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其启示

  [摘 要]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星火燎原,坚定信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方面。这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其政治素养,最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苏区干部好作风 内涵 启示      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内涵自身的理解,更能为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借鉴。近年来,涉及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之内涵及启示的研究之作虽间或有之,①但笔者认为,与其相关的专题研究和史料挖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历史文献的挖掘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力图在追忆历史的过程中达到资政育人之目的。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传遍全国的兴国山歌,唱出了苏区干部一心为民的情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星火燎原,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不仅是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中央苏区的奠基开创以及初步形成时期,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部分革命者的意志有所动摇,有的甚至背叛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于1930年1月写信给林彪,对这一悲观情绪给予指正,并对革命形势与前景加以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与指示,也说明了对苏区干部进行思想理论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为了对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中央苏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宗旨是“加强一般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准备,造成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同时运用列宁室、俱乐部等机关提高一般的政治水平线。”[1]此外,一大批干部经过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培训后,逐渐懂得了革命理论,提高了思想觉悟,在革命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当年一位参加过训练班的党员干部,曾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收获。他在“工作大纲”标题下写道:“为团体努力,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共产主义而牺牲”,在“共产党的归宿地”标题下写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达到共产主义社会。”[2] (P29-30)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红色区域迎风飘扬的永久旗帜。   2、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中央苏区时期,“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它们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脱离实际、主观主义。”[3](P17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把反对主观主义列为纠正党内错误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纠正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会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4](P92)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党和红军中颇为盛行的教条主义思想,抵制中央某些人的“左”倾指令,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中央苏区的许多干部都很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更是榜样。他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目前,已出版的中央苏区调查材料有十一个。包括兴国土地法;寻乌调查;兴国调查;在永新等处对分田后的富农问题调查;吉水乐塘等四个地方的村乡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调查;江西土地斗争错误问题在吉安的调查;分青和出青问题在吉安的调查;吉水木口村调查;兴国长冈乡调查;上杭才溪乡调查等。”[5]其内容“涉及中央苏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阶级状况、土地历史、商业交通、文化教育、宗祠族权、家庭伦理、世俗习尚、风土民情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了解中央苏区的社会历史背景、革命斗争、党的方针政策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5]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29-1933年春,中央苏区掀起了一股调查研究的浪潮,从而培养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调查研究的方法,加强了党对复杂革命形势进行分析的准确性,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红色区域工作与学习的首倡。   3、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当时的苏区,正处在战争年代,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生活非常艰苦。广大干部,包括中央政府主席到乡村工作人员,除少量技术人员外,大家都没有薪饷,只有少量的伙食尾子(即每月少量的伙食积余)。工作条件也十分困难、简陋。临时中央政府的十个工作部门,全部集中在瑞金叶坪的一个大祠堂办公,每个部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6](P59)曾任兴国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妇女干事的危秀英回忆说:“那时,干部是不允许吃群众的饭的,都是自己带米带饭包,放到老百姓家去煮。也不吃老百姓的菜,自己带点包菜、霉豆腐。每人一双草鞋、一顶雨笠、艰苦得很。”①兴国第一任县委书记胡灿,在国民党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后,写信告诉其妻赵自如说:“房子烧了不要紧,只求人在值千金。共产主义定能实现,阶级仇恨永记在心。”第三次反“围剿”以后,胡灿又回家盖了几间简陋的房屋,自题“也是居”之名,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中央苏区诞生于旧社会的土壤之上,苏区干部的主要成份又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就容易产生官僚、腐化、贪污等现象。所以,从1932年2月到1934年10月,中央苏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在此期间,中央苏区采取了一系列确保政府廉洁的措施。包括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建立和健全苏维埃民主制度,以及在反贪风暴中建立了以法制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使得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4、关心群众,执政为民。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军民建立和保卫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工农生产,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实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变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改善了人民生活,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苏区干部真心实意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4](P124)在瑞金,“1933年春耕期间,武阳区的全体工作同志,遵照中央政府提早春耕的指示精神,与全区的工农劳苦群众一道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竞赛。”[7](P330)广大干部除了负责宣传与组织工作外,还与群众一起铲草皮、挖塘泥、挑粪、种菜……兴国建立了许多帮助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机构,为群众排忧解难。   5、模范带头,争创第一。   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带动下,广大的苏区干部在工作上坚决反对“忽视上级命令和敷衍塞责”[8],发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开拓、争创第一的革命精神,时时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解决了由于革命形势发展而出现的诸多困难。“如在扩红运动中,共产党员、机关干部带头响应,甚至整个党支部、团支部带头报名当红军的情况,也到处都有。正因为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许多工作,一经布置下去,困难再大也能迅速完成。”[6](P59)罗荣桓务实治军、瞿秋白鞠躬尽瘁、邓子恢刚正不阿、何叔衡执法如山、李富春身体力行、黄克诚仗义执言……[9]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造了苏区第一等的工作。无论是反腐倡廉,还是提倡节俭,无论是扩红支前,还是工农生产,各级苏维埃都以惊人的成绩证明了广大干部的工作品质。特别是兴国县的干部群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兴国的同志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者……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4](P140)广大干部所创造的不仅仅是“第一等的工作”,更是第一等的革命精神。

   中央苏区形成的干部好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文道德和精神血脉的传承和发扬,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广大苏区军民创建、巩固和保卫中央苏区,开展各项建设事业的革命历程中精心培养而形成的。它充分体现了苏区军民的高尚理想和执着追求,是苏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启示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在中央苏区,无论是各级苏维埃政府还是正规军队,或是赤卫队,无论是正规学校还是短期培训班,无论是和平建设还是战争动员,党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有计划的有目的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装所有新旧同志们的头脑,进行经常有组织的教育工作。”[10] (P2) 由此,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的党政干部脱颖而出,成为苏维埃运动的骨干。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要作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共产主义旗帜永不褪色。广大领导干部要始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克服“渺茫论”、“过时论”、“悲观论”等错误思想。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睿智的战略思维,把树立远大理想与现实阶段的目标相结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2、追求高尚生活,防治贪污腐化。处于战争年代的中央苏区,物质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的,尤其是1931年以前和1934年,苏区严重缺粮。广大干部带头以红薯、青菜充饥。苏区布匹匮缺,很多党员干部都是单衣过冬。没有盐吃,就发动群众刮老墙土、地脚泥,弄到锅里熬成硝盐,又苦又涩,难以下咽,更是长时间吃不到荤腥。[11](P527-528)新时期,广大领导干部要秉承革命先辈们不甘清贫的生活品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崇尚俭朴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对于腐败分子要加大惩处力度,不可姑息。中央苏区的赣南省苏维埃政府的财政制度规定:“玩忽职责,管理不善,存放不妥,造成损失,轻者重罚,重者法办。贪污一个银元者,判处枪毙。”[12](P190) 十分严格而有震慑力。同时,还要像中央苏区那样组织宣传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对广大民众尤其对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广泛宣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使广大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干部形象。   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4](P115)。这便要求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必须从不同阶段的国情出发,探寻不同时期的特点及规律,从而把握革命形势,对革命前景做出科学判断。中央苏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 [13], 虽然“左”的错误长期存在,但毛泽东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其进行了坚决抵制,毛泽东也为此多次受到排挤。彭德怀痛斥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张闻天亦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新的领导方式》、《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极左主义》等文章在《斗争》上发表。这些都是苏区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奉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仍要坚持此项原则,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注重调查研究,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来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敷衍塞责,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踏踏实实地通过自己的奋斗,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安定、团结、和谐添柴加薪。   4、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当时苏区的干部的作风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搞工作不计报酬, 没有工资。全心全意为革命工作,为老百姓服务。”[14](P280)对群众遇到的困难与请求,苏区干部从不视而不见或拒绝推诿。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事。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增强党的先进性;如此,方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进而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注 释:   ①关于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启示的研究之作主要有:凌步机,孙家犹:《让苏区干部好作风重放异彩》,《党史文苑》1990年第4期;官丽珍:《对“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现实思考》,《广东党史》 2002年第1期;吴升辉:《福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历史回顾》,《福建党史月刊》2003年第3期;肖永忠,钟久辉:《试析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历史成因与时代价值》,《党史文苑》2004年第8期等。   [1]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组织和工作大纲[J].红色中华,第216期(1934年7月19、21日).   [2] 袁征.中央苏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3] 叶青.文化建设与苏区文化传统[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石仲泉.中央苏区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6] 刘建华.风雷激荡二十年――刘建华回忆录[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7] 陈毅,萧华.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8] 反对忽视上级命令和敷衍塞责的恶习[J].红色中华,第9期(1932年2月10日).   [9] 柏柳.苏区英风录――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M].南昌:百花洲出版社,1992.   [11] 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2]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第13辑[Z].1990.   [13]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6(4).   [14]宁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陂革命史料汇编[Z].1978.   责任编辑 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