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护理,农村养老院短板

新闻调查

E-mail:[email protected]编辑:焦津胜美编:张

迪2014年9月22

京郊农村传统养儿防老模式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老人朝着养老院、托老所走来,面对脾气秉性各异、健康

状况不一的“爹妈”,养老院和护理员准备好了吗?连日来,记者走访京郊部分养老院、托老所发现,人员紧缺尤其是正规护理员少,成为养老院亟待补齐的“短板”,转型中的农村养老还需“扶一把”。

护理老人是个细心活儿。

一名护理员往往要照顾十多名老人。养老护理员一工难求。

房山区长阳镇普乐园爱心养老院的

“80后”院长闫帅,说起他管理了8年的养老院,心里可谓五味杂陈。

管理好一个养老院实属不易。白天陪老人聊天,晚上看护老人,夏天给老人洗澡,冬天不断添着煤球烧锅炉,要像老人的子女一样给老人擦屎接尿、洗换被褥,给老人喂饭……更难的是还要面对养老院里的各种纠纷。闫帅说,养老院里住有一位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其女儿一年不看她一次。有一次洗澡,老人不愿意坐防滑椅、不要防滑砖、不要防滑垫,非要坐自己的木头椅子洗。当一个护理员去帮她拿浴液,另一个护理员给她洗内衣时,她从椅子上滑了下来,摔伤了。“家属来后,指着护理员的鼻子说,我就要讹你。”闫帅回忆,他当时真想把养老院卖掉。

如今,京郊不少区县、乡镇都办起了养老院,一些条件较好的村也办起了托老所等集中养老机构,希望为农村老人提供更便捷、周全的养老服务。但同时,发生在京郊养老院中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比磕碰、摔伤更严重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甚至有当事人把官司打到了法院。

说起父亲过世的事,密云县李家兄弟至今仍耿耿于怀。自打大学毕业,李家兄弟就留在了城里打拼,年近六旬的父亲独自一人留在老家密云县小山村里。想到父亲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而且自家的房子距村委会较远,到最近的邻居家走路也要10分钟,李家兄弟不放心父亲一个人留在村里,就动员父亲进城和他们一起住,或住养老院。

父亲选择住进了当地一家养老院,每月交纳700元费用。李家兄弟动员父亲住养老院,原本是为了有专人负责照顾老人,父亲可以生活得舒服一些,没想到,父亲却在养老院内发生意外身亡了。“一天夜里,突然接到养老院的电话,说父亲在养老院的卫生间里摔倒。”李家大哥说,他们兄弟二人连夜从城里赶到养老院时,老父亲竟还没被送到医院。最终,老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哥儿俩怒而将养老院告上法庭,认为养老院未尽到看护职责,没有给父亲派护工陪护,才导致悲剧发生。

待遇低,护理员一工难求

农村养老院纠纷频发症结在哪?

记者采访了多位农村养老机构负责人,他们给出的较为一致的原因是护理人员短缺。

“伺候人的活儿不好干,稍有闪失,可能就要被老人儿女找上门来。”说这话的是通州区的徐大姐。孩子都工作了,闲下来的她打算在家门口儿找份工作挣点钱贴补家用。可只干了不到半年,她就撂挑子了。“养老院就像幼儿园,子女把爹妈送来后,总怕照顾不好,带着先入为主的怀疑态度。”她曾遇到有的老人记性不好,刚喝完水就忘了,等孩子来会抱怨护理员不给水喝。面对这种情况,真是百口莫辩。在她看来,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干的活儿却着实不少,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

记者走访了顺义、昌平、通州、房山、延庆等区县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发现,养老院护理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资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护理员难招难留。“很多人都是刚熟悉工作就走了,这活儿留不住人。”不少养老院负责人无奈地说。昌平区的宋春兰在镇养老院专门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说起这份工作颇有几分无奈:“护理老人很辛苦,喂水、喂饭、喂药,还要擦洗,24小时离不开人,可工资也就2000元。”她告诉记者,要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干别的,早就改行了。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300万。未来几年,每年新增老人数量都将保持在15万人以上。按照护理员与老人的平均配比计算,目前本市仅养老机构的护理员缺口,就达到1.5万至1.6万人。对此,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护理人员平均工资为3.9万元/年,比同期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3万元低2.4万元,其中医护人员平均工资为4.6万元/年,比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低1.7万元;服务人员平均工资3.1万元/年,不到全市平均工资的一半。由于养老行业工资收入低,工作脏累,导致护理员平均流失率在50%左右,从业人员招聘难几乎成为每一家养老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

农村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更难。有时,招来的人连试用期都没过就走了,甚至还有上班当天就走的。好不容易一个护理员上手了,逐渐成熟起来,但很容易就跳了槽。因此,护理员较高的流失率、频繁的人员更替,也导致其整体技能水平尚有欠缺。

和京郊不少留守老人一样,年过八旬的陈老太独自一人住在位于房山区山里的老家。陈老太的儿子张先生在城里工作,他为母亲在老家找了一家养老院。“我就是看中那家养老院设有医务室,才将母亲送到那儿的。没想到,他们那医务室就是个摆设,里面所谓的医护人员连对心脏病发作的急救都不会。”张先生说,当母亲在养老院内突发心脏病时,院内医务室的医务人员竟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只是拨打了120叫救护车。半个小时后,急救车赶到,但已为时太晚。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本市部分养老机构及入住老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养老机构在服务态度、居住环境、收费标准方面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医疗护理满意度则相对较低。56家养老机构中,仅一半有医护人员,有医务室的比例更少。即使设有医务室的,也存在医疗设备短缺、药品少,只能做发药、输液之类的简单护理工作,没有专业医师,缺乏急救专业知识和能力等问题。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养老院院长表示,养老护理员几乎是零门槛职业,只要养老机构和养老护理员双方愿意,经过简短培训后,即可上岗。现在1名护理人员往往需要看护十多位老人,哪有时间参加培训。而且护理人员大多是周边农家妇女,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流动性大,有些人培训后一旦取得资格证,便会到医院去当护工,养老机构成了跳板。

解难题,从关怀护理员做起

面对养老院护理人员难招和缺乏

正规培训的现状,养老机构该怎么办?目前,顺义区和延庆县都已开始尝试不同的办法,解决农村养老机构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延庆率先试行养老护理员远程教学模式,学员利用上班间隙,通过网络学习护理知识,既达到了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也不耽误照顾老人。温馨之家养老院员工朱光伟,是延庆县首批接受远程教育的养老护理员之一,只要通过学习卡上的账户和密码登录相关网站,就能学习到职业标准、服务礼仪、个人防护和老人护理等多项课程。“作为护理员,我几乎一天24小时待在养老院,没有时间走出去学习,通过网络抽空学习,两不耽误。”朱光伟说。远程上课过程中,他和其他护理员一边记录,一边互相交流体会,一节课虽然短短十几分钟,但能学习到急需的护理专业技能。

与延庆不同,顺义区的护理人员培训更加关注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幸福指数。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高宏伟介绍说,顺义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为100%,重点企业的护理人员实行职工化管理,在提升工资的同时,还给大伙儿上五险。目前,他们正在把培训重点从服务技能转向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十分辛苦,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在生活上对他们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物质上多支持,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高宏伟说,他们请来专业的老师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让他们了解自己从事的为老服务是一种集传承孝道与弘扬美德于一身的高尚职业,他们小到替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的儿女尽孝,大到为政府、社会及家庭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京郊日报记者刘菲菲文JJ023

张立朝摄J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