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XX县20**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1]

XXX县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重的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涉农部门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要求,把加快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等会议精神,抢抓节令,扎实抓好春耕生产,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狠抓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力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健康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1-6月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9.17%,其中:实现农业产值1.14亿元,同比增18.35%;牧业产值6.81亿元,同比增19.3%;渔业产值3221万元,同比增18.99%;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18.67%,其中:农业增加值7130万元,同比增17.64%;牧业增加值3.88亿元,同比增18.89%;渔业增加值2190万元,同比增18.57%。通过抽样调查统计预测分析,1-6月,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26元,同比增10%。

(一)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上半年中央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全县共到位各类惠农补贴资金5873.7万元,

同比增33%(上年同期4400万元),其中: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432.7万元、中央农资综合补贴5001万元、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100万元、油菜良种补贴14万元、生猪良种补贴16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66万元。目前已通过“一折通”兑付到农民手中,农民人均获得补贴150元左右。通过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增加了农民现金收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小春粮食实现增产增收。全县完成小春粮食种植22.68万亩,预计实现总产4533.7万公斤,比计划增233.7万公斤,增5.4%,预计实现产值4681万元,同比增17.6%,其中:完成蚕豆种植5.48万亩,预计实现总产921万公斤;完成啤饲大麦种植10.3万亩,预计实现总产2175万公斤;完成小麦种植0.3万亩,总产55万公斤;完成薯类种植1.55万亩,总产649万公斤;完成杂粮杂豆种植5.05万亩,总产733.7万公斤。

(三)大春农作物因旱长势不佳。今年的春耕生产由于县委、县政府计划下达早、工作部署早,抢抓节令,及时召开各类现场会(推进会)统筹推进春耕生产,今年春耕生产呈现进度快、质量高的特点。截止6月底,全县共完成大春粮食栽种52.2万亩,超计划面积1.3%,其中:完成马铃薯种植14.2万亩、玉米种植20.2万亩、杂粮杂豆7.5万亩、完成水稻移栽10.3万亩,大春旱粮生产于4月10日就基本种植结束。累计推广粮经作物十大重点科技措施197万亩,占计划面积的81.7%;已举办核心样板5.39万亩,已推广钵盘育秧1.5万亩、

地膜玉米20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6万亩,完成机耕机耙面积29.9万亩。由于大春作物栽种前期及进入6月中旬后,全县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旱,据农情统计数据,旱灾共造全县35.8万亩农作物受旱,18.6万亩农作物成灾,预计造成粮食减产2100万公斤。

(四)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深入开展。扎实开展以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的高产创建“整乡推进”活动,已创建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7万亩(部、省级玉米高产创建整乡推进4万亩、省级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2万亩、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万亩),举办核心样板5.39万亩,有效辐射带动大面积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在高产创建“整乡推进”活动中,建立了“领导挂乡(镇)、支部包样板、党员联农户”服务机制,继续实行“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包产量”,把高产创建和高产攻关竞赛相结合,共有100余名农科人员参与高产攻关竞赛,高产攻关面积120余亩。

(五)优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1、万寿菊产业。计划种植万寿菊6万亩,产鲜花6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实际完成万寿菊移栽5.86万亩,因移栽后及近期持续干旱,万寿菊长势参差不齐,现陆续进入盛花期,各收购点陆续开始收购鲜花。目前,农科人员广泛开展苗情普查,分类指导花农加强揭膜培土、提沟除草、追肥提苗、病虫害防治等中耕管理,加强二、三类苗管理,以

延长花期,提高产量。

2、中药材产业。计划种植中药材6万亩,实现总产值1.2亿元以上;目前,已完成当归移栽1.82万亩,完成桔梗种植0.23万亩;完成板兰根种植0.26万亩;完成黄芩、贡菊、大黄、金银花、柴胡等其它品种种植0.55万亩,共计完成中药材种植2.86万亩,现已转入除草、施肥等中耕管理阶段。

3、蚕桑产业。计划新植桑园0.9万亩,完成中低产桑园改造1万亩,养蚕6.5万张,产茧240万公斤,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目前,已新植桑园0.9万亩,完成中低产桑园改造1万亩,举办高产桑园示范样板0.2万亩,完成蚕农科技培训10期3000人次,已养春蚕1.6万张,同比增20%;产茧64万公斤,同比增9%;实现产值3072万元,同比增44%。目前,夏蚕正在饲养中,共发放蚕种2.8万张,同比增37%。

4、蔬菜产业。计划种植蔬菜9万亩,总产量17.1万吨,总产值1.2亿元。完成蔬菜种植6.5万亩,实现产值4033万元。通过实施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在盘江松林新建2000亩供港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有力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5、魔芋产业。计划种植魔芋1.2万亩,实现总产量3000万吨,产值4800万元。现已完成魔芋种植1.21万亩。

6、渔业生产。计划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达2.7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6650吨,实现产值6650万元,现已发展水产养殖

2.71万亩,预计实现产量3221吨,实现产值3221万元。

7、水果生产。计划种植水果2万亩,实现产值1650万元,实际种植水果2.1万亩,预计实现产量580万公斤,实现产值870万元。

(六)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

上半年以来,全县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牧业呈现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蓬勃发展,生猪出栏和外销外调数量稳步增加,肉鸡和蛋鸡等传统产业健康发展,规模养殖比重迅速提高;草食家畜呈现突破性发展的良好态势。生猪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牛羊产品价格小幅攀升,禽蛋价格和活鸡价格有所回升,虽然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但畜牧养殖效益总体较好。截止6月底,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22亿元的52%。

(七)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有效。

上半年以来,全局共上报了2012年农村国债沼气建设、中央财政2011年蔬菜产业项目、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西平镇大营村秸秆沼气工程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项目共28个,总投资额达1.92亿元。目前,已争取并开工项目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8%,其中:种植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3万元,占计划的90.1 %;畜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

占计划的124.2%。主要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如下:①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5万元,占总投资的75%;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完成投资462万元,占总投资的92.8%;③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090万元,占总投资的105%,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④2011年草食畜发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50万元,占计划的100.8%;⑤2011年万头猪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30万元,占计划的105%;⑥生猪“三百”工程完成投资830万元,占计划的102.2%;⑦2010年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95万元,占计划的100.7%。

(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驻义乌劳务工作站桥头堡作用,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加大有序输出力度,有效促进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截止6月底,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9593人,完成全年任务13000人的73.8%。新增转移输出劳动力5314人,完成全年任务5000人的106%。其中:输出1769人,有序输出928人,转移3545人,有序转移1660人。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6%。

二、支撑上半年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中央宏观惠农政策的拉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农民工资性收入

大幅增加。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全县劳务收入持续增加。

(三)畜牧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生猪价格有一定上涨,肉牛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趋势,肉羊价格小幅上涨,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畜产品价格坚挺,推动畜牧养殖业效益持续好转,促进农民增收。

(四)小春作物增产,带动了农民增收。小春作物由于气候相对较好,产量较去年大幅增产,加之农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农民从种粮食、蔬菜及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大春粮食及经济作物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当前持续的干旱,给大春作物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农资价格高位运行,饲草饲料因旱大幅减产,农民种粮及从事畜牧养殖成本增加,务工环境没有根本改善,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仍不容乐观。三是部分农业项目省、市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四、下步工作计划

针对当前严重的旱情,牢固树立“抗旱抓中耕管理”的理念,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损失务工补”的思路,

紧紧围绕全年粮食总产2.649亿公斤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的目标,认真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抗旱夺丰收各项措施。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强化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灾害气象信息,进一步做好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针对当前严重的旱灾,迅速组织农户开展苗情普查,因地制宜、分类抓好各类作物的抗旱促中耕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抗旱水源建设,集中人力、物力、畜力,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做到能灌则灌、能浇则浇。二是切实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万寿菊生产重点抓好揭膜培土、追肥提苗、病虫害统防等中耕管理,以延长花期,提高产量;中药材上重点抓好除草、适时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中耕管理。

(二)切实抓好晚秋生产。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思路,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准备和调剂工作,充分利用烟田(地),重点抓好薯地种菜、烟地套豆、烟地套菜、烟地套黄白萝卜等综合开发,扩大秋马铃薯、秋荞、秋豆、秋菜等种植面积,力争实现晚秋粮食播种面积17万亩,总产达2000万公斤。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按照“种植损失劳务补”的思路,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多领域开辟劳务基地,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转移输出规模,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一是抓好项目争取,及时追踪意向性表态项目。二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严把项目建设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关,提升项目实施的效益。

(五)及早谋划明年小春生产及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科学规划好明年小春生产,及时就位小春良种,加大啤酒大麦、冬早蔬菜、冬早马铃薯开发力度,为明年农业生产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