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议论文答题要点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议论文的阅读要求:

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判断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③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④辨识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⑤概括论据、文段的主要内容

⑥结合语境理解、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语言特色

⑦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看法、感想、评价

议论文的阅读流程

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②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

③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答题

题型:

一、论点

定义: 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主张,集中论证的点叫论点。论点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

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可以有很多,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是补

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1、文章的中心论点

方法: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①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

②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③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④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⑤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如比喻,对比等。

中心论点的位置:

①文章标题点名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在文章中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中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但文章始终围绕这一个论点论证,需归纳概括。

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

① 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到论点。

② 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中心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即是论据。

③ 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中心论点,有的题目就是论点,而有的题目不是论点,而是论题,但它里面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能找到论点。

④ 从分析文章的分论点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

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论据分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特点:典型、有说服力、通俗、有大众性、真实确凿

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

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格言警句

对论点的总述,关于论点的议论性语言

作者归纳成形的关于论点的议论性语言

注意:作者陈述性的描述、对某件事的描述、对某人某事的评价、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及祈使句不属于道理论据。

三、论证

定义: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例子,(证明了„„的观点,)从而证明了„„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从而证明了„„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证明了„„的中心论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判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一般不是同一类事物,只是有相似性。而对比论证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进行比较。

四、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断来讲道理,语言表达必须准确无误。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使用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上。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还表现在对关联词语的使用上。

2、概括性

议论文把讲清抽象道理作为它的终极目的,即使举事例,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言语的高度简洁。

3、鲜明性

议论文的鲜明性,表现在它通过语言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一清二楚。

4、生动性

议论文的生动性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有时还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方法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五、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1、论据的严密性 多样性(例子2个以上)

①道理论据始终围绕论点 ②事实论据 典型、有说服力

2、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论证过程清晰、条理井然。

格式:1、A段B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方法:①联系上下文探究两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考虑这两个段落与上下文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

答:不能,A与前文的(后文的)„„照应,B与前文的(后文的)„„照应,如调换,就不能体现议论文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2、划线句能否删去?

方法:①内容方面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②结构上的作用

③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不能,这句话是 与作者的原意 对„„进行总结,如删去,意思变为„„

不符,不能体现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3、XX论据能否删去?

答:不能,XX论据写了„„,是从反面论证了„„的中心论点,体现了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答:不能,XX论据写了„„,典型地、有说服力的证明了„„,若删去,则只有„„这一个/两个论据,不具有多样性,不能体现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4、XX词语能否删去,或变为XX,为什么?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这里用来形容(修饰限定)„„,说明„„是„„,并不是„„,若删去,则„„的意思就变为了„„,与作者的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六、开放性试题

1、请为文章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题方法:针对文章的观点补充用以证明作者观点的论据。对这样的题目一定要看清楚举什么样的例子,针对着这样的题目,先明确本段观点,运用正面事例支撑观点,可从提示中选择也可从课外选择举名人事例,有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

事件,切忌张冠李戴。运用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语言要简明流畅,内容要与上文衔接恰当,前后贯通。

2、读了本文后,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简要的谈一谈。

方法:观点与作者尽量保持一致,答题时可用文中的话,最后总结。

我认为XX是„„,“„„”,例如有一次我„„,所以我认为XX是„„。

3、补充道理论据

尽量选取广为人知的名人名言,要能够证明中心论点,不能沾一点边就作答。

4、关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方法,先答赞同或不赞同,归纳作者观点,再给出理由,言之有理即得满分,但观点要明确,不能出现“虽然„„,但是„„”一类给出与自己观点相反的理由的句子。

答:赞同/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是„„,我认为„„,因为„„

附录:

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2、分类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论证过程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位可分为两类

① 演绎论证: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使所论述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

② 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再得出结论。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事实开路,谁带去

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辨驳。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它采用的论证方式通常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比喻法、因果分析等方法。

驳论重在反驳对方论点,它的论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的荒谬等方法。 立驳结合的议论文,可先破后立,也可先立后破,在批驳对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再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其论证方法可综合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