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禽生态养殖的模式与效益

24浙江畜牧兽医2006年第2期

家禽生态养殖的模式与效益

郑银潮,陈晓青,傅学新

1

2

3

(1.余姚市三七市镇农技站,浙江余姚315412;

2.余姚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3.余姚市东南街道农技站)

中图分类号:S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06)02-0024-002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及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周围环境遭到严

重的污染。发展畜禽生态养殖,是养殖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所谓畜禽生态养殖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

收稿日期:2005-10-11

式。生态养殖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0的原则,种养结合,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现简要介绍余姚市推广应用的几种生态种养殖模式。

1 鹅)鱼)果)草生态养殖

据调查,余姚农民素有养鹅、养鱼和种果树、蔬菜的习惯,鹅)鱼)果)草生态养殖模式以养鹅为主,结合鱼塘养鱼、虾,种植果树、蔬菜等作物,鹅粪通过堆积发酵作为果树、牧草和蔬菜地的有机肥。果园地种草可放牧养鹅,草喂鹅及鱼;鹅放养于鱼塘,可清洁羽毛,提高抗病力,鹅粪可增加鱼、虾饲料,同时鹅在水面游动可以增氧,达到鹅)鱼)果)效防止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据试验,在相同的营养与环境条件下,断奶仔猪高床培育比地面培育平均日增重提高51g,日采食量提高67g,成活率提高15%。3.4 合理分群和适宜的饲养密度 断奶仔猪分群可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饲养密度以每头仔猪占有圈舍面积0.3~0.4m,每栏不超过20头为宜。这样既可减少仔猪的相互咬斗现象,又易于管理和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3.5 提供适宜环境 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2~25e,湿度以65%~75%为宜。因此,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贼风;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栏舍应经常打扫、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卫生、空气新鲜,预防传染病发生。3.6 搞好仔猪定位工作 新转群的断奶仔猪要进行/三定点0调教训练。调教的方法是诱导仔猪到排泻区排粪,到固定的地方睡卧休息和采食,一般经3~5d的训练即可形成定位。

3.7 制定综合保健计划 根据各地疫情,疫病的种类和性质及猪只抗体水平高低等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转群前后应制定综合保健计划,选择关键时期采用预防性投药。

2

2.3 断奶仔猪逐渐换料 仔猪断奶2周内应保持饲料不变,仍以饲喂乳猪料为主,饮水中可适当添加抗生素、维生素等。由乳猪料转为育成料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一般以每天更换5%~20%为宜,注意乳猪料和育成料必须拌和均匀,一般1周后可完全过渡到育成仔猪料。

2.4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 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应保证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一般来说,每头猪每天需水量约为其体重的10%左右,饮水不足则会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2.5 流食应用 研究证明,为仔猪提供流食,可提高其生产性能。主要表现为增加采食量,有助肠道健康,减少绒毛萎缩,满足断奶仔猪对水分和营养的双重需求。

3 完善管理措施

3.1 实行/全进全出0 临产母猪进产房,断奶母猪和仔猪出产房,断奶仔猪进保育舍等过程都必须实行/全进全出0的饲养方式。

3.2 加强仔猪护理 对刚断奶的仔猪必须加强护理工作,提供营养丰富的日粮,温暖、清洁的环境,以提高适应性和抗病力。3.3 网床培养措施 断奶仔猪实行网床培育,能有

2006年第2期浙江畜牧兽医25

草等多赢的效果。形成/地种草、草养鹅、鹅粪肥地、喂鱼0的果草畜禽/生物链0,鹅)鱼)果)草生态养殖,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鸡)稻轮作生态养殖

鸡)稻轮作生态养殖模式,通常采用每年养鸡二批,种水稻一季的形式。一般选择供水方便、排水良好,土质、水源无污染的农田,搭建一简易鸡棚。10月中旬引进苗鸡,固定鸡舍育雏1个月。农田稻谷收割后,将鸡群移至农田大棚内饲养。饲养方式可采用棚内饲养和棚外农田放养相结合,110日龄左右(第2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出栏,次年安排第二批养鸡,出售后,清除棚舍内粪便和杂物,撤除移动棚舍或棚舍覆盖层,保留棚舍钢骨架,种植单季晚稻。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农田可得到合理利用,鸡粪、废弃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3 三园生态养鸡模式

三园生态养鸡模式,一般选择具有一定交通条件,有清洁水源的园地(果园、茶园、竹园),设置围栏(土建、网围、竹围),高度为2.5~3m。利用竹竿、钢架等搭建简易塑料大棚。棚舍以简易稳固便于拆装为宜,场地大的,最好采取定期轮换场地饲养,这样利于原饲养棚及场地进行消毒,利于果园等的翻耕、粪便的处理及牧草的生长,也可防止鸡群间的疾病传播。饲养品种以土杂鸡为宜,并结合运用育虫养鸡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明显减少基础设施投入,降低饲养成本,而且生产的肉鸡具有污染少、肉质风味好,利润高等优点。

4 鸡瓜(西瓜)轮作生态养殖模式

选择地势高燥,灌排良好,土质水源无污染的田块。安排种植2批西瓜,养一批鸡。夏西瓜:元旦前后育苗,2月上旬移栽至大棚内,6月下旬收摘;秋西瓜:6月上旬育苗,7月上旬移栽至大棚,10月中旬收摘;西瓜收摘后立即修整养鸡大棚,9月中旬引进苗鸡,育雏室(固定舍)育雏,10月中旬移至大棚内,并与放养相结合。利用西瓜大棚养鸡,一方面可利用大棚空闲时段,进行养鸡,减少鸡舍的建筑成本和节省饲料费用,而且疫病少,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饲养成本低,又能随时迁移,不影响土地利用,鸡粪能直接作为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

5 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一般可在水稻移栽后7~14d,正当稻苗返青始蘖时,将饲养1~2周的雏鸭(选用

2

半番鸭或麻鸭),按每亩(1亩=667m)放入12~15羽雏鸭,也可依稻田杂草和害虫量适当增减放养数量。在放养1~2周龄雏鸭时,最好按每亩混入2~3羽4周龄幼鸭,以起到外敌接近时能报警和领头鸭的作用。以8~10亩为一群,每群数量控制在100~120羽左右。在雏鸭放入稻田初期,可适量喂些碎米、碎麦等辅助饲料,当水稻进入齐穗灌浆期,将鸭赶出稻田。

6 茭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式

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可用围网和网桩围住茭白田块,围网使用防虫网或网眼较小的渔网,木桩或竹桩的长度以1.2~1.5m为宜,每个围网单位田块面积以8~12亩为好,每亩放养鸭的密度为15~20羽,经育雏后鸭子(半番鸭为宜)放至茭白田,放的时间因茭白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秋茭在移栽成活后(约在种植20d至1个月后放入),一般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双季茭白田,一般于5月中下旬放入。养鸭的茭白田种植间距、行距因茭白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双季茭白间距行距为60cm@90cm,秋季茭白为50cm@75cm,合适的间距便于番鸭觅食活动,又不浪费田地。在茭白田中要保持一定水层,并可放养适量绿萍,既可作为番鸭的辅助饲料,又能增加茭白田的有机肥料。放养后期要适当补充饲料,保证鸭群生长。当茭田中60%茭白孕茭时,或茭白田进行除虫时,要及时将鸭子赶至其他田块或饲养棚,以防伤害鸭群。

生产实践表明,大力发展以资源条件为依托的家禽生态养殖模式,可使农牧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值得推行应用。当前有关部门,一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开发一些适用技术;二是要围绕生态养殖、绿色养殖,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