌痛治疗。

(六)静脉给药法

静脉注射是最迅速、有效和精确的给药方式,血浆浓度迅速达到峰值,用药后即刻产生镇痛作用,但过高的血浆药物浓度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中心静脉插管或预埋硅胶注药泵,便于连续小剂量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起效很快,对于急性疼痛效果好,这种注射会有一个血药浓度的高峰,在高峰时患者产生欣快感,但是等到高峰过去,药效也就基本没有了。

(七)连续皮下注射给药法(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fusion, CSCI)

可不经过肠道,无药物的首过效应,摄入时间较口服用药方式明显缩短,镇痛作用产生快,可24小时持续输注。主要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顽固性恶心、呕吐患者,严重衰竭需要迅速控制疼痛的临终患者。

第三节 癌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癌痛的治疗方法中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包括病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镇痛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这些方法不是替代镇痛剂而是增强它的作用。

一、 什么是皮肤刺激法?

皮肤刺激法是通过刺激皮肤缓解疼痛,包括冷、热、按摩、经皮电神经刺激。热疗(热浴、热敷)有助于放松。冷疗可以降低由于关节病理或神经根刺激引起的肌肉痉挛,可以破坏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痉挛加重的恶性循环。按摩是一种精神身体安慰和放松的方法,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微循环。经皮电神经刺激是对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进行电刺激,通过内源性神经体调控系统的相互作用,最后产生镇痛效果。护士可以根据疼痛的部位,患者的适应情况,不断调整刺激的时间、部位、强度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 什么是注意力转移疗法?

是指把注意力放在疼痛以外的刺激上。这种刺激可以是听觉的、视觉的、或

触觉、动觉的(即听、看、触、动)。如果能尽最大可能发挥感观系统的作用,这种方法将非常有效。比如可以想象一个欢乐轻松的场面,尽情发挥想象力,享受那些快乐的感觉。也可以计划一下一件向往已久的事情,比如一次晚宴、一次度假、一次棋牌游戏、重新布置房子等,想象其中的每个细节。

三、 什么是放松疗法?

通过锻炼放松肌肉,缓解血管痉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因为疼痛加剧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所以学会在不同的地点都能使用放松疗法是很重要的。

1. 具体步骤

(1)尽可能让你自己感到舒适,可以闭上眼睛。(2)深吸气,屏气,然后慢慢呼气。(3)呼气的时候放松自己。(4)再吸气,慢慢呼气。(5)正常呼吸,不要继续深呼吸。(6)睁开眼睛,平静地、舒适地盯着房间里的某个地方。

2. 注意事项

不要强迫自己放松,那样只会更紧张,每次呼气的时候都让全身的肌肉松弛,头脑里不断重复一个或几个单词或想象一个放松、平静、或快乐的场面。如果思想可能不够集中,尤其在一开始的时候,轻轻地把它拉回来,继续正进行的步骤,不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恼怒。一周左右,就能很容易地放松了。

四、 什么是认知疗法?

癌痛患者由于长期疼痛的影响,会产生焦虑、烦躁、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和疼痛有关的思想分为有益的和无益的两种,有益的思维方式是指那些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或压力源的思维方式;反之即为无益的思维方式。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记录疼痛日记,在出现易怒、焦虑、无助时,停下手中的事情,记录这些思想,分析疼痛时的思想,教育患者挑战自己的自动无益的思维,改变紧张应激—躯体反应—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建立自己处理问题的信心,逐步形成有益的思维方式。

五、 什么是手术镇痛治疗?

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疼痛患者,针对病因的抗癌治疗大多为姑息性抗癌治疗。姑息性手术可以通过对部分切除肿瘤、接触肿瘤造成的压迫或梗阻性病变达到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的目的。例如,

骨转移病理性骨折的固定手术、肠梗阻解除术等,可缓解疼痛及相关症状。

六、 什么是化疗镇痛?

化疗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癌症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对于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姑息性化疗能较迅速缓解因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组织所引起的疼痛。对化疗敏感性差,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采用化疗缓解疼痛是不恰当的。

七、 什么是放疗镇痛?

放疗是抗癌治疗的有效手段。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局部生长,使肿瘤缩小,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压力,以达到镇痛目的。放疗镇痛的适应证包括:

八、 癌痛治疗还有哪些其他方法?

(一)神经破坏疗法

适用于固定区域的疼痛,经多种镇痛治疗效果不佳者,操作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方法是将纯乙醇或碳酸注射到支配疼痛区域感觉的脊神经后根处,使神经失去传导感觉的功能,镇痛效果确实。但是,被封闭神经支配区域的所有感觉均消失,而且可以引起该区域的肌肉瘫痪。

(二)椎管内或脑室内置管镇痛法

适用于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硬膜外、鞘内或脑室内放置导管,可注入吗啡、激素、维生素B 12和氟哌啶合剂控制癌痛,可取得快速镇痛和长期控制癌痛的效果。护理需注意:(1)将硬膜外导管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在体侧防止脱落、折曲。(2)准确使用吗啡剂量,观察有无副作用。

(3)皮下埋药泵者局部皮肤减少摩擦。(4)预防腔内感染:经常更换敷料,在导管与皮肤接触部敷以抗生素软膏。

九、 癌痛治疗中容易产生哪些错误的认识?

(一)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镇痛药的患者而言,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无肝、肾等器官毒性作用。如长期服用非阿片类药物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胃肠、肝、肾、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二)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

事实上,无论给药当时是否发作疼痛,按时使用镇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有效镇痛治疗的癌症疼痛,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敏感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三)镇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事实上,镇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镇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镇痛治疗除达到此目标外,还应争取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四)用阿片类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事实上,除便秘副作用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阿片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对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其发生。

(五)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

WHO 已将度冷丁列为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度冷丁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8~1/10且作用时间短。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在体内的清除时间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作用。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六)终末期癌症患者才能用最大剂量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少数患者镇痛治疗需要较大剂量。阿片类镇痛药无封顶效应,如果疼痛加剧,可以增加阿片类药物剂量提高镇痛效果。对于任何重度疼痛患者,只要镇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最大剂量阿片类镇痛药,以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

(七)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会成瘾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剂型、给药的途径、给药方式和适应症有关。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采用阿片类药物控释、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使血液中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给药方法,可以在保证理想镇痛治疗的同时,使成瘾发生率<1%。

(八)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可能终身用药

当患者的疼痛病因控制或疼痛完全消失后,随时可以安全停用阿片类镇痛

药。吗啡日用剂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长期大剂量用药者,可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按20%~50%的原则逐渐减少剂量,如果疼痛复发,增加剂量回到先前水平,如果疼痛不再复发,吗啡剂量可进一步每周减少20%~50%,直至完全减量停药。

(九)肺癌患者不能用阿片类药物

肺癌疼痛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人们对肺癌患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疑虑的症结在于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而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是药物的中枢作用,即对呼吸中枢抑制的作用所致。阿片类药物本身不会加重肺部病变。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的副作用,一般仅发生在过量用药,尤其是血药峰值浓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癌痛患者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是极少发生的。其主要原因:一是疼痛是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天然拮抗剂;二是癌痛患者长期用阿片类药物,很快会对药物的呼吸抑制副作用产生耐受。

(十)吗啡缓释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以掰开服用

。控释、缓释类药物在生产时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并通过特殊成分形成的膈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药片被掰碎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这样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长效的目的了,有时还可因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因此,一定不要将控释、缓释片剂掰开服用。

十、 对癌痛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一)家属要从哪些方面对癌痛患者进行护理?

由于癌痛折磨着许多患者,有的成为患者最大的痛苦,也是亲人们最心疼、最不忍睹的。因此,在癌性疼痛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解除痛苦,患者家属耐心细致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家人也必须了解和掌握护理活动的范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估患者疼痛,协助医务人员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2.了解癌痛治疗的基本原则。

3.对患者进行教育及解释,改变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及耐受性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享受人的尊严及权利。

4.向患者说明接受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服用药物及服药时间,告诉患者为什么必须服用药物,以及药物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5.帮助患者正确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药方法,尽量避免在患者休息时用药。

6.评估治疗方法对减轻疼痛的效果,及时地向医生报告,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

7.副作用的防治。如便秘。

8.对于伴随癌症疼痛而来的恐惧和焦虑,家人需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障碍,给患者以安慰、解释及鼓励,使其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增加对生活的希望。

(二)家属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1.疏泄和安慰:主动热情关心患者,抽一定时间陪伴患者,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同时给以安慰,安慰要恰到好处,既强调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过于乐观。

2.正确引导患者认识癌症,使其认识到癌症并非不可战胜,癌症也是“慢性病”,树立积极治疗和战胜癌症的信心。

3.死亡教育:对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经历、病程长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质量,最终达到帮助患者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平静面对死亡的目的。

4.注意为癌痛患者创造轻松、热情的氛围,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融于社会,鼓励患者克服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化解身体的疼痛。

第四节 癌痛综合症

一、 什么是癌痛综合症?

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规律,即细胞的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侵袭性和转移性。因此,神经的受侵与破坏、骨转移、继发感染、实质脏器被膜的牵张以及中空脏

器的梗阻等,形成了临床常见的癌痛综合征。

二、 癌痛综合症主要包含哪几种类型?

包括骨痛综合症、盆腔癌痛综合征、癌性肝痛综合征、癌性肠绞痛综合征、癌性胸痛综合征、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征、癌性头痛综合征等。

三、 骨痛综合症

(一)常发生骨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骨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80%以上的骨转移患者发生骨疼痛,恶性肿瘤骨转移癌多数发生于躯干骨及四肢近心端骨骼,四肢远心端低发,末端少见。在躯干骨中以脊柱最为常见

常以局部疼痛和压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有轻有重,夜间为甚,活动后加重。深部的骨转移癌以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浅表的骨转移癌疼痛与肿胀往往同时出现。

(三)如何治疗骨痛综合症?

1.镇痛药物 是最基础的治疗,不仅疗效可靠,而且经济方便。

2.局部放疗 对局部骨转移癌可较快缓解疼痛,有效率80%~90%。可不同程度控制局部肿瘤,防止病理性骨折,使已受损的神经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还可使破坏的骨质逐渐修复,获得长期缓解或临床治愈。但是该方法理想显效约需3个月。

3.核素治疗 文献报道核素治疗缓解骨转移所致骨痛的有效率为51%~91%。核素治疗适用于全身多发灶性骨转移所致的多部位骨痛,实施局部放疗有困难者。具体方法是静脉内大剂量注射标记放射性核素的亲骨的磷酸或膦酸盐。

4.化疗 选择对原发病灶有效的化疗药物,能控制广泛骨转移。

5.骨溶解抑制剂 这是治疗骨痛的一种姑息疗法,可与放疗联合应用。本剂能有效抑制羟磷灰石的溶解,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阻止骨质吸收。对癌症的溶骨性骨转移有镇痛作用,并可治疗癌症所致的高血钙症。对缓解骨转移痛的有效率为68%~85%,常用制剂有氯甲双磷酸二钠、帕米膦酸二钠、帕米膦酸钠、伊班膦酸钠。

6.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病理性骨折的固定、椎管的减压和脊柱的稳定,以改善生活质量及阻止病情继续恶化。

7.热疗 微波加热可起到生物效应作用,使局部病灶得到不同程度的消肿、收敛,缓解肿瘤的压迫而达到镇痛作用。

(四)如何做好骨痛综合症的护理?

1.做好放疗宣教、护理,做好护送工作。

2.嘱患者走路时谨慎,防止摔倒或被撞倒;不可用力提物或高举物品,有病变的部位尽量少承受重量,改变动作时要缓慢。

3.病变累及脊柱时,多卧床休息,减轻脊柱的负担,选择硬板床。起床、翻身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轴线翻身,动作要缓慢,防止损伤脊髓,造成瘫痪。

4.如已发生骨折,按骨科上石膏或牵引护理。

5.骨溶解抑制剂口服剂应空腹或饭前1小时服用,注射剂不可直接静脉推注,必须缓慢静脉滴注。

四、 盆腔癌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盆腔癌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结直肠癌、妇科恶性肿瘤、膀胱癌

(二)盆腔癌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盆腔癌痛多起源于盆腔软组织。盆腔内肿瘤膨胀性增长,神经或韧带受侵犯,产生严重而持续的疼痛,可表现为腰痛、下腹或下肢疼痛,有继发感染、出血时疼痛加重,直肠癌手术切除后患者仍觉直肠胀满痛或烧灼痛,坐位或便秘时疼痛加剧。

(三)如何治疗盆腔癌痛综合症?

1.通便,激素或抗生素保留灌肠。

2.阴道瘘管和痛性溃疡:可用浸以利多卡因胶冻的纱布行阴道堵塞。

3.直肠胀满痛:三环抗忧郁药或芬噻嗪类药。

4.顽固性盆腔痛:可选用相应的神经阻滞。

5.可行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瘤体的压迫痛。

(四)如何做好盆腔癌痛综合症的护理?

1.少进辛辣食物,注意营养。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保持会阴部清洁。

4.教会患者保持舒适的方法,如放松、变换体位、热敷等。

五、 癌性肝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癌性肝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原发或转移性肝癌

(二)癌性肝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肝痛的可能原因包括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包膜下癌结节破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等,分别表现为右季肋下持续钝痛、呼吸时加重或急腹痛。

(三)如何治疗癌性肝痛综合症?

1.强阿片类镇痛药是最有效的药物。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瘤体外水肿从而缓解对肝包膜的牵张。

3.腹腔神经丛阻滞。

(四)如何做好癌性肝痛综合症的护理?

1.给患者心理安慰,提供情感支持。

2.吸氧1~4L/min。

3.进清淡饮食,忌油腻;有出血情况,需禁食。

4.观察强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

六、 癌性肠绞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癌性肠绞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消化道、盆腔恶性肿瘤。

(二)癌性肠绞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通常是脐周围或上腹痛,当局部肠管有绞窄或坏死时,相应的部位有疼痛,疼痛一般为间歇性,进食可加剧,腹部按压或热敷略有缓解,肠梗阻时可伴腹胀、肠鸣音亢进、呕吐等。

(三)如何治疗癌性肠绞痛综合症?

1.手术

2.姑息性放疗

3.镇痛、解痉药:东莨菪碱10mg 肌注,镇痛药物可选用经皮给药。

4.其他对症处理:肠梗阻时,予胃肠减压,缓解胃或肠管内的张力;消化道肿瘤可予5-Fu 持续化疗,以期瘤体或淋巴结缩小;食道中段癌可置入支架,以缓解梗阻。

(四)如何做好癌性肠绞痛综合症的护理?

1.禁食,做好口腔护理。

2.保持胃管通畅,有效减压。

3.5-Fu 持续化疗患者要观察消化道反应。

七、 癌性胸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癌性胸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原发癌多为支气管癌、乳癌

(二)癌性胸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占癌痛的12%。下季肋部胸壁比较严重的疼痛多见,胸腔脏器感觉神经来自上四对胸神经,因此这些脏器的疼痛会表现为胸壁的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的疼痛。

(三)如何治疗癌性胸痛综合症?

1.需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才能控制疼痛,有肋骨受侵时可加用非固醇类抗炎药。

2.椎旁阻滞

(四)如何做好癌性胸痛综合症的护理?

1.吸氧

2.有胸水者可选用半卧位或坐位

八、 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支气管癌、乳腺癌。

(二)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脊膜或硬膜外癌侵犯时,对椎体破坏,肺尖部肿瘤牵拉臂丛以及颈部、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癌转移压迫臂丛神经引起。患者上肢和手有日晒样痛感和钳夹挤压样痛,臂丛支配区的感觉丧失和运动障碍。

(三)如何治疗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症?

1.姑息性放疗

2.药物镇痛:需用吗啡控制。

3.上肢功能完全丧失时,可行臂丛阻滞。

4.椎体破坏患者可行椎体重建术。

(四)如何做好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症的护理?

1.观察有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咳嗽,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应停止放疗,给大剂量抗生素加激素联合应用,吸氧,保暖卧床休息。

2.放疗易引起上肢淋巴水肿,抬高患肢,理疗。

3.椎体重建术的护理 术前查血常规,血小板>100×109/L,如局部毛发长的患者要备皮;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血压变化。

九、 癌性头痛综合征

(一)常发生癌性头痛综合症的肿瘤有哪些?

脑瘤,继发性脑瘤以乳腺癌、淋巴瘤、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多见。

(二)癌性头痛综合症的疼痛特点是什么?

头痛可能来源于颅内血管或硬膜受压或扭曲;以及颅内压升高。多数为全颅头痛,少数为局部性头痛,部分为间歇性头痛,颅内压升高可伴恶性呕吐、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

(三)如何治疗癌性头痛综合症?

1.降低颅内压:大剂量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mg ,每6h 间隔1次,静注或口服;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 ,静滴,1~3次/d;利尿剂,降低颅内压力。

2.原发的颅内肿瘤应考虑手术切除,以缓解疼痛。

3.肺癌、乳腺癌脑转移放疗效果较好,可行全颅照射DT30~40Gy,每次

1.5~2Gy,转移瘤直径≤3cm者可用X-刀、γ-刀局部追加照射剂量。

4.化疗应选择通过血脑屏障的有效药物如亚硝脲类、威猛、顺铂等。

5.鞘内或脑室内甲氨喋呤(MTX)化疗。

(四)如何做好癌性头痛综合症的护理?

1.吸氧,以改善脑组织缺氧。

2.头颅放疗后急性反应期会出现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密切观察突发性或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嗜睡等,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

3.静滴甘露醇时30分钟内输入,勿外渗,协助小便。

4.防坠床和跌倒,卧床休息时上床栏,单独外出,在家需有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