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考试小抄3

单选

1.

2.

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

8.。

9.僚组织理论。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

1938

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技术特特征等几个方面。

22.

2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人物或使命,

2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世纪60

28.29.

30.

31.

32.33.

34.

35.

36.

37.

38.

39.40.

41.

45.

46.管理放格论有47.48.

53.54.

55.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

59.组织中的成员、

90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63.本课程教材第11基础上提出的。

64.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

65.

66.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汇合成一股

69.70.

71.

72.

其关心

1967

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

75.1957

76.

77.

系统变革模式认为,

.

.

多选

3.

26.27.28.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

.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景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

30.

美国学

35.

36.

37.

38.40.

46.47.

51.

65.66.67.

府。

68.69.70.71.72.73.74.75.76.

77.

78.79.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3、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斜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土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4、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5、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6、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7、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8、集权式组织结构: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区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分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负责。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3、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位准则而活动,自觉的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14、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15、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熟成员达成共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16、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17、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18、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19、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20、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1、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22、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控制,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23、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位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24、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5、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高潮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6、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27、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28、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一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29、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的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0、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31、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综合。 简答

1、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文明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式;(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2、简述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3、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1)明确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信奉制度。

4、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个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逼近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5、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能环境;(5)文化环境。

6、简述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7、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

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8、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9、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答:(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众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10、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答:(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效率;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汇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汇提高满意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成员安于现状,维护即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的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11、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那些?

答:(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12、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化;(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13、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14、简述非正式沟通其优缺点?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1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16、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答:(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

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以带 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17、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答:(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

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

(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18、简述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19、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20、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2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答:哈弗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受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22、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那些明显的特点?

答:(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

(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23、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回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是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

就是在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是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论述

1、试述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答:(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3、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答:一、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 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 组织是一个层级节制的系统;3 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 组织是一套法令和规章的体系;5 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从以上组织观念出发,他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 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 组织工作的计划化;3 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 组织管理的效率化。二、古典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构建了现在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组织管理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

三、传统的组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1 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他们只研究结构,研究如何分工、如何建立层级控制、如何订立法律规则,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忽视了对组织当中人的行为的研究。2 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感情、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 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归责的作用,强调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4、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答:一、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 资源的储备;2 平衡策略;3 预测和计划策略;4 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 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二、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 竞争策略;2 合作策略;3 参与策略;4 公共策略。

5、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来讲,其优点在于:1 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

分歧互异现象;2 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 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弊病在于:1 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 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 上下控制严密,易行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 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物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 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 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 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的功效;4 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 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 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 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6、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答:1 组织的环境。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对组织结构有着十分丰富重要的影响。①组织环境决定着组织目标的设立,当环境变化时,组织的目标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的需要。②组织环境影响着组织的价值观念③组织环境关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在面对较为确定的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可采用较为稳定的机械式结构。相反,面对较为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结构应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结构;2 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指决定组织活动性质和根本方向的目标规划;3 组织的技术。技术是组织把材料转换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的或智力的过程;4 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也影响着组织设计;5 组织成员的因素组织结构是人类分工协作的形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文化素质、个性特征也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形式。

7、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答: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①国务院有全国人大组织产生;②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③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它表现为:①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②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③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

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④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8、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21世纪是个非常时期,非常的时期需要非常的领导素质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学的研究者们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对领导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建议,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准则,作为行政组织领导者,认真尝试去遵守这些准则,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胸有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21世纪领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将促进全人类走形全球化和多极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相互之间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第二,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且具备在千变万化中求得平衡的艺术,以便使组织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在现代社会,衡量成功组织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组织创新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因为通过组织学习,可以使组织成员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是富有挑战性价值的一名主人翁成员,而作为主人翁就不会处处被动的依赖组织,被动的听从领导的指挥,从而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第四,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真正关心员工,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2)尊重员工,格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3)善于分权、授权,相信员工的能力;(4)奖惩要及时,真正实现奖优罚劣;(5)一视同仁,不要对员工存有不必要的人为主观偏见;(6)善于倾听下属的呼声,并做到及时反馈;(7)敢于为下属承担工作责任,使下属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潜能;(8)善于沟通,作风民主。

9、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答: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要实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

1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答: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是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则略包括:(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做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

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人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调停者的作用是使双方脱离直接冲突的危险,稳定双方的情绪,开辟对话渠道。协调者的使命是进一步斡旋,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传递信息,促使矛盾化解。仲裁者的作用类似法官,以判定是非的方式强制性的压制矛盾,但这种做法要求仲裁者具有较的权威,所以一般都是行政组织的上级领导部门承担此任务。(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1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答:把冲突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有利于激发行政组织的活力。当然,这个适当的冲突水平在许多情景下可能是零;但是不容否认,在某些情境下,冲突水平太低了也会使组织成员忧虑。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引起冲突的策略有:(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比如将总体目标分解,并且拉开收入分配的档次,奖勤罚懒,尤其是大力表彰好的,严厉惩治差的,奖罚分明。(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减少压制不同意见和窒息新思想的可能性,为来自下级的批评建议提供渠道,为大胆创新提供条件。(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信息的闭塞极容易造成人的思想僵化,窗子打开了,外部的新鲜空气自然会冲击室内的沉闷空气。(4)结构调整。这一策略既可以减少冲突,也可以引起冲突。比如在人事结构中调入一些敢讲话的人和思想活跃的人,或者是将原有人员重新编组,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人员关系、新的行为方式,必然会对旧有的观念、关系、行为方式形成挑战。工作任务、职能的调整,同样会带来群体结构上的震荡,新的利益机制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而一定程度的冲突正是管理者所期望的。

1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答:(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直觉选择性。

(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3)有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13、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答: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 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

识管理。

14、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答: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上的抵触。变革的根本任务在于改变人的态度及行为。人在形成某一特定的态度与行为习惯之后让人们放弃他并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是十分不易的。因此为了维持原有的关系,人们可能从感情上产生一种对变革的抵触。

(2)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触。经济原因所造成的抵触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3)组织本身的阻力。组织从其本身来说是保守的。组织也不同程度地抵触变革,抵触变革的原因主要有:①结构惯性。②群体惯性。③对专业知识的威胁。④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⑤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4)社会的原因。一个组织不可能与社会环境隔绝,社会力量的干预、社会舆论、社会风气、传统文化,以及落后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及政治气候都可能干扰组织变革的进行,阻碍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阻力的消除:(1)采取参与变革的战略。在组织变革过程中要吸引、鼓励组织成员参与变革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使他们产生自主权和安全不会受到威胁的感觉,从而避免抵触心理的产生。(2)坚强对变革的认同。通过宣传、教育和沟通,是人们对变革有足够的认识,是组织成员对组织变革产生认同感。(3)利用群体的动力。利用群体的力量改变个体或群体本身的方法。(4)力场分析。遇到阻力,可以利用力场分析法分析推动力和抑制力的所有因素,采取措施,通过增强支持因素和削弱反对因素,推行变革。组织变革;4 通过调节和控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 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15、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1 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全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因此,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环境变得更为动荡和复杂。如何解决巨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而对应不确定性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则成为组织管理者的核心能力;2 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①知识的有效流通。②知识的转换。③知识的创新。④知识的整合。组织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与系统地管理和组织各种有形无形的只是资源,经由分享、互动学习、转换机制,是组织成员能够有效地获取与应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3 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战略性管理的特征在于:①未来导向。②实践导向。③参与导向。④问题导向。⑤网络导向;4 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首先是“电子化政府”的出现,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行政组织利用信息科技,处理政府事务,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其次是电子治理的出现。电子治理是指政府信息和服务网络化之后,公共治理型态的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最后是电子民主的出现。提供电子化的服务是指电子化最基本的效益,信息与通信技术对民主社会最大的冲击,在于传统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传统的代议制民主走向参与式民主;5 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形式正在腐化,在于多领域人们在创造不同的能够代替这种机械式组织的新形式,人们也赋予其不同的名称,如有机式组织、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学习型组织等,虽然名称不同,但这种组织与传统的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4 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5 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