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十五年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研究综述_梁松

2015年7月总第217期第7期黑河学刊HeiheJournalJul.2015SerialNo.217No.7

近十五年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研究综述

陈雯雯梁松,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是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

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之后,党内监督研究形成一个新高潮。党内监督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研究的一部分也逐渐得到重视。学界对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党内监督思想理论研究、监督体制的演变发展以及基本经验的总结三个方面。

【关键词】党内监督;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

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5)07-0051-02

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15.07.020党内监督是监督主体依照党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全党范围内通过批评教育或者惩罚措施来进行的协调有序的监督、督促活动,其实质是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以制约和保障权力的行使为核心,让党内生活按既定的制度规范运行。[1]党内监督是为了实现党的自我监督与约束,保证党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路线符合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党内监督研究内容一部分的党内监督发展历程,学者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党内监督思想和体制发展演变和基本经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学界研究党内监督思想发展状况主要集中在党的文件以及党的领导人有关党内监督思想内容。对党内监督机构发展历程的研究主要包括:监督机构的初步成立、曲折中发展、逐步完善等几个阶段,展现不同时期党内监督机构发展情况,分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五大时期、建国以来、党内监督条例出台前后等不同时期。

一、党内监督思想和实践发展历程研究

梳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从党的文件中去探索是必要步骤,党章是党的纲领性文件,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党员派到其他地区工作或到党外进行活动,必须受当地党的执行委员会最严厉的监督”党内监督思想萌芽产生,到中共八大上邓小平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到十三届

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中央检查委员会要会同中央组织部拟定党内监督条例”。经过几十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集中了全党智慧,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党内监督做出制度化的规范。[2]

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党的领导人党内监督思想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内监督思想继承性和创新性。考察从民主革命时期到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内监督思想演变,尤其是注重群众性监督几乎贯穿整个党内监督理论发展过程。从党的领导人党内监督思想的发展演变中探索党内监督的基本规律,不断推进党内监督理论创新。[3]

另有大部分学者从党的领导人个人的党内监督思想入手,对其党内监督思想的重点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有学者概括了毛泽东开展党内监督的四条路径:党纪监督、制度监督、机构监督和舆论监督。对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研究也注重总结教训,例如过分注重自律作用,强调人格力量的约束作用,忽视党内监督机制建设,尤其是在“文革”时期,背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削弱了党内监督的地位。[4]对邓小平的思想研究,有学者总结邓小平十分注重民主,其党内监督思想的实质是加强党内民主,通过民主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建设真正把领导干部置于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5]对江泽民思想的研究有学者总结,在党内监督思想上首先确定了监督“重点对象”,着重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6]

【作者简介】梁),女,河北衡水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陈雯雯松(1990-

(1991-),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党团建设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51·

有学者总结从十六大以来尤为重视党的道德监督工作,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培育和养成具有高度监督自觉性的监督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倡反腐倡廉教育,从源头上防治腐败。[7]

二、党内监督实践发展研究1.党内监督体制发展的历史分期

研究某一事物的历史发展状况必须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历史分期,不同的时间划分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席富群从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出发,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关于党内监督制度内容的发展来进行考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21-1928,1928-1956,1956-1978,1978至今。[1]以党在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为标准,有学者分为:1949-1965,1966-1976,1976-1982,1982-1921-1949,

[8]1989,1989-2002,2002年以来。这种划分方式虽与以党的

遭到严重破坏,党内监督引入国家暴力,个人崇拜达到巅峰。这一段时期的党内监督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个人集权贯彻个人意志的工具。[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委,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监督体制逐步转向民主监督。此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建立和完善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自上而下的监督相结合的制度。[16]2003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意义,将“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扩展为“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扩大了纪委的职权。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并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加强对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了中央对省级的监督。加强了纪委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增强了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一时期的党内监督系统不断充实,党内监督机制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党内监督系统同决策、执行系统的关系以及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等问题尚未处理好。[17]

三、党内监督发展历程中的基本经验

以史为鉴,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启迪未来,学者在研究党内监督发展历程中注重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学者认为从党内监督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总结发展特点,一是从受苏联影响到走中国特色,实行“双重领导”领导体制。二是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律到重视制度建设强调他律,确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制度程度完善与执行效果的非正比关系,党内的制度、法规日益健全,但执行的效果却并不随党的认识深化而增强,这是我国党内监督亟待解决的问题。[18]

有学者从党内监督发展的历史时期考察认为,民主革命时期党内监督的最大经验就是从中国国情和党情出发,建立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制度,鉴于受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影响的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推进党内监督工作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领导成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19]

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出发,有学者则新中国成立后,

认为加大党内舆论监督力度的同时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员在保持党纪原则前提下实现平等的意愿表达,党内舆论工具向所有党员群众开放。另一方面,要保持舆论工具的独立性,一是保证机构独立,二是保证传播媒介的监督、制约功能。[20]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作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着,决定了党的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样党内监督还必须接受人民群众、民主党派、新闻舆论等的党外监督,将监督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形成纵横交错的党的监督网络体系。[21]

四、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研究评述和展望

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监督关于党内监督效果评价研究,

机构发展历程的过程中略有提及,缺乏相应的史料以佐证和参考,对深层次的效果评价及原因分(下转第114页)

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准的划分相类似,但是这类划分从其内容上更为深入、时间上更为细致。以党内监督机构的建立、完善结合国家的重大历史变动作为标准,有学者分为1921-1928,1928-1949,1949-1978,1978年至今。[9]也有学者从国家重大历史事件出发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921-1949,1949-1978,1978至今。[10]与此类时间段划分相一致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监督任务,分为执政前和执

[11]政后两个时期以及若干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建立、改革时间相契合。

2.党内监督机构发展历程研究

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党内监督体制建立和发展普遍持赞扬的态度,中共五大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规定建立中央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并阐明了检查委员

[12]会的职权范围,初步确立了党内监督机构。有学者对此后

中共六大的决议基本持中立或否定的态度,成立的特别委员会是非常设机构,普遍认为这是第一次党内监督机制的

[12]倒退。遵义会议上党内监督恢复为高度集也有学者认为,

中监督体制,有以个人为中心和随机性强的特点,为此后

[13]文革的专制性提供了土壤。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大通过的

党章中规定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各地方监察委员会,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和工作开展方

[12]式。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系统建设一直处

于探索阶段,其中有创新也有失误。由于战争的复杂性,当时许多规定都未能真正实践,尤其是在党的领导人发生路线错误时,党内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为以后党内监督制度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对建国初期党内监督发展的研究,学者们普遍倾向于党内监督机制的重建。中共八大党章中确立了一套自上而

[14]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程序,有效的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有

学者认为此后党的领导体制逐渐向集权化演进,加强了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设计,有限的民主监督被破坏,专门监督机构也成为了主要领导人强化个人权力的工具。“文革”时期两次党的代表大会贯彻着“左”的路线,党的监察机制

·52·

学压力;高职大学英语的社会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教学目标要求低。一系列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上很难有突出成就,这些原因希望能得到教师、教育管理者的重视,进一步深化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之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葺

[参考文献]

[1]夏

敏.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0,(04):57-60.

[2]张成伟,黄良广.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及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62-64.

[3]张林华.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力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0,(03):41-51.

[4]刘道芳,申厚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87-90.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06):8-12.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GardnerR&LambertWE.AttitudesandMotivationinSecondLanguageLearning1972.

[8]DeciEL.IntrinsicMotivation,ExtrinsicReinforcement,andInequity

[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1972,0(1):113-120

[9]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刘曼玲.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对策[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64-65.

[11]陈28.

[12]龚

芸,曾芝梅等.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学习状况的比较

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09):23-24.

[13]马俊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111-113.

平.论学习动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1,(07):24-[M].Rowley,MA:NewberyHouse,

□编

(上接第52页)析研究极少,导致党内监督系统研究中缺少了效果评价环节,不利于党内监督整体性研究。对党内监督发展历程研究的时间段大多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后一段时期,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问题以及党内监督机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较少。在监督思想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党的领导人监督思想,主要从其产生背景、内容和特点等几个方面着手,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他党内人士的监督思想研究少。

随着党内监督研究的全面开展,对促进党的自我完善,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就目前党内监督研究来看,党内监督机制整体协调性不够、缺乏独立性等问题,需要在借鉴历史经验和总结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监督机制的内部关系,强化监督主体的能动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思想建设。在研究过程中要正确看待目前研究的成果,既要看到成果也要认清不足,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继承性,促进党内监督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葺

[参考文献]

[1]席富群.从历届党章的演变看党内监督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EB/OL].http://zzb.suda.edu.cn/Detail.aspx?id=159

[2]苏德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思想与时间的历史回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3]张荣华、王宝林.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的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

[4]刘如金.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论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佟

静.简论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2004,(04).

[6]徐思光.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内监督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

研究,2005,(04).

辑/王涛

[7]邬思源.论胡锦涛的党内监督思想[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8]田立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史考察(1978-2012)[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9]蒯正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05).

[10]孙功.党内监督制度的历史考察[J].理论视野,2010,(09).[11]王韶兴.中国共产党监督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05).

[12]汤

涛.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J].中党史研究,2006,(06).

[13]张韦元.党内监督体制的历史思考与探索[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14]高小梅.党内监督历史发展的研究状况[J].传承,2013,(06).

[15]陈

进.中共党内监督机制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山东

社会科学,2011,(03).

[16]杨军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几个发展阶段[J].学理论,2011,(03).

[17]王

锐.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监督的创新与发

展[J].攀登(双月刊),2007,(06).

[18]刘贵田.十六大以来党内监督的主要特点[J].理论前沿,2007,(04).

[19]朱钦胜.论中央苏区党内监督的历史监督经验及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05).

[20]刘阳春.新时期党内监督的回顾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3).

[21]丁俊萍、廖义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构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编辑/王涛

··114