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百家讲坛]看历史课堂教学

从《百家讲坛》看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总和, 是过去的、不可再生的事物,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常常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传统历史教学,教师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的感受。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 、“填鸭式”,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也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局面。 怎样改变历史课堂的这种局面?一直以来是困扰历史教师的一大难题,但是现在掀起的百家讲坛热给了我一些启发,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激发活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易中天的《品三国》为例,里面的内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受到热捧。这对于我们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迸发出最大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竞争的新形式,学好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既是自身价值的需要,又是社会生存的需要,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也就会从畏难发愁、望而却步转变为跃跃欲试、知难而进。例如:我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当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自学,对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我急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启发学生写新闻故事,条件是与本课内容相符,可以介绍战争进程,也可以反映人民心声,还可以介绍华盛顿事迹„„ 通过编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并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景,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悬念式叙事结构的运用最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百家讲坛》总是在片名中设置悬念,这个悬念就是这一讲座的总纲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清十二帝疑案》、《揭开狮身人面像神秘的面纱》、《神秘的金字塔》,单从这些片名看,就足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好奇。观众随着讲座的进程,解开重重悬念,直至最终破解片头设置的总悬念。这种方法用在历史教学中也十分有效,如在讲述美国的诞生一课时,先提问:“有人说:‘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带着这个悬念,学生随着课堂的进程就会慢慢

的探寻原因,直到最后找到答案。这种悬念式的教学过程目的是使叙事变得更有趣,更易于学生理解,更好地吸引学生。

三、视听结合,感官刺激。

在视觉方面,《百家讲坛》充分利用画面穿插的剪辑手法,将事先制作好的关于讲座内容的背景资料和形象片断适时地插入讲座之中。历史类题材一般是当年的记录片断的再现,名著类题材则播放以该名著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片断,即使是枯燥的数字,也可以用表格、FLASH图画等来弥补视觉上的空白。对于音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急促的音乐易使人产生紧张感,低沉悠扬的音乐易令人陷入深沉的思考,活泼跳跃的音乐又让人感到轻松。 视听元素和学者们的讲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节奏变得更加明快。以理性的讲解为主,辅之以形象的画面与相应的音乐,这些都契合了听众的收视期待。

历史阐述的很多内容单靠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述,学生听了枯燥,理解乏力,难有兴趣,决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场面,将单调乏味的讲述形象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兴趣盎然地随着教师的巧妙引导而进入一个美丽的、亲切的、印象深刻的过去的世界,产生一种越听越有味道的心理感受。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接受艺术般的熏陶,为之感染,为之兴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刺激了他们的思维,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轻松亲近的氛围中陡然增强,使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将历史教学过程进一步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历史的再现重演或模拟能让学生在新奇、亲近的情境中愉快学习,也为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和实践的舞台。

历史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历史教学也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几个朝代,几个人物,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参与,探究,体验,才能找到历史的真实价值,开辟一片更加宽广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