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性

  摘 要: 爱德华·阿尔比的成名作《动物园的故事》通过两个陌生人的谈话表现人与人的隔绝和难以沟通的主题。本文以荒诞派戏剧特点为依据,通过文本分析此剧在主题和形式上表现出的荒诞派戏剧特色。

  关键词: 《动物园的故事》 荒诞性 主题 形式

  引言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1928—)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荒诞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以创作独幕荒诞剧著称。他在戏剧创作中的不断革新及其对节奏与语调的精彩把握使之与同时代的奥尼尔·威廉斯和米勒等齐名。阿尔比善于用象征、比喻、夸张和手法描写美国社会生活,剧本中表示了他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怀疑和摒弃。1958年,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The Zoo Story)完稿。由于该剧对战后美国的价值观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与否定,加之形式与剧情的荒诞,在当时的纽约竟没有人愿意上演这部剧。最终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此剧在柏林的席勒剧院与塞缪尔·贝克特的《克拉普的最后一卷磁带》同时开演。四个月后,此剧在格林威治村的外百老汇剧场上演,标志着阿尔比从此在外百老汇成名,步入其一生创作与声名的鼎盛期。

  阿尔比的创作在主题和风格上都得益于欧洲荒诞派剧作家。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出现在欧洲戏剧舞台上的一种新型流派。自其问世以来,在文学界颇受关注。但在美国戏剧史上,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却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阿尔比在剧坛上一举成名,荒诞派戏剧才在美国兴起。

  荒诞派戏剧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的先锋派试验,在二战后异军突起。其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在工业文明后的这场战争中耳闻目睹惨绝人寰的战争暴行和独具‘匠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残杀”,战争的灾难给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无可治愈的精神创伤。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年,对人生失去理想和目标,因而感到了苦闷、彷徨、茫然不知所措。这是西方社会人类精神危机的深刻表现,表达了战后一代人的思想危机。一些剧作家把这种悲观失望的情绪反映到舞台上,荒诞派戏剧也就应运而生了。

  荒诞派戏剧的核心是“荒诞(absurd)”,这个词是由拉丁文的surdus(耳聋)演变而来的。在音乐中用来指“不协调音”,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在这个概念中,人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的感情都对他不起作用;世界只呈现冷漠、陌生的面孔。所以荒诞派剧作家总是“以一种低调的、扭曲的、矛盾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形式来表现混乱无序和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与传统戏剧完全不同的艺术手法,这里没有连贯的情节。矛盾、冲突、分解的公式被搁置一旁,有的只是破碎零乱的舞台形象。荒诞派戏剧就是通过荒诞不经的舞台形象“达到荒诞的主题和荒诞的戏剧形式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虽然各个剧作家的艺术特点不同,且每个作家的创作手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作为一个“流派”,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1.《动物园的故事》的主题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一般表现的都是世界的不可知或不合理、命运的无常或悲剧性、人的低贱或行为的无意义、对死的偏执,等等。由此,孤独寂寞、疏远异化、错乱无助等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就成了荒诞派戏剧的主题。

  《动物园的故事》在情节方面十分简单,全剧只有两个人物彼得(Peter)和杰瑞(Jerry)。故事发生在星期天下午中央公园的一条普通长凳上。彼得坐着悠闲地看书,这时来了一个流浪汉杰瑞主动搭讪,先是告诉他自己去过动物园了,又向他问路,劝他不要吸烟,还盘问他婚姻、孩子,等等。杰瑞千方百计攀谈,而彼得却始终较为冷淡。然而杰瑞不管彼得是否愿意听,继续滔滔不绝地叙说自己的经历,甚至呵他的痒,让他不得不对自己作出反应。杰瑞还故意冲撞他,把他从长凳上挤走,为的是要惹他发火,迫使他和自己“谈谈”。在一切都失败了以后,他拔出匕首和彼得决斗,结果却故意将匕首塞在彼得手中,自己扑上去自杀身亡。杰瑞倒在彼得怀里,终于达到了和彼得“沟通”的目的。

  杰瑞是现代西方人的化身,孤独、无奈。虽然身处纽约并且一直想与人交流,但总是难以实现。在面对面和彼得交谈中,双方的交流仍然是困难重重,全剧维持他与彼得联系的仅仅是神秘的“动物园的故事”。从他第一句话对杰瑞说“我已经去过动物园了”开始,动物园频频被提到和强调,既维系了两人的谈话,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直到临结束时才清楚,在动物园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情景故事,而只是提供了一种象征。结尾,杰瑞临死前说:“这就是发生在动物园的故事”,意味着他们身处的中央公园中、他们各自居住的房屋及至整个社会正上演着真实的动物园故事。杰瑞在公园中导演了这出戏,也预设了最终的结果,从而彻底否定他所生活的世界。这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现代西方文明社会中,人类封闭自我,与他人隔绝,正如关在动物园中的动物,杰瑞提到“每个人都被栅栏互相隔开”。因此交流的障碍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人们处于极端的孤独和绝望中,被现代工业文明异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园故事。

  在大段独白中,杰瑞讲了他和狗的故事。一方面,由于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失望,他便把目标转向房东太太那条对他怀有敌意的狗。通过描写动物与人的交流反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暗示人的贬值。另一方面,本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具有“兽性”这样一个重要的主题。人本身也是动物,在肤浅的文明外表下,人也具有动物的野蛮和暴力倾向,一旦冲破孤立的兽笼,人与人之间就会接触,他们便会像野兽一样互相厮打、互相伤害。这是阿尔比试图展现的人类社会的一个尴尬荒诞的情状。

  2.创作手法的荒诞性

  2.1无个性的人物

  在荒诞派作家看来,人们彼此没有差异,毫无个性而言,总的来说,贝克特、热奈、品特的作品及尤涅斯库的部分作品,其塑造人物的手法有典型的荒诞派特点,即人物具有抽象性,毫无性格,没有发展,彼此雷同,甚至没有姓名。荒诞派作家试图以此展现人们共有的对自身存在的苦闷。阿尔比创造的人物也与此契合,人物从明晰转向荒诞,他关注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普通大众的生存状况。   在《动物园的故事》中,阿尔比用两个人物展现了人的孤独与异化。杰瑞是一个自暴自弃,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住在一个破旧的公寓里,没有家人和朋友。作者对他做了如下描述:“一个接近四十岁的人,穿着虽不破旧但却邋遢,曾经高挑而且稍带肌肉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胖,很显然他以前是个美男子,但现在已不再英俊。”读者以此可以知晓杰瑞来自下层阶级。与杰瑞形成对比的是彼得来自中产阶级,在一家出版社工作,有家庭和固定的收入,过着很舒适的生活。阿尔比实际上描述了现代社会两种典型的人物代表。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孤独感。杰瑞已不能忍受没有爱和关怀的孤寂生活,当他最后一次试图与彼得交流而失败时,他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想再继续缺乏感情的生活。彼得表面上有幸福的家庭和优越的资产阶级生活,实际上跟其他人已经产生了疏离感,包括他的家人。没有与其他人有过很真诚的交谈,生活在无意义、无目的的生活中。这里我们看到杰瑞感受到了孤独,而彼得生活在孤独世界的大环境中已经变得麻木了。通过这两个人物,阿尔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孤独的世界。

  同时,阿尔比以讽刺手法表明了他对彼得的否定态度。彼得代表了中产阶级的消极、自我满足,对人与人接触表现得相当冷漠。而对积极却失落的杰瑞流露出了同情与关切,将他描述为反主流文化的代表。这样的人物塑造设定了整剧基调,也使阿尔比的作品与现实社会联系更紧密,这是与荒诞派刻画人物的不同之处。

  2.2反传统的故事情节

  荒诞派戏剧不像传统戏剧那样故事情节是线性发展的,而往往是迂回和重复的。在《动物园的故事》中,阿尔比插入了杰瑞和他的女房东的狗的故事,它在全剧中起核心作用,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杰瑞和彼得之间的关系,阿尔比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他们的和平相处只能建立在孤立隔绝的基础上,一旦某个人想冲破孤独的牢笼,相互的伤害就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这段约占全剧三分之一的独白,“不但在彼得和观众身上达到了催眠的效果”,而且的确表现了荒诞派戏剧情节缺乏严谨性的特点。这段冗长繁复的“情节”显然是剧作家的有意安排,为的是更好地表现杰瑞的荒诞形象。杰瑞要求有人分享他的体验或理解他的经历,这种要求太高了。彼得和杰瑞是无法交流、不愿意相互沟通的,就像杰瑞和狗之间不愿意沟通一样。

  情节上与荒诞派略有不同的是,很多荒诞派作品中没有戏剧矛盾冲突,而《动》剧中存在着具有指向性的戏剧矛盾冲突:杰瑞抢夺属于彼得的长凳,而彼得被迫将杰瑞杀死了。但是其矛盾冲突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矛盾冲突那样,而是在其中又蕴含了其他成分。

  2.3语言功能的反常

  语言本来是沟通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可是“荒诞派戏剧最富于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对待语言的态度上”。在荒诞派戏剧中语言已失效:语无伦次,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文不对题。以《动》剧中的人物语言来说,杰瑞的许多对白,以及答非所问的对话,词不达意的胡扯都是为了表现出杰瑞和彼得之间的隔阂,以及他在被“异化”过程中所感到的而又无从表达的痛苦。杰瑞一出场口中就念念有词:“我去过动物园了。我说了,我去过动物园了。先生,我去过动物园了。”仅仅就在这一句话中,“我去过动物园了”就被重复了三次。其实就全剧来看,“动物园”一词出现频繁,高达35次,其中在重复句就出现了6次。然而,每当“动物园”这个话题被重复提及时,杰瑞接下来的叙述就远远偏离了这个话题,说些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莫名其妙的话,而且不断重复,使人听了厌烦、恶心。然而荒诞派剧作家正是想达到这样的舞台效果,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表现社会及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的无聊空虚、隔膜和荒诞。

  剧作者通篇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讽刺手法。“黑色幽默”是一种怪诞、可怕、病态、荒谬或面临大难的幽默,是一种用以反映现代世界的荒唐、麻木、残酷、自相矛盾、怪诞和病态的幽默,是反映现代西方世界的混乱与荒谬的一种具有极讽刺意义、极其夸张乃至极度变形的艺术手法。剧中违反各种会话原则是对人类社会没有礼貌、没有合作精神、没有秩序、没有文明的讽刺。把彼得的家人和其宠物并列,把女房东和狗并列,了解人和动物、动物和人的共存方式,把杰瑞自己的住所说成鸽笼,把人的动作描写成动物的动作,把人的声音描写成动物的声音,把人类社会描写成动物园,等等,强烈地讽刺了人如动物,甚至比动物还不如。剧中的彼得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事事如意,养尊处优。然而对于杰瑞多次的交流要求却置之不理、冷若冰霜,对杰瑞的独白中提到的种种事情也漠不关心、无动于衷。虽然他在物质上应有尽有,却为一个如长凳这样不重要、无意义的东西与杰瑞相争。剧作者这种剧情的安排是为了暴露并讽刺人在精神上的虚无、荒唐和颓废。“你失去了长凳,但你捍卫了你的尊严”。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显然就是对彼得所理解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无情的讽刺。杰瑞早就决意不再活下去,有自杀的动机,但为什么选择了“他杀”?剧作者的用意是讽刺人如动物,相互厮杀。他是说尽管对于彼得个人来说无杀人之罪,杰瑞也不想他被卷进去成为替罪羊,主动为他销毁“证据”,但是他所代表的人类是有罪的。剧作者想以“他杀”的假象讽刺人相互残杀,而又堂而皇之和生怕负罪的虚伪本性。

  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园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带有剧作家独特风格的荒诞派戏剧。非理性的结构,非逻辑的语言,直喻的舞台形象和扭曲了人性的人物,使同样经历了战争灾难的观众从中窥视到了人生的痛苦与荒诞。但是阿尔比并没有强调人生的荒诞,更注重尖锐批评现实社会价值观,在描述绝望、死亡的同时关怀人类,探讨积极反抗的生存状态。阿尔比希望借助戏剧创作改变人们对生活及自身的看法。荒诞的形式、深刻的主题、有力的语言、现实的思考、积极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奠定了他一流剧作家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筱珍.美国的戏剧[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2]华莉.荒诞中的现实绝望中的积极——浅析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王玲.异化的悲歌[J].国外文学,1998(3).

  [4]郑启吟,施威荣等译.荒诞派戏剧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5]李育,唐敏.荒诞的类比象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

  [6]张琼.《动物园的故事》中的异化和否定[J].当代外国文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